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政府与支持型社会组织关系构建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5-28 共5313字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乡结构、就业形势、社会组织发展都产生了新的变化,对经济与社会发展提出了双重挑战,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日益显现,利益格局重新分化。为了适应这一系列变化,解决矛盾冲突,确保社会的活力与和谐稳定,《十二五》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党的十八大也指出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经历了原始成长、制度规范、正向推进三个阶段。
  
  根据民政部2012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49. 9万个,比上年增长8.1%;其中社会团体27.1万个,比上年增长6. 3%;基金会3029个,比上年增加415个,增长15. 9%;民办非企业单位22. 5万个,比上年增长10. 1%;覆盖了社会服务、医疗保障、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在满足公民需求的同时也为促进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公众需求多样化,涌现出一批新型社会组织,与传统意义上的基金会、社会团体、行业协会不同的是他们在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同时更强调为其他社会组织提供服务与支持,通过促进其他社会组织的发展来实现自身价值,搭建起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间的桥梁,被称为支持型社会组织。伴随着经济转型与社会转轨,政府职能也发生转移,在社会管理中角色也相应转变,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提供了平台。社会组织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以及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在与政府合作中出现了一些障碍,政府对于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机制也没有完全建立。支持型社会组织的出现很好的缓和这一矛盾,最大限度的扫除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间的障碍。由于支持型社会组织出现时间并不长,其自身发展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在处理与其关系时还有很多可以改进与提高的地方,所以研究支持型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四川省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截止2012年底,四川省共有登记社会组织32637个,就业人数482924人。为了鼓励、监督社会组织的发展,政府不仅出台了一系列支撑政策,而且致力于创新搭建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平台,积极引导支持型社会组织的发展,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条件和发展空间。成都市公益组织服务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并取得了快速发展,获得阶段性的成就,完成了成都第一所公益组织培养学校的创建与试验,走在了全国最前列,具有典型的研究价值。本研究以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对支持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力求找到影响政府与支持型社会组织关系的困境,重塑政府与支持型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他们之间合作的路径选择。通过深入调研提炼出有价值和有参考性的经验以推广到其他地区,研究如何更大程度的发挥支持型社会组织的功能,使其既能为政府分忧,承接政府转移出相关的社会管理职能,参与到社会管理当中同时又不过多的丧失支持型社会组织应有的使命保持其相对独立性,吸取经验以促进四川省乃至全国范围的政府与支持型社会组织的关系构建。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目前对于支持型社会组织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发展特征、发展现状与困境方面,本研究结合成都市具体情况以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为例整理出支持型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从政府与支持型社会组织的关系为切入点进行探讨,通过对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的研究中归纳出成功经验,提出构建政府与支持型社会组织关系的路径选择,从理论上为政府与支持型社会组织关系本土化提供研究思路。通过研究两者的关系,不仅利于政府明确支持型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也为更好地引导支持型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1.2.2实践意义
  
  当前我国存在社会组织发展各项制度不健全与社会组织发展迅速的矛盾,所以支持型社会组织在现阶段对社会组织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和监督作用。然而国内支持型社会组织也正处在初期探索阶段,如何为其他社会组织,尤其是帮助中小型组织的发展提供咨询服务与平台支持同时促进自身能力建设,处理好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现阶段支持型社会组织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从支持型社会组织来说,如何充分利用与整合政府资源、如何处理好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在运作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如何看待政府的监督与管理;就政府而言,如何在思想层面对支持型社会组织有正确的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调动支持型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帮手”作用、准确把握与支持型社会组织间的监督与合作力度,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对政府与支持型社会组织关系的构建,探讨影响其关系建立的困境成因,以此解析影响政府与支持型社会组织关系的症结所在,进而探讨如何实现关系建立的路径选择,对规范两者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更好的合作与互动,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国外政府与支持型社会组织的关系研究综述==国外学者对支持型社会组织(NGOs Supporting Organizations)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主要从支持型社会组织的概念、组织功能、角色定位以及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在国外,支持型社会组织一般称为中介组织(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伞形组织(UmbrellaOrganizations)、支持性组织(Support Organizations)、协调团体(NGOCoordinating Bodies )、志愿组织联合会(Council of VoluntaryOrganizations or Council of Voluntary Service)等。

  Carolyn stremlau,在1987年提出了 “协调团体”指出这类成员组织在非政府组织中扮演了多种角色与功能,如举办论坛、提供服务、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提供便捷的沟通、为非政府组织的项目分配捐赠资金等。她认为大多数协调组织还比较年轻,仍然在寻找自己的角色与定位中。随着其自身的发展,协调组织不仅要平衡不同成员组织间的需求,还要处理好与政府以及捐赠之间的关系。

  1990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戴维?布朗(L. David Brown)和坦顿(Rajesh Tandon)首次提出支持型社会组织概念,他们强调支持型社会组织拥有自己的世界观和对新社会的共同理念,他们分享着一些共同的哲学和思想意识,而这些意识形态的共同点正推动着非政府组织的前进与发展。

  2002年戴维·布朗(L. David Brown )和卡乐高卡(ArchanaKalegaonkar)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和发展,指出公民社会支持型社会组织是以价值为导向,主要任务是为其他社会组织提供服务与资源以帮助其提高自我能力、完成任务。同时该研究中通过广泛的调研提出支持型社会组织的5种特征:增强组织与工作人员的能力;物资供给;提供信息与智力支持;建立联盟;搭建桥梁。

  Connor, Joseph A., Stephanie Kadel- Taras &. Diane Vinokur-Kaplan, 1999 年指出非营利性支持型组织(Nonprofit Management SupportOrganizations MSOs)是当地的非营利性组织,通过提供在领导力、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与咨询给其他非营利性组织给予支持。他们指出MSOs在获取资源、促进合作、维持社区协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把此作为他们的中心任务。MSOs对于商界运行旳原则和准则非常敏感。他们使得那些非营利性组织不断成长与进步,学会了最佳的商业运营机制,并且和商界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不同的国情条件、政治文化、社会传统对政府与支持型社会组织的关系造成不同的影响,导致政府在处理与支持型社会组织关系时的态度也会有所不同。在主张分权制的国家,政府对支持型社会组织的干预较少,支持型社会组织的发展主要靠自身力量的推动以及公民结社运动的发展;而在实行集权制的国家中,政府对支持型社会组织的干预较多,为其提供发展的资源并在其发展中充当重要角色。Connor从西方的视角出发认为支持型社会组织应在各个部门扮演召集者与促进者的角色。7日本政府与支持型社会组织关系中体现出强政府主导模式,制定NPO法,设立NPO资金补助制定,通过行政直接经营等模式向支持型社会组织提供各种日常的支援活动。

  1.3.2国内政府与支持型社会组织的关系研究综述
  
  国内学术界对社会组织的划分标准不一导致支持型社会组织的概念也没有形成统一。目前支持型社会组织在我国常被称为“枢纽型社会组织”、“支持型社会组织”、“组织联盟”、“伞状组织”、“非营利组织孵化器”等。周秀平,刘求实将社会组织分为两类:支持型社会组织与操作性社会组织。支持型社会组织并不直接服务于公众,通过提供活动所需经费、综合信息、能力提升、政策咨询等方式服务于其他社会组织。8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从2008年开始呈现出纵向专业细分的特点,不同类型的支持型组织萌芽并成长,形成了支持型机构与运作型机构协作互动的公益链条,徐宇珊认为支持型组织如同一把伞,或者葡萄串,将那些直接提供服务的组织串联,并归纳了目前比较活跃的典型的支持型机构:资金支持型机构、能力支持型机构、信息支持型机构、智力支持型机构萌芽、综合管理类支持型组织、传统服务型机构旳转型以及支持型活动或论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几年逐渐涌现了一批新型社会组织,王成慕,杨雅琴根据组织表现形式的不同,将新型社会组织分为:社会组织联盟、城乡社区基层社会组织、网络社团以及支持型社会组织。并根据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将其分为三类:能力支持型机构、媒介支持型机构和智力支持型机构。

  支持型组织利用自己独特的整合资源的优势为其他社会组织提供支持与服务,王世强提出支持型组织有四项基本功能,分别是:提升人员和机构能力;提供物资资源支持;提供信息和智力支持;促进沟通和相互支持。他认为非营利组织孵化器是支持型组织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要要求,非营利组织孵化器是功能更全面的一种支持型组织。“支持型社会组织在我国发展的非常迅速,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他们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唐文玉和马西恒以”恩派“ (NPI)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去政治的自主性。12葛亮、朱力认为中国支持型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是存在非制度性依赖,并从资金、目标、领导、行动策略等要素进行了具体阐述。

  1. 4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1.4.1研究框架
  
  本研究拟分为六章内容,研究框架如下:

  第一部分为绪论,通过介绍本研究的背景、意义,相关文献综述以及研究思路,梳理出目前国内外政府与支持型社会组织关系旳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为概念简述与初探部分,介绍支持型社会组织的概念以及功能,通过其与政府作用的紧密程度初步探讨政府与支持型社会组织的关系。

  第三部分为案例部分,通过对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进行系统深入的实地调研,了解其成立背景、团队结构、组织管理等具体操作流程,并选取其主要业务开展及品牌活动进行具体分析。结合案例与第二部分关系的初探从支持型社会组织对政府的依赖与支撑以及政府对支持型社会组织的培育与管理进行深入的剖析第四部分为分析部分,结合案例分析出的结果,探讨政府与支持型社会组织关系存在的困境,并分别从政府与支持型社会组织两个方面细致的剖析形成困境的原因。

  第五部分是讨论部分,旨在通过前面的分析,借鉴国内优秀经验分别从政府与支持型社会组织两个层面提出建立双方合作关系的具体路径选择,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第六部分是总结部分,通过前面几部分的详细分析,找到影响政府与支持型社会组织的关系现状、存在的困境以及成因、改进双方关系的具体路径。对本研究可以改进与不断完善的地方提出了展望。

  1.4. 2研究方法
  
  本文釆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政府与支持型社会组织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一)文献研究法:通过图书馆资源、互联网、报刊杂志和国内外数据库等途径收集支持型社会组织相关资料,对国内外学术界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和着作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同时对政府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会议报告进行系统的梳理,作为论文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的基础。

  (二)访谈法:釆用结构化访谈和非结构化访谈,一般访谈与深度访谈相结合,通过对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市民政局、园内被孵化组织和志愿者主要负责人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和座谈会,深入沟通并发掘问题,掌握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和所要研究的问题,并试图从中总结与归纳经验。

  (三)比较分析法。通过将我国政府与支持型社会组织关系与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比较,总结分析,从中汲取值得借鉴的宝贵成功经验,结合实际,提出适合政府与支持型社会组织合作路径。
  
  1.5研究的创新点
  
  支持型社会组织作为一个较为新兴的概念,目前国内对此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多集中于研究支持型社会组织自身发展以及功能的实现,系统地探讨政府与支持型社会组织的关系研究较少。成都市作为全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在抓在社会管理创新契机下探索发展支持型社会组织这一创新举措同时也陷入了管控与监督的困境。

  本文从政府与支持型社会组织关系作用的紧密程度出发将其关系分为了四种模式,并根据现阶段实际发展情况对其关系进行深入探讨。选择成都市具有代表性的支持型社会组织-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作为个案对前面分析出的理论关系进行论证与支撑,讨论地方政府与支持型社会组织在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体关系。在个案分析基础上对双方关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到切入点进行突破,分别从政府与支持型社会组织两方面提出解决方案,避免了分析政府与支持型社会组织间关系的空洞化,具有研究的创新。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