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特点与需求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4-07 共262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激励机制构建
【第2部分】民办院校中青年教师激励体系建设绪论
【第3部分】民办高校教师激励的理论基础
【第4部分】 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特点与需求分析
【第5部分】我国民办高校教师激励现状
【第6部分】构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激励机制
【第7部分】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激励方案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3 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特点与需求分析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突出特点是数量不足,专兼结合,年龄两头大、中间小。民办高校教师年龄结构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刚毕业就走向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退休后返聘到民办高校的老教授占一定比例,而中间年龄有丰富教学经验且有研究能力的高级教师却几乎没有,或者大部分都是兼职。这样,中青年教师就成了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主体,也可以说是中流砥柱,因此研究中青年教师的激励问题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3.1 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的突出特点

  3.1.1 缺乏归属感,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

  民办高校大部分注册的是“民办非企业”,运营的模式与企业相同,但也不属于事业单位,教师与员工均实行聘任制,学校会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教学效果和学生评价等指标考虑合同是否续签等相关问题。如果高校生源扩大就考虑大量招聘教师,如果生源缩减就考虑裁员,这些都不利于中青年教师的职业化发展。因此,与公办高校教师相比,民办教师普遍具有“自己是打工者”的心态,对学校缺乏归属感。有相当的青年教师在民办高校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资历后,通过其他事业单位和高校的招聘,而选择离开,这是造成民办高校教师流失和不稳定的主要诱因。

  在个人职业发展方面看,民办高校教师的进修、培训、校外交流、参加会议等均属自发,所发生的费用也基本为自费,这样就造成教师接受培训机会少、自身专业发展受限、成长空间不足、职业目标不明确。

  3.1.2 工作量大,心理压力较大

  民办高校由于自筹资金,为了节省开支,往往给中青年教师安排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一个公办高校教师与民办高校教师相比,如果他们在月薪大体相同的情况下,公办高校教师周工作量为 6—8 课时,而民办高校教师平均每周工作量达 12—16 课时,有的甚至更多,这基本上就是超出了一倍。而在较大的工作量情况下,学校对教师的其他要求如实践、教改、科研等并没有减少或降低,反而要求必须兼顾,这就导致教师工作强度大、心理压力大、工作弹性时间少等突出的矛盾问题。还有,中青年教师背负着来自社会和生活的双重压力,由于工资较低,为了多挣钱,他们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在校外兼课,搞得身心疲惫,在正常的课堂上难于尽心尽责,教学质量不高。

  3.1.3 科研能力与水平低

  由于民办高校教师将大量的时间都运用于备课、上课、实践、在校外兼课等工作,在有限的精力中,必然会导致对科研工作的忽视,甚至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科研,最终结果就是科研能力薄弱、科研水平较低。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多为培养应用型、实用性人才,而创办者也为了追求获取利益最大化而尽力节约各种成本,使得教师认为能够上好课就行了,所以每天忙于上课和其他事务性的工作,造成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搞科研,也影响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职称的晋升。

  还由于民办高校总体经费有限,科研的经费投入不足,再加上教师科研能力薄弱,普通的中青年教师很难申请到省级以上有经费的课题项目,这也严重影响了教师做科研的积极性,显得动力不足。

  3.1.4 薪酬待遇低,相关保障额度低

  民办高校在创建初期,为了吸引一批优秀的教师投身民办教育,给予了丰厚的待遇。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民办高校逐渐增多,公办高校教师待遇逐年提升,使得民办高校教师的薪酬待遇相比之下产生了很大差距。民办高校的中青年教师尤其是男性中青年教师,对购房、结婚、生育等系列生活必需问题采取逃避态度,因为其现有的工资水平根本就无法尽快解决上述急需面临的问题。有的民办高校建校十几年的工资水平并没有显着提高,根本无法适应飞涨的物价和房价。而且,民办高校教师所交纳的养老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是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教师除了基本工资收入外,没有其他奖金和津贴的补助,这样的低收入、低保障,就造成了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严重不稳定。

  3.1.5 自我效能感低,渴望被尊重

  青年教师由于年纪较轻,与大学生的年龄相仿,在学生心目中缺乏应有的畏惧感和尊重感。再加上中青年教师职称较低,科研与教学能力都比较薄弱,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使得教师对自身的作用和自我效能感降低,缺乏自信心和成就感。他们渴望通过个人的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和丰富教学经验,得到被社会和学校认可,得到学生的拥护和爱戴。

  上述分析的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的特点,采用激励需求理论角度来看,他们在个体需求方面也呈现出其独特性。

  3.2 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的需求分析

  3.2.1 生理与居住需求

  民办高校教师满足吃穿住行等方面的需要与其他人群、其他职业者是相同的。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在这方面的需求会更高,因为他们要承担赡养老人和抚养子女的社会责任。而目前民办高校教师的薪酬待遇偏低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甚至与公办院校教师待遇相比有较大差距,而且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缴纳都是国家最低标准,并且没有其他相关奖金与津贴补助,这严重影响了教师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家庭住房问题的解决,生活压力偏大。只有将民办高校教师的待遇提高了,解决了后顾之忧,教师才能潜心教学与钻研,才能出教学成果。

  3.2.2 自尊与荣誉需求

  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作为高级知识分子,自尊心和荣誉感很强,他们渴望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声誉,希望得到尊重和爱戴。但民办高校领导往往有“学生第一位”的思想,将学生地位置于教师之上,这样教师的威信与尊严受到损害,无形中给教师造成很大心理压力。还有,民办高校通常实行合同聘任制,这严重造成教师缺乏归属感,再加上一线教师与管理层缺乏面对面的沟通,教师又很难参与到决策层面,使得教师工作热情不高,心理不稳定,缺乏受人尊重与爱戴的心理感受。

  3.2.3 社会交往的需求

  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多数都在教学的一线岗位,他们每天与年龄相仿的大学生交往,希望拥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使自己尽快融入新环境。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每个人都有归属与爱的需要,中青年教师也不例外,他们还有更强的友谊需求和被周围身边所有人都接纳的需求,这样才能保证工作顺利的开展,才能尽快取得良好的工作业绩。同时,在激烈的竞争中,中青年教师面临的生活、工作和个人发展的多重压力,他们更希望得到周围人的理解与关怀。

  3.2.4 自我实现的需求

  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有迫切的成就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通过二十多年的学习奋斗,终于走向高校教师这个令人尊重与羡慕的队伍,他们十分关注个人的成长与成就发展,希望取得良好的工作业绩和有继续学习的机会。但民办高校因为经费和资金不足,给予中青年教师学历深造、技能培训、职称晋升、岗位升级等发展机会少之又少,使得教师个人成长与发展空间受限,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