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位一体”模式综述
(一)目前养老机构的短板
1、不了解老年人的需求
“我国目前至少将近 1 亿 8000 万老龄人口,其中有一半左右是70 岁以下的老人,这些年轻型老人正处于享受生活的阶段,对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不感兴趣甚至比较排斥。”这个阶段的老年人正处于退休后的活跃期,急需要的服务是娱乐休闲、健康保健,文化陶冶的服务,需要的是精神养老和文化养老,因此在全国各地的社区活动中心、老年演出活动、健康讲座、老年大学、旅游团体中经常可以见到这部分老人。由于没有一个能够使他们各方面需求都能够达到满足的机构和模式,使得他们的消费倾向不易与现有的养老产业亲近,也影响他们将来选择进入养老机构度过晚年。
2、开办时对市场和相关理论等方面准备不足
很多开办养老机构的经营者对市场缺乏调研,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相关产业都并不是很有研究,再加上我国养老产业的行业标准尚未制定得很全面,对市场和经营规律的探索还处在初级阶段,相关部门也无法做出正确指导,以及养老产业本身天然的公益性、微利性,很多养老机构实际上还处于托老所的形态,只能做到基本的看护,提供饮食和住宿,对于老年人需要的医疗、康复、无障碍设施等细节都难以保障。缺乏针对性的设计和服务使得很多养老院并不适合老年人长期生活,不但缺乏便利自由生活感,老人的归属感、参与感、社会化生活程度均不高,达不到“老有所养”的目的。
3、忽视老年人心理需求
代际理论提出,代际支持包括情感支持、经济支持及生活照料的获得和提供三方面内容。研究结论表明:老年人不愿意去养老机构的原因中,传统观念的束缚,慢性病的困扰、以及对子女情感上的依赖占前三位的原因。
而很多养老机构仅从功能方面出发建设,不重视软硬环境塑造,造成机构内硬环境与普通人长期生活的环境差别较大,导致老人入住前后主观感受差别较大,不易适应。软环境上对精神慰藉也做得不够。这类机构虽然能满足老年人入住的基本需求,但是缺少家的氛围,缺少亲人般的关心。容易使老人感到一种在医院生活的感觉,有疏离感、孤独感、感到被抛弃,对于精神需求较大,罹患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老人来说,更不利于他们的入住后健康。4 是相对健康的老人与患病老人、痴呆老人、失能、部分失能老人混住,没有条件或能力合理安排居住区域。对相对健康的老人心理压力较大,老人们不论是渴望与子女或年轻人相处还是与同龄人相处,都希望能够获得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如果不能处理好各个区域、设施使用时间上的安排,不但不利于入住老人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区域、设施科学合理的使用。也有养老机构处于安全等考虑,门禁森严,不能以开放姿态欢迎参观访问,导致有意入住者望而却步,对内对外均形成隔绝感,对入住老人和潜在入住对象都有心理压力。比较恰当的做法是将老人们按照身体和精神状况分级分片区居住,而在日间活动时将老人们集中在一处,机构的公共区域定期定时向周围老人和居民开放,经常组织老人去周边的社区和活动场所,以“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消除机构和社会间的距离,把养老机构打造成多功能的新社区。
4、缺乏一站式服务的理念
马斯洛从满足需要的角度把人类需要分成了五个层次:(1)生理上的需要;(2)安全上的需要;(3)情感上的需要(4)自尊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通过对多种文献的提炼归纳,笔者认为老年人的需求也是上述需求的综合表达。由于资金、消费能力等条件的限制,很多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方式只能提供一些基本的服务,老人的购物、理发、医疗、学习、社交、婚姻、法律等需要尚不能依靠机构来满足。
5、机构拥有的医疗水平较差
很多养老机构对老年病缺乏整体综合的认识,不能从医疗保健的角度及时处理老年人突发和紧急病况。很多养老机构没有专业的对多种老年病、慢性病有综合认识,经验丰富的医师,不能提供有针对性的老慢病诊疗,也不能进行入住体检,入住的老人如有身体不适还需要去医院就诊,耽误病情和时间,同时无法保证经营者准确了解入住老人的身体状况,无法为老人的状况分级定位,也埋下了不定时发病的隐患。
6、所提供的服务和赢利点不匹配
现有养老机构的主要服务集中在照料、护理、饮食等,需要这类服务的老龄人口当中失能、部分失能老人很多,经济压力较大,他们的钱大量花在医药当中,过度医疗、重复给药等情况常常发生。造成这类老人对这类养老机构基础性服务无法承受过高的价格。而目前我国养老产业中较大的赢利点反而来自年轻化、收入高的老人当中,他们多退休不久、拥有较好的健康意识、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对旅游、保健品、老年地产、老年金融理财保险项目、老年产品的消费甚至惯常被认为是年轻人为消费主力的数码电子产品、服装等都有很大兴趣,他们对这部分市场有着较大拉动能力,而这部分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基础性服务的需求是很小的,可能他们只需要上门的保洁、送餐、代购等家政服务。
7、本部分结论
对于老龄人口来说,能在晚年生活中达到“六老”的生活标准,可以说是比较理想和幸福的。而我们无论在家庭、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方式中都要以老年人这六方面的要求为发展方向和最终目标。
要想达到这些目标,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本文提出的“四位一体”模式就是根据这个标准提出,通过长时间思考和考察而设置的。
(二)“四位一体”模式的具体构想
针对目前养老机构面临的种种困境,笔者构想设计了一种“四位一体”的模式,“四位一体”模式与其他现有的家庭、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方式不同,在于其采用了模块化的思路与结构,这种结构不局限在居家或者社区或者机构养老的条框内,而是根据具体条件具体分析地灵活变换规模大小和模式。“四位一体”模式可以以模块的方式进行拆分组合,可以嵌入社区发展经营与街道、物业合办智能养老服务,嵌入专为老年人建设的养老房产业,老年公寓等,也可以单独建设养老机构,依托机构养老,辐射居家和社区养老,同时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条件(减免税、提供场地、一次性补助)和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解决政府需要负责的那部分老人(公益性、福利养老)养老难题。
1、“四位一体”模式中的四个模块简介
“四位一体”模式包含的四个模块为:养老服务模块,精神疗养模块,老年医疗模块,专业人才培训和派遣模块。每个模块都有其不同的定位和功能。
(1)养老服务模块(微利模块):
本模块提供的服务有:日间照料、三餐或早午餐膳食、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等服务。该模块能提供传统养老服务的老人们需要最多的服务,甚至可以具体到陪医、购药、按摩、煎药、理发、入浴等。这部分服务是老人最基本的需要,也是需求量最大的,但是却是不易盈利的,这部分可能在运营中只能保持平衡或微利的形态。
在养老服务中,要针对老人情况,分为无偿、低偿、有偿三档,兼顾公益性和盈利性,为他们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同时在服务项目上要尽力构思多种项目,也分为免费,收费的两档。如免费的可以有一些与社区、街道合办的义诊,进行量血压、测血糖、量体温等基本身体检查;可以定期开放日间活动室,让入住老人与社会上的老人多多接触,玩玩棋牌麻将跳棋,进行交流,开办养生免费公共课等。一方面减少入住老人孤独感,一方面增强与社会的亲和性。同时针对购买收费服务的老人们还可以提供一些免费的服务,如上门维修,理发等。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为日间照料的老人们提供车接车送等服务。同时在安排老人的住宿应考虑老人的身体、性格、生活经历、婚姻、爱好等多种状况,合理安排区域,对新入住的老人,要安排好引导和讲解,帮助老人度过适应期。
在整个机构尤其是养老服务区域中要在不涉及隐私的地方安装摄像头,及时了解老人的情况,如有可能,应在走廊、住宿室内、公共活动区域安装紧急呼叫系统或给老人配备便携呼叫系统,保障沟通及时顺畅,也要做好与老人亲属的沟通和联络,让亲属实时了解老人在机构内的情况,做到透明,安心。
(2)精神疗养模块(次要盈利模块)
该模块主要围绕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关工委基地、义工服务基地、爱国主义敬老爱老教育基地,健康生活教育基地等多功能复合型基地建设,尽力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用,老有所为的发展。主要是提供文化艺术类,传统文化类、健身养生类知识的学习,棋牌、摄影、书画、乒乓球、台球、图书阅览等服务。核心依托是老年大学和活动中心。以哈尔滨为例,调查显示,目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要养老方式为三种,一是居家养老,占被访者的 94.6%;二是社区民办养老院式养老,占被访者的 5%;三是公办社会福利院集中养老,占被访者的 0.4%。很多居家老人目前处于“空巢”加“笼养”的生活方式。
78.6%的老人成“看家”老人,其中 20%为独居的“空巢”老人,没有与子女共同居住或子女在外地的。孤单封闭的生活,使 55%的老人对精神生活到不满。老人们大多感觉自己的业余生活空间太窄,内容单一,有失落和孤单感,生活已处在社会的边缘化。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精神上、文化上的养老是老年人的迫切需求,而老年大学和老年活动中心等机构正是满足他们这些需求的场所,他们不但需要物质生活,更需要精神慰藉,在现有的针对养老、医疗、福利等社保系统的建设,保障老年人物质生活之余,也应该重视对老年人文化交流、继续教育、婚姻、娱乐等需求的满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满足的晚年生活才是我国老年人期待的,符合“六老”目标的生活。
从全国来看,老年大学和老年活动中心有巨大的缺口,办好老年大学,不但提升当地老年人素质,同时可以通过老年人影响他们的家庭、后代和社会风气。老年人特别是城镇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容易产生失落感,脱离了单位、组织和社会,老年人容易被不健康的东西误导,上当受骗。有很多老人本身有一技之长,却苦于失去了以前的社交圈,没有学习发挥交流的地方;或者年轻时没有得到学习机会,这些都可以在老年大学和活动中心里得到满足,同时必须看到,一位高素质的老年人,对子孙后代的影响也是积极的。老年大学的存在还可以增加“四位一体”模式的收入。综上,老年大学的存在是非常有意义的,是模式中重要的模块。
同时,临终关怀也是精神慰藉的重要部分。是养老机构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部分,在家庭养老、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中由于场地、医疗条件、设施、经验、家属情绪等原因都难以得到较好的实现。在本模块中,可以通过缓解性的照料,疼痛控制和症状处理来给予老人们生理上、情感上、精神上全面的照顾和抚慰,使他们平静、舒适、安详、有尊严地走完生命最后的旅程。
(3)老年医疗模块(主要盈利模块)
该模块定位是以老年病防治与康复为基础的综合性诊疗,一站式服务的医疗模块。其中也要根据条件建设综合医疗模块,可以承担周围居民的普通疾病的诊治,规模可从社区医院到综合性医院不等,以这个模块的盈利填补养老服务模块的不足。如欧美天主教教会常以医院办慈善的理念一样,以医养老。
该模块不仅是单纯地对进入机构或购买服务的老人进行简单的定时服药、注射点滴等工作,更要进一步担任起如下工作。1、在老年人进入机构时进行体检,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一方面可以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另一方面可以给老人作出准确的身体评价,将老人归类收费、服务、管理。实时动态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保障他们的健康。给经营者有一个保障。2、承担进入机构的老人的老年病的综合诊疗和护理。从老人的病情和身体情况出发,与膳食、锻炼、康复、医疗、中医保健等手段配合照料老人。3、承担入住、日间照料的老人突发病的诊断护理,如果没有能力在初期建设这个模块,一定要向外寻求合作医疗单位提供相关急救急诊工作,长期看来自己拥有医疗单位对提升入住、日间照料老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坚实的保障。4、积极成为医疗定点单位,帮助老人做好慢病补助、医保报销、成为民政局合作单位,成为政府购买老年医疗服务的对象。5、积极向社会提供综合性医疗服务,在模式中承担以医养老,以医助老的作用,扩大社会影响力。6、积极加入老年信息平台,如 12349 等,当遇到老人突发重大疾病而自身又无能力救治时,可以争取合作单位的协助。如在医疗模块上比较有实力,也可接受转院来的病人,盘活医疗资源。
(4)专业人才培训和派遣模块(主要盈利模块)
该模块在初期集中在家政服务领域的专业人才培训及派遣,从培养基础的专业为老服务家政人员和常驻机构、社区的专职老年护理开始,逐步发展出培养老年服务综合人才,最终专业过渡到培养专业的老年病、慢性病的综合医师,营养配餐师,心理保健师、临终护理师,以及综合性的管理人才。一方面弥补了行业人才缺乏、专业化程度不高的缺陷,培训和派遣本着如下要求:签订培训合同,择优上岗,持证上岗,由于本行业的公益性和微利性,对行业人才道德情操的培养格外重要,要求从“四心”——爱心、耐心、孝心、专心,的角度培养教育人才。不但培养优秀人才,还有培养有能力并且留得住的人才,可以通过对机构员工定期开展学习、培训、活动、联谊,为从业人员提供尽量丰富的精神生活来增强凝聚力;通过把机构和事业做好做大,扩大需求,占有市场,为来机构员工提供更好的待遇;也可以给在机构有一定工作年限的工作人员及家属提供未来医疗护理、养老费用的减免,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吸引人才就业。
2、“四位一体”模式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特点
四位一体模式具有模块可拆分、合并,灵活多变的特点,当其单独作为一个独立的组织(如命名为养老服务中心)运行时可以采用如下的组织架构:
该养老服务中心下设有:综合办,基础养老部,文化养老部,医疗养老部,培训派遣部等部门。综合办处理综合协调、部门组织,物业管理,人事聘用,计财管理,对外联络,拓展业务,宣传接待,采购等工作;基础养老部承担日间照料,膳食提供,基础护理,日常给药,饮食起居、清洁卫生、健康管理,定时巡视,信息收集等服务;文化养老部承担老年大学管理、师资聘任,学员管理,课程设置,设施资源管理、活动中心会员招募,活动项目设置管理,活动场地运营,活动安全保障等服务;医疗养老部承担入住及照料老人的定期体检,老慢病防治,突发疾病处理,健康养生知识培训(对内对外),普通病症防治,预防保健,医护人员培训实习,临终关怀,老年人健康与老年病护理研究等责任;培训派遣部承担家政人员培训,为老服务特色人才培训,劳务派遣等工作。
经营模式:作为机构的“四位一体”模式应在初期尽量走公办民营的道路,尽量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补助资金,随着经营发展慢慢走上正轨,应逐渐“断奶”,转变模式成为市场化经营的独立法人。
人员聘用:应该采取主要人员固定任职,其他人员采取合同制、聘任制的制度,将主要管理层确定不变,保持机构的稳定性,同时可以增强活力,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支持多种缴费方式:收纳老人应采取多种制度相结合,1、会员制度。每年交一定金额的会费,可以享受机构中所有的收费及免费服务;2、押金制度:预交一定金额的押金,在享受各个模块的服务时逐步扣除;3、股份制制度:在建院初期对机构的投资规划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可以以股份制来养老;4、劳务抵扣制度:在机构内的工作人员或有意愿照顾其他老人,在机构里承担大学、活动中心等工作的可以抵扣服务费用;5、月、季度、年付制度:可以按照一次性支付金额的多少享有一定优惠。
未来经营方针:将采取模式机构化,模式嵌入化(嵌入社区和现有机构)的方向,以此最大限度地开发同时采取全国连锁机构的方式,进行统一管理、统一配置、统一服务内容、统一收费标准,对老人开展专业化、多样化、亲情化的高质量、高标准的服务工作。开拓占领市场,或者与其他养老机构形成合办,为异地养老,交流养老做好准备。
如启动资金不足,可以利用现有社区医院、卫生所、牙科诊所为载体,逐步建立起“四位一体”模式。现有很多前述机构规模不大,功能过于基础,覆盖面较小,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却有着与社区街道联系紧密,深入百姓身边的优点。建设本模式时,如果不能一次性拿地、投资建设独立机构,也可以考虑这种方式,实现公办民营或共同经营,将身边的医疗资源、社区资源、人员资源逐渐整合,建立起“四位一体”的综合模式。
或可以选择在大中型综合医院中植入养老模块,大中型医院医疗条件好,占地面积大,运营能力强、资金实力雄厚。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积极建立养老部门和老年病防治部门,为提供为老助老服务大开方便之门。
3、“四位一体”模式的营销宣传
针对“四位一体”模式开展的宣传,应区别于传统养老机构的宣传方式,重点放在综合性社区和一站式服务方面,宣传医养结合,幸福生活的理念。针对精神疗养模块可以重点宣传老年大学,通过免费公共课和短期培训班等方式扩大影响。先期可考虑兼职师资,主要面向当地和周边地区,长期滚动开办此类课程和班级,主要内容可以传授老年人乐于接受的知识和力所能及的技能,比如:健身运动类培训班、(如太极拳剑扇、健身舞蹈、养生气功等)棋牌技巧培训班、文史类培训班、手机计算机类培训班、养花养鸟技巧培训班、书法绘画培训班、合唱团、腰鼓队、模特队等,并视各种办班的受欢迎程度,及时更新调整办班的科目和内容,逐渐将受欢迎的短期班开办为多年制学校。尽可能保证入住和日间照料的所有老年人都有相应内容可以学习。针对其他三个模块可以采取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体验接触相结合的方式。
传统媒体宣传:可邀请地方媒体在电视、报纸和当地老年报刊上做一些新闻、专题报道等,全面、集中地对“四位一体”模式的一站式服务理念及机构内的硬件设施与软环境服务和针对老年人的特色医养结合的新理念及老人在机构内的生活情况做一下宣传介绍,使得社会大众和潜在需求群体对机构的特色有新的、深刻的认识,引导社会大众对老年人的未来高质量的生活、疗养、医疗、精神需求的关注,消解社会大众对传统模式养老院接受程度普遍偏低和认识的误区,提升“四位一体”模式老年人及其子女亲友们的吸引力。同时新媒体方面可以通过建立网站、进入论坛社区、qq 微博微信平台等,及时将信息送到人们手边,增强亲和力。
新媒体宣传:最好拥有自己的宣传网页,同时与地方高人气、官方论坛合作推广,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通过展示老人们幸福的生活,学习的成果等方式给人与传统养老院相比耳目一新的感受。宣传的重点是“四位一体”模式的一站式服务,是全力建设老年人生活乐园、精神家园的战略构想,让模式中“六老”
理念有实事实感的依托。qq 微博微信等新平台的入驻,可以主要宣传健康生活小贴士、定时微博微信提醒喝水、运动等方式,使健康生活、一站式养老模式的概念及早深入人心,深入年轻一代的生活理念,为生活质量助力,开拓未来市场。
接触体验式宣传:还可根据实际与社区、街道合办开展义诊、活动,邀请老人们来参观,进行体验式入住,一方面可以让更多的老年人了解“四位一体”模式的方便和舒适,可以从周边的地区邀请一些文化素养高、对新事物接受快、在群团中威望较高的老人免费试住一段时间。或从机构中派遣一些优秀护理师上门提供试用服务,让他们享受到“四位一体”模式带来的全面的服务,入住后愉快的气氛,感受科学合理而丰富的生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这些老人的体验了解服务中还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及时改进,做行业中的翘楚。体验期结束后,老人感受很好,一定会迫不及待地与他们的邻居、好友分享“四位一体”模式的舒适与高质量的生活。这样一来,通过口口相传,可将采用“四位一体”模式的机构打造成为亲民、舒适、方便、可信的形象。
4、“四位一体”模式建筑设计原则
养老机构的建筑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注重安全,保护隐私,减少建筑内外以及装饰、家具的棱角,坡度等;二是要有无障碍和易操作的特点,操作全程有指示,带有一键操作、低位按键最为适宜;三是应设计足够的室内和室外公共空间,以保证老人的活动与交流;四是要注重个性化,给予老年人一些 DIY 的权利;五是要尽可能多地悬挂提示、指示牌,保障安全的同时方便老年人去想去的地方;六是要设计老人专用的可调节的声光系统,即使老年人视觉听觉弱化也可自由活动;七是要根据当地室内外建筑风格来进行设计,减少老年人入住时对环境的不适应。
建筑内的设施尽量自动化、人性化,如自动冲洗的坐便、电动轮椅、洗涤烘干一体机等,以减少工作人员数量和基础工作量,同时保证老人的健康和安全。在细节方面体现人性化、如电梯门、房门可以是不同楼层不同颜色,各类用具以颜色做标记区分使用者或者功能,房门口的老人姓名门牌为易于区分可在在统一之中又有允许安排自己的特色。在建筑内应多采用鲜艳明快的颜色,不要有过重的医疗感和封闭感,可以引入一些免打扰设施和能唤起老人温馨记忆的装饰,平复老人情绪;设计住宿区的时候要多考虑现今老人的情况,恰当利用空间做好收纳、使用、低位控制等功能,根据老人的情况按比例增加设计单人间,注重室内采光;而公共区域建设中要设计好功能区域,既能使各种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又能够叠加利用好空间,将公共区域设置成为多功能,多用途,舒适度一流的市内外环境。
5、“四位一体”模式需要的政策保障
由于养老产业具有公共性、微利性、慈善性,政府如果不给予大力支持,养老产业想要做大做强,成为服务行业并不容易。国家需要在法律政策、金融保障、监督体制、信息服务、土地政策、财政贴补等多方面加以扶植,以此保障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
(1)政策法律体制保障
从目前角度看,对于老年人及养老产业的保障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配套。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根据各地实际制定具体政策,同时制定近中期规划,将养老服务的发展事业列入各地 “十二五”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深入研究养老事业的发展战略,为保证养老产业的发展和养老公平,应早日推进养老“双轨制”改革,打破城乡二元养老制度;尽快推进社保全国统筹,让养老金跟随老人走;尽快制定建立与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具体法律法规,如《 老年护理从业人员管理办法 》等,推进 60 岁以上老年人的各项补助办法及规定;在体制中,应该将“四位一体”模式这类的一站式机构挂靠到民政部或者卫生部下属,由一个部分牵头管理,避免重复收费,多头管理,扶植困难,相关的经费和政策也要归并在一处,便于申请下批。
(2)金融政策保障
在金融政策领域,政府应引导并要求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银行设计针对养老机构的专项低息或无息贷款,或将其并入现有融贷政策当中;同时要加大税费优惠力度,尤其是针对非营利养老机构,在初期几年应考虑完全免除税费;同时加大补贴金额,由民政部牵头设立专项扶植、补贴基金,促进养老产业的壮大,以尽快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另外可以考虑建设养老机构的行业协会或集团公司,以集团担保的方式获得大额贷款,后分贷给各个机构,减轻各个机构贷款难的压力。鼓励老年人自助互养,一定规模以下机构完全免税等政策进行扶植;床位补贴等除了机构建设初期及每年按固定金额补贴少部分之外,应将金额补贴成为老年人的服务购买券,仅在老人入住养老机构时发生补贴,减少资金套现。同时国家应该为入住机构的老年人与养老机构本身购买护理保险、人身保险,降低机构护理风险。
(3)建立健全个人终身信息库保障
在全国社会保障系统一盘棋的基础上,以身份证号与指纹为认证依据,构建类似美国社保的社保信息库。该信息库记录全国每个有户籍的人的所有信息,包括社保缴纳和领取记录、工资、工作、婚姻、医疗、驾驶信息、住址、信贷等一切情况的巨型数据库。该数据库与与全国的企业、银行、医院、药店、政府部门等联网,收集关于个人的各种信息,同时分批段向需要使用的单位收费开放,并承担个人信息的安全监管责任。从养老和社保的意义上来说,该信息库保障了个人可在全国任一城市缴纳和领取社保,也承担个人一切的信用制度、教育医疗、人口普查等外部功能。而在“四位一体”模式当中,医疗健康、社保等信息都是模式所堪依赖的重要信息,对模式的建设乃至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都有很大借鉴意义。
(4)土地政策保障
应根据各地实际,整合现有养老机构的土地及资源,在现有基础上建设实用、收费低廉的养老机构,同时谨慎审批相关用地,约束使用方式和所有制,保障用地对养老机构的准确供应,一旦确定项目将优先提供用地,同时联合银行信贷机构,积极推进“以房养老”等方式的试点。
(5)社会责任保障
引导央 企 国企承 担 社会 责 任 : 企 业 社 会责 任 是 英文 CorporateSocial Responsibility 的直译。虽然许多学者和机构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但企业社会责任具体指什么,迄今为止却没有特别统一的定义。
例如欧盟提出的定义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将对社会和环境的关注融入其商业运作以及企业与其利益相关方的相互关系中。”;学者们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也是多种多样,其中以美国佐治亚大学教授阿奇·卡罗尔(ArchieB.Carroll)之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模型最为经典,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指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对企业所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自由决定(慈善)的期望。它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
通俗来说,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在我国,央企、国企通常占有垄断地位,对某些资源独占经营,(如烟草、铁路、机场、石油石化等),根据国务院 3 月 5 日下发的财政预算决算报告,2013 年全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达到 1058 亿元,2013 年纳入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范围的央企实现净利润 11691 亿元。2013 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支出 978 亿元,其中 65 亿用于民生支出。其他的巨额央企红利仍有很多进入民生领域的空间。这样的企业是依靠国家的资源、依靠百姓的支持、依靠政府的扶植才能成为行业的巨头甚至垄断地位的,它们天然地就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国家应加强立法,要求央企国企每年定额上缴养老、教育、环境等资金来承担社会责任,或着重增加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贴补民生领域短板。
(6)建立监督监管机制
保障养老产业良性发展,建立服务、评级、入住人数与补助挂钩的模式。养老服务也要依赖转变政府职能,政府的工作重点应回归到补贴扶植、政策指导和依法监管上来。将申办、评级养老机构、部分机构日常管理等权利与工作下放到基层民政部门,同时鼓励公办养老机构盘活现有资源,参与“公办民营”等转型模式,外包给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经营,逐渐“断奶”转型,成为自负盈亏的养老机构。而政府部门主要在落实监管的同时,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养老产业服务经营。针对养老机构,应通过顶层设计,将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按星级评定,建设补贴与运营补贴与星级评定挂钩。以分层分类提供养老产品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层级体系,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国家应及早出台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与划分标准,将现有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进行星级划分,分级管理,并组织第三方机构进行评定。原有的居家养老服务站、托老所、养老院等等服务设施根据需要升级为具备“四位一体”一站式综合服务功能的专业养老服务护理中心,按照环境建设、硬件设施及服务水平情况分为 5 个星级,每个星级分为三等,将建设补贴与运营补贴与星级标准结合。同时要对相对薄弱的农村养老进行大力投入和扶植,给予长效补贴,以政府购买服务、互帮互助和志愿帮扶三位一体为主要服务形式。
(7)打破公办民办养老机构的壁垒
根据养老产业行业发展规律和市场运作规律,应及早打破公办民办养老机构之间的壁垒,只要是经民政部门审批登记的福利性、非营利性的养老服务机构,包括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养老院、老年护理院、托老所、敬老院、光荣院、老年服务中心、康复中心等,不论是公办还是民办,今后都应同等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使得公办民办在同一起跑线上良性竞争,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最终优胜劣汰,形成自造血功能良好,稳定运行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