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货物运输管理理论与政策依据
2.1 货物运输管理含义与特性
2.1.1 货物运输的定义及分类
传统的道路货物运输是指以公路为运输基础、以场站为作业基地、以车辆为工具、以实现货物位移为目的的生产活动[14]。道路货物运输是一种机动灵活、简便快捷的运输方式,由于运输点多、面广、线长,使道路货物运输市场具有明显不固定性的市场特点,车主、货主买卖共兼的双重性。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对道路货运运输的要求越来越高。道路货物运输不仅需要完成货物的位移,还要对货物的安全、时间性、经济性、损害赔偿等方面进行考量。基于多方面特性的考虑,荣朝和在 2011 年提出了 JIT(just in time)的概念,也就是对货物运输的定量分析,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所需要数量的货物运输[15]。这一观念的提出为我国传统货物运输向新时代的货物运输的转型指明了方向。
道路货物运输分类方法多样。本文中作者结合本地货运企业实际,总结出以下运输方法:
(1)零担货物运输,指的是如果运送的一批次货物较少时,装不满一车次而由输运部门调整其他托运货物拼装后进行运输。
(2)整批货物运输,指的是托运的物品一次超过 3 吨以上,并且需要集中运输的运输方式。
(3)大件运输,指的是在运输过程中货物超过规定的高度和宽度的货物运输。
(4)集装箱汽车运输,采用集装箱为容器,使用汽车运输的,为集装箱汽车运输。
(5)危险货物运输,是指在运输过程中运输具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等列入国家标准危险特性《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在其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和处置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毁或者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质和物品。
2.1.2 货物运输的特性
我国的货物运输具有如下特性:
第一,运输的种类繁多。我国货物运输包罗万象,大到集装箱运输小到日用百货,这些都需要交通运输业来参与运输。
第二,货物运输的运输模式多样,最普遍的几种运输模式有旧有运输模式、零担运输、甩挂运输、第三方物流。其中旧有运输模式是指普通的货物运输方式。精细运输、甩挂运输和第三方物流则是新兴的货物运输模式。精细运输(leantransportation)是指在委托人为其货物的位移或者为其出行所需投入大为减少的情况下,承运人为提供更具有选择性和更高质量的运输服务而又必须降低成本所进行的对运输过程的精心设计、安排与实施的运输方式[16]。甩挂运输是指用牵引车拖带挂车至目的地,将挂车甩下后,换上新的挂车运往另一个目的地的运输方式。第三方物流是除了物流劳务的供方和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的物流方式。
这三种运输方式都是新型的运输方式,它们的出现得以解决我国传统运输方式中存在的运输效率低下、运输成本高、运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因素,是值得推广的运输方式。
第三,道路运输体现了私有性和公益性的相互统一。道路运输事关国家命脉和人民的日常生活,与各行各业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道路运输具有双重性,不光有私人属性更有公益属性。国家为了保证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必须要对货运市场进行正常的监管和调控。尤其是遇到重大事件例如地震和雨雪天气,国家要对货车进行统一调配,以保证国家的正常秩序。国家投资建立的物流中心,货运场站也都有公益性质,这就是货运公益性的一方面,而同时人们在进行运输这一生产劳动的时候是要以盈利为目的。国家对货运的投入并不足以保证它的完全公益性,这就需要货运企业或个人在运输中盈利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既然要在运输中盈利就要在多种运输中脱颖而出,充分显示出道路货物运输的优势。我国的运输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主要的运输方式有道路运输,铁路运输,空运,管道运输等。道路货物运输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有以下优势:
(1)道路运输适应性强。从事道路货物运输的车辆多种多样,从普通的货车到运输危险品的专业运输车,从运输小型货物的小型箱式货车到运输较大物品的集装箱运输货车等。种类繁多的货车类型,它们各自拥有不同的性能和适应范围,可以承担运输不同种类的货物的需要,可以承运一些其它运输方式无法运输的物品。
(2)道路货物运输机动灵活。道路货物运输和铁路运输相比可以承担较小量的运输任务,还能维持运输成本。具有较高的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
(3)道路货物运输可以实现最后一公里运输。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道路货物运输可以做到快速直达,道路运输比铁路、民航运输环节少,易于组织直达运输。可以实现点对点运输和做到最后一公里运输[17]。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这一优势将越来越明显。
(4)道路货物运输便于组织,对场地的要求不高。汽车运输以其机动灵活的特点,使得货物承运既可以在固定的场站,码头,港口也可以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实现真正的门对门,点对点运输。而且相比其他运输方式而言,选择货物运输是比较经济实惠的,由于现在货运网点遍布全国各地,可以在一定的经济区域内实现货物的联运和其他多种运输方式,缩短货物的运送距离,降低货物运输费用,增加货物的时间价值。以上这些特点保证了道路货物运输的盈利,所以道理运输具有公益性和私人性的双重特性,在现实中我们要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使道路运输市场平稳,健康,快速发展。
2.1.3 道路运输未来的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交通运输业成了重点扶持的支柱产业之一,尤其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增加投资力度,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运行和增长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未来,我国道路运输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型的运输方式必将逐步替代传统的运输方式 新型运输方式是道路运输模式的必然选择。新型运输方式与传统运输方式相比更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我国追求运输发展的同时,新型的运输方式更能确保运输的安全、效率、效益和质量。交通运输部也鼓励和提倡运输企业施行新型运输方式尤其是甩挂运输方式。交通部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指出了要大力发展甩挂运输。
新型的运输方式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已成为主流运输方式,通过新型运输方式配载的货物占到国外总货物配载量的 70~80%。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新型运输方式总体起步较晚,发展缓慢,道路货物运输方式仍然以旧有运输方式为主。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道路运输需求的快速增长,新型运输方式必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未来我国必将建立完善的智能交通系统 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美国开始了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TS)方面的研究,之后,欧洲、日本等地也相继加入了这一研究领域。这些国家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成为了世界ITS 研究的三大基地,以“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改善坏境、节约能源”为目标的ITS 理念逐步在全球形成[18]。我国对 ITS 研究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1999 年 11 月我国建立了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交通系统是一种全方位、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系统,它是在较为完善的道路设施基础上,将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集成运用到道路运输的全过程。它的应用可以使交通基础设施发挥巨大的效能,提高服务质量,使社会能够高效地使用交通设施和能源,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由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巨大优势,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道路运输业必将朝着这个研究方向发展。
(3)道路运输企业必将由过渡分散转变为适度集中 我国道路货运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整体运输能力不强。在我国,目前缺乏类似发达国家那样的业务覆盖全国跨省市、跨区域的大规模道路运输企业。有些企业其规模外表看似很大,但其业务范围仅局限在一个地方,因此对整个道路运输市场的走向没有重大影响。而主导整个道路运输市场走向的是效率和效益低下,业务素质很差的众多分散的个体企业和小型企业,形成了整个道路运输业效率、效益的低下,竞争实力虚弱的局面,严重制约了道路运输业的发展[19]。近年来中国公路运输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正常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很多货物运输公司依靠超载超运来提升自己的利润空间,使得公路运输市场进入恶性循环。因此我国道路运输企业必将由过渡分散转变为适度集中。只有集合优势资源才能在国际和国内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创造出企业自己的品牌价值。
(4)低碳运输将成为货运行业发展大趋势 随着我国车辆的不断增多,交通运输,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工具,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机动车碳排放量已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的相当比重[20]。而随着我国税费改革的深入进行,油价上升,市场调节机制凸显。运输企业均对节油、环保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节能减排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工程。所以,优化交通运输能源结构和能耗结构,实现道路货运行业的低碳运输,是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2.2 货物运输公共管理理论的精细化管理
为了更好的管理道路运输行业,这里引入精细化管理的概念。精细化管理最早是由西方的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提出的。1911 年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第一次阐述了精细化管理的概念[21]。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最早被应用于企业的管理当中。精细化管理的出现是当时社会分工逐步细化,以及现代对服务质量要求逐步提高的一种必然趋势。它将常规管理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细化,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节约管理成本。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次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22]。
精细化管理最先被应用于企业管理当中,日本企业在50年代中期就普遍应用了精细化管理。在企业中比较成功的案例是日本丰田汽车在企业中引入精细化管理,并逐步使之融合到企业文化中,使企业最终走向成功。不管是何种行业,不论是哪家企业离开了精细化,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异于缘木求鱼。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大趋势下把精细化管理引入道路运输管理中,使得管理部门摒弃落后的管理模式,尝试精细化管理给道路运输管理行业带来的巨大变化。它对于提高道路运输行业的运输效率,确保货物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的目标顺利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道路运输精细化管理的基本特点是:精、准、细、严。精就是精益求精,力求做事完美,它是目标;准是要求做事准确把握,做到准确无误,它是信息与决策;细是注重工作细节,做到细致入微,细节决定成败;严是做到严格要求,控制偏差,一丝不苟。做任何工作都要做到精益求精,同时简化办事流程,通过运用标准化、信息化、数据化等手段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成本,获得高效率。
精细化管理八大基本方面即细化、数据化、流程化、标准化、严格化、协同化、实践化、信息化[23]。
细化是指细致入微的管理,包括管理思维、内容和过程的缜密、细化、和精细操作。但是细化不是繁琐管理,而是要求管理人员牢牢抓住核心和实质,从最核心的问题入手,进行细化的管理。
数据化就是衡量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杜衡,是实行严格管理的重要条件。数据化强调的是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分析、用数据要求、用数据检验。
流程化是精细化管理的效率保证,它将总的工作任务沿纵向分解为若干个先后衔接的工序,建立工作流程,并不断的改进优化流程。流程化分为四种类型:线性流程、责任流程、时间流程和空间流程。
标准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标准化管理就是在管理中以人为核心,按标准进行管理。实行标准化管理是提升执行能力的很重要的环节,目标只有一致才能整齐,有了标准才能操作到位。
严格化就是在管理中要严格要求,精益求精,不能够马虎大意,一方面要严格执行既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在管理上要做到严谨、严格。
协同化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产力水平的越来越高,分工越来越细。协同变为了必然。只有在精细化管理中实现协同化,才能产生 1+1>2 的效果,使得管理起到加倍的效果。每一个执行者既要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还需要和其他人员主动衔接,做到环环相扣,丝丝入缝。
实践化,在不断优化内部系统的过程中,经过我们的不断改进,在现有的系统的一个程序或一个环节中,达到了最佳的效果,即实现了我们所说的效益最大化。
这一经过反复实践证明的东西,我们就要以一定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实践化。如果系统没有变化,这些实践化的东西就可以千百次的被使用,节约成本,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信息化,精细化管理离不开信息化,它需要高科技的助力。信息化来源于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它在管理中的应用解决了决策与调度的高效化、沟通与控制的实时化、存储与检索的条理化等问题。
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第一,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24]。
第二,精细化管理可以提升组织的管理水平,有效地减少内部阻力,增强组织凝聚力和竞争力,更快更好地提升组织的运营绩效。
第三,组织想要有强大的执行能力和超强的运作水平,最终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精细化管理的强大支撑。
2.3 当前我国对货物运输的政策法规
2004 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该条例明确了我国道路货物运输的管理主体和从事道路货物运输及危货运输的企业、个人应该具备的条件以及违反该条例规定的处罚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关于道路运输管理的条例,它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道路运输法制化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也对今后道路运输市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也在国家道路运输条例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适合各地区特点的道路运输管理条例修订案。河北省出台了《河北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以适应河北道路运输业的发展。
2009 年交通运输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2012 年交通运输部颁布了《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的修正案。2013 年为了应对我国日趋严重的道路运输安全提出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从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许可、专用车辆和设备管理、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几方面规范了我国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见表 2-1)。
2.4 本章小结
本章概述了道路货物运输的定义、分类、特性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现行的道路货运法规条文,阐述了我国发展道路货物运输的重要性。另外本章还阐述了公共管理理论中的精细化管理这一概念,为后文货物运输精细化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