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论
随着我国加入 WTO,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社会信息化、信息网络化已然成为大势所趋,这对政府信息公开和保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希望。什么是政府信息以及信息公开?如何处理政府信息公开和保密的关系?这些都是我们政府工作人员必须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本文通过分析政府信息公开和保密的发展历程,对比国内外信息公开和保密优点和不足,研究 SD 省案例分析,站在政府信息工作大格局的高度,采用辩证统一的思想,将信息公开和保密两者结合起来,通盘考虑,提出建设政府信息公开和保密体系的构想,建议成立信息公开和保密领导小组,统筹信息公开和保密两个方面内容,建立完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向民主型、服务型、法制型方向发展,这样可有效做到界限清楚,责任明确,工作有序。
本文第 1 章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内容及方法,分析了这一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阐述了国内外信息公开和保密相关论述。第 2 章通过对网络时代背景下政府信息公开和保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的介绍,分析了信息公开和保密的关系、特点和意义,将信息公开和保密意义上升到国家安全利益层面,提到信息公开和保密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需要《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保密法》为其提供政策和法律依据,而且对其执行者还要求拥有过硬的职业操守。第 3 章通过介绍政府信息公开和保密的产生背景及历史沿革,以 SD 省政府信息公开和保密为例,着重对 SD 省在政府信息公开和保密体系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针对信息公开不够主动、信息公开内容流于形式、公开渠道较冷门、网络平台建设力度不够、保密审查工作不到位等问题难点,分析其不足成因有参与者思想认识不够深入、没有配套的监督和考评机制、技术水平不足、态度不端正、保密意识薄弱等方面,指出其健全制度、回应关切、加强培训、建设平台、监督考评等优化对策。阐述目前我国信息公开和保密普遍存在甄选标准不明确、公开主体不积极、规章制度落实不强、保密策略不明晰、各地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原因来自于宣传教育推广不到位、政府信息公开标准不统一、监督和考评不到位、公众对信息公开认识不足、保密意识淡薄、队伍建设薄弱等方面。第 4 章研究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政府信息公开和保密方面的成功举措,通过国内外对比分析,总结我国的优势和短板,借鉴国外经验并吸取教训,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模式,指出要进一步完善立法、健全信息管理体系、提高职业素质、打好群众基础。第 5 章,以政府管理的角度,提出构建政府信息公开和保密体系的设想。通过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和保密的领导机制、政策法规体系、体制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增强参与者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规范工作流程、建立奖惩激励制度等方面来完善体系。不断创新优化,协调统一信息公开和保密两者关系,有利于加强政务公开,增强透明度,调动公民参政议政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塑造政府良好形象。
政府信息公开和保密体系有着广阔的研究前景,研究意义和价值重大。本文学术研究还有很多不足,问题的分析与思考不够全面,研究方法不够丰富。所提的对策建议还需在工作实践中得到验证。因此笔者对此问题的关注,不会因一篇论文的完成而停止,在今后学习与工作的过程中,仍会对该问题进行更为深入地研究与分析,不断完善与丰富,争取取得进一步的研究成果,为政府政务公开、信息化社会更好发展贡献一点力量。
参考文献
[1]周健。开放政府信息[N].人民日报,2011-7-12(002)
[2]张博。论行政信息的公开和保密[J].法制与社会,2008,(10):178-179
[3]袁物蕴。新中国保密法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11,(4):4-33
[4]冯子轩。政府信息公开和保密立法的衔接问题探究[N].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2)
[5]李延枫。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
[6]程洁。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J].政治与法律,2009,(3):28-36
[7]刘宏伟。政府信息公开中的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3,(7)上:169-170
[8]沈福俊。建立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相适应的保密制度[J].法学,2009,(9):48-59
[9]方世南。执政党信息公开透明面临的重大挑战[J].唯实,2013,(3):44
[10]谭培。现行文件开放的安全策略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5,(4):20-23
[11]韩姗姗。社会学视野下的保密观[J],保密科学技术,2013,(11):48-52
[12]范文芳。政府信息公开与保密的守衡[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6):17-18
[13]冯文语。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及其策略选择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2
[14]赵需要,周庆山。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研究综述[J].档案学研究,2013,(6):39-45
[15]杨建成。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与我国的实践[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16(4):64-66
[16]郭杰。信息公开与保密的法律保障[J].信息网络安全,2007,(2):1-2
[17]赵需要。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标准问题初探[J].图书情报研究,2012,6(4):6-12
[18]李铸伦。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保密审查制度研究[D].广州:GD 财经大学,2012
[19]相丽玲,董小燕,屈宝强。政务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公开与信息保密立法体系信息保密立法体系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1):18-20
[20]Jonathon Green. The encyclopedia of censorship[M].New York ,N.Y. :Facts on File,1990:17-20
[21]Abiola Abioye. Confidentiality and Protection of Official Records in the Freedom of Information Era: Nigeria's Situation [J].Afr. J. Lib, Arch.& Inf. Sc,2010, 20(1):29-39
[22]Eleanor Burt & John Taylor.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nd Scottish Local Government:Continuity, Change and Capabilities in the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J].Local Government Studies,2009,35(2):181-196
[23]John Taylor and Eleanor Burt. How Do Public Bodies Respond to Freedom of Information Legislation. Administration, modernization and democratization[J].Policy & Politics,2010,38(1):119-34
[24]印度《信息权法》 第 8 条第 1 款规定了信息公开的 10 种例外事项。第 2 款规定:“1923 年的《国家秘密法》和本条第 1 款规定的例外事项,如果公开的公共利益大于对不公开所保护的利益的损害。行政机关可以决定公开信息。” India,TheRight to InformationAct, Article 8
[25]日本《行政机关拥有的信息公开法》第 7 条规定:“申请公开包含非公开信息的档案,如果存在公共利益的特殊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酌情公开信息。”
[26]王敬波。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公共利益衡量[J].中国社会科学,2014,(9): 105-124
[27]孙宝云,赵冬。论美国保密制度对中国的启示[J].理论与改革,2011,(4):61-67
[28]杨建生。美国政府信息公开司法审查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4
[29] Manuel Castells. The Rise of Network Society[M]. United States :Wiley-Blackwell,2000:13-18
[30]赵辉。美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历史考察[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31]刘林。浅析政府信息公开与保密工作的关系[N].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07-12(4)
[32]桑洪敏。论公开和保密的关系[J].宁波通讯,2014,(21):71-72
[33]郎玲。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范围[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9
[34]唐开元。论政府信息公开与保密的量度[J].求索,2005,(8):72-73
[35]宋超。公开与保密: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焦点[N].安徽大学学报,2005-1(1)
[36]王锡锌。政府信息公开语境中的“国家秘密”探讨[J].政治与法律,2009,(3):2-11
致 谢
在我这篇论文的写作修改过程中,我的导师陈晓兰教授对我精心指导,从选论文题目到提炼论文提纲,从开题报告、论文形成到论文定稿,一遍遍细心阅读并提出修改意见,严格把关,倾注了很多心血。她无私奉献、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令我感动和钦佩。在此,我要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对我的指导、关心和鼓励。
感谢 MPA 学院所有老师对我悉心教育和培养,感谢同学们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感谢求学的这段经历,使我不仅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还收获了深厚的师生情和同窗情,这是我人生难得的一笔财富。
同时我也要对那些给予我支持和帮助的单位领导、同事表示真诚的感谢,是他们的主动承担和默默支持,让我充分处理好工学矛盾;是他们在不违规和不泄密的情况下,提供相关资料和数据供我查阅,让我的论文言之有实、字字严谨且有依据。对此,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学校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辜负领导的栽培和信任,不辜负同事们的帮助和支持,以工作实绩来回报他们。
另外还要感谢家人在我求学期间所付出的劳动和努力,我的家人承担起了更多家庭责任,积极主动照顾刚出生的孩子,让我有充沛的时间求学并撰写论文。感谢家人爱的鼓励,让我克服重重困难,充满信心地完成论文写作。
再次感谢所有给予我帮助的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