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传统人居环境理论中水的意义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1-28 共3493字

  2 传统人居环境理论中水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说,山与水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系统。与其他自然元素相比,水有着许多与众不同的特性,这使它成为景观环境设计中最基本、最感人的要素之一。

  长期以来,中国形成了独特的山水文化,山水画、山水诗歌等等,对中国人的审美产生了至深的影响。而中国的山水文化来源于中国的风水学说,也即“堪舆学”.

  根据长期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及实际生活的体验,在中国古代产生了一种有关住宅、村镇及城市等居住环境的基址选择及规划设计的学说,叫做“风水术”或“堪舆学”.其中虽掺杂了许多玄学的成分和迷信的色彩,但它的实质不外是在选址方面作为准绳对地质、地文、水文、日照、风向、气候、气象、景观等一系列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做出或优或劣的评价和选择,以及所需要采取的相应的规划设计的措施,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纳福的目的,创造适于长期居住的良好环境[16].一个居住地点的形成发展及兴衰,是由地理、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多种因素所影响、所决定,自有其客观规律,并不是都能纳入或符合“风水”的理想模式,即使符合了风水的理想模式,也不见得就都能产生风水所谓的吉凶祸福的效果。但若剔除风水的玄虚迷信的糟粕,毕竟还可以发现其中合理的成分。此外,它还是中国传统宇宙观、自然观、环境观、审美观的一种反映。所有这些,对传统住宅、村镇、城市的选址及规划设计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起到正面的作用。它将自然生态环境、人为环境以及景观的视觉环境等做了统一的考虑。可以认为,“风水”是中国古代即已产生的一种环境设计理论和初级的环境科学。

  2.1 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理论与景观。

  为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理论的代表-风水学说虽然是按照“气”、“阴阳”、“四灵”、“五行”、“八卦”等风水学说来考虑的,但出于“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认为人与自然应取得一种和谐的关系。所以,追求一种优美的、赏心悦目的自然和人为环境的思想始终包含在风水的观念之中。居住环境不仅要有良好的自然生态,也要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按照上述理想的风水选址,常包含以下的景观因素:

  2.1.1 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理论的景观意义。

  以主山、少祖山、祖山为基址背景和衬托,使山外有山,重峦叠嶂,形成多层次的立体轮廓线,增加了风景的深度感和距离感。以河流、水池为基址前景,形成开阔平远的视野。而隔水回望,有生动的波光水影,造成绚丽的画面。以案山、朝山为基址的对景、借景,形成基址前方远景的构图中心,使视线有所归宿。两重山峦,也起到丰富风景层次感和深度感的作用。以水口山为障景、为屏挡,使基址内外有所隔离,形成空间对比,使入基址后有豁然开朗、别有洞天的景观效果。作为风水地形之补充的人工风水建筑物如宝塔、楼阁、牌坊、桥梁等,常以环境的标志物、控制点、视线焦点、构图中心、观赏对象或观赏点的姿态出现,均具有易识别性和观赏性。如南昌的滕王阁选点在“襟三江而带五湖”的临江要害的地方,武汉的黄鹤楼、杭州的六合塔等,也都是选点在“指点江山”的选景与赏景的最佳位置,均说明风水物的设置与景观设计是统一考虑的。多植林木,多植花果树,保护山上及平地上的风水林,保护村头古树大树,形成郁郁葱葱的绿化地带和植被,不仅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温湿度,选成良好的小气候,而且可以形成鸟语花香、优美动人,风景如画的自然环境。当山形和水势有缺陷时,为了“化凶为吉”,通过修景、造景、添景等办法达到风景画面的完整协调。有时用调整建筑出入口的朝向、街道平面的轴线方向等办法来避开不愉快的景观,以期望获得视觉及心理上的平衡,这是消极的办法。而改变溪水河流的局部走向、改造地形、山上建风水塔、水上建风水桥、水中建风水墩等一类的措施,则为积极的办法,名为镇妖压邪,实际上都与修补风景缺陷和造景有关,结果大多成为一地的八景、十景的一部分,形成了风景点。

  2.1.2 依照传统人居环境理论所构成景观的特点。

  围合封闭的景观:群山环绕,自有洞天,形成远离人寰的世外桃源。这与中国道家的回归自然,佛家的出世哲学,陶渊明式的乌托邦社会理想和其美学观点,以及士大夫的隐逸思想都有密切的联系。中轴对称的景观:以主山-基址-案山-朝山为纵轴;以左肩右臂的青龙、白虎山为两翼;以河流为横轴,形成左右对称的风景格局或非绝对对称的均衡格局。这又与中国儒家的中庸之道及礼教观念有一定的联系。富于层次感的景观:主山后的少祖山及祖山;案山外之朝山;左肩右臂的青龙白虎山之外的护山,均构成重峦叠嶂的风景层次,富有空间深度感,这种风水格局的追求,在景观上正符合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在山水画构图技法上所提的“平远、深远、高远”等风景意境和鸟瞰透视的画面效果。

  综上所述,透过玄学迷信的炜幕,我们可以看到,实质上作为一种环境设计理论的风水术,在创造美好的居住环境方面,不仅十分注意与居住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生态环境质量问题,也同样重视与视觉艺术有密切关系的景观质量问题。在这种环境设计中,景观设计,功能与审美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的风水观念实际受到中国传统的儒、道等诸家哲学以及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是综合了中国文化的产物。

  2.2 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理论对水的重视。

  2.2.1 水是风水地的五大因子之一。

  人们通常把风水地的构成概括为五个方面,即龙、穴、砂、水、向五大因子,又称“地理五决”.“龙”,是指蜿蜒而至的山峦。通常为气脉流贯的山体,终止之处形成风水地的靠山,或称镇山、主山。风水中的“穴”是指风水地中所谓的“主气”出露之处,“山之结穴,……犹如妇人有胎、有息、能孕、能育”,即把风水穴隐喻为能聚气孕育、生化万物的地方,以象征一种生生不息、蓬勃向上的精神和力量。因此,古代民居、村落和城布选址,均很强调“生气”之穴的选择。

  “砂”在风水中是山的意思,是构成穴场环境的重要的地形要素。一个典型的风水模式除了后有靠山即镇山之外,左右两侧应该有起护卫作用的砂山,左边的砂山称青龙,右边的砂山称白虎,使整个穴场呈兜抱状。风水很强调“水”的作用,所谓“风水之法,得水为上”.《硼阳二宅全书》更指出:“人身之血以气而行,山水之气以水而运”.“气随水而比,故送脉必有水”.风水中的“向”,即方向、朝向。由于中国处在北半球的地理位置,所以,理想的风水地的朝向是坐北朝南,或称“负阴抱阳”.

  2.2.2 水的意象。

  风水理论认为,“吉地不可无水”,“地理之道,山水而已”.相度风水须观山形,亦须观水势;甚至“未看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体寻地”;“风水之法,得水为上”等等。讲究水的功用利害与其形势、质量之间的关系,诸多论说,概称“水法”.水法从以下四种方面考虑:

  (1)水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所以注重“水法”,首先因为水与生态环境即所谓“地气‘,、”生气“,息息相关。认为”山之血脉乃为水“,山之骨肉皮毛即石土草木,”皆血脉之贯通也“.俗谓:”山管人丁水管材“,盖以农为本,水不舍为农业之命脉,殊非迷信。

  喻水为血脉财气,最早出自《管子·水地》而为风水家引申,其云:”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流通也,故曰水具材也“.凡耕渔、饮用、去恶、舟揖之利,以及调节小气候,莫不仰丈于水。故风水理论认为:”水飞走则生气散,水融注则内气聚“,”水深处民多富,浅处民多贫;聚处民多稠,散处民多离“至于”水是移人形体情性如此“,即水质与人疾病长寿关系,种种事象,不惟风水家言,见载史籍也甚多,不必赘述。可以指出,风水”相土尝水“,鉴别水土质量的种种吉凶之说,已从当代诸如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地方病的地理地质调查中得到证明,同一地域之有病区、非病区及重病区,全在地貌与水土质量不同,分析结果,正与风水说相合,可见风水长期为古人倚重,是有其道理的。

  (2)水可以达到交通与防御的便利。

  水为风水所重还在于交通和设险之利。如论交通之利,《平洋全书》说;”依山者甚多,亦须有水可通舟揖,而后可建,不然只是堡塞去处“.《管子》及风水家喻水为血脉而流通大地,也兼指交通之利。在这方面,包括设险之利,风水论说诸多,如”水城“之说等,与前述先秦城市选址诸地理因素论说实旨相同,不再重复。

  (3)水的景观作用及审美价值。

  在中国古代,自然风光早已被发现和重视,诗经中许多章节,都对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显着特色的渊数有所突出的表现。人们欣赏大自然的美,是赋予人生理想的合一,和人类精神的自然的和谐。在古代作家的论述中,这种审美被开发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审美理想和艺术哲学并且都寄情于山水[17].风水论水景观和美学意义在于,一是水为血脉能培育天然人杰地灵,朝气发越,精神美观,它具有如上所述。其二,水可以划分空间,构成丰富而和谐的空间层次及围合环境。其三,水体形像,如移动、弯环、聚储存、动静及至声、色、味等,都可以给人以悦情恰性的审美观。”储则静,平则静“论水质,它的颜色是绿色的,味道是香甜的,其气香,主上贵。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