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水质评价。
水质评价是按照评价目标选择相应的水质参数、水质标准和计算方法,对水的利用价值及水的处理要求做出评定。 水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如实反映水质的客观状态,从而为污染的综合治理、区域环境的规划管理以及对水的用途和利用价值提供依据。
3.2.1 水污染源。
水污染源是指造成水污染的污染物的来源或源头,即向水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水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装置或人体。它是水污染的源头,包括分散的非点源和相对集中的点源。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物,是预防水环境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的根本 .
非点源污染,国内有的文献或媒体中又称之为非点源污染,通常在比较正式的、学术性较强的文献中多称“非点源污染”,它是从英文“Non-point SourcePollution”(简称 NPS 污染)转译过来的,故使用“非点源污染”更为确切。非点源污染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广义指各种没有固定排污口的环境污染,狭义通常限定于水环境的非点源污染。
水环境污染问题通常可分为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点源污染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通常有固定的排污口集中排放,非点源污染正是相对点源污染而言,是指溶解的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或融雪)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或其它形式的污染(Novotny 和 Olem,1993)。非点源污染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还有的地方这样定义非点源污染:非点源污染,是指溶解的或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和径流的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汇入受纳水体,而引起的水体污染,是相应于点源的重要污染源类型[23].美国清洁水法修正案(1997)对非点源污染的定义为:污染物以广域的、分散的、微量的形式进入地表及地下水体。这里的微量是指污染物浓度通常较点源污染低,但 NPS 污染的总负荷却是非常巨大。
与点源污染相比,非点源污染起源于分散、多样的地区,地理边界和发生位置难以识别和确定,随机性强、成因复杂、潜伏周期长,因而防治十分困难。随着各国政府对点源污染控制的重视,点源污染在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已经得到较好的控制和治理,非点源污染的危害与严重性随着点源污染控制能力的提高而逐渐表现出来。非点源污染,由于涉及范围广、控制难度大,目前已成为影响水体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24].
3.2.2 水质监测。
水质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水的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水的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水质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水环境管理、水污染源控制、水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水质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3.2.3 保护措施。
(1)加强环保宣传认识力度,提高全民。
加强水资源保护意识的宣传,通过宣传,使人们认识到保护水源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
(2)依法治水,减少污染。
依据水污染防治法,加强潮河水环境的统一管理,使现行的法律、法规更具有操作性。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对执法人员要进行认真考核发证,不断提高要求,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和错案追究制度。强化执法手段,建立污染源监控现代化系统,使环境执法取证准确、量化,使环境执法上一个新的台阶。严格执法程序,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使潮河水环境得到良性循环。逐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严格实行污染物浓度控制和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实行排污申报登记与发放排污许可证制度[25].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老管网的改造和配套治污设施的建设。禁止乱设排污口,采取强硬手段限制排污口排放污废水,实现污水规模排放,实施对潮河污染的有效控制。
(4)实施生物生态治理。
潮河沿岸的中小城镇和农村排放的城镇生活污水,也是潮河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根据中小城镇和农村的基本现状,首先考虑采用荒地、废地、劣地以及坑、塘、洼 ,建一废水土地处理系统和废水稳定塘系统等多种形式的处理系统,以低成本、有效的控制水质。这种经济、简易、节能的处理技术,如果再与当地的生态农业相结合,形成污水回收与再利用的生态农业,就可以实现污水的无害化和资源化,达到生态治理的目的。为改善潮河水质,还可在某些断面设置人工充氧曝气装置或建造跌水坝,以增加河道溶解氧,提高水中微生物的活性。充分利用微生物的生物作用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26].
(5)提高数字信息化管理技术。
将潮河的环境监测、流域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定位系统(GPS)、遥 感(RS)技术相结合,建立潮河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包括水资源开发、农业灌溉、 工业与城市排污、流域水质污染控制等信息与数据库的建设与开发,为潮河的发展 和综合治理提供强有力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