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地方文化与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文献综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1-12 共6494字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分析

  2.1.1 农业

  农业是利用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农产品的社会生产门类[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般来说分为种植和畜牧两大部分,中国习惯上将其分为农、林、牧、渔、副五个行业.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植物和动物是农业的劳动对象,同时农业受季节及地域自然条件的影响非常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

  2.1.2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指的是在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理论,运用现代科技,集约化经营管理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一个综合的复合系统,将农业经济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融合在一起,用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模式[4].一方面它是把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其他农业综合起来的复合型农业,另一方面它还是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销售为一体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高科技精细型农业.

  2.1.3 观光农业

  近些年国内外有许多关于将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理论研究,如城郊观光农业、都市观光农业、乡村观光旅游等等.它们既相互交叉,又各自具有特点.目前我国对观光农业还没有统一的名词界定.王浩等人综合诸家学说做出如下定义:观光农业是一种特殊的农业形式,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消遣性农事活动,主要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开辟活动场所,按照内容和范围的不同,分为狭义观光农业和广义观光农业:狭义的观光农业,是以农业资源为基础,把农产品提供、农园观光、农艺展示、与农村旅游等农业生产、经营赋予旅游的内涵,进而把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旅游结合起来,通过对农业生产结构和品种结构的优化,达到保护环境、美化景观、观光游览、体验劳动、学习农事及享用生鲜食品的一种农业[5].广义的观光农业指的是广泛地利用农村空间资源、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进行旅游开发,扩大农村的观光旅游功能,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需要,它不仅包括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而且包括农村观光游览及与之有关的旅游经营、旅游服务等内容,为游人提供具有农村特色的吃、住、行、玩、购等方面的服务和供应,满足他们对自然景观和乡土气息的向往[6].

  基于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观光农业的基本内涵:1)观光农业属于一种生态旅游,其发展与规划设计不应该作为独立的一部分,而是要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依据,把餐饮、住宿、娱乐等人文景观应该融入到自然景观;2)农业是观光农业的基础,离开了农业的基础或者大搞旅游设施而把农业仅仅作为景区的点缀,都会偏离观光农业的内涵;3)观光农业是一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的特殊景观,具有区别于传统旅游和传统农业的独特特征[7];4)农业观光园的主要旅游人员是远离乡村,渴望亲近自然、体验农村生活的城市居民或外来游客.

  2.1.4 生态农业观光园

  第一种观点认为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人工设计的农业艺术.1995 年,刘达华提出"在充分利用现有农业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规划把农业建设、产品生产、艺术加工和游客体验融为一体,供游客体验大自然浓厚意趣和现代化的农业艺术[8].

  第二种观点认为生态农业观光园是生态农业与旅游之间的交叉产业.是旅游活动和农业产业的整合,用以开拓新的旅游市场.

  第三种观点虽然也提到生态农业观光园是旅游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产业,但更强调观光农业的本质是一种农业,但与传统农业有很大的区别,它是一种具有旅游功能的新兴农业[9].

  第四种观点认为观光农业是介于农业与旅游业之间,但偏重于旅游业的产业,它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方面,即以农业为媒体的旅游资源层面,接待服务设施层面,以及体现农业价值的农副产品销售层面[10].

  2.1.5 地域

  不列颠百科全书第 14 卷中对地域(region)的定义是指有凝聚力的地区(area)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对 region(地域)的定义是 Region,a part of the country or the world,alarge area of land,(世界上或国家的)地区、地带;an area of your body,范围、部位、地方、地区、区域、物体表面,身体或空间的部分,行政区;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地域的解释为地方、本乡本土;地域通常指的是一定的区域空间,是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相互结合形成的一种综合体,具有人文性、地域性及系统性等特征.通过权威词典对地域一词的解释,可以看出地域是指地球表面具有一定范围的空间单位,这类空间单位内部具有一定的特征,范围也可大可小.小到一座房屋的场地、一个村庄,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洲都可以称作一个地域.不同的地理区域会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营造出独特的地域景观.

  2.1.6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由于该地理结构、形态、经济、宗教与民间传统习俗等决定的,在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与行为活动,并在该地区的历史发展中传承与积累下来.它包括当地的主体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地域文化是指我国特定区域历史悠久、独具特色、传承到现在依然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的文化传统.

  长期的社会活动状态经过人们的选择、发展、固化等方式形成了最初的文化.在 1871年,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提出:"从广义的人种论的意义上说,文化或文明史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艺术、信仰、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他一切能力与习惯[11]."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自然地理环境对一个名族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意义.地域文化首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文化,这点我国古人早已有重视与强调.《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就反应出不同区域风格与思想有异的风土人情.

  2.1.7 地域特色

  地域特色是一个地区特有的,它是一个地区区别与其他地方的独特个性,属于当地最本质的特色.地域特色其实就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综合,包括它的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活动、行为方式等[12].我们所看到的景物或景观类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周围区域的发展演变相联系的,具有地域基础的特征[13].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观光农业是从上世纪 80 年代后逐渐开始发展起.目前,我国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建设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浙、四川广东、等大中型城市的郊区,形成了休闲农庄、农家乐、果实采摘园、休闲垂钓园、农耕体验农场、生态农业园等多种形式,展现出农业、旅游业及民俗文化活动相结合的特点.

  北京北京观光农业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启发、政府引导、规范管理三个阶段.根据北京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 2007 年初,北京市实际建设的生态农业观光园 1230个,开展民俗旅游的村落 630 个,从事民俗旅游接待的家庭有 8726 户,生态农业观光园和民俗旅游经营人员 7.11 万人,接待游客达 2193.13 万人次,总计收入人民币 14.15 亿元,已经构筑出"城市--郊区--乡村--田野"的空间休闲系统框架,形成了"观光、休闲、参与、体验"的特色,近年来,京郊已形成了多个规模较大、专业程度较高、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农业观光产业带[14].

  1)平原观光农业带其主要分布在昌平区、顺义区、大兴区、通州区,主要以生态农业园、农业科技园、农耕生活体验园、观光采摘园相结合,具有观光、学习、验体、采摘等特点,多数的农业观光园有较高的园艺观赏价值,开始具有了农业公园的特点.

  2)山前观光农业产业带其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带如怀柔、平谷、昌平、房山、密云等地.主要的观光园有:桃、李、苹果、柿子、板栗、葡萄和其他水果的采摘园,并且采摘与休闲度假以及民俗文化相结合,形成观光采摘、休闲度假、民俗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以生休闲观光为主的农业园.

  3)山区观光农业产业带其主要分布在怀柔、延庆、门头沟、密云及房山等区域.主要是苹果、山杏、枣子、葡萄等水果的采摘园,园区建设以观光采摘园为主,部分生态园与生态旅游及民俗文化旅游融合在一起,形成了集观光采摘、民俗旅游与生态旅游为一体的新型旅游模式.

  上海随上海旅游业的发展,农业旅游与农业观光园发展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农业已经从传统的生产功能向集生态旅游功能、科技示范功能与农业文化展示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园方向转变,前后出现了观光农业基地、农业示范园区和观光旅游农业镇等不同类型的现代农业观光园,例如滨海桃园、孙桥现代农业园区、桃源民俗文化村、康南园艺场、新桥花卉苗木交易中心、世外桃源、东平森林公园、松江蕃茄农庄等.2006 年初,上海重点实施生态农业先行区的建设工作,已经开工建设的有嘉定华亭农旅区、奉贤区青村申隆旅游区、金山廊下农家旅游服务区等生态农业旅游区,这些都极大的推动了生态农业与观光农业的发展.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