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四川是我国农业旅游的发源地之一,成都的农业旅游发展更是具有前瞻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农家乐.成都依靠超过一千一百万人口的中心城区,并辐射到重庆等周边城市,农业旅游市场客源广阔.除此之外,"5+2"的生活方式以及节日假期增多,都促进了近郊短途游的发展.截至 2008 年,其已经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6 个、特色旅游镇 6 个、旅游特色村11 个、农家乐 7000 余个.近几年,成都由"农家乐"的旅游模式逐渐向"农业旅游多元化、主题化、规模化"的模式过渡,一些地区在城镇化改造进程中依照旅游景区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打造了一批旅游型村镇,这些"城市中的乡村"已经成为农业旅游观光的亮点.
2.2.2 国外研究现状
观光农业在欧洲已经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早在 17 世纪六十年代,在意大利成立的"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就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验农村生活与自然野趣.上个世纪30 年代,观光农业在欧洲有了迅速的发展,并进一步扩展到美洲、亚洲的部分国家.70 年代以后,全球紧张的政治气氛开始得到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各主要国家开始把精力转向国家的经济建设上,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观光农业也随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5].观光农业从萌芽到成熟先后出现了观光农业园、度假农场、家庭农场、教育农场、乡村民俗博物馆、生态农业示范园等多种类型[16].实际建设中,多种产业的结合形成了观光农业的形式多样化.以下是国外农业观光园发展的几个阶段:
1)萌芽阶段这一阶段没有专门的农业观光园,甚至不存在对观光农业的相关概念界定.观光农业只是旅游区的一个项目,主要是城市居民到农村中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作,并没有特殊的服务设施以及辅助娱乐设施,只是游客在农民家中食宿,或是在农民的土地上搭起帐篷野营[17].游客只需支付少量的食宿费用.
2)观光阶段20 世纪中后期观光农业得到了真正的发展,旅游内容也日渐丰富,出现了以观光为职能的观光农业园,观光农业不再是简单的对田园景色的观光,花、草、树、木、果、家禽、家畜等皆可入园[18].农业园内的活动以观光为主,并有购、食、游、住等多种活动.人造公园和观光农牧场是这个时期观光农业的主要形式.
3)度假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人们对旅游的需要不断的发生着改变,观光农业园也就其单纯观光的功能做出了相应的转变,为加强游客的参与性,建造了许多娱乐设施和度假设施,拓展了其休闲度假的功能.
4)租赁阶段这个时期,观光和度假相结合的观光农业园已经有了许多成熟的范例.租赁则是一种新兴的观光农业经营方式,这种模式在瑞士、法国、日本等地区不断开展.租赁即是农场主将一个大的农业园划分成为若干个小块,出租给个人、家庭或团体,平时由农场主负责管理农园,节假日则交给承租者体验[19].这种经营方式,不但能够满足游客走进田间体验农耕生活,而且能够增加观光园的经济收入.
国外对观光农业的研究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些专家认为农业旅游是乡村旅游最大、最独特的分支;还有一部分专家则认为农业旅游其实就是乡村旅游.但是大多数的专家学者更为倾向第一种观点.因此,观光农业旅游并不作为单独的课题进行研究,而是包括在了乡村旅游的研究之中.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旅游受到了高度的重视,一大批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2.3 相关理论研究
为使规划方法更具科学性,需要先了解与其相关的规划理论.生态农业观光园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种新型产业形式,其规划建设涉及多种领域的理论系统,在规划建设时应遵守相关理论依据.
2.3.1 生态学理论
生态学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 1869 年定义的一个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的发展经历了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民族生态学四个阶段[20].生态规划起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它是一种运用生态学原理,综合地、长远地规划和协调人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转化的关系,以求提高生态经济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发展规划方法[21].生态农业园具有明显的生态维护功能,在规划建设时如何根据生态学理论修复生态系统、协调园区各要素、实现园区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2.3.2 旅游学理论
旅游科学作为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等各领域的复杂系统,是主要研究旅游活动的特点、作用、规律的新兴学科[22].
1)旅游心理学理论旅游心理学是研究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行为规律和心理变化的学科,涉及旅游学和心理学两个领域.它认为人的需要是旅游活动的直接推动力,它将人的需要分为四类:思乡心、郊游心、信仰心等心情的需要;治疗、保养、运动等身体的需要;知识、见闻、欢乐等精神的需要;购物、商业等经济活动的需要[23].观光农业作为旅游的一个分支,应遵循旅游心理学,在园区规划时,要充分调研客源市场的心理需求,才能营造出游客满意的农业园,进而提升园区效益.反之,忽视游客的心理盲目的建设,园区的效果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将会严重影响游客的数量,导致园区效益减少,降低生产者的积极性.
2)旅游人类学理论旅游人类学是一种研究旅游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学科,研究包括政府、开发商、当地居民、外来游客、从业人员之间的关系等,力求通过研究人们之间的关系找到他们之间和谐相处的方式,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以人为本是旅游人类学的原则,农业观光园也要协调园区各方的利益,二者目标相同,所以在农业园的建设和管理中,利用旅游人类学的相关理论来寻求如何解决符合大多数人意愿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2.3.3 景观美学理论
美是人的感官感受同自身审美期待相吻合时产生的愉悦感,包括视觉美、嗅觉美、听觉美、触觉美等[24].景观美学是研究景观艺术美学特征和规律的学科,是按照人们对美的感知和事物的客观规律对景观进行的艺术创作.农业观光园具有旅游观光的性质,营造符合游客审美的自然景观也显得尤为重要,观光园在设计建造时要充分依据景观美学原理,以园区内的资源为元素进行艺术创作,这样才能使游客能在游览过程中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方面真实地体验到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大自然的魅力.
2.3.4 农业科学理论
农业科学是研究农业发展的学科,包括农作物生长规律、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营销、农业工程等.农业科学是观光农业的理论基础,离开了农业基础,观光农业也将失去特色.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技术的进步往往会带来生产方式的革新,进而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悠久的农业历史,农业技术也随着发展不断地发生变革,观光农业就是发展而来的新型产业,诞生初期便显示出了强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应当顺应农业的发展方向,重点支持观光农业.
2.3.5 园林规划设计理论
园林是指运用技术手段,按照人的审美情趣将地形、动植物、建筑、道路等元素进行艺术创作,从而营造出优美景观意境的学科.我国园林造景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辉煌的成就.如今的园林已经发展成为集园艺、建筑、历史、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植物的栽培、养护、繁育、造景以及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等理论.在农业观光园区规划中运用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能够和谐有效地组织园区各元素,增加景观的吸引力.
2.3.6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5].可持续发展理论既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总结,也是人类发展最高的任务和目标.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行开发与保护同时进行的原则,通过新能源、新技术的开发利用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清洁生产、文明消费,将资源型经济转变为技术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一种普遍适用的理论,农业观光园也应在此理论的指导下,以协调代替改造、以多目标代替单目标、以时间换空间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在生态、经济、旅游上实现可持续性,获得能够永续利用、健康的农业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