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国家在开展人居环境规划设计时,都努力将居住区本身的物质因素与居民的精神要素相结合,达到与人的生活需求相一致,[34]创造出适合现代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体系,借助体系的不断完善规划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居住景观.
例如英国的自然风景式园林,意大利的台地式园林,伊斯兰的宗教皇宫园林、曰本的枯山水园、中国的皇家园林和寺观、私家园林等等.
(二)我国居住区绿化发展简史我国居所绿化发展历程久远,最初的范围较为狭窄.包括私家别业、皇家宫殿建筑和普通民宅.公元前1000左右的西周时代,古人已在院落周围种植桑树、零树等经济树种,西汉直至隋唐五代时期的住宅,栽植花草成为一种风气,形成了汉代及其后期的园林雏形.隋唐时期山水画艺术的发展对中国园林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江南富庶地区开始出现私家园林,且这种形式一直延续至封建王朝后期,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园林又再一次得到了长远的发展.
在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也将自身的生活习惯移植到了中国的大中城市,各种西式建筑与园林开始传入.
解放战争后,整个国家遭受战争的破坏,各行各业处于百废待兴,我国居住环境发展经历了 5个时期:①(1949-1959)恢复、建设时期,1953年我国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很快投入实施,城市园林绿化从原先的几乎停滞,到恢复进入有计划、有步骤的建设时期.②调整时期(1960-1965),由于遭受自然灾害及经济工作上的错误,又受到国际环境影响,导致国民经济建设滞后,在严峻形势下,园林绿化工程被迫停下来③损坏时期(1966-1976),文革中园林被归类到"封、资、修"和"四旧"当中,园林绿化受到严厉批判,城市居住区内大量绿地被侵占,文革期间,全国园林绿化事业受到历史性的破坏;④(1977-1989)蓬勃发展时期,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指引下,把园林绿化事业提高到两个文明建设的高度来抓,绿化事业得到恢复与发展,截止1988年底,全国绿化总面积达到308000hn产3].⑤(1990年至今)巩固前进时期,伴随我国城市进程发展,这一时期绿化建设随着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深入,以及法制规章的健全,还有创建园林城市活动所带来的稳步发展;并且对居住区的规划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解读与思考,逐步进入一个全新的居住规划发展阶段,各地绿化建设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些地方特点居住区绿化设计不但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结合,也重视景观艺术上的营造.绿化规划突出以人为本的特点,能满足人多种生理及心理需要.这一时期,植物造景学者提倡遵循生态规律来建设居住区绿化,就植物造景而言,通过植物形态和生态习性带来的情感来配置植物,设计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与大发展相结合,国家适时颁布了相应的人居环境法规,设立"中国人居环境奖",推动人们对城市绿化建设的关注,在环保技术、大气污染防止、水环境卫生、城市绿量、公共交通等方面为居民提供宜人的生活环境,满足城市居民生活向更高层面发展的需求,提升城市形象与竞争力.居住区建设应从居民便民生活的角度进行规划,绿化设计不仅要满足一般功能要求,也要将居民行为规律作为依据.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园林施工材料与技术也与时俱进,住建部门颁布了一系列居住区绿化设计、施工验收规范,从法律层面对工程项目筹备、招投标、设计、施工监理等多方面对现阶段居住区绿化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在解放后经历了半个世纪的绿化发展,从简单的房前屋后零星点缀式的绿化,到详实的规划设计,结合国家颁布的各项法规,周全考虑平面及立体的绿化形式来创造丰富多功能的园林绿化空间,利用园林植物改善空气质量,不仅美化了环境,同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居住区的建设规模有力推动了绿化建设的规模,也带动绿化建设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44].
1. 5. 4居住区绿化作用和质量要求
(一)居住区绿化的作用(1)为居民营造高质量的精神、物质生活:绿地环境作为居住区中为居民生活服务的自然载体,绿地不仅要为小区内的居民提供一些基本的休闲娱乐设施,一定程度上还应具有改善居民身心健康的作用.
(2)优化住区环境:植物不仅对建筑构筑物、附属设施以及住区空间景观能够起到衬托、突出建筑主体的作用,在功能组织上还可以组织空间,丰富居住区空间[45].
(3)改善小气候;植物的光合作用在湿度调节方面能为居住环境创造舒适1能降低遭受极端天气时大风的风速,减少一些财产损失,可见绿化具有多重经济效益,一般情况下,绿化植物的高度一般低于建筑物及其他构筑物,由于冷热空气互相交换,使住区内部空气产生对流,出现小气候局部的微风现象.夏季空气能够进入植物所形成的遮蔽空间,同时植物能引导气流的走向,增强居住区的通风效果(4)保护环境卫生:绿化植物不仅能改善周边区域的空气,植物同时能够吸收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在临近居住区的城市干道旁,合理设计乔灌木植物,不仅能够起到空间分隔作用,还可阻挡噪声,营造出安静的居住区环境,对居民身心卫生健康有促进作用.
(5)避灾:当遇到自然灾害或突发情况,居民可通过绿地进行隐蔽与疏散,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居民的人身安全.
(6)保持边坡的稳定:在台地位置的居住区,以及一些临岸的绿地周围,对于植物根系强大的吸附作用,园林植物不仅能防止水土的流失,在一些地区,还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对于水系周边确保台地和河岸的稳定.
(7)分隔空间:绿地不仅为居住区创造了丰富的整体空间,同时对居所与户外各功能区块的关系进行明确.
(二)居住区绿化的质量要求要把好居住区绿化质量,应从设计、施工、监理、项目管理方到养护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好,良好的居住绿化质量要求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依据建筑规划图纸,均与分配绿地规模及数量,方便附近居民到达参加活动,不仅在空间布局上相互衔接,还应将交通路线规划在内,合理依据生态学原则配置植物,营造良好的绿化景观氛围.④公共服务设施完备,常用如椅、茶座、嬉戏水池、景观照明等.⑤绿化设计时应考虑人流的交通疏散方向,不同功能活动空间在安全设置方面应考虑周全,活动场地与道路之间应设置隔离带.⑥规划设计中,特别是在施工当中,应根据图纸的规划要求结合现场实际与设计意图,按照原有地形的条件,在不进行大量填挖方工程的前提下,创造出优美的自然地形.
⑦物配置应考虑卫生防护,对于有毒有异味的植物应排除,春季是花粉过敏人群病症的高发季节,对身心造成不良影响的植物,植物物种习性和景观营造应配合整个室外空间.
1. 5. 5居住区现今绿化存在的问题
住宅的商品化市场改革,使得百姓对居住区内绿化环境质量有了新的认识,从房间内部环境发展到后来关注居所外部的周边环境质量,购房者在选择房屋时不仅考察该小区的建筑质量、房间的空间问题,还对小区内绿化效果特别关注,不仅要有新鲜的空气,还要有快捷的交通,并配建有学校、医院等服务设施,而拥有完整配套的居住区,其优美舒适的户外绿化环境也对购房者至关重要.
虽然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居住区绿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绿化事业在经历着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有一些方面值得我们深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划设计方面(1)在居住区设计前期调研时对项目的基础资料与设计结合的还不够深入,对于现场基地的自然环境了解要加深.同时在设计时未将当地特色文化,居民的生活习惯融入到景观设计当中,有时会将设计者的意图强加在建筑景观的营造上面,导致每个小区的绿化建设千篇一律.
(2)对地域差别在景观绿化设计中没有很好的体现,在种植结构上也没有展现出每个地区应有的景观文化,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区都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但在居住区中人工创造的植物群落不及自然群落的多样性,生态调节能力相应也较低.
(3)植物造景的科学配置与艺术效果考虑欠妥,而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植物本身的价格上面,开发商花费重金引进大量名贵树种来提高居住区的绿化成本,为项目贴金.但是对于景观的细节处理方面,手法单薄缺少层次感,缺乏应有的景观效果.但宅旁绿地与居民的生活关系密切,例如较多的灌木则容易在夏季滋生苍媚、蚊子,从而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掌握植物配置与居民生活的协调特别重要,宅旁绿地特别受到居住区居民的重视,拥有优美的植物和宜人的景观是小区业主的共同追求(4)生态效益重视程度低.居住区绿化中追求整洁的绿化效果,但忽略应按生态原则设计,以达到两者的统一.绿化植物具有长期的生态社会效应,而过多的铺装与小品则占据了绿化景观营造的主体,使整体绿化效果失衡.建设者希望能在短期内见效,故对居住区内气派的铺装与装饰十分青睐,设计师原先的一些设计意图则被不断地修改,以迎合地产商的想法.在硬质景观占据主导的情况下,可绿化的空间变得少得可怜,不是以植物造景为主,但却是生搬硬套,冠以各种形式的亭台楼阁、叠石假山等无生命的景观,导致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不仅在体量、比例、空间上严重失衡.不管是设计人员还是幵发者,甚少考虑生态规划原则来指导小区的绿化建设,也较少考虑居住区绿化空间应具有的多样化功能.
(5)不少的居住区绿化为了眼前短期效果,追求所谓的见效快,不遵循居住区长期的生态稳定性,在植物配置上大片的草皮和色块的布置太过繁密,据有关研究表明,草坪相比乔灌木及地被组成的群落结构其生态功能要低5~10倍.在设计形式上追求绮丽多彩的景观绿化,其生态协调环境的功能却是减弱的.由于后期养护管理的不到位,以及专业人员的缺乏,导致一些工作人员对植物的修剪没有遵循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有些引种植物未经长期驯化病虫害增多,都未能及时养护除虫,对植物的生长势头及生命周期的长短影响很大.
还有较常见的情况是拼凑式的设计,将各种不同的植物堆在一起,连角落区域也栽植过多的植物,未将植物的生态习性、生长状况等因素考虑在内,小区绿化建设中缺乏基调树种,往往导致绿化效果上的庞杂,在植物后期的生长中植物之间相互竞争的负面效应考虑不周全,导致后期景观效果不佳[55].这些急于求成的心态不仅体现在开发商、设计及施工方当中,如果一时在管理人员配备、技术力量及资金上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绿化景观出现严重问题.
(6)以往的居住绿化项目建设中忽略了人本为先的原则,居住区绿化建设的目的在于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惬意的生活空间.不仅在规划中体现服务居民的思想,在实际施工中更要贯彻为居民服务的理念,而今多数居住区的园林绿化建设在诸多方面并未达到人性化的要求.以玉环的蓝天花苑为例,种植草评灌木作为隔离带,却未将居民的便利性作为考虑,原先较短的路程现在要绕行更远才能出行,建议设置汀步;同时对于无障碍的规划设计,有的居住区绿化设计没有将残疾人的日常行为考虑进去,给残疾人朋友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有时候,作为一个人口居住区密度较高的小区,甚至没有为老人和婴幼儿设计专用活动场地,.只在公共绿地附近设置一些简易的活动器材;园林绿化建设要做到"以人为本",应将居住区自身的定位与购房者的需求相互结合,在居住区中创造回归自然的亲切感,只有将人的需求较为周全的结合在设计当中,才能使绿化建设的每个细节都以居民的活动行为作为出发点考虑,做到设计服务的根本就是服务居民生活.
(二)居住区环境可持续思想的园林本质面对现实中的环境问题,园林学术界有责任对由来己久的园林绿地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订,且以前的数据都以表面的指标为主,值得警锡的是不能以小农式园林的评价方式衡量现代的园林绿地系统[83].有些居住区的绿化部分似乎都是在重复样式,有时将各种风格融入其中,有时一座假山、一个长廊、几个亭子的模式,却很难看到其中的文化内涵,以及包含其中的创意文化.现今许多小区绿化文化内涵浅薄,景观营造手法单一,盲目遵循各种园林风格的实践,却忽视项目在当地的本土文化以及两种文化相互交融是如何妥善处理的过程,只是东拼西凑的各种园林样式不一致,结果往往使得环境显得杂乱无章,居住区园林绿地不是单独的游憩空间,而是以大地为载体的城市综合体的有机组成,应视为人类生活空间与自然过程的连续体进行设计与管理.
将生态科学理论作为设计依据外,在小区园林设计中,景观设计师还应将园林的立意构思,将自己设计意图与项目本身蕴含的精神文化高度结合.景观设计师在进行小区绿化建设过程中,要将园林环境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园林本质属性结合,应使功能、经济与高效、循环与再生、乡土与生物多样性、地方与地方精神、整体与连续性的原则融入其中
(三)绿化管理养护方面(1)现有的居住区绿化建设水平与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且管理人员及资金、技术方面良夷不齐.(2)绿化养护短期内由施工单位负责养护,长期效益未作考虑(3)部分居住区由于草坪及灌木面积过大,长期养护费用高昂,导致业主方养护管理难度较大,积极性不高.(4)大部分居住区的建设重栽植,轻养护,待项目绿化完成后,养护管理却跟不上,缺乏专业人员来进行除草、灌木修剪、支撑加固、极端天气防高温、防冻、病虫害防治等专业系统的养护工作,对居住区绿化效果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