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景观设计中个人体验的应用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1-05 共6669字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景观设计不仅仅只是一部分群众的独特需求,也不再是装饰建筑和环境的附属品,作为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质量的重要手段,它是人类面对自然的一种生存状态。当下,全球都在朝体验式景观设计方面发展,很多设计师认为对视觉的重视就代表了体验式的设计,这是错误的观念。虽然,景观设计的发展一直由雕刻、绘画等艺术方面牵引,从超现实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波普艺术、极简主义等,但这些设计在对体验式景观设计上的主动性不够,导致体验式景观设计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局限性,虽然看起来华丽细腻精致,但实际上缺乏使用功能。

  近年来,景观设计开始向"能让更多人使用参与"、"刺激感觉感官"等方面发展,最明显的体现就是针对特殊人群的无障碍设计,这向体验式设计的发展迈了一大步。

  1.1.1 体验经济时代是发展的大趋势

  体验经济便是使人们的情愫需求、自我实现需要知足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经济形态.体验经济是将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做为舞台,将商品做为道具,为消费者创造出难以忘怀的情愫,它是以满足人们的情愫需求和自我实现为主要目的经济形态.人们需求的变化是体验经济出现的必要条件,它的出现同时也反映出人类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心理正在演变成一种新的形态。因为需求,所以发展。1998 年初,约瑟夫派恩和杰姆斯吉尔摩指出,体验经济必然取代人类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他们强调,体验经济就是立足于服务经济之上,并远远超过服务经济的一种经济状态,未来的市场也必将由产品的"体验"优劣来判断产品的服务质量。也就是说,体验经济到来后,人们将从过去重视产品外形包装、功能和价格上迅速转变为重视产品是否具有体验性、是否具能给大众带来休闲感、是否能从情感上满足大众需要、是否具有独特的产品文化内涵等这几个方面来判断,利用产品塑造思维认同使消费者可以心甘情愿的为自己的"体验"买单。体验经济无论是站在消费者或是企业的角度来看,无疑都是通过创造情感认同和自我实现来促进消费的一种社会产物。

  在体验经济的背景下,几乎所有的规划与景观设计中都更加重视"人本主义"的思想,从工业设计的"只为她设计"思想到旅游业的主题公园、主题餐厅以及主题客房,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体验经济更重视的是"体验"的满足感.例如旅游区中的民俗旅游区,其重点意在让游客参与民俗表演,切身体会民族风情。香港迪斯尼乐园里,通过模拟卡通人物和动画片中梦幻情景再现,给游客创造身临其境的体验。体验经济的发展对设计行业来说最大的变换是参与性、差异性、教育性和审美性等这四个方面的改变,甚至很多企业利用这些方面通过外在环境给消费者营造出心理上强烈的异同感,再利用企业文化的品牌效应加以包装来进一步营造出这种体验给消费者们带来的"体验感".体验式景观设计的核心就是创造难以忘怀的经历.

  1.1.2 休闲时代人们对景观的观念改变

  景观既是人们欣赏自然的对象也是诗人、画家和作家获取源源不断的灵感的来源。以往的景观设计以国外案例和设计手法为蓝本,简单的修改复制拼凑得来,千篇一律、形式单一,主要以功能至上为主,千人一面。1995 年劳动法颁布后,中国人民从每周工作 40 小时有余改为一周五天工作日。2013 年,新劳动法颁布后,国庆、劳动节 7 天假期,年休假,春节假期等等,使我们有了更多闲暇的时间来填补心灵的空虚和追求心灵的文化。正是由于时间观念的转变,更多的人把把时间花在追求爱好、运动、艺术、游憩上;人们从过去的认为休闲可耻到现在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这些变化更加证明的我们处于"休闲时代".而人们对景观的评价标准也从过去的仅仅提高空气质量、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绿化率这样单一的目的变为希望体验更多的景观场所,体验逐渐成为人们的心理需求。例如在旅游上,人们从以前的"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走马观花的方式转变为了"设计参与性""下马赏花""沿河看柳""体验场景";过去人们在动物园中的隔着玻璃看睡觉动物的乏味转变为了可以真实体验动物的生活场景并模拟大自然的野生动物园。人们在新的环境中产生兴奋、激动、喜悦、悲伤的情绪,被刺激、被感染,完成一种可以满足自身"心里需求"的体验------自我实现,人们对景观的鉴赏逐渐演变成一种置身于景观之中的体验。

  1.1.3 景观设计趋于人性化、多元化
  
  景观设计的趋势一直是从人的根本需求出发,力求创造一个为人类提供方便的空间场所.

  现代的园林景 观设计除了从美观性方面进行研究之外,对其实用性也越来越重视,同时景观设计的人性化也受到行为科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元学科的影响。许多设计师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空间的公共性和私密性、使用的实用性以及对噪音、色彩、植物的气味性和季节性等因素,他们认为只有满足人类心理需求、行为习惯、更多的关注于人类对物质环境的需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为真实世界的设计》一书由著名的设计师维克多·巴巴纳克所著,他的著作中曾提到了三个畅想:1.设计为更多的广泛的人民大众提供方案绝不只是少数富有的人;2.不仅考虑健康人的活动场所设计同时也为残疾人提供了活动场所的相应设施;3.设计更加生态化,利用地球有限的资源进行设计.例如在公园或社区中,儿童娱乐设计旁的庇荫树、树荫下的棋盘、树池坐凳等;自然旅游风景区中,在云南茶田既可以身临其境的体验自然之美也可以让游客亲自制茶体验采茶的乐趣;公园里的石碑、烈士陵园中庄严肃穆的设计都是人性化的具体体现。以上实例证明,他的这三个观点已经成为人性化设计所追求的目标.

  1.1.4 景观设计中"形式与功能相结合"

  景观设计由绘画艺术兴起,所以一开始也只是从"视觉美"上进行设计构思。由于不同的背景、文化、历史和政治思想的不同,各个国家对景观形式美的塑造不尽相同。例如,日本寺院枯山水利用明显的人工处理手法展现禅宗文化,模拟山石、河流,展现抽象的自然艺术;美国的形式设计主要集中在没有人工痕迹的自然环境里,反映当地人的自由天性;德国的形式设计更加的理性化,反映了他们严谨的逻辑和思辨能力。这些设计的只是在优美形式设计的附加品,功能性一般。功能主义者只注重作品的功能性,常常是作品最后缺乏情感;而以形式为中心的设计反对功能至上,强调满足视觉美给人带来的精神享受,但忽视了设计的可行性和造价问题。但根据国际景观设计的发展来看,中国人现在所强调的"视觉的宏观,外表的尊贵气派"将被人性化的理念、处处以人为本的思想所取代.在当代,景观设计师们在符合审美价值的前提下习惯用属于自己的设计符号来表达独特的设计思想和理念,力求"功能形式合一".例如,厦门环岛路景观规划中,采用不对称设计,行道树采用当地特色树种行列种植,根据现状车行道比绿化带、人行横道宽,使得人与建筑、交通之间的关系加倍的合理,既满足了交通功能又满足视觉上的"步移景异",摆脱了道路设计原有的机械乏味和审美疲劳等不良因素。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本文从体验者的角度出发,在尊重生态环境的基础下,重视设计中的形式与功能的统一性,并归纳出体验式景观设计的内容特点、设计要素与主要影响因素。学习总结国内外优秀案例,借鉴其成功经验来营造出吸引游人的体验式景观设计。围绕体验而设计的景观,以人为中心,使得体验者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更加密切,使景观在设计之初以人为本,避免被形式主义和潮流主义所影响。体验式设计强调实用功能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把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核心和目标。

  此次设计中选取安新县南曲堤村中部分场地根据以上原则和设计手法进行重新设计,力求达到人与自然共生的最终目的,所以本文研究的体验式景观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和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国内体验式景观设计研究现状

  目前在国内,人们对在环境中的行为与感受方面等研究已经引起学者和专家们的重视,并且也有部分相关研究成果。但真正从体验角度出发,从参与活动的动机出发,却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以前一直提倡的中国古典园林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本质就是吴良镛教授现在所认为的,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人类的集体聚居,这些情况都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过去,古典园林中的设计匠人们利用季节、节日、气候变化、发生事件的联系来唤醒园林景观的记忆和想象,以达到体验式的效果。包括在《园冶》中曾经提到"瑟瑟风声、鸟唱蝉鸣、弹琴竹里、夜雨芭蕉、古寺钟声、渔舟唱晚、松海涛声、"这些就是从五感的某些方面上表现了体验式的园林设计中人们对声境美的向往。苏州的拙政园的听雨轩庭院中,在院落不起眼的角落种植芭蕉,既利用了闲置空间又能在下雨时能形成"雨打芭蕉"的听觉体验。

  同样,来自北京绿维创景旅游规划设计院的专家魏小安提出了"体验设计与情景规划"的设计要领和主要思想,并且进行着踊跃的研究.朱育帆教授在青海原子城的规划中,在一片简陋粗犷的几乎废弃的场地里被一条种满青杨的林荫道所震撼,所以在接下来的规划设计中保留了这片青杨,是为了留住那种体验的震撼感,为了留住当年这里淳朴的气息.中国美术学院风景设计研究院的沈乐提出体验设计中的"空间情节"和"主题概念",是让游客体验在有情节的空间中来实现人与空间的关系,从而打造出充满活力的场景。现代人们重视的不仅是游览、欣赏形态各异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更包括各种各样的活动内容,例如赏花、垂钓、登假山、宗教朝拜、节目观赏等。例如北京奥林匹克下沉花园旨在体验当建筑的大小形式产生对比时,人类的心理产生忽大或忽小的心理变化,从而产生一种愉悦欢快的内心体验。在下沉花园中采用"开放的紫禁城"这个主题,在这 7 个不同内容不同主题的院落中使人们唤醒回忆历史的记忆,并且通过建筑的改建重新了解中国的历史。

  还有一些相关研究是一些来自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论文课题,从中可以发现,对于活动参与、体验、人性情感、精神景观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开始在心理学、旅游、建筑、工业设计、教育领域得以研究及初步运用,对于景观学科中的研究起步稍晚,并且理论体系尚未完善。

  1.3.2 国外体验式景观设计研究现状

  体验是由哲学引入经过长久的印证证明得出体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从狄尔泰、马克思、胡塞尔、伽达默尔的哲学思想出发,最终告诉我们生命存在就是生命体验,人在生活着、生存着,同时在体验着。

  1950 年左右,美国开展了一场反后现代主义活动,当时著名的社会学家简雅各布斯指出建议,他认为在都市生活中创造真实的生气力务必能体验出城市中人类的真正的生活.《交往与空间》的作者在书中提到,要创造出充满活力并富有人情味的空间也需要对身边随时可以接触到的事情进行研究,例如如何使用街道、广场、公园、庭院等。约翰·O·西蒙兹(John Ormsbee Simonds)认为"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不是形体,人们规划的是一种体验。在设计中,首先是确定用途或体验,其次才是对形式的有意识的设计,以实现希望达到的效果".

  "体验"一词在建筑、规划、景观方面都已结合运用。日本建筑学家田中直人在《无障碍环境设计---刺激五感的设计方法》中提到,建筑与体验的结合体现在建筑的材料、质地、色彩、光线、包括建筑设计形式的回声设计、站在地面时脚下传来的感受等。约翰·O·西蒙兹说过,规划环境的同时就是在塑造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生活方式。在景观设计中,体验式景观设计应该是仅对人具有意义,计划为人而做,目的是为了让游客感觉到方便、合适和愉快,例如梅隆广场。

  它位于匹兹堡的市中心,其作用和目的就是增加活力、美感和绿色空间。

  1.3.3 我国体验式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当前园林虽然飞速发展但仍然可以明显感觉到人们对于景观的认知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停留在某处的单一观赏。我们目前设计的景观还停留在空洞的"视觉欣赏"层面,虽然我们设计中追求的目标是要让景观"活"起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它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相互交流的场所,所以体验式景观设计力求将参与者作为景观的主题而不是一味的迁就和适应景观.

  当前我国体验式景观设计还存在以下问题:

  (1)参与性不够、缺乏空间想象。

  目前国内的景观设计,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都不是出自设计师之手,很多图纸都被玲琅满目、花花绿绿的平面几何代替,以取悦甲方的视觉爱好,甚至很多设计工作包括汇报、硕、博升学考试,都非常注重设计的平面构成和色彩搭配组合,缺乏对实际空间中细节因素、想象不到的因素的控制。例如人的亲水性特征,当小孩将石子投入一潭清水中溅起水花时一定比让他安静的望着一片束之高阁、难以亲近的深水更使他内心激动、兴奋!然而仍有许多设计师认为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就是体验式景观设计,忽略了人作为主体,并没有让体验者真正参与进来。例如一些景观中的建筑小品,当使用者参与其中使不理解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就会对建筑小品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即误用环境。

  (2)设计师的施工参与程度低。

  《园冶》中记载"三分工匠,七分主人",但当前国内景观设计师对后期的景观施工参与度非常低,对实际景观中的空间感和图纸中的空间没有明确的感知,导致实际的景观设计产生误差,影响最终效果。

  (3)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
  
  随着经济发展的高速提高,我国已初步进入体验经济时代。但从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来看景观设计的设计内容,我国的情况还是相对特殊的,因为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整体水平无法满足所有人的要求,仅仅靠模仿西方的设计手法和糅合西方的设计形式的话,体验式设计并不是主流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

  (4)对文化的理解不够透彻

  当下国内的景观设计无非是仿古中式园林、现代西式园林或北欧风情,这些一味的模仿都无法确切的表达作为当代的中国人对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的理解,这些只是为了满足一些人的猎奇和攀比心理。我们有自己对当代文化的理解,远离生活、缺乏生存土壤的设计显然没有生命力和说服力。但是在当下这种强大的文化对峙下,想要跳离巢穴开创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风格的景观作品还是不能被满足的。

  1.4 研究内容

  本论文研究主要是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研究:

  (1)绪论。

  本章节从论文的时代背景出发概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做了论述,归纳出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2)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研究。

  本章节对景观、体验、体验式设计与体验式景观设计这四个基本概念做出了清晰的界定和解析,深刻剖析"体验"的发生过程和结果。并从相关理论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包括环境行为学理论、环境美学和旅游体验理论等相关概念角度进行阐释。

  (3)体验式景观设计的分类与特点。

  首先阐述了体验式景观设计的内容,然后笔者从体验者角度、景观客体角度和体验场景三个方面对体验式景观设计做了分类研究,最后总结出体验式景观设计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化抽象为具体。

  (4)体验式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与设计原则。

  本章重点论说体验式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从人的总体行为、地域文明、空间和植物配置四个方面分析论述,结尾概括出体验式景观设计的设计原则,包括生态可持续原则、功能多样化原则、可以达到感知认同这三方面原则。

  (5)体验式景观设计的设计方法。

  本章是论文的重点章节,根据前面的铺设论述总结出体验式景观设计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手段。将体验式景观设计从感官体验和采用哪些设计手法来达到刺激五感的设计,并具体阐述了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在体验式景观设计中的具体体现,也具体阐述了刺激五感达到感知认同的手段。

  (6)实例研究-------安新县南曲堤村村庄规划。

  本章节以安新县南曲堤村为具体案例,运用上述总结出的方法运用到具体实践中,从而进一步论证了上述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7)总结。

  本章节对论文的整体研究做了回顾和总结。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综述法

  体验式景观设计是一门复杂的研究内容,它涉及到风景园林学、建筑学、规划学、环境艺术学以及其它相关学科,如心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个层面的内容。本文收集国内外较成熟的体验式设计等诸多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归纳,汲取可以借鉴的地方,对本文的研究起到很重要的辅导作用。

  其余的有关文献重点来自以下几个渠道:网上图书馆、CNKI、知网等学术论文数据库、中国国家图书馆、河北农业大学图书馆、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等。

  1.5.2 实地调研法

  本文起源于对实际生活中现实问题的观察,最终也要运用到景观设计的实际建设中去。选择大量的城市公园、街头绿地、乡村景观进行实地调研,包括拍照、观察、体会、寻访并进行记录,切身体会体验者和周围居住人群的诉求和希望,增加论文的事实论证部分。

  1.5.3 分析与论证

  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体验式景观设计存在的必要性、分类和特点,总结体验式景观设计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1.5.4 实证研究法

  结合所参与项目----安新县南曲堤村村庄规划研究,将体验式景观设计这篇论文中所研究出的方法应用于实际项目中,使研究成果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6 技术路线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