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体验式景观设计的内容
5.1 感官体验
感官体验,是大脑本能的对外界环境产生的反应,是对表象信息组织、回忆并最终形成整体认识的过程。人们的感官体验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那些环境刺激物。景观设计师在以提供丰富多样的互动和体验的前提下进行了如下探索:营造多种多样的环境特色元素,集中突出某一类环境特色的元素;提供多种感官上的刺激,包括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和视觉刺激等,许多实验表明无关感受在很多方面都是相互联系着的。我们可以从以往的生活经验中总结到,一个舒服的环境就是温暖的春风拂面而过,听到风吹树叶沙沙作响还有远处喷泉的水流声,看到孩子们嬉戏打闹玩的欢乐,情侣们三三两两慢慢悠悠的穿过林荫小道,也许可以闻到空气中飘散的桂花或者梅花或者玫瑰的香味,感觉到摩光的大理石和鹅卵石铺地给脚下带来的不同体验……这样的一个整体所营造出来的气氛便是跳动所有感官后所体现出来的最完美状态。
5.1.1 听觉
健康的人很少会摒弃其他感官使听觉单独存在于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声音。人们从自然的声音中无限想象,这是设计师们常有的出发点。人类对外界的认识还可以从声音入手,有调查显示,29%的人喜欢听到自然中的声音,如鸟声、瀑布声、风吹树叶沙沙作响等,18%的人喜欢听人工制造的美妙的声音,像乐器、音乐、节奏等,15%的人喜欢听到人们的生活声,如交谈声、走路时脚底摩擦地面声、与物体碰撞时的声音等.当前,虽然不少设计师开始重视声音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但是还仅停留在对声音要素的初级探索程度,而景观设计的最终方针是营建一个整体环境,在听觉设计方面强调声音、听者和空间环境三者有机结合。在设计进行之前,需要对周边存在的声音环境进行分析调查,如人为制造声、自然声或生活声等,然后为了设计出更加丰富和谐的听觉体验,需要加强对某些声音体验的设计,使人们可以沉浸在设计中的小鸟鸣叫、树叶声或潺潺流水声中。另外,设计中的空间环境设计也是在听觉上产生不一样的体验的方式之一,如热闹空间创造出来的吵闹环境、安静空间使人悠闲惬意具有私密性。在体验式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务必要设计出能唤醒人类主动积极性、自然而然的感受.例如,在古典园林中苏州拙政园的"留听阁",就是在下雨时听雨打芭蕉的声音、个园的"风音洞",就是在墙上凿开一个个的圆洞,再利用自然风吹入这些圆洞后发出呼呼作响的声音,效法冬天的北风呼啸、还有利用听松、听竹、听枫、听石等设计手法来诠释声音在景观中的作用,同时这也是对自然中水声、风声和雨声的妙用。
5.1.2 触觉
设计师帕拉斯玛认为"触摸则更显的亲切、和睦和私密的感觉".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们往往通过不同的材料质地给人带来不同的触觉体验。亲自处于环境之中,感受夏季石头上光影斑驳、清晨植被产生大量水蒸气给人带来潮湿感受、冬季漫天大雪下的寒冷等等,这些真实的触觉体验是照片等视觉媒体无法做到的。在体验式景观设计中,触觉体验的设计往往需要通过肢体接触、脚下传来的感受、指尖的碰触和皮肤等不同部位带来。例如,恭王府某些地段下铺设的坚硬的大理条石、碎石铺地、鹅卵石、砂石小径、或者是柔软的草地,走在不同的材质上面从脚下传来的感觉又不一样,趣味性十足,有时又能通过崎岖不平的触感想象这与山林野趣间的联系;在苏州狮子林攀爬享受乐趣的同时,通过指尖对崎岖怪石的触摸,感受历史的沧桑变迁,指尖的碰触强化了景观带给人们的真实感。
人与生俱来的亲水性也是触觉体验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考虑因子,所以效法自然中的水声,如瀑布、跌水、江河、溪流等极受人青睐,尤其是青少年们。
5.1.3 味觉和嗅觉
研究表明,嗅觉和味觉是相关的,例如成语"闻香识味",虽然嗅觉的灵敏程度远远超出味觉,但一旦失去味觉嗅觉变会荡然无存,尝不出味道。提起景观设计中的嗅觉体验,首先会想到植物,虽然嗅觉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远不如其他几种感知,但植物散发的独特气味,是其他景观要素没有的特质,它使人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嗅觉的体验自古便存在于园林设计中。就像童寯先生的《江南园林志》中提到的造园要素,植物、建筑、叠石,这样的论述。在体验式景观设计中,味觉与嗅觉的体验多利用花木的香味,如桂花、腊梅、丁香、茉莉、栀子等,不同的植物配置不但可以表达四时不同之景、文人志士的高雅情操,更重要的是花木能够非常好的增强人们的嗅觉体验,促使人和环境有机的融为一体。气味的强化有时会使嗅觉体验成为景观的主体,例如在我国的江南地区,每年进入四月份桂花盛开的时候,满城都会飘满桂花的香味,甜而不腻,唤醒人们的记忆功能,仿佛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这是属于江南的四月天里嗅觉体验带给我们的独特芳香.除了植物的芳香还有下雨后湿润的土壤、切割后的草坪、湿润石头散发的清香味道,这些都很独特。有的甚至还会带来不同的回忆,比如大海的潮湿咸咸的味道、雨后泥土散发的清香、深山里孤独苍凉的味道、秋天果实成熟丰收的味道,这些不同的味道都会引起体验者不同的心理变化。在体验式景观设计中,味觉的设计意在强调"品尝",比如在苹果园采摘苹果,边游边赏边采边吃,或者置于路边"可以吃"的雕塑,随时可以唤醒对事物的味道。
5.1.4 视觉
视觉是人类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很多设计师习惯用强烈的视觉冲击来营造人们的感官体验。因为人的视觉感知系统收集信息是针对整体感觉来考量的,对元素的单一特性并不敏感。丹麦著名建筑师、建筑评论家尤哈尼帕拉斯马认为,眼睛可以接触和感知外在世界。在景观设计中,色彩的运用搭配一些特定景观小品的造型可以让人们对景观的认知程度更加熟悉,对人类的审美要求产生积极的影响.现代的体验式景观设计在视觉体验方面力求做到情景交融的视觉意向,这就可以借鉴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视觉设计手法。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主要是"看"与"被看"的视觉设计思想作为主导。设计中通过借景创造视觉障碍,从而达到共鸣,领略自然。中国古典园林从布局角度上看不像宫殿、寺院那样一正两厢,也不同于西方园林轴线几何对称,乍看下布局凌乱、偶然,几乎没有任何规律可循,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精髓就在于那种不着痕迹的视觉联系。例如,亭、台、楼、榭、曲折的桥、高差不一的廊,在这些运动过程中,使人在有限的空间内不停的转换视角来满足意境的需要。例如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被十分巧妙的置于视觉制约关系的焦点中。从被看的角度来说,从中部经别有洞天来到西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扇面亭,此时它被观赏者当做对景的对象,起到了点景的作用。从看的方面讲,扇面亭的位置选择在正面临水开朗,且其他三面通过门洞、窗口也都均有景可看。
5.2 设计手段
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是从外界对感觉器官产生刺激开始的。当人们的身体出现某种机能退化时,他自身的各种感觉能力也会逐渐下降,根据专门研究发现,人们大脑里处理的各种信息有 80%来源于视觉信息。假设遇到视觉障碍患者,那么对于他们来说可以接收并处理的信息只有 20%左右,从设计者的角度出发,颜色和图形不可能对视觉障碍患者产生特别的体验,可不可能获得令人满意的刺激效果,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项设计会是非常失败的。所以在体验式景观设计中,需要设计者考虑到如何采取特别的设计手段去使所有有课体验到真实的设计意图是体验式景观设计中需要注意和解决的一大问题。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得知,在景观设计中,要想创造快乐的生活环境,就需要建设足够的公共活动空间。设计师们要从使用者的角度考虑进行设计,并参照人们眼睛、四肢等人体接触的尺度进行设计,不光要关注外观,还要考虑到使用时的触感,或者使用材料所散发出来的味道,通过设计师这样有目的的寻找设计,期望能对五大感官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在具体的设计中,设计师们需要认证考虑采用何种方式才能对人们的感官产生良好的刺激,采用这样的方法加大了设计的难度,也不能提高设计师的工作报酬,但只有在设计中坚持不断的创新思路,改进常规的设计方式,才有可能设计出令人震撼的作品.
5.2.1 轻微刺激
5.2.1.1 地面材料
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可以选用木材、砖、石材、金属或新颖的材质,而且设计师需要预测到不同的地面材料对人们脚下的触觉所产生的不同刺激效果。当人们脚下的地面变得粗糙的时候,人们走路的心情也会相应的产生变化。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人们对各种表面光滑的新型建筑材料习以为常,很少能感觉到地面材料所发生的变化。当脚下感觉到其他材料的变化时配合其他感官的体验也可以达到一种新的设计目的,例如德国北部的福尔格桑中心,通过走廊或广场地面材质的变化配合建筑独特的设计形式产生回声,提醒一些老人的具体方位,同时也使到访的游客有除视觉上面的独特体验。
5.2.1.2 照明与光线设计
科灵城博物馆在照明方面的设计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清晰的思路。它利用灯光将博物馆空间内部设计成既有阳光直射所形成的的明暗分明的开阔空间,又有安装树枝型吊灯发出昏暗灯光的幽暗空间,这些不同的空间使行走在其中的人们如同在一个光影变幻的奇妙世界里观看不断更替的演出剧目,心情也变得轻松愉悦。走廊中的灯光只为两侧的墙面提供了间接的照明,凹洞显得十分幽暗。但是当开启凹洞内的照明灯后,则凸显陈设在小展示内展出物的独特魅力。当人们透过凹洞看到外面庭院的风景时,不由的会赞叹设计师的巧夺天工。
5.2.2 感受自然环境
在体验式景观设计中要激发触觉、视觉、听觉、味觉等日常生活中很少受到刺激的感官体验。
人们向往着不同于日常生活的自然环境,希望能够直接感受到来自大地的刺激,从而使自己的内心感到震撼。例如在麦田地里设置人行步道,人们走在其中可以直接感受到不同于城市里、平日生活中坚硬道路的柔软的土壤。另外,很多设计都是针对成人的,所以在尺度上也会忽略儿童或者残疾者对体验自然环境的需求,所以蜿蜒的小路、精美的雕塑、芳香的花草以及可以随手触摸的植物和矮墙,都为这些平时设计中忽略的人群创造机会。
5.2.3 便于人们理解
5.2.3.1 确认方位的设计
在德国的福尔格桑中心里,有一项是利用脚底材料的变化和回声来帮助人们确认自己究竟在什么位置。设计者会采用特别的设计方式以确保那些第一次来参观的游客可以不通过地图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例如在走廊的拐角处放置鸟笼,小鸟不断发出"叽叽喳喳"的声音以告诉游客这里是走廊拐弯处。另一种确定位置的设计方法就是采用光线设计。采用光线明暗对比的手法分割空间,既可以将光线打在需要强调的设计部分上,又成为一种非常独特的设计手法。例如,在一些建筑设计中,会将光线打在安装在墙壁上的房门,这样房门再光线的照应下格外醒目,也便于人们确认房间的位置,将房门对面的墙上开设和房门大小一样的窗户,阳光透过窗户直接营造再房门以及周围的墙壁上,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
5.2.3.2 色彩的设计
位于哥本哈根城市中心西部的"哥本哈根商务高等学校"是丹麦一所著名的学校,在该校就读的学生超过了 4000 名。该校与 1991 年建成竣工,是由建筑师赫宁拉森先生主持设计的。哥本哈根商务高等学校的原址是工厂,学校是在原工厂的基础上经过在开发建造起来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改建工程。改建后的商务高等学校已经和其周围的集体住宅小区形成一体的人文环境,特别是几何规整造型的校园建筑和 2 栋马蹄形集体住宅遥相对应,构成了独特的空间环境。规整造型的校园建筑和 2 栋马蹄形集体住宅所围成的中央广场,成为了居住在附近集体住宅中的居民和商务高等学校的学生公用休闲场所。所有到访此处的客人吾不感叹这种开放而又紧凑的空间布局。
在注重都市景观整体效果的欧洲,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将具有居住功能的集体住宅和具有教育功能的学校两种完全不同功能的建筑群融合一体的设计手法。为了便于人们理解商务高等学校的内部建筑布局,建筑师在设计时尽可能地采用简单规整的几何造型,最后在色彩的考虑方面,整座建筑外观采用白色调,而左右两侧的内部区域分别采用蓝色和粉红色为主的色调。由于建筑整体选用浅色的色彩基调,因而非常符合学校的特点,而且在此基础上只要对色彩稍加改变,就可以构成新的美妙的内部空间。
5.2.4 保留建筑物原有的历史价值
我们从以往的设计中或资料里了解到,在新的场地设计时应因地制宜,尽量少的破坏或改变现场环境,对现有的建筑物如有保留的意愿,则尽可能地选用和原建筑一样或者相近的建筑材料。
在科灵城博物馆,就可以看到保存下来的砖砌墙壁、楼梯、窗户,当人们用手触摸这些古老的建筑遗存时,会从心理上和身体上感到和历史是如此的接近,仿佛在和古人进行交流一样。例如,科灵城博物馆原先的外墙墙壁采用了橡木材料的装饰,岁月的沧桑使橡木装饰的墙壁已经受到了大面积的损坏,目前只是进行了部分修复,而且很多修复的部位采用了新型的装饰材料。经过返修的砖砌结构外墙,做到了和周围环境的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