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体验式景观的分类与特点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1-05 共5254字

  3 体验式景观的分类与特点

  3.1 按体验者的角度分类

  体验式景观设计是围绕体验者与景观之间的互动进行的,参与的过程就是真实的处于设计师所预设的景观场景里,按照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初衷,逐步渗透到景观所要表达的主题和内涵中去。体验的最终结果不一定是对景观细节的点点记忆,而是整合所体验过的景观片段后的整体感知。

  3.1.1 主动体验与被动体验

  按体验者的角度分类,可将体验式景观设计分为主动体验和被动体验。主动体验是人们有意或无意去体验,也可以叫做自主性体验。被动体验是人们遭到外界成分掌控下形成的体验,也叫做依赖性体验。例如人们在闲暇时间非常热衷于"看"与"被看",(这里的"看"是主动体验,"被看"是被动体验)他们希望知道那些是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是谁在那里?这项研究被记录在美国景观设计师约翰莱尔的调查记录里,他认为无论是主动的"看"还是被动的"被看"都会获得各自的满足。另一个方面,几乎所有的公园里,设计师将游览路线、内容进行分区和规划,让游人不自觉的按照这个路径进行游览和观赏,这属于一种潜意识状态下的被动体验。但是,体验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选择停留时间和所进行的活动内容,如在大块绿地野餐或者在公园里烧烤,这样就会使景观对当下的体验者产生非常奇妙的意义.

  3.1.2 行为体验和内心体验
  
  根据不同的方式可将体验分为行为体验和内心体验。人的行为主要分为三类,自发性行为(吃饭、睡觉、散步、晒太阳);必要性活动(上班、下班、坐车等);还有社会性行为(与人接触、游戏、交谈、来往)等。行为体验是指人们的喜怒哀乐在自己所意识或可控的环境中受到行为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人们的喜怒哀乐和所有行为便是行为体验设计的基本条件。内心体验是指体验者处于景观中,通过景观意境的理解和诱导,使自己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自我体验状态中产生情感的共鸣,使人除了亲身的体验外,还可以经过联想和考虑来体验这些事情。例如受禅宗思想影响的日本枯山水,它时刻使体验者处于静态观赏的状态下,通过白沙、石头模拟自然,充满一种令人深思的"意境"体验。设计师在观测和联想游人行径和心绪后,联系本地的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充分发挥人们的感官活动对设计元素的影响,烘托氛围。1992 年建成的巴黎雪铁龙公园是一座后现代主义公园,它的一部分是由被损毁的雪铁龙汽车工场原址重造而来,地表平整。

  虽然全园没有保留任何一座旧工厂的建筑,但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添加金属色彩表现出一些象征的意义,每一个下沉花园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其中它的水系设计模拟大自然的水系特点,设计出运河、边缘水道、小瀑布、引水渠、水珠、水滴等不同水景穿插坐落在修建工整的山毛榉丛间,再加上草坪南侧种植着的丰富植被,伴随着天气、季节的变化,使人们回忆到过去这座工厂工作时的景象。巴黎雪铁龙公园通过简单的设计所形成的景观体验却丰富多彩。

  3.2 按景观客体的角度分类

  3.2.1 娱乐体验

  娱乐体验泛指能使人产生娱乐心理的景观,而不是特指娱乐的行为和场地。娱乐体验旨在从放松身心、愉悦情感的出发点去考察人与景观两个单独实体之间的联系,从而让身处其中的体验者能拥有愉悦的心情,包括兴奋、刺激、冒险、猎奇等。例如设置一些设施:飞溅的瀑布和可攀爬的岩石、欢乐谷中使人刺激紧张的过山车、在特定的神秘大自然中冒险等。位于加拿大多伦多市市政府旁的灰桥滑板公园是一处集都市庭院,公园和人行道于一体的公共场所。该项目造型美观,并且同时运用了一些独特的艺术雕塑以启发挑战滑板爱好者的想象和体能。这个项目就是将滑板公园拓展到城市景观,同时也将植被景观引入到滑板公园,使整体更加自然.
  
  3.2.2 教育体验

  教育体验是指在参与中学习,寓教于乐、寓教于游,通过积极参与而从中领会快乐。体验者间的相互交流和大量的户外运动不仅为了陶冶情操,更加速了大众文化的形成。这使景观及配套设施逐步成为传播科学知识、塑造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例如深圳的世界之窗中将各个国家的标志性建筑根据不同比例建造的栩栩如生,使游人们充满好奇心并参与其中,这种行为无意间获得了一定的教育。

  3.2.3 审美体验
  
  人们对于美的评述不尽其数,自古以来审美学就是艺术三大主干之一,在体验经济时代的潮流推动下演变出了"审美体验"一词。审美体验是指在特定的美学价值观的引导下,对周围的景观环境进行判断,从而得到对特定地点的景观的直观感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体验主要表现为视觉体验,追求"诗画合一"的境界。审美体验是一个感知过程,力求达到心灵深度的感动,从而产生感受和体悟,《园冶》曾提到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理论就是过去人们体验自然之美的真实写照。

  3.3 按体验场景分类

  3.3.1 城市公园

  传统的城市公园是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类型,不仅供使用者娱乐玩耍、休憩观赏的园林,还具有传播文化等重要作用,是城市中的主要开放空间。但是随着现代人对公园的多样化和舒适性要求,传统公园的设计思路明显显得有些过时,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不少国度在针对城市公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要领有着新的测试和转变.20 世纪后,许多城市公园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展了包括运动公园(运动场、高尔夫球场、游戏场),历史公园(北京 CBD 历史公园),教育公园,中央公园,雕塑公园等。因为人们时间弹性的增加,活动的自发性和灵活性成为城市公园建设的主导因素,实用功能远远超过审美功能成为城市公园的主载因素。例如奥姆斯特的指导并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它被建造在繁华、拥挤、寸土寸金的纽约市中心,被无数人群过客争相追捧是因为它拥有改善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的作用,与此同时,它还为周围的城市居民提供了一处近在眼前的可以真切的感受大自然,放松身心的一处属于大众的园林.

  3.3.2 乡村景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群落的聚集出现了乡村和城市后,按照人类部落的分布及聚居状况分为纯自然景观、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乡村景观与其他两者既相似又不同:乡村景观的狩猎、采集、田园或者农业等多样的形态是区别城市景观的关键因素。麦克哈格在著作《设计结合自然》中就具体阐述过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不同体验。从景观生态学上来看,乡村景观不仅受到乡村自然条件的限制,又感化着人类的经营行为,它是具备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等的景观设计。从地理学角度来看,乡村景观在景观行为、形态和内涵这三方面是别具一格的景观类型.通常情况下,乡村景观居住密度不大、空置用地不少,具有显著的田园特质。当地人们对现有的自然资源都出于最原始的本能利用。综上所述,本文将乡村景观定义为:以优美的乡村自然景观为背景,农民作为经营的主体,将城市居民作为主要的消费目标的一种旅游活动类型。它具有生产生活作用、休闲旅游度假作用、美学价值、景观传承功能已经生态保护等功能。

  3.3.3 街头绿地绿化

  城市街头绿地是满足公众休闲休憩、保护和修复城市生态环境、供人们亲近自然的地方,大部分建造在距离居民居住的聚集地周围,旨在让人们出门即可感受、亲近大自然,体验到身处自然的环境。它对城市和城市居民之间的关系起到了维系的作用,构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国外有学者认为:城市绿地除了自然元素和美学要素以外,还包括公共活动区域、游戏场、户外运动设施、散步道和自然景观保护区。它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提供了生态保护、自然体验、游憩机会等功能,完善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组成。城市绿地的环境价值、美学价值、生理和心理价值对于城市居民非常重要。

  3.4 体验式景观设计的特点

  3.4.1 体验参与性

  一个真正的体验式景观设计,是由设计者、场所和使用者共同完成的。例如美国的斯金纳胡公园景观设计中,将人的参与因素作为衡量升级改造的重要指标。为了吸引使用者参与,设计师采用了多种方式(如设置儿童活动区、演唱会区、运动区等)充分调动不同年龄段和文化背景的使用者的兴趣,不同的题材和元素迎合了不同的体验互动需求,使公园的功能更加具有参与性。

  旅游学者邹统钎在旅游景区开发方面也提出"参与性"这一概念。他认为计师就是布景师,他将城市比作舞台,把景观喻为道具,将环境作为布景,让体验着参与并融入所设计的环境之中,游客既是体验的一部分又是体验的主体成分,既是演员又是观众。他认为,没有体验着参与的设计不是真正的体验式设计。如此一来便可以让使用者在活动过程中拥有更美好的体验.社会心理学中的观点认为:亲近环境的行为源于与环境相连的某种价值观,当个体感知到不采取某种行动会威胁这种价值观,且个体认为自己有能力改变现状时,则会感到有义务作出某种亲近环境的行为,即某种价值观导致个体产生亲近环境的某种信念时,进而觉得个人有义务作出某种亲环境的行为并付诸实践。因此,体验设计中"体验"的意思不是单一方面的单一的结果而是一种来自于设计者与消费者双方的体验的综合的结果,是以满足用户目标为最终目的的。体验参与是将景观片段整合起来的认知,而不仅仅是对景观的回忆.

  体验设计最终是要从身体参与和精神参与上面来提高游客的参与性,从而获得丰富的美的感受和丰富的知识,就像身临其境的处在田园中与蜂蝶同舞,如同行走在鲜花草地中一样。因此,体验式景观设计需要在设计时具有一定的暗示性,主要强调景观要素和人们之间的互动,创造能够发生行为的场所。

  3.4.2 教育娱乐性

  娱乐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是一种能够激发人类正能量的活动方式。通过社会的成长我们认识到,都市大众户外空间愈来愈狭隘,人们的交流往来空间也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都市青少年的自闭、臃肿、暴力等麻烦的出现惹起了不小的视线关注.在一些景观设计中,需要具有娱乐休闲性质的设施来消耗人类内部多余的能量,所以越来越多的娱乐产业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包括音乐会、电影节、嘉年华游乐等等。还有户外教育设施的建立能够让人们更多的接触自然环境和与人交流,在体验的同时还能学到知识,寓教于乐、寓教于游。例如,德国联邦园艺展览是一个为游客提供具有娱乐趣味的下沉式花园,在这个花园里,人们有了更多的与自然交流的方式,设计师在设计时规划出不同的区域,方便人们以更多的方式和视角与自然交流。

  3.4.3 回忆想象性

  在景观设计中,有时会通过一些抽象或具象的景观符号的设计,使体验者通过感官接受信息,从而唤醒对过去经历或认知的回忆。体验认知是给人从物境到情境,再到意境,产生感悟的三个感情阶段,是认知内在的催化剂,带领并衔接内在认识与外在经历的融通.

  首先是物境状态。增加对体验者的感官刺激,增加体验者与周围环境的交流,提升加强产品的感知化能力,体验者的感觉越强烈,这种体验的设计手法越成功越值得回忆和记忆。

  景观强有力地以明显或以潜在意识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五感体验,在我们的记忆上留下痕迹。我们参与景观就会引发内在情感。景观激励、平复、愉悦或者帮助我们使伤痛康复。人们对某地景观的回忆感知帮助人们定义周围环境,人们对某个地点的情感联系,能够强力和推动这个地点所在社会的群体的情感发展。人们对某些地点的情感联系主要体现在人们的参与上,这种参与同时也是对该地点设计水平的反馈。

  3.4.4 情景主题性

  《园冶》记载"意在笔先",意思就是说在进行设计之前先要确定主题思想,这是景观设计的主题和核心。主题体现最主要的就是意境的营造。主题设计要体现"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意境,它可以使人精神愉悦而获得满足感,达到传达功能的目的,也是景观价值的表现手段。例如西雅图高速公路公园便通过效法自然的手法,以闹中取静的"空中绿洲"为设计理念,将田园、乡村、街道和城市景观融合在一起.所以,一个具有情景主题的景观设计其形式和内容更能反映主题的意义和内涵,人们的感觉、智慧和想象力在体验式景观设计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从体验者的角度安排塑造景观主题场景,设定不同的体验环节为游人创造更多的体验经历,使游人丰富景观体验。在设计中,可以利用时间、空间、文化演变等不同的情景关系作为景观序列,从物镜、情境和意境三方面提高游人的感官娱乐性质。

  3.4.5 空间体验性

  人们可以在空间内活动,如果只有空间而没有人类的活动就像一盆没有水的鱼一样显得空洞乏味,是毫无实际意义的。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人们就已经会利用"跌水、置石"来营造富庶的景观空间序列,它被人称作多空间、多视点和连续性变化的山水画长卷。空间序列组织是关系到整个设计的整体结构和布局的全局性问题.同样,利用植物的围合也可以营造出不同用途的空间,开阔的空间给人以心情敞亮舒适大气之感,趣味性十足的小空间可以使人们放松身心,也可以进行私密交流。当我们从场所和人居环境的层面来理解景观便是"我们集体生存的背景",也就是说,景观并非只是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场景,而是一种我们存在的空间,它是以一种"知觉体验"的形式存在,强调主观性和意向性。人类对空间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探索性和兴奋感。在厦门的设计师园中,利用竹林围合的植物墙所设计而成的蔗园,设计师利用院子所营造的不同空间把这里寓为"感受的厅堂",体现了"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指导思想。蔗园的中间是一块螺旋状的中心广场,设计师结合下沉广场和周围的甘蔗所围合成的半围合空间打造出一种使游客一开始进入蔗园就充满探索精神的场地,为游人再现了小时候在天地田野间无忧无虑的童年快感.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