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本篇论文从去年9月份选题到最终定稿,花费了近大半年的时间。在这大半年里,我深知完成一篇论文,是必须投入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的,最重要的是认识到其并不是单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完成的。在论文的整个创作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如果没有他人的帮助,我是很难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写出这篇论文的。我需要感谢他们,首先我最应当感谢的就是我在研究生就读期间的导师,高宏贵教授,我还记得最初在确定论文题目的时候,我碰到了很多困难,苦恼于不知选择哪个题目来进行论文创作,最后在高教授的帮助下,我最终确定了我的论文题目一一论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缺陷和完善。在论文修改阶段,高教授也不辞辛苦的对我的论文进行细心的指导。其次我还要感谢我的室友,张瑶、沈梦、孙晶,每当我碰论文上的问题时,他们都会不惜花费自己宝贵的时间与我进行讨论,帮助我解决问&若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也很难完成这篇论文。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在论文的创作中,他们是我最坚强的后盾,给予了我很多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我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所有帮助我的老师、同学和我的父母。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1]常凯:《劳动合同立法理论难点解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版。
[2]张文显:《法理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沈灵宗:《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德]弗里德里希.卡尔.冯.萨维尼,李双元、张茂等译:《法律冲突与法律规则的地域和时间范围》,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胡建淼:《法律适用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章武生:《民事建议程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郑津津:《中正大学法学集刊》,瀚芦图书出版社1999年版。
[8]曹可安:《劳务派遣管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9]杨玉玲:《民法概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李海明:《劳动派遣法原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1]常凯、张德荣《工会法通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
二、论文类:
[1]董保华:《劳动制度改革的法学探索》,《中国法学》1992年第5期。
[2]周丽华:《浅析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1期。
[3]任雅苑:《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国际货代企业物流化的影响》,《中国市场》2008年第6期。
[4]俞贺楠:《我国劳务外包与劳务派遣关联性研宄综述》,《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5]周亚军:《新《劳动合同法》关于对劳务派遣的修改及对企业在用工方面的要求》,《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8期。
[6]李咏玲:《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适用问题研究》,《法制与经济》2012年第9期。
[7]程军栋:《构建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一一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探析》,《出国与就业》2009年第10期。
[8]孔繁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谁有利》,《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第10期。
[9]陈聪:《事业单位人员的规范管理探析》,《期刊论文中国卫生人才》2013第7期。
[10]倪元锦:《法律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制度》,《中国职工教育》2013第4期。
[11]胡朝晖:《《劳动合同法》中“欠薪支付令”制度的完善》,《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第9期。
[12]刘耀:《新《劳动合同法》能否让临时工不再临时》,《政府法制》2013第9期。
[13]王艺陶:《浅议新劳动合同法对被派遣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法制与社会》2013第2期。
[14]曾维林:《劳务派遣新规剖析及其利弊分析》,《劳动保障世界》2013第3期。
[15]姜颖:《无固定期限合同立法完善之探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第1期。
[16]吴旭东:《《劳动合同法》及实施条例部分条款评析》,《法制与社会》2008第1期。
[17]邓云成:《浅论《劳动合同法》的缺陷及完善》,《法制与社会》2008第1期。
[18]吴民平:《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提出新挑战》,《上海企业》200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