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河北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中之重。
而保险是一种把投保人经济利益的损失程度降到最低的经济行为,它能够将现实生活里具有危险且不确定的行为转化为经济上确定的赔偿。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都需要农村人身保险市场的保障,建立完善的人身保险制度与体系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在我国,约有总人口数量 72%的群体分布在农村地区,这一庞大的群体面临着意外伤残等众多人身安全风险,并且其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业,现金流不仅不稳定而且数额也较小。但就目前我国的城乡二元制来看,城市与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很大差异,城市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也并不完全。农村社会的保障目前还处于低覆盖的层次上,主要以救灾救济、扶贫开发为重点。
自从 2008 年《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方案》这一政策出台以来,江西、山西、河南、黑龙江、湖北、青海、四川、广西、甘肃九个省份成为首批开展小额人身保险的试点地区。在 2009 年,河北省也加入了试点省份。近几年来,小额人身保险试点的开展,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不仅有效地满足了广大低收入农民群体对于保险的需求,还进一步扩大了农村人身险的覆盖面。自试点方案颁布以来,河北省张家口农村地区的改革发展也拉开了序幕,当地农村的改革也有了新的工作规划。截至 2013 年末,张家口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6153 元,比同期增长 15.1%。其中,个人工资收入已达到 2501 元。
由于张家口地区一直是河北省政府的重点扶贫对象,加之其地处山区,地形特殊,导致当地多数农民 “脱离”土地,成为企业职工,成为“农民工”。根据张家口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所知,2012 年全市农民总量达到 311.51 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占一半以上。而在外出从业的农民中在制造行务工者比例最大,其次为建筑业。由于农民从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他们遭遇意外伤害事故的几率很大。但是大多数农民都不会主动的购买小额人身保险,为自己或家人换来一份风险安全保障,而且农村的社保程度普遍不高,一旦有意外事故发生,就会给个人与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1.1.2研究意义
自张家口农村地区试点工作推行以来,当地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注意到小额人身保险的存在,随之而来的保险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在这种情况下,重视发展张家口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市场,有助于促进当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安定,有助于扩大农民群体的就业问题,也有利于解决河北省“三农”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农村低收入群体社会保障方面还缺乏足够的关注与扶持,尤其农民群众徘徊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改革开放后,由于土地保障的功能日益减退,以及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农民对人身保险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发展并完善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也逐步成为各国政府部门与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1.2.1国外研究综述
人身保险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国外学者对其职能和作用进行了不少研究。Andersen,Torben,Tim Bollerslev(1998),Louis E.Boone,David L.Kurtz(2004),都提到人身保险除具有保险自身的功能之外,还具有社会管理作用。Roger A.Kerin,Steven W.Hartly,William Rudelius(2005)认为,人身保险的作用从“单一功能”到“复合职能”再到“现代功能”经历了三个过程。Bratislav Milosevic(2012)指出,人身保险作为长期发展的产物,在寿险市场中占有中心位置,它是一种兼具储蓄作用的多重功能保险。
在影响人身保险需求因素方面,国外学者也做了大量研究。KimberlyA. Zeul(1999)认为,人身保险的需求不仅受价格与收入的影响,还在很大程度上受风险偏好程度影响。除上述因素外,人身保险产品的定价与设计、营销策略与销售途径等,也是影响保险产品的需求因素,但有关这一方面的外文文献还比较少。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探讨热点,他们对此的发展提出了不少建议。Doherty N A,Garven J R(1986)提到,美国、加拿大和日本在几十年的大量研究上,通过理论与实际结合,提出关于农村人身保险的新理论。
Turvey(1992)认为,政府官方应从经济、行政,以及法律三方面来扶持农村3人身保险的发展,并要限制农村人身保险的竞争以保护农民切身利益。
通过对国外相关人身保险理论研究,不仅能够了解更多的保险知识,而且能够通过一些基础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发展张家口农村地区的小额人身保险。
1.2.2国内研究综述
在国内文献中,虽然关于我国农村保险有不少文献,但系统分析我国某个地区的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文献较少。大力发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市场,不但能够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还助于扩大社会就业、拉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消费市场。因此,发展农村地区的小额人身保险业务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然而,我国农村地区保险市场还极不发达。 究其原因,聂京华(2008)提到,我国大多数寿险公司缺乏开辟农村市场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小额人身保险的发展。在国内,多数寿险公司在开辟农村保险销售网点等方面还持有观望态度。王薇(2011)认为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产品现有种类较少、结构单一,这是严重阻碍了我国保险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农民购买保险的需求大多来自于其防灾、防病、防老等,而保险公司寿险产品的供给规模已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此外,保险产品种类也大多不适应农村百姓的消费水平,尤其在小额养老医疗险和子女培养方面的产品基本没有,而这些恰恰是农民群体最迫切需要的。
石宏伟,刘永波(2011)指出,由于当前农村保险营销网络中绝大多数是中国人寿公司的网点,其他公司网点很少,不乏会造成市场垄断局面,严重阻碍了小额人身保险业务在农村地区的拓展。总体看,健康、完整、有效的农村营销网络还存在缺陷。虽然上述学者指出小额人身险发展中存在问题,但是缺乏一些数据分析,其说服力欠缺。
但是,有些学者对此进行了定量研究,弥补了数据分析这一空缺,从需求方面说明我国农场村人身保险市场有待进一步发展。刘宁(2011)指出,农村地区的多数青壮年都倾向于到大中城市务工,人口流动较快,这就造成农村老龄化的程度要远远高于城市。在二十一世纪初期,已有高达总人口数量 7.7%的老年人分布在我国的农村地区,使农村提早步入“老龄化阶段”。这一现实必然会为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业务的展开提供足够的空间。李秀光(2011)对农民外出打工进行实证分析,提到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农民主要集中于劳动强度大、薪酬较低的制造和建筑业。截至 2013 年末,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就已高达 2.69亿人,其中制造业中农民人数最多,占比为 31.4%;其次是建筑业,占比为 23.5%。
农民主要从事的行业中,大多数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简陋,人身安全面临的风险较大,农民工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加之其意外伤害保障水平较低,因此农民工对意外伤害保险需求较大。通过学者们的数据分析,可以得知我国农民群众对人身保险迫切需求,发展保险业务已刻不容缓。
我国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在一些贫困山区,我国农村保险体系仍需进一步发展完善。对此,国内不少学者提出了发展建议。刘欢(2009)提出要分层次建立健全农村居民人身保险体系,多层次与多角度保障相结合。
杜朝运,毕柳(2010)提出,保险公司不仅要担负一部分社会责任,还应大力创新营销模式,以庞大的低收入群体为资源,不断拓宽保险的覆盖面,完善多元化的营销渠道,使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丁爱华(2011)认为,我国应加强农村保险营销网点的设立与本土代理人的培养。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占地较大,人口集中度较低,而在村镇当地招聘和培养一批人品好、素质高的保险代理人如委托妇联、村委会等农村基层组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石宏伟、刘永波(2011)建议要开发和销售面向农村的保费低、保障范围适度的保险产品。在计算价格时,应当实行价格调整策略,使不同的保险产品与相对应投保人的支付能力互相匹配。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研究了支撑农村小额人身险发展的基础理论,包括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奥尔德佛 ERG 需要理论、金字塔底层理论及生命价值理论的阐述。
其次,通过对河北省张家口农村地区实地调查,从需求最为迫切的意外伤害险、医疗保险两方面分析总体需求。又以张家口农村地区的小额人身保险现状为研究对象,从中发现了目前小额人身保险在供给、保费收取制度、营销体系建设、营销人员服务质量及当地农民参保意识等方面还存在困境。然后通过分析国内外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发展经验与案例,从中总结出启示。最后借鉴经验,针对张家口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在有效供给、灵活保费收取、完善营销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及提升农民参保意识等五个方面,提出发展对策与建议。
1.3.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本文利用检索文献的方式,收集有关资料,大量翻阅国内外相关农村小额人身险的研究成果,了解相关理论,如金字塔底层理论、生命价值理论等。
(2)实地调研法。本文在研究张家口农民群体对小额意外伤害险、医疗保险需求中,以及分析张家口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发展现状与困境等内容,通过实地调查,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并进行后期整理、分析。
1.4 创新和不足
1.4.1创新
本文试图在以下两点创新:
(1)以张家口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为研究对象,较为具体,有一定的针对性;(2)结合国内外相关发展案例与经验,提出发展张家口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对策与建议。
1.4.2不足
在研究张家口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发展现状与困境过程中,由于数据来源渠道狭窄,使文章论述不够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