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政治经济学论文

我国村社综合合作社典型案例分析

来源:河北大学 作者:马文芳
发布于:2016-04-06 共752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中国村社综合合作社建设探究
【第2部分】中国农村合作社发展问题分析绪论
【第3部分】村社综合合作社生长机理的理论基础
【第4部分】 我国村社综合合作社典型案例分析
【第5部分】村社综合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
【第6部分】我国村社综合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7部分】农村综合合作社构建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3 章 我国村社综合合作社典型案例分析

      我国农村的综合合作社发展形式可谓是多种多样,合作组织在我国的发展也形成了不同的模式,本章选取了三个典型案例对综合合作社生长机理进行分析。

      3.1 山西永济蒲韩乡村社区

      3.1.1 蒲韩乡村社区的产生及运作

      山西省永济市蒲韩乡村社区是目前大陆综合合作和专业合作共同发展的一个典型。

      蒲韩乡村社区前身是 1998 年郑冰和丈夫成立的“寨子科技中心”,在农资销售的同时给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发展十几年来,尤其是 2008 年确立综合发展规划以来,社区的发展逐步走上了正轨,形成有序的组织框架,如图 3-1.

  社员大会作为蒲韩乡村社区的最高权力机构,选举产生了小组代表,并选出理事、监事、理事长和监事长分别组成了组成理事会和监事会。并在理事会中选举产生了常务理事会。设立秘书办、财务部、农业经济合作部、公共服务部和后勤服务部进行管理。其中在公共服务部和农业经济合作服务部下又进行如下细分:

  3.1.2 蒲韩乡村社区组织特征

      1.经济合作与社会合作共同发展蒲韩乡村社区的发展可以分为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两部分,经济合作机构主要包括青年农场、农资连锁店、手工艺合作社、有机联合社和小额贷款;社会合作主要有妇女文化活动中心、老年康乐服务中心、农民技术学校等。经济合作和社会合作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促进,通过经济活动的开展支撑社会活动的发展,通过社会活动的发展稳固经济合作,促进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2.构建学习型组织,全员培训终身学校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只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人力资源。从 2008 年起,理事长郑冰就有意培养青年人才,请中年骨干动员子女回乡,组建青年农场,发动青年人带动身边的朋友同学参加社区活动,培养青年掌握农村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每周两次全员集中讨论,各小组提出自己的问题,大家相互启发,形成全员学习的良好风尚。

      3.坚持谨慎原则蒲韩社区坚持谨慎发展原则,对社员分组进行严格控制,防止社员集中大量土地。同时对技术的推广也坚持小心谨慎的原则,先小范围实验再进行推广。此外,对于一些外来资金支持抱有谨慎态度,坚持自我发展道路。

      3.1.3 蒲韩乡村社区发展经验总结

      1.农民主体意识增强,自下而上建立综合性经济组织在市场化改革的浪潮中,农民逐渐意识到作为单个农民的弊端,只有凝结在一起才能更有话语权。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知道人不仅有生理和安全等低层次的需要,同时还有归属和爱的需要、社交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56].蒲韩社区不仅仅是经济合作,还有更重要的是社会合作,是在农民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的过程中发展着蒲韩社区。

      2.注重人才的培养,敢于使用青年骨干当今社会人才是最重要的竞争力,对于合作社的发展也不例外。目前好多农村留守问题严重,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将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如何将青年人留在农村也是发展的一个大问题。青年团队是蒲韩社区发展的最大优势。在蒲韩社区的总干事团队中很大一部分是青年人,整个团队的平均年龄不到 30 岁。通过成立学习型组织,培训青年农村工作的方法。

      3.良好制度的保障合作社实现盈利以后对成员进行利润分配有利于合作社的持续发展。蒲韩社区坚持按劳分配和按惠顾额返还,合作社的收入除了用于发展生产还有一部分用于公共服务的发展,对困难户赠送股份,保证公平。

      4.政府和非盈利组织的扶持通过合作社的组织机构我们可以看到蒲韩社区设有政府指导顾问。在成立之初就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在技术培训的大力支持,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不仅提供技术培训还赠送学习资料、电视电脑等硬件设备。蒲韩社区还与非盈利机构、科研机构、学者等保持良好的关系,在其发展过程中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3.2 河南信阳郝堂试验

      3.2.1 郝堂模式建立的制度分析

      郝堂模式是李昌平倡导的村社共同体的试验,所谓村社共同体是指基于地缘、水缘、业缘条件下,以亲缘、血缘和熟人关系为纽带的,村社区为边界的村社共同体社会①.

      1.利益相关者合力共建郝堂的建立是在地方政府、专家学者和村民等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努力下完成的。郝堂所在的平桥区政府创立了公民社会与现代思想论坛,坚持十几年上百名专家参与,对于人们思想的转变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专家学者的帮助与智力支持,李昌平、孙君等在郝堂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村干部和村民发挥主体作用,促进郝堂的良好健康发展。

      2.有力平台的搭建中国乡村规划院脱胎于郝堂,同时为各方学者提供了良好平台。在郝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脚踏实地的去做,也需要各种理论的支撑。正是人类学、社会学、风水、规划学、商贸管理等不同理论的共同指导才使得如今的郝堂美好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中国乡村规划院作为一个平台,将不同知识背景的专家学者汇聚在一起,为郝堂的发展建言献策。

      3.孝道回归,资金互助促发展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孝道回归会呼唤人性的回归。通过组建“夕阳红”养老资金互助合作社,给年轻人发展生产提供小额贷款,利息收入用于老人发放养老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老人在村子和家里的地位。资金互助为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得昔日衰败没落的村庄重新焕发了容光。

      3.2.2 “内置金融”--郝堂试验的切入点

      合作社成立于 2009 年 10 月 12 日,其初始资金共 34 万:分别是 7 名发起人每人出资 2 万,吸收 15 名老人入社资金每人 2000 元,同时李昌平无偿投入课题费用 5 万,平桥区政府投入 10 万,还有村委会 2 万元。李昌平之所以选择金融作为切入点是因为看重合作金融的效率,如今的郝堂村的资金池早已不是当初的 34 万,土地价值也翻了几倍。

      合作社的章程是社员“吵”了两天两夜的结果,关于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利润分配都有明确规定。吸收存款方面:入社老人可以追加股金但是不得超过 2 万元,可以享受银行 2 倍的利息;本村村民可以入股,利率高出银行同期利率一个百分点,入股资金最高金额为 10 万元;同时可以吸收慈善资金。发放贷款方面:一般贷款需要两个入社老人的担保和农户林权证的抵押;贷款流程是理事签字授权监事负责审批,二者相互制约;贷款利率接近信用社贷款利率。利润分配方面:利息收入的 40%作为积累积金,30%用于老人社员分红,风险金和管理费用各占 15%.在运营方面:互助社每个季度都要召开一次社员大会,向老人社员说明互助社的运营状况,钱贷给了谁,贷出去多少,利息是多少。

      李昌平曾提出未来农村金融体系的设想:村社“内置金融”是农村金融体系的核心和纽带,村社“内置金融”组织以土地集体所有权为抵押从政策性银行获得批发贷款,小农则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抵押从村社金融组织中获得小额贷款。同时,村社“内置金融”组织可以代理存款和保险业务,以及养老金发放和农业补贴等,并获得一定的代理费[45].这样可以避免“外置金融”的缺点,盘活农民的静态“生产要素”.

      3.2.3 郝堂试验的经验总结

      1.尊重农民意愿郝堂村的建设结合豫南民居的特点并融入了徽派建筑元素,对每户都设计了个性鲜明的原生态住房,在旧房改造和新居建设过程中,能省即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当地的传统和农民的生活习惯,注重农村原有元素的保留与再利用,将先进理念与传统农村相结合,发现美好事物进行充分再利用,并不是一味的用新去代替旧。在郝堂的发展过程中基本上保留了村庄原有形态和人文景观。

      2.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在保留原有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郝堂村民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建造沼气池、垃圾分类处理站和污水处理系统,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进行卫生评比,聘用老人对村里的垃圾桶进行清洁,让小学生充当卫生检查员,充分调动每个人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街道干净了、小河清澈了,郝堂再也不是那个大片稻田荒芜,道路垃圾随处可见、堵满河道的衰败村庄。3.注重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夕阳红”资金互助社的成立追求的就是孝道的回归,进而追求人性的回归,同时更是我们传统文化精髓的弘扬与发展。郝堂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资源的进入同时也唤回了村里的年轻人,村里人再也不是急着走出去而是学会了慢慢享受村里的生活。一家人在一起的天伦之乐又回到了郝堂,再也不是那个空留老幼的孤独村庄。

      3.3 浙江瑞安“三位一体”

      3.3.1 瑞安模式产生的制度分析

      1.建立法律法规为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制度环境浙江省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之前就率先制定了《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明确了农民合作社的法律地位,规范合作社的运行机制,指导合作社的良好发展。在“三位一体”提出后,拟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章程,如《瑞安农村合作社协会章程》、《瑞安农协信用部章程》等。

      2.政府有发展壮大农业的强烈欲望,积极扶持瑞安农协的发展瑞安市政府根据《瑞安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实施意见》的相关要求,制定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划,明确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战略。在建立发展基金、税收优惠、风险保障机制等方面给予相关的政策倾斜,作出“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流通和科技推广体系,引导成立‘三位一体’的瑞安农村合作协会,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合作化道路”①的决定。浙江省委书记、温州市委书记及瑞安市各领导多次进行调研,积极推动瑞安“三位一体”的建立于发展,要求各地学习借鉴瑞安模式,推广“三位一体”发展经验。

      3.良好的环境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利后盾瑞安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优越的自然资源使得瑞安成为浙江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五个试点县(市)之一。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机耕率达到 96%,机收率达到 90%.通过生态林、城镇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构建农业生态系统。大力推广特色优势产业,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35 个,形成以西部山区杨梅、马蹄笋为主,平原商品粮和沿海蔬菜为主的三大特色生产区域。

      瑞安位于温州经济的中心地带,贸易繁荣,形成了机械电子、塑料、化工、鞋业和服装针织为支柱的产业集群,以发展成为浙东南沿海重要的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和温州大都市区南翼中心城市。据 2014 年瑞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 3.0:50.2:46.8 调整到 2.9:49.4:47.7.第一产业增加值19.44 亿元,比上年增长 2.7%;第二产业增加值 335.39 亿元,比上年增长 7.3%;第三产业增加值 323.96 亿元,比上年增长 6.8%.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 55324元(按 2014 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 6.1428 折算),折合 9006 美元,比上年增长 6.3%①.经济的繁华成为瑞安市“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后盾。

      4.能人的贡献及专家学者的智力支持在综合农协建立之前,农民中已有农户自发组织成立了合作社,如市协农畜禽专业合作社、兴农茶叶专业合作社、供销蔬菜准予合作社等。这些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综合农协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综合农协成立之后,这些合作社纷纷加入农协,“能人效应”带动更多的农民纷纷加入综合农协,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瑞安农协的发展也引起了广大专家学者们的关注。着名经济学家茅于轼、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等亲自调研并指导,政府农业要员提出建设性意见,成立“新青年志愿队”定期举办支农活动,志愿者进行蹲点调查,协助网站建设和合作社的宣传教育工作。

      3.3.2 “三位一体”运行机制及治理

      1.瑞安农协的产权与分配制度“三位一体”是整合区域内的供销社、合作银行和专业合作社,三者实行独立产权和盈余分配机制。瑞安供销社系统于 2001 年底完成了“职工身份全员置换,社有资产全面重组”的产权制度改革,将社员划分为投资股成员社和身份股成员社两大类。投资股成员社是经营实体,共同承担盈亏;身份股成员社不承担风险,是互助单位。对缴纳股金的社员进行盈余返还,在合作社提取公积金和风险金后,按照社员的股金和交易数量进行返还。供销社加入农协后,仍保持原有编制,不予农协产权交叉。瑞安信用社于2005 年改制为瑞安农村合作银行,开展小额股权的相对集中托管。合作银行按照地缘、业缘和血缘等社会关系纽带,以统一入会、分散组合、互助联保等方式进行产权重组和股金集中托管。结合信用社运营原则进行规范管理,实现了跨区域的发展。合作银行与供销社一样不受农协控制,按会员股金和交易量计算盈余进行返还。《瑞安农协信用部章程》规定,信用部的会费、社会捐赠和政府资助、核准业务范围内的活动收入、利息收入及其他合法收入,是信用部的公共资产积累,不进行盈余分配,只适用于农协的合作事业。

      瑞安农协“三位一体”的实施,既顾及了供销社、合作银行和专业合作社的产权制度,又创造性地对其产权制度进行了保留,体现了农协的宗旨与原则,是综合欧美专业性合作和日韩台综合农协模式的发展探索。

      2.瑞安农协的治理结构瑞安农协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分为两部分--专业代表和区域代表,各占 50%名额。最高议事机关是总理事会,下设金融、流通、科技及社区理事会,体现了“三位一体”、社区与专业合作组织进行“条块交融”的目标。最高执行机关为执行委员会,直接执行机关是秘书处,其在执行委员会领导下处理日常性、综合性事务。监察机关是总监事会,下设常务监督机关,并分设金融、流通、科技及社区监事会。经贸局和供销社主管农协供销部,科技局和科协主管科技部,银监局和人民银行主管信用部。

      同时,农协还提出了会员代表、理事和监事实行交替改选制度,有利地维护了协会的稳定性和开放性。章程对各个机构及干部的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对干部的人数作了最高上限规定,并对其任命资格进行了六项规定,保证了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此外,对干部身份的规定,瑞安农协有所放松,“特邀代表”成为干部的特殊身份人员,一般是经济学、农业学、法律学等在业内领域较为知名的专家学者,有助于致力于综合农协事业发展的参与,成为农协的“智囊团”.

      3.合作业务瑞安农协发展仿照日本农协发展模式,章程规定瑞安农协的业务开展包括信用合作、保险合作、供销合作、消费合作、技术合作及委托业务,对社员的教育、培训以及与其他合作社的交流和考察,同时开展合作事业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推广,开展合作社之间的合作,提供资金、技术、人才和法律援助等服务。但是目前在农协发展的初步阶段,所有业务的实现还是不现实的,农村保险、医疗、教育和科研难以落实。

      瑞安农协的重心在于专业合作社,而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又结合了欧美专业合作社的特点。借鉴美国新奇士橙协会的经验,将会员的产品冠以集体商标,打出农协自身的品牌,发展品牌优势扩大销路。

      瑞安农协尊重了我国国情并遵循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将社区集体经济纳入合作范畴。“社区合作”的根本意图在于社区是我国乡村社会和谐与政权稳固的基础,对农民的就业、生产、生活、教育和社会保障等至关重要。因此“缺乏社区合作,农村合作只能是无本之木”①.

      此外,瑞安农协因其自身原则使得其在发展公益事业、扶助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3.3 瑞安农协的经验总结

      1.制度创新瑞安农协综合了日本农协的综合模式和欧美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同时扩充了日本农协正组合员和准组合员的会员制度,创造性地提出了会员分级制度和会员分类制度,按固定比例分配代表名额。这样既发挥了核心会员的优势和作用,又平衡了各级各类会员的利益及诉求,促进了信息共享,整合了资源,可以有效打破城乡分割和部门分割,最大范围的融合为农服务的所有力量。

      2.搭建服务平台瑞安农协通过协会的方式将专业合作社、供销社和信用社融合起来,将金融、流通、科技和信息服务结合在一起,形成“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改造供销社和信用社为专业合作社服务,实现了小农与大市场的对接,为农户与市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3.政府职能转变长久以来,政府部门对合作经济组织有一种惧怕心理,加之长期的政社不分的影响,使得政府难以明确自身的定位。通过整合政府涉农资源,政府在瑞安农协的发展过程中扮演农协的监督者,提供农协发展所需要的宏观环境,农协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明确了政府和农协各种的地位。

      4.为信用社、供销社改革提供方向当前供销社和信用社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产权制度的不明确。其供销社为例,瑞安供销社首先进行产权改革,清退了有明确产权归属的个人产权,其余资产作为新供销社系统下的不可分割的集体资产,重新明确产权最终所有者。然后重新吸收新社员入股,建立新的产权关系和治理结构。供销社加入瑞安农协之后,仍旧保持产权和治理机构的独立,使得供销社能够在相对较低的成本内完成其自身改造,更好的为农服务。

      3.4 综合合作社是我国合作经济组织的选择

      3.4.1 综合合作社符合村社理性,有利于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村社理性包含以农户为单位的农户理性和整个村社的村社理性。农户理性是指家庭不能开除年迈的父母,最年富力强的青壮年从事附加值最低的种植劳动。村社理性是村社不能开除村民,只能内部化处理外部性问题。建立以村社为基础的综合合作社符合村社理性,其组织收益和运营机制正是通过内部化解决外部性问题,稳定了村社理性同时又反过来促进了合作社的发展[50].

      3.4.2 综合合作社有利于促进合作组织的纵向一体

      农民合作可以有横向的合作也可以有纵向一体化,发展综合合作社就是积极努力推动合作社的纵向一体化发展,促进农民在生产资料采购、农业生产、农产品运输与销售等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合作。农民合作组织的出发意图就是将农民组织联合起来以抗衡市场,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中,我们不难发现横向水平的合作往往并不能很好地起到保护农民根本利益的作用。将广大分散的小农组织起来,只注重追求数量多规模大,虽然在一定时期能提升农民的收入但是长远来看却造成了农民的“增产不增收”.发展纵向一体化的合作经济组织,在产前、产中和产后给予农民充分的指导,不但注重农民的“增产”,更加注重弄明的“增收”,节约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注重合作社的品牌效应。

      3.4.3 综合合作社促进村社的发展,实现村社再造

      村社综合合作社是充分考虑“村社嵌入”这一制度[53],所以不再是只考虑经济方面的效益,更加注重政治、文化、生态方面的建设,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实现村社再造。在政治方面,通过合作社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在培育农民合作精神的同时锻炼了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能力,“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促进了农村法制化和民主化进程的规范化。在文化方面,合作经济组织注重文化方面的教育,村社综合合作社结合自己村庄的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注重社员精神文明方面的追求。生态方面,村社综合合作社更加注重整个村庄的村容村貌,注意村庄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

      这也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的体现。

      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以村社为界限、以合作金融为核心,建立在专业合作社基础上的综合合作社的发展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和农民利益的,是顺应合作经济发展潮流大趋势的。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原文出处:马文芳. 我国村社综合合作社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5.
相关标签:案例分析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