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一汽红旗智能汽车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2.1 一汽红旗汽车的发展历程。
1953 年 7 月 15 日,新中国的第一座汽车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一汽集团的前身) 诞生了。新中国的汽车工业建设者们在长春市建成一汽,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第一汽车制造厂投产后,中国开始有了自己制造的载货车。但是,轿车制造业依然是一片空白。1957 年 5 月,-汽接到了一机部正式下达开发轿车的通知,轿车设计试制工作正式启动。经过反复的试验,1958年 8 月研制成功红旗 CA752 轿车,这是中国第一辆真正自主生产的高级轿车,在建国 10 周年国庆节前,一汽又生产出来 35 辆 7 种颜色的红旗轿车送往北京,实现了红旗高级轿车的批量生产。随后,红旗轿车成为中央领导和各个部委的专配车辆,作为唯一的国宾专用车在国庆十五周年上崭露头角,奠定了红旗轿车的政治地位。随着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一汽研发出大红旗轿车、红旗防弹车、红旗国检车等一系列红旗车型,党的三代领导人都曾乘坐过红旗轿车、红旗保险车和红旗检阅车。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进口轿车的大量涌入,一汽集团开始重新思考和调整红旗品牌定位,从1989 年开始陆续开发了小红旗系列轿车、红旗名仕、红旗世纪星等产品。以"承载对国家的政治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自身经营的责任"为品牌使命,以"致力于发展和应用引领行业的汽车技术,为驾乘者创造尊贵体验,成为中国第一高端乘用车品牌和国际知名乘用车品牌"为品牌愿景,一汽加大了红旗轿车的技术升级、产品开发和市场宣传力度。目前红旗品牌已推出 L 平台和 H 平台,形成了可覆盖 C、D、E 级高级轿车的发展基础,打破了国外品牌对我国高端乘用车市场的垄断,并使红旗品牌汽车成为国内自主品牌高端轿车的代表。2014年 11 月红旗 L5 和红旗 H7 出现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的非正式会议上,被指定作为国家外事接待用车,红旗成为中国自主轿车的代表和高端品牌的典范。2015 年 5 月 9 日,在纪念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 70周年的阅兵典礼上也有红旗 L5 敞篷轿车的身影;2015 年 9 月,在庆祝反法西斯抗战 70 周年的大典上红旗又一次担当了***总书记的检阅车。除了代表国家形象,红旗品牌汽车也努力向私人市场延伸,在红旗产品 2014 年的销量结构中,私人市场比例已经增长到 69%.
尽管红旗汽车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要看到其在能力发展上存在不平衡和未成体系的一面。首先是试验能力的不配套;红旗汽车在使用试验室进行动力总成试验时,经常与其它品牌车型试验项目发生时间冲突,影响红旗汽车项目在规定时间内按质量完成设计任务。另外是高端乘用车研发资源的不匹配;在发达国家乘用车早已是汽车市场的主流产品,数量远高于商用车,开发乘用车的资金设备投入和技术人员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商用车。但是红旗乘用车的开发部门人数远低于商用车体系,并且研发人员过于年轻化。红旗汽车多年来一直在市场经济的压力下,在缺少先进汽车技术资源和必要试验条件的情况下,以国产品牌的身份与合资及进口汽车品牌竞争场。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开放,合资汽车产品与国际先进汽车品牌对国产品牌造成强烈冲击,在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中,单纯依靠现有的产品和服务模式已经难以生存,更难以开拓国际市场。
在发达国家行列,轿车的比重占汽车市场的 90% 以上,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国内市场也要迈进这个行列。国外著名汽车公司的产品部门都集中资源致力于智能汽车的开发和应用,这也要求红旗汽车产品要尽快实现智能化、规模化和系列化。通过规模化降低成本增加利润,通过系列化在成熟技术基础之上实现稳步前进,通过智能化赢得新一轮汽车产业革命的竞争。
2.2 一汽红旗智能汽车发展现状。
一汽早在 2003 年就与国防科技大学联手研发红旗 CA7460 无人驾驶汽车,技术指标和性能指标在当时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08 年一汽正式启动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研发项目,2013年一汽在红旗 H7 高级轿车上应用了驾驶辅助技术成果,搭载了该项技术的红旗 H7 具备智能巡航、偏道预警、防撞预警等功能,还具有全速 (0-120km/h) ACC 功能,可在城市路口红灯是实现跟停;在低于27km/h 速度行驶中遇前方障碍物时全自动刹停,在高于27km/h 速度行驶中遇到前方障碍时自动刹车降低碰撞强度等级;能够实现提前 2 秒危险预警,主动安全性在国内高端自主车型中领先。红旗智能汽车的发展需要以成型的智能技术为前提,面对电子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及"互联网+"的浪潮,一汽集团制订了本企业智能汽车技术发展规划,命名为"挚途"技术战略,基于"互联网+"打造智能化技术创新平台。搭载了"挚途"技术的红旗 H7 智能汽车在技术体验活动中面向大众演示了手机叫车、拥堵跟车、自动泊车、编队行驶等一系列智能化驾驶功能。演示效果表明红旗智能汽车已具备产业化、商品化的技术基础。
按照"挚途"技术战略的推进计划,2018 年将会在量产车型上应用手机叫车、自主泊车、拥堵跟车等技术,考虑到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技术成本承载能力,将 2020 年作为自动驾驶技术应用的时间节点。"挚途"技术战略对未来产品应用搭载给出了明确的技术路线:未来十年,一汽将实现由"挚途"1.0 到"挚途"4.0 的跨越发展。目前面对公众进行演示的红旗 H7 智能车搭载的是"挚途"1.0 技术,主要是通过 ACC、AEBS、LDW 等为用车者提供"辅助驾驶"功能。
下一个技术目标是要在 2018 年实现"挚途"2.0,在结合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上,完成智能互联生态圈布局,实现红旗汽车的短时自动驾驶、单任务短时智能托管、D-Partner 2.0 的车辆智能服务功能;2020 年实现"挚途"3.0 技术目标,搭载"挚途"3.0 的智能汽车可以实现车辆长时自动驾驶和多任务长时托管,并通过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让智能技术具备互联性,真正实现智慧出行;2025年实现"挚途"4.0 技术目标,届时将实现汽车的全自动驾驶功能以及商业服务运行能力。
2.3 一汽红旗智能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从整车产品和功能现状来看,红旗汽车的智能化进程在国内车企中属于领先水平;但从商品化及整体战略推进来看,红旗智能汽车的发展仍存在问题和挑战:
第一,企业仍未完全掌握智能汽车发展所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以智能汽车的智能化应用程度来划分,其所需的关键核心技术包括辅助驾驶技术、半自动驾驶技术、全自动驾驶技术和互联技术四大类。当前,这些关键核心技术几乎全部掌握在国外主要一级零部件供应商手里,长期的技术垄断造成国内智能汽车发展的技术瓶颈,毫无疑问的给红旗智能汽车发展带来制约。
包括博世、大陆、德尔福等实力较强的国外零部件供应商们几乎布局了所有智能化技术,并且积极开发和拓展高阶应用技术,包括目前较受关注的互联技术。有实力的零部件供应商正在向"汽车网联系统集成商"角色转变,例如大陆公司,其在硅谷建立了智能交通系统部门,专门从事自动驾驶汽车基础技术研发,同时与互联网公司开展跨界合作,为向全球OEM 提供智能汽车相关系统奠定基础。而我国制造业基础薄弱,零部件核心技术能力严重落后于国外,加上我国开展智能汽车的步伐晚于发达国家,整体工业基础现状和电子智能行业能力使汽车企业在开发智能汽车时遇到问题。国外一级零部件供应商牢牢把控智能汽车关键核心技术,不可避免的造成本企业重复采购零部件,延长产品开发周期,无法形成企业统一完整的技术平台,无法形成红旗智能汽车的品牌基因及知识产权。本论文在第一章指出,未来智能汽车商业利润的构成中,系统软件和服务将占据利润的大部分,企业若不能掌握或整合这部分资源,未来将会在竞争中失利。
第二,智能汽车技术的成本较高,企业当前还不具备降成本能力。智能汽车技术价格不菲,以 Google 无人驾驶汽车为例,一辆传统汽车的成本只需要 3万美元,但加上智能化传感器、雷达、测试单元等零部件后,成本增加了 32 万美元。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智能化技术在低成本车上的应用,无形中缩小了市场范围。消费者对于智能汽车的功能和效果是接受和认可的,但如果购买一辆智能汽车的成本要比购买一辆传统汽车的成本高出 10 倍之多,恐怕让消费者难以接受。针对消费者在智能驾驶方面愿意支付多少费用问题,JDPower 咨询公司曾做过专项调查,结果显示 20%的消费者表示不会拿出超过3000 美元的费用在智能驾驶应用上。
造成智能汽车当前成本高居不下的原因有几个方面,包括前期研发投入巨大,智能汽车更多的依赖于汽车电子产品和控制软件等,这些新兴前沿技术还处于创新开发阶段,无法利用一些低成本的电子零部件取代。国外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在前沿技术上走在了 OEM 的前列,某种程度上增强了供应商议价能力,造成红旗智能汽车整车成本难以下降。另外,在红旗智能汽车不能形成市场规模之前,企业也很难具备成本摊销能力。
第三,红旗智能汽车在发展思路上缺乏顶层设计,与产业链相关方的合作模式不清晰。智能汽车是跨行业的产品,产业链中包含传统汽车未曾涉及的领域和专业,甚至 OEM 在传统汽车产业中的主导地位已经很难移植到智能汽车产业中。
面对业务的重塑和商业模式的变化,构建红旗智能汽车发展整体思路,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完成业务重塑,与产业链相关合作方构建合作模式,明确合作的边界和未来利润分配形式就显得紧迫而重要。但是红旗品牌长期存在管理关系不清晰等问题,集团多个角色参与红旗品牌决策,从纵向、横向、各领域、各角度进行品牌业务分管,经常出现意见不统一、方向不一致、交叉工作出现空白,影响战略制定的效率和效果。
2016 年 3 月,一汽宣布成立独立的红旗事业部,试图改变当前管理现状。但事业部具体的组织架构和分工目前还未得到落实。管理机制不科学导致红旗智能汽车顶层设计出现障碍,智能汽车发展战略出现空白,尤其是对于不同于传统车业务的部分,造成了要么无人管、要么多方管的局面。
第四,在智能汽车实际应用方面,企业还面临着政府立法缺失及配套设施不健全等外部问题。政府对于智能汽车使用相关法律法规的设立,极大影响智能汽车的商品化进度和效果。如果政府有力推动相关法律的出台以及法规的健全,那么一种全新的交通模式也会孕育而生,从而带动路面配套通信设施的建立和完善。
当前中国政府积极谋划推动智能汽车的相关法规制定和基础设施建设,并对未来的规划提出具体要求,智能汽车总体发展形势比较乐观。除此以外,对于智能汽车的市场准入、使用资质、保险及责任认定等问题的明确和解决也不同程度影响着红旗智能汽车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