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养生论文

促进中医养生食疗药膳发展的策略探究

时间:2020-03-25 来源:中医药管理杂志 作者:孙欢欢 本文字数:3922字

  摘要:食疗药膳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养生保健方式。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会仍教授认为当前发展食疗养生正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 当务之急是尽快自主制定出国际认可的养生食疗药膳的质量标准, 而建立国际公认的质量标准可从统一食疗药材命名、制定用量标准和创新、树立自己的品牌两大方面入手, 从而真正实现中医养生食疗药膳的现代化、国际化和市场化。

  关键词:王会仍,中医,养生食疗药膳,质量标准

中医养生论文

  养生食疗药膳是中医的瑰宝,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会仍教授认为, 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1) 选用药食同源食材, 通过烹调制作后的食品, 既能满足营养和保健的需求, 也是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和延缓衰老且无明显毒副反应的特殊食品。 (2) 指具有营养功能、感觉功能和调节生理活动功能的功能性养生保健食物, 这类食物具有增强人体体质, 防止疾病, 恢复健康, 调节身体节律和可延缓衰老的作用。

  近二十年来, 食疗药膳成了热门话题, 各种食疗药膳书籍如雨后春笋, 鳞栉次比。出现了除医药界人士之外的众多学科的专家、学者都在参与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况, 由此也衍生出很多问题, 消费者对食疗药膳认识模糊, 乱服乱用的现象相当严重[1]。因此王老竭力呼吁尽快制定出国际认可的食疗保健产品的质量标准, 只有建立国际认可标准才能让中医养生食疗药膳安全可靠, 并实现现代化、国际化和市场化[2]。对于如何推进中医养生食疗药膳走向国际化, 王老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两大方面工作。

  1 统一食疗药材命名制定用量标准

  1.1 统一中药材命名刻不容缓

  王老认为, 中药材品种混杂, 往往一药多名, 各地称法不一, 缺乏统一命名, 致使用之失当而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纵观历史, 中药材品种药名的多源性自古存在。《本草纲目拾遗》云:“三棱总有三四种”;在《证类本草》中, 一药多图颇为多见, 柴胡有5图, 黄精有10图。木通一药, 来源有属马兜铃科者、毛茛科者和木通科者, 共计3科7个不同品种;又如防己常用的品种也有两种, 一为汉防己, 一为木防己, 前者为防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粉防己的根, 后者为马兜铃科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广防己的根。近几年来, 在临床应用中不断发现马兜铃及来自于马兜铃科的植物均有肾损害作用, 可导致肾功能衰竭或发生泌尿系统肿瘤等不良反应[3]。这些中药材虽不属于“药食同源”的药物, 但毕竟属于中药。这些多源药材, 来源不一, 真伪易混, 品种不同, 功效有别, 用之不当, 非但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反而会出现诸多不良反应。因此, 王老提出统一中药材命名, 不但国内需要, 而且国际化更需要, 这已经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2 道地中药材是提高功效和质量的保证

  道地药材指产于特定地域内、产品质量上乘、疗效稳定、并已得到公认而久负盛名的中药材, 如东北的人参, 山西的党参, 内蒙古的黄芪, 山东的阿胶, 宁夏的枸杞, 甘肃的当归, 河南的山药, 云南的三七、茯苓, 浙江的菊花, 广东的砂仁等[4]。从古至今, 大量的实践和研究表明, 不同产地药材功效存在差异, 《本草纲目》记载有:“当归川产者刚而善攻, 秦产者力柔而善补;黄芪出陇西者温补, 出白水者冷补;黄连蜀道者粗大, 味极浓苦, 疗渴为最, 江东者节如连珠, 疗痢大善”。显而易见, 中药材的产地、生长环境会极大地影响药效的发挥。生态环境对中药材的影响如此明显, 我们所食用的的五谷果蔬也同样如此。所以, 王老认为食疗药膳材料的选择更应注重具有原汁原味的道地中药材和优质品味的五谷杂粮, 这实乃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饮食文化的需要。

  除此之外, 王老认为生态环境对于传统中药的影响无处不在, 有学者研究川芎的成分与生态环境的相关性, 发现川芎中主要成分阿魏酸含量随平均气温的升高而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 其含量与产地年均温度存在负相关关系;其多糖含量随着产地海拔高度的增加略有降低趋势, 其含量与产地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关系[5]。同时, 还须指出的是, 现代种植中药很多依靠农业、化肥的处理, 不仅其有效性与野生草药相差甚大, 而且可能存在药物以外的毒性。所有这些问题, 都有必要将中药材种植技术及其种子培育纳入监管范围, 制定和推行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种植资源评价体系和建立种植资源库[6]。

  近年, 黄璐琦院士[7]提出以科技手段研究传统道地中药材, 并强调这是资源的核心。在常用的500种中药中, 道地药材占200种, 用量占80.00%。可见道地中药材应用与药效密切相关。因此王老认为中药应着重从其生物学本质进行研究, 探讨道地中药材如何形成保护措施, 关注道地中药材的评价、机理和应用情况。只有这样, 才能站稳脚跟, 立足于国内外市场。

  1.3 食疗中药应关注安全的量-效关系

  现代医药学非常重视量-效关系, 对于药物的半衰期、有效量、毒副作用、极量、中毒量、致死量及血药浓度等都有详细的说明, 王老认为其实中医药也应如此。早在古代药典《神农本草经》中, 就把中药分为三个等级, 即上、中、下三品, 认为“是药三分毒”, 其上品属无毒, 中品属有毒、无毒均存在, 下品多数有毒;古代医药学家多把中药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四个等级, 其用量也常按有毒、无毒和毒性的大小的不同而异。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就非常注重用药的量-效关系, 而历代医家也认为, 药效决定于中药剂量的变化[8]。王老认为尽管食疗采用的是具有补益性的药食同源中药, 但都必须考虑有个“度”, 就是药物的合理剂量。目前, 中医学界, 有些人对中药用量随意性强, 对国家《药典》规定的常用剂量范围, 总自以为是, 常常大剂量超量使用从而导致各种毒副反应, 这种违规的事例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特别是食疗药膳, 更须按照国家先后颁布的几批“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进行操作。中医古语有云:“人参杀人无过, 大黄救命无功”, 警示即使是补益类药物, 也须在中医药的理论指导下施用, 用量同样需要制定标准, 做到符合WHO对传统医药的要求:“安全、有效、稳定、均一”。

  2 创新、树品牌是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最近, 习近平主席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李克强总理也强调:“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 推动中医药生产现代化, 打造中国标准和中国品牌”[9]。因此, 王老认为要把药食同源中药国际化, 就必须首先练好内功, 在历代食疗药膳传承的基础上, 积极创新优质产品, 创立名牌效应, 才有可能高唱凯歌登上世界医药舞台。

  2.1 在创新中建立自主知识产权

  中医药国际化的形成和发展, 是时代的必然选择。因此, 王老认为当今的中医药界应重视创新, 创研核心技术和增强自主知识产权[10]。若不具有自主创新能力, 就把握不了未来发展的主权。只有不断创新开发出药效良好和安全性好的食疗中药, 创名牌产品, 掌握自主知识产权, 才能提高其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才能在国际上立足与发展。

  王老提出努力创新、争创名牌产品, 目的在于争取食疗中药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我国是中药的原创国, 资源最多, 历代医家历来创新出众, 临床经验极其丰富, 并具有现代化的科研水平。目前, 国际上各种产品竞争纷呈, 交锋频繁, 西方科技独霸的现象以及科学主义的干扰, 致使我国居于领先地位的传统中医药文化, 或被争夺, 或被削弱, 或被否定, 一直在国际医药领域处于弱势地位。因此, 在这种不利的形势下, 我们必须迎难而上。而且在创新食疗的途中, 必须避免中药“中国原产, 韩国开花, 日本结果, 欧美收获”的尴尬局面。我们具备较强的国力和经济实力优势, 可为中医药创新开路架桥。王老认为我们必须组建高效创新的组织和团队, 招聘一批具有高科研能力的新型人才, 他们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中医药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且能熟悉现代医药知识。因此, 我们急需培养综合且能创新的新型人才, 他们能以多学科研究方法为手段, 以不断实践为重点, 以实验研究为基础, 以理论为提升, 以新产品研发为始终, 以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作为价值体现, 以培养人才作为核心任务, 以提高食疗药效作为最高目标, 努力耕耘, 使创新、争名牌产品成为切实可行的措施;同时, 我们还必须建立宣传平台, 把握好话语权导向, 做好中医药宣传喉舌, 加强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以及其科研成果, 有组织、有计划地由专门机构来推广和落实。

  2.2 创建食疗药膳中药标准评价体系

  制定和完善食疗药膳中药标准评价体系是当前抓住机遇、健康有序、与时俱进地开展中医药标准化评价体系工作的关键[11]。王老认为, 应实施中医标准化工程, 重点开展中医健康服务规范、提倡和推广中医药具有食疗养生的保健食品。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 由于行业内对标准化认识不足和宣传不到位等各种因素, 一些中医药标准未能及时得到应用和推广, 因此导致其应有的价值无法实现。我国所制定的中医药标准多数为行业标准、团体标准, 因此必须完善标准评价体系, 助推中医药向国际化发展。

  在创建食疗药膳中药标准评价体系中, 王老认为重点是标准的制定, 应强化道地药材、中药鉴定、中药炮制等标准的制定与质量管理, 加快中药数字化标准及中药材标本建设。同时, 尽快培养一支既懂中医又懂标准的人才队伍, 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吸引各界贤达人士, 借助各类学会或协会及新闻媒体等力量, 参与到标准的推广应用中。

  从现代营养价值看, 王老认为, 中华民族传统食疗养生应该是最富有营养的美餐, 但可惜的是, 我们一直未能打进国际市场。一是缺少话语权和主导权, 二是缺少创新和宣传, 特别是一枝独秀的中国饮食文化的宣传。

  参考文献
  [1]刘哲峰.古代中医食疗理法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7.
  [2]韩颖萍, 王明.中医养生保健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思考[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9 (9) :998-1000.
  [3]田婧卓, 梁爱华, 刘靖, 等.从马兜铃酸含量影响因素探讨含马兜铃酸中药的风险控制[J].中国中药杂志, 2017, 42 (24) :4679-4686.
  [4]金鑫, 郑洪新.中药“道地”药材与地理环境[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26 (2) :287-288.

    孙欢欢,陈伟琼,骆仙芳.王会仍谈如何促进中医养生食疗药膳的发展[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10):9-11.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