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从养生、保健到医疗、康复,始终贯穿着早期干预的思想,是“中医治未病”的具体表达形式[1].运用中医药独特的理论指导患者饮食起居、调摄情志、保养精气、运动功法等方法可达到减少疾病、增进健康的目的。面对高发的慢性病患者,中医养生康复健康教育对慢性病二、三级预防和病例管理有着理论上和技术上的指导作用[2].本文通过对住院患者中医养生康复教育的需求开展调查,以便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为医护人员开展中医养生康复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3 年9 月-2014 年10 月对云南省中医医院 23 个病区自愿接受调查的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要求:住院时间为7~14 d 的患者;年龄≥20 岁;意识清楚,有自主表达能力;知情同意。
1.2 方法
采用非实验性描述性研究的设计方法,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中医养生康复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问卷表。调查内容分为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是否患慢性疾病)和医院开展中医养生康复健康教育情况。调查人员由经过培训的病区健康教育兼职医护人员担任,进行面对面调查。对数据进行核对后,使用 Epidata 3.0 建立数据库进行录入,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 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30 份,有效问卷1019 份,有效率为98.9%.1019名调查对象中男性461名(45.2%)、女性556 名(54.6%),性别信息缺失2 例。55~64 岁占24.5%,65~74 岁占23.3%,45~54 岁占20.7%,30~44岁占17.4%,>75 岁占14.0%.离退休人员占总人数的49.5%,文化程度以高中及以下人员为主占71.6%,已婚占81.2%,对中医养生康复需求率平均达97.9%.在被调查者中,79.7%的人至少患有1 种慢性病,其中患高血压的比例为32.1%;同时患有2 种慢性病的有146 人,占总调查人数的 14.3%;患有 3 种慢性病的有32 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1%.
2.2 不同年龄患者对中医养生康复的需求
1019 名调查对象中,有 1015 人应答,其中 994 名有对中医养生康复的需求,不同年龄组的需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1】
2.3 患者对中医保健运动功法需求情况
对中医保健运动功法的需求中自我保健按摩和太极拳明显高于八段锦和练功十八法。在中医养生康复知识的需求上,中医食疗知识需求占首位,说明对具有中医特色的食疗教育最感兴趣,认识到食药同源,药膳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但情志调摄只占到 26.4%,患者忽略了情志调摄对人体的重要调节作用,异常的情志活动可直接损伤脏腑的气血,降低免疫功能,导致疾病发生[3],见表2.【2】
2.4 对不良生活习惯的认知
了解中医养生康复知识后有 701 例(69.8%)的患者表示会改变原有的不良生活习惯或方式;有 238 例(23.7%)表示会考虑改变原有生活习惯或方式;但仍有 66 例(6.60%)患者由于年岁大、身体活动受限、慢性病困绕等原因,明确表示不会改变原有生活习惯或方式。
2.5 希望获取中医养生健康教育的途径39.1%的人希望是一对一讲解,38.4%的人是希望通过发放健康教育处方,32.4%的人是希望通过健康教育宣传栏,30.1%的人希望通过集体讲解。
3 讨论
3.1 发挥中医养生优势,满足人们的健康养生需求中医养生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群众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更高健康水平,对健康、延年益寿的渴望使得广大民众对于养生保健有着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药学,在防病治病方面优势突出,并在数千年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它强调整体观、辨证论治,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的和谐统一[4].随着我国老年人群和慢性病人群的不断增多,中医药越来越能显示出其重要性。
特别是对于恶性肿瘤、心血管、糖尿病和亚健康等人群,中药发挥其简、便、廉优势,通过调节身体内失衡状态,以“有病治病、病后调理,无病强身”的理念,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5].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中的独特作用,大力推动中医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中医学“治未病”理念和养生保健知识的普及,全国各地多家中医院成立了突出中医特色的“治未病”和养生保健服务中心[6].
目前,社会上仍存在一些对中医药的曲解和误导,一些所谓的“大师” 、“神医”在招摇撞骗,对推广中医药在促进人们健康工作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作为中医院,应在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的同时,为公众传播正规的健康科普知识,提供正确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指导[7].
本次调查的中医院住院者中,各年龄层的住院患者对中医养生康复需求较高、健康保健意识较强,希望通过不同渠道获得有益于自身健康的信息,但患者中医养生康复知识渠道有限。各级中医机构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的需求大力开展中医养生康复教育,一方面帮助患者正确认识中医养生康复对改变不良生活行为和方式、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和方法,另一方面促使患者从自我保健做起,主动约束自己,克服和去掉一些不利于健康的危险行为因素,并坚持和增加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因素,如坚持运动保健、注重病后调护、根据四时气候调整生活起居、重视情志调养和饮食调护等,最终促进人们的健康。
3.2 根据患者需求,提供形式多样的中医养生服务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应发挥行业优势,普及中医药知识,让更多的老百姓认识中医、接受中医药服务。各科室在重要卫生日举办专科义诊,为群众提供不同于西医的理论指导。此外,要利用名医效应开展名医大讲堂,安排有名中医定期为大众举行大讲堂,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让住院患者及家属全方位体会到中医养生的功效[8].为了扩大效应,还可以签约广播电视台举办现场直播中医专家谈病,现场解答听众提出的问题及中医药治疗预防疾病知识;接受媒体约稿,专版专栏刊登中医专家紧扣当周的节令和气候等谈谈养生防病、体质养生、药膳食疗、运动养生、情志养生、睡眠养生等内容,和读者一起分享中医专家的养生经,并在报纸、微信、网站等多家媒体刊登讲座内容,以及现身说法、现场指导中医功法的运用,带领大家做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自我保健按摩及练功十八法等,提高大家对中医功法的认识,并很好地运用到保健养生中。
组建中医专家科普巡讲专家团,开展进单位、军营、乡村、社区、家庭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重点从中医药基本常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特色方法、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和方法、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预防和保健、重点人群的中医药养生保健、中药学的基本常识、祖国医学史、中医药历史典故等方面进行巡讲,全面系统解读中医药基础知识,实现中医药科普活动常态化、多样化以及影响最大化,向大众传播科学准确、权威可靠、通俗易懂、简便易学的中医药常识和养生保健方法[9].
参考文献:
[1] 潘建莉。浅谈中医治未病理论在慢性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5):128-129.
[2] 顾舟霞。中医治未病理论对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指导作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12):853-854.
[3] 陈启潜。心理与中医七情养生[J].心理医生杂志,2012,(4):423-423.
[4] 杨小清。“治未病”的理论与实践[J].中医临床研究,2012,11(4):91-92.
[5] 关 玉。浅析新形势下中药在医院和社会发展中的前景[J].中外医疗,2012,(9):105-105.
[6] 韩颖萍。中医养生保健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思考[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9):998-1000.
[7] 符美玲。中医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1l):96-98.
[8] 薛明新。江苏省中医医院中医药科普与宣传调查分析报告[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1):32-34.
[9] 冯 瑶。加大中医药科普宣传力度促进中医院可持续发展[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23(2):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