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养生论文

《黄帝内经》整体养生观的探讨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2-18 共4419字

  养生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身体康健,益寿延年的一种医事活动。当今社会,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基本的温饱问题,养生思想已经广泛深入人心,人们开始追求更高标准的身心健康,益寿延年。

  《黄帝内经》[1]( 以下简称《内经》) 是战国之前医学成就的集大成,是中医奠基之作,它不仅是一部医学巨着,也是一部重要的养生着作,包含丰富而宝贵的养生思想,对现代养生学仍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所论述的养生理论体现了非常明显的整体观思想。现就《内经》整体养生观探讨如下。

  1 人与环境整体养生观

  1. 1 人与自然环境整体养生观

  1. 1. 1 时间整体养生观 《内经》十分重视人与四时之气的和谐统一,提倡顺应四时之气而动的养生观念。《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由此可见四时有着严格的生长收藏规律,我们必须要顺应四时变化而养生调神,才能防止疾病的发生,保证身体康健。春夏阳气生发旺盛,我们应该晚睡早起,以使我们身体阳气得以生发,顺应外界环境。

  至秋季,白天时间逐渐缩短,阳气开始收敛,我们应该早睡早起,以收敛神气,保持神志安宁。冬季阳气闭藏,我们应该早睡晚起,防止扰动阳气,以利神志内藏。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命的根本,如果我们违逆阴阳消长规律,不遵循自然法则养生,就会使机体与自然环境相格拒,戕害生命,破坏真元之气,有害身心健康。

  人体一日之中,亦有阴阳消长之变,生长收藏之异,《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记载: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灵枢·口问》记载: “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因此,我们除了应该顺应四时之气养生,亦应顺应一日阴阳之变养生,才能真正做到“法于阴阳,……,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联系现实社会,违背此养生法则的现象随处可见,很多年青人熬夜工作、娱乐,彻夜不眠,而白日昏睡不起,精神萎靡; 很多老年人则“酷爱”夜间广场舞,随便一片空地,不管车水马龙和空气噪音污染,而且“持之以恒”,其实这是有违自然规律,对身体有害的,我们应注意合理选择时间地点,夜间不宜跳的过晚,且应选择轻柔舒缓类伴舞音乐,利于阳气收纳,如此才真正利于健康。

  1. 1. 2 空间整体养生观 《内经》养生观除了重视人与四时之气的整体性,还很重视人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因地制宜,根据东西南北中央五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差异及人们的不同生活习惯采取不同的治疗和养生方法。《素问·异法方宜论》云: “故东方之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北方者,……,其地高陵居,风寒冰洌。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炙芮。南方者,……,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腐,……,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瘘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由此可见,不用的地域,不同的生活习惯,所易生疾病不同,治法亦不尽相同,即使相同的疾病,由于不同地域居民的体质不同,亦应采取不用的治疗方案。正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所云: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这也是中医“同病异治”治则的重要理论基础。在养生上,亦应根据当地地理环境优劣,扬长避短,采取不同养生方法,如东方之民应远离潮湿环境,少食鱼盐等易致痈疡类食物,西方之民应注意防避风沙,并调养情志,少食肥甘,调理内脏,以防止内伤疾病,北方之民应注意保暖,防止内脏受寒,南方之民应远离湿热环境,少食酸腐易生内湿食物,中央之民,亦多劳动四体,疏通气血。
  
  1. 2 人与社会环境整体养生观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社会群体,社会环境对个人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个人不同的身心机能和体质。一般来说,良好的社会环境,融洽的社会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振奋,身心愉悦,利于健康长寿,而不利的社会环境及社会关系则会使人精神紧张,情绪低落,有损健康。突发的、较大的社会环境变化亦会造成人体身体及心理机能发生巨大变化,诱发或加重疾病。当今社会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及肿瘤等疾病的发生率较前大大增加,这与当今社会快速生活节奏、强大的社会压力及问题食品等社会问题密不可分。早在 2000 多年前的《素问·上古天真论》有云: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这对我们应对当今巨大的社会压力和复杂的社会关系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我们应该心志安闲,清心寡欲,不攀比炫富,不爱慕虚荣,不倾慕权势,不嗜食肥甘,如此便能做到“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素问·上古天真论》) .

  2 形体与精神整体养生观

  2. 1 形体养生观 《内经》非常重视形体的保养。《内经》认为形体保养既要内养正气,又要外避虚邪。在正气保养上,《素问·上古天真论》有云: “上古之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欲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此段话高度概括了《内经》关于保养正气的方法。“法于阴阳,……,起居有常”是要求我们要顺应四时之气而动,不要逆自然规律行事。“和于术数”是说我们养生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内经》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古人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养生方法,诸如导引、按跷、呼吸、吐纳等。“食欲有节”既要我们节食量,节食速,又要节五味,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云: “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又云: “ 是故味过于酸,……,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心气抑。味过于甘,……,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长有天命”.“不妄作劳”要我们在体力劳动、脑力劳动、房事等方面都要有所节制。《素问·宣明五色》云: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所以我们要“不妄作劳”,以防出现“五劳所伤”.《素问·上古天真论》云: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是要求我们在保养正气同时,还应该注意防范外邪入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云: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此段话告诉了我们四季易感之邪及防范重点,即冬季防寒、春季防风、夏季防暑、秋季防湿。

  2. 2 形神兼顾养生观 历代医家皆认为“形为神之宅,神为形之主”,充分说明“形”与“神”的密切关系。《内经》亦重视“形”“神”并养的整体养生法则。《素问·宣明五气》认为“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灵枢·本神》曰: “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说明“形为神之宅,形病则神病”.而《灵枢·天年》则说: “失神者死,得神者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灵枢·百病始生》亦曰: “喜怒不节则伤脏”,说明“神为形之主,神病形亦病”,以上充分说明“形”“神”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故而《素问·上古天真论》云: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充分说明《内经》非常重视形神兼养的整体养生思想,认为应该“形与神俱”.这在精神压力巨大,抑郁症、焦虑症高发的年代,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它告诫人们在形体保养的同时,还应注意放松心情,放慢生活节奏,减少对金钱、名利、地位的奢望,适当有点“阿 Q 精神”,如此方能真正做到健康长寿,颐养天年。

  3 脏腑形体整体养生观

  3. 1 脏腑整体养生观 人体内有五脏六腑,奇经八脉,外有四肢躯干,五官毛发,脏腑与形体之间,五脏与六腑之间,五脏之间都有着密切关系。《内经》认为五脏之间生理上相生相克,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脾土生金水,金水生肝木,肝木克脾土,脾土克肾水,肾水克心火,心火克肺金,肺金克肝木。病理上则表现为“母病及子”、“子病及母”及相乘相侮的传变规律。正如《素问·玉机真脏论》所云: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因此,产生了“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金”、“金水相生”的相生治则及“抑木扶土”、“培土制水”、“佐金平木”、“泻南补北”的相克治则。而六腑与五脏互为表里,如《灵枢·本输》所说: “肺合大肠,……,心合小肠,……肝合胆,……,脾合胃……肾合膀胱,……,三焦者,……,属膀胱”,脏腑间亦存在生理依存,病理传变关系。以上内容说明五脏六腑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这对后世养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2]曰: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此论告诫我们不仅要治疗保养所病之脏,而且要想到疾病传变可能,做到已病早治,未病先防,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云: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3. 2 脏腑形体整体养生观 五脏与五体之间存在相合关系,如《素问·五脏生成篇》所说: “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说明五脏与形体之间亦存在密切关系,五脏盛衰决定了五体荣废,而五体荣废又是五脏盛衰的外在体现。如《素问·痿论》云: “心气热,……,生脉痿,肝气热,……,发为筋痿,脾气热,……,发为肉痿,肾气热,……,发为骨痿”,这对我们养生也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素问·五脏生成篇》云: “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 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 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段话告诉我们,五味过,则五体伤,究其原因为,“五味合五脏”,过食某味会致使其所合之脏气过旺,而乘其所胜之脏,致使被乘之脏损伤,体现在外即为所合之体废痿之象,此告诫我们应该节饮食,谨和五味,“骨病无多食苦,……,肉病无多食甘,……,筋病无多食酸”( 《素问·宣明五气篇》) .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五体的外在荣废表现,了解所合脏腑的盛衰,调理相应脏腑,以获康健。

  综上所述,《内经》体现了明显的整体观养生思想,我们要想“尽终天年”,就要遵从《内经》所体现的整体养生法则,既要全面保养脏腑形体,又要“形神兼养”,更要“法于阴阳”,遵从自然规律,以期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养生境界。

  参考文献:

  [1] 佚名着。 闫松主编。 黄帝内经[M]. 北京: 线装书局,2012: 1.
  [2] 东汉。 张仲景着。 闫松主编。 金贵要略[M]. 北京: 线装书局,2012:1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