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幽默论文范文第四篇:研究功能对等理念下翻译英语幽默小说的难点及策略
摘要:该文结合《警察与赞美诗》等优秀英文小说,研究功能对等理念下英文幽默小说的翻译,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功能对等理论的概念、发展情况进行浅要分析,第二部分是对英汉语言的幽默形式及翻译英文幽默难点的探究,第三部分研究功能对等理念下翻译英语幽默小说的策略。
关键词:功能对等;英语小说;翻译研究;
作者简介:张少华(1977-),男,河南渑池人,本科,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跨文化交际。;
Humor(幽默)词源是拉丁语,表"体液",原是表示人体四种体液对人心理、情绪、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后来在Every Man in His Humour、Every Man Out of His Humou》等作品中,humour一词引申出幽默等人文含义。而汉语中幽默一词,可在《楚辞·九章·怀沙》等作品中发现,本意并非有趣、可笑,如"孔静幽默"意指寂静无声,而在林语堂《幽默杂谈》等作品中,幽默才显现出与英语"humor"对等的含义。幽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在中英文学小说中,很多作家因其具有趣味、讽刺等幽默风格享有盛名,如欧·亨利以讽刺幽默著称,被誉为短篇小说大师。由于幽默一词无准确、固定含义,因此在理解、翻译文学幽默时,常出现见仁见智的情况。且因为地域文化等关系,人们对幽默内容的了解、理解也很不同,英美人对"humor"理解宽泛,对幽默相关讯息、特点、品质理解多元,而国人对"幽默"局限于诙谐、风趣、含讽刺等方面的理解,幽默内容极具中华文化特色,与欧美幽默内容截然不同。因此,很多英美人认为的言语幽默,难以引发中国人的幽默审美,如英式冷幽默、日式冷笑话,这就提升了翻译英语幽默的难度,许多幽默翻译浮于意表。
1 功能对等论理论概述
功能对等理论由尤金·奈达正式提出,其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思想家。功能对等翻译原则认为翻译也是一种语言交际,读者通过听、读翻译信息达到交际目的。对翻译质量的判断,不应单从词意、语义、语法结构、修辞等层面比较,应更重视不同母语读者是否能正确理解、欣赏译文。因此,功能对等实质目标为:使读者理解、欣赏译文的程度、方式,与源语读者大致相同,但并非强调形式上的完全对等,认为可牺牲形式以保留原文风格、语趣。
1.1 功能对等论理论起源
功能对等论起源于A.F.Tytler"同等效果论",该理论认为翻译应将原作优点以另一种语言呈现,使译文产生与原作相同的读者效应。之后,该理论被改称"效果相等""同等效果"等名称,直到1969年,由尤金·奈达正式提出并定义了动态对等这一翻译理论术语,因名称引起误解且本身强调功能,最终修为功能对等。
翻译对等主要由形式对等、动态对等两种形式,形式对等强调译文的语言结构、形式与原文相同,而动态对等强调译文受众的阅读反映情况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该概念与翻译的自然对等原则不谋而合,即以译文受众接受的最自然的语义和语言结构再现原作内容,且要切合原文。
1.2 功能对等论发展现状
功能对等论引起各国翻译学派强烈反响。奈达的理论深受结构语言学派和现代语言学的影响,该理论因奈达本人的实践经验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完善,早期理论以现代语言学为支撑,形成了"功能对等"的描写语言学;后来在信息论基础上,将语言编码等概念应用在翻译过程中;最后,融入社会符号学,认为可通过对符号学意义的研究,系统全面分析和应用"功能对等".
除了奈达本人对"功能对等"的研究,中西方翻译界也对其进行了多元研究,支持与批评反对的意见均有。国内翻译界针对该理论的适用性、缺陷等进行了丰富研究和补充,如金堤在重申等效原则基础的同时,更注重反应原文本含义上的事实,认为翻译信息应将译文对受众者的作用与受众反应分开,这一区分使得"功能对等"更具实操意义。
1.3 当代译学界对该理论评价
首先,"功能对等"打破了传统的翻译标准,其"最切近的自然对等"与忠实原则不同,对译者翻译水平提出更高标准,并打破了原作至上的原则,使现代翻译开始考虑读者的因素。
其次,"功能对等"建立于语言同构等现象之上,而翻译与单纯语言转换有很大区别,且忽略文化缺省等实际现象,许多语言难以找到相对应的另一种语言的表达、指代意义,因此导致这一理论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对译文的评判标准也因读者文化程度、经历等巨大差别而存在许多差异。但即使如此,并不能全面否定"功能对等",只要把握好"度",即可使其有效服务于实际翻译工作。
2 英汉幽默形式研究
幽默是一种语言技巧,也是人文艺术的体现。英美国家中幽默甚至被看作人生的要义,而即使是美式幽默和英式幽默,也有较大的出入。而中国人常被欧美人嘲笑缺乏幽默感,因为中国人因传统文化、现代教条等因素束缚较深,自身的自由心态、创造力较低。而中国和英美使用幽默的形式和场合也很不一样,中式幽默多在非正式场合使用,如相声、小品。就幽默而言,小说、幽默通常夹杂讽刺、嘲弄等含义,但其主要目的是缓和矛盾、规避事实锋芒,不同作家的幽默也有不同的风味,如鲁迅的《阿Q正传》等作品,幽默中透露冷峻和对世事的深刻洞察,而欧·亨利在作品中的幽默相对委婉,以结构和荒诞思想呈现,被称为"含泪的微笑".
2.1 英语幽默表现形式
英文书面形式上的幽默,通过特殊遣词造句表现,主要体现于音、词、句等层面上,而语音是最基本的构词单位:
(1)单词同音同形但异义,巧妙地运用这类词汇,能在特定语境中直接产生幽默效果。如the traffic cop said to the speedster."Why aren't you wearing them?",然后the speedster said."I have contacts".其中"contacts"一词有隐形眼镜、权势高的熟人等含义,交警在问驾驶者没戴眼镜原因时,超速者回答中的"contact"本意为"contact lens",即隐形眼镜,但警察却误认为其暗指自己为有权势的人。然后交警说"I don't care who you know""You are getting a ticket anyway",表现出公事公办的态度,这样一来就产生了幽默效果,突出了交警的正直形象。同音或同形的异义词可产生视觉、意境上的幽默效果,常在人物对话中突出人物性格。
(2)同音异义词,即读音相同但拼写和词意等不同,这类英文词数量庞大。如:"Long time no sea"中"sea"与"see"同音,因此可翻译为好久不见,但在A man is having a dinner,the waitress said."You're not eating your fish"的情况下,显而易见就餐者是将"see"换成"sea",使其与"fish"搭配暗指鱼离水太久--不新鲜。
(3)谐音,用近似音词汇替换语义,是常见的制造幽默的修辞方法。利用谐音的不同含义来引人发笑,或从语义双关等形式表现出幽默,双关词既能增加语趣,又能为故事发展做铺垫。
(4)句法层面突出幽默。如同一句子不同短语有形态意义或语法功能上的差别,就可能产生不同语义。英文小说借此形式可令人产生捧腹大笑的效果。如"Have you taken a bath?"中,短语"take a bath"指沐浴,但第二个侍者因此"拿走了一个浴盆",就产生了啼笑皆非的幽默效果。
2.2 英汉幽默形式对比
汉语幽默与英文幽默表现形式有相似性,尤其在利用语音、语义要素创造幽默中有共通性,但中文语音、语义幽默也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特征,如滁州胡尚书本意问妓名,曰"齐下秀",但其戏曰:"脐下臭。",此处暗指此妓女身不洁,而妓女面对此戏言,跟曰:"尚书可谓闻人",其中"闻人"与"文人"同音,还以颜色,后面胡尚书怒骂其为"山野",而此女引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反驳,按讽刺胡尚书才是山野之人,此处妓女用幽默的语言巧妙维护自己人格,又绵里藏针地予以回应。
由此可见,中文中也常用语音、语义来创造幽默,但由于英汉民族文化、社会文化等方面各具特色,使得英汉幽默的语言特色、表现形式和内容存在许多差异。主要表现在:
(1)取材。英汉幽默题材广泛,涵盖婚姻、教育及政治等日常方面。但因价值取向、文化传统差异性明显,导致英语幽默更倾向于从日常的男女、种族、职业等关系上着手,但汉语幽默更偏好从无伤大雅的行为取材。
(2)使用场合、对象。英语幽默可广泛、随意在各种场合使用,即使在正式的政治、社交场合也不加限制,甚至葬礼中也可以用到。汉语幽默所因受老幼尊卑等文化影响,在正式、严肃场合使用幽默,常被认为是不恰当行为。
(3)幽默风格。英语幽默雅俗共赏,如政治玩笑中常有攻击性等不友善意味,且美式幽默外露明显、形式简单,但英式幽默常较为复杂或隐秘性强。汉语幽默更欣赏在言行优雅的同时创造幽默,表达更含蓄、委婉。
3 英语幽默小说的翻译策略
3.1 直译、注释法
在直译句意的同时,用注释法对原文内容加以解释,让读者了解其中涵盖的幽默成分,此方法十分常见、常用。如英语作品中利用有趣地域文化制造幽默,直译后因文化差异,读者难以理解其中讽刺等幽默意味,因此需要加以注释以阐明其中幽默信息。通过直译,不能将原文意思、风格完全传递给译文读者,读者也不能有效理解文中地域性较强的语言、文化信息。通过注释,能使读者更全面知晓作者利用幽默感表达的含义,有利于读者丰富历史、文化见闻和理解上下文,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伏笔等写作技巧。如翻译幽默"Jack Frost",利用加注释方法,对"frost"进行解释,让人理解其是拟人化称呼,是为了体现语言的幽默。但该方法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读者阅读内容,打断读者思考。因此翻译时应当适度选择该方法,确保读者能在感受原文趣味的同时,能更连贯地阅读。
3.2 意译法
通过意译法,能一定程度解除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如解除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对读者理解产生的不便。译者应特别注意英汉文化中对相同事物或形象的差异性理解,如中西文化中龙的不同象征意义。翻译人员可适当牺牲原文原意或表现方式,以使读者更好更全理解原文内容,因此需要寻找合适的表述语言、描述措辞,使文章在动态对等情况下传递原文信息。如赵元任翻译的《艾丽丝漫游奇境记》,有很多意译法的使用,很好地将原文谐音等幽默方法表现出来,并传达了与原文相同的幽默含义。意译法,可使译文更符合汉语读者的语言阅读习惯,使阅读更顺畅自然,且能与原文读者产生相似的阅读心理。
3.3 归化翻译法
难以将原小说翻译为读者容易理解的文化语言、信息时,利用信息替换为语义相近的内容,使阅读者更易理解和感受幽默等信息。归化法中信息替换应谨慎使用,避免因过多的中式文化减少了译文中的异国文化、情调,让译文读者难以获得更真实的文化感受。如将"runing on with your jokes"翻译为中文常说的"耍嘴皮子",便能在传统幽默因素的同时,削弱文化隔阂和翻译痕迹,使读者更自然地感受文章内容。归化法以替代原文内容以实现归化,但使用时需考虑归化内容的合理性,避免替换词语使译文流畅的过程中,过分减少了异国文化。
4 结束语
综上,幽默在各国文化中都是语言交际中一种特别的、重要的语言技巧,在写作中也常常用到,幽默语言可以夸张、反语或双关、讽刺等形式表现,有不同的幽默效果,表达不同的语言深层含义。为了使翻译更加准确,同时降低翻译幽默内容的难度,不仅要译者对英语民族文化、语言现象、社会发展有十分广泛的了解,还需要翻译人员深入通晓功能对等等理论和英汉幽默的不同形式及影响因素,才能有效、合理利用直译加注释、意译、归化等翻译方法、策略,将原文幽默更有效传递给译文读者,并减少翻译中的内容、文化或风格错误。
参考文献
[1]孙丽。英文小说中人称代词的翻译研究- -以爱丽丝门罗的小说《逃离》为例[J]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4, 19(4):429-434.
[2]曾晶晶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张爱玲《老人与海》中译本风格的传译[J]海外英语,2014(7):145-147.
[3]王林海,石艳婷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以《现代沙特阿拉伯文学叙事艺术》翻译实践为例[J].外国语文,2014,30(4):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