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英语论文

跨文化下英语翻译时汉语谚语对对等的翻译策略探讨

来源: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作者:付艳丽
发布于:2021-05-17 共333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2篇】英语谚语翻译论文(推荐范文6篇)
【第3篇】基于文化视域探究英语谚语翻译原则及策略
【第4篇】论述英语谚语的特点及翻译方法
【第5篇】探讨英语与汉语谚语的异同及英语谚语翻译的方法和误区
【第6篇】 跨文化下英语翻译时汉语谚语对对等的翻译策略探讨

英语谚语翻译论文范文第六篇:跨文化下英语翻译时汉语谚语对对等的翻译策略探讨

  摘要:谚语是民间流传的简练而固定的语句, 常常是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深刻的道理。其特点在于民间流传和含有明晰的哲理性, 且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普遍的认同性, 既可以是历史经验的总结, 道德规范的倡导, 也可以是前车之鉴的教训。英语和汉语中有的谚语在形式和意义上是对应的, 在翻译时可用对等的汉语谚语去翻译。

  关键词:跨文化; 英语谚语; 翻译; 意蕴;

  作者简介: 付艳丽 (1981-) , 女, 河南新乡人, 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谚语 (Proverb) 是群众中广泛流传的现成语句。谚语是人类生活体验的累积, 凡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类社会, 在其日常生活中, 均会使用这种特殊语言。这种特殊语言, 充分地反映着人类社会的关照、感受、知识、经验、特性。多数是人民群众长期生活和斗争经验的科学总结[1].翻译工作者除掌握两种语言外, 还应具政治文化、行为文化、道德和美学文化及经济文化等知识语言中渗透着社会意识和文化传统, 因此, 如不了解外国的文化传统, 也就不了解外国的语言文化。因此在一种语言文化中不加解释就能理解的事物, 特别是在语际转换之时, 若在另一种语言不加以说明, 就容易产生可译却不可理解的问题, 而这就产生了翻译结果之可译性和可理解性的不完全相等。

英语谚语翻译

  一、英语谚语翻译的意蕴与特征分析

  谚语虽是一句句简短的话, 但是其中包含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 只有准确理解其意思才能进行翻译。因此理解是翻译的前提。同时, 不完美的表达也将成为谚语翻译的败笔。谚语的翻译不仅要保持原文的意思和风格, 还要符合译文的语言习惯, 更要简练。因此, 在准确表达了原文的意思之后, 还要仔细斟酌进行适当的修饰, 以达到通顺、优美、得体[2].俗言、谚语, 是普遍流传的话, 为多数人了解、所惯用的, 在语言生活当中是最受众人欢迎的。因为义理深刻, 语词简明, 雅俗共赏, 尤有助于谈话的兴趣, 每一句俗话、谚语, 都会博得大众的认同。谚语是人类于各时期所累积下来的实际观察以及日常经验的成果, 为了便于保存和传达, 乃自然地以一种具有意识、简短、均衡、和谐、机灵诸特征性的便于记忆的语言表达出来, 以作为人类推理、交往以及行动时候的一种标准。

  有时, 英语谚语在汉语中无法找到对等的谚语表达法, 采用直译法又不能表达其真正的含义, 就只能根据英语谚语的主要意思进行翻译, 这时, 原语中的词性、词义、结构等概念性因素难免需要做些调整和引申。这里的意译转换法即指这样的情况。当然, 前面对等翻译法在某种意义上说, 也是意译转换翻译方法的一种。不同的是:对等翻译法强调了谚语形式和表达效果的对等, 而意译转换法侧重谚语本身含义的转换和引申[3].

  二、跨文化语境下英语谚语翻译的策略

  (一) 对等套用翻译法

  谚语是集人类实际经验之结果, 发展为美丽俏皮的简要言词, 于日常谈话中可以公然使用, 藉以增加发言者论点的理由或效力, 而规定凡人的行为, 或事件之当否的人人口头上常说的一种短语。促使不同语言可译的一个重要前提是, 因为语言本身是开放的, 它就像一个巨大的海绵体, 随时吸收新的信息和新的文化交流, 同时, 也让它在不同民族里逐渐地进行文化、融合, 产生其语言的影响力。

  比如,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见真情。"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血浓于水。"Never too old to learn, never too late to turn."亡羊补牢, 为时未晚".Good for good is natural, good for evil is manly."以德报德是常理, 以德报怨大丈夫。"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谁笑到最后, 谁笑得最好。"Like father, 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等等。因此, 人们常说, 谚语是一个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不同民族的谚语既具有一定的共识性, 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这也是人们在翻译谚语时常常感到困难重重的根本原因之所在[4].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的快速发展及文化的融合, 现在界定不可译的字词, 说不定将来可以求得翻译的方式。换句话说, 现在被确立的字词义理, 将来也许会被另一种新的翻译方法取代。而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即是处在这样不稳定的关系里慢慢发展, 随着翻译理论不断推陈出新及译者的翻译实务经验增多, 可译和不可译已经不像从前那么不可调和, 双方已经逐渐朝互相融合的新阶段迈进。一个语言的事物若能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对应物, 即可称之为可译性, 但是可译性并不代表译入语读者能够完全了解原文所要传达的信息, 也就是说可译性不等于可理解性。

  (二) 直译完善法

  人类思维的基本活动及一般特征是一样的。即使是不同民族, 也会有相同或类似的生活经验、身体构造、生理需要……等。所以不同语言和文化的民族在思维逻辑上会产生许多共通点, 使得各种语言也都具有可理解性, 成了不同民族之间语言的交流和翻译的基础。主张语言和语言之间可译的人就是支持这样的论点, 任一民族既然可使用该语言表达该民族的既有的事物, 同样的, 对于其他民族新的事物也能够用该族的语言去表达, 而且这样交流的过程也显现了语言和语言之间的可译性。

  谚语是通俗的、普遍的社会及民族文化的结晶。所谓通俗, 是指语言表达的大众化,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用语通俗, 一听就懂;二是意义通俗, 深入浅出。每一句谚语都是根据前人的智慧与经验累积而成的, 所以我们叙述说理用谚语来取代举例, 有时反而更具说服的力量, 举例无法用三言两语说完, 而且还要求得到大众对事理的普遍认同。如果讲出谚语, 它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得到人们肯定的真理, 因此一说出来, 大家也就心服口服了。比如,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译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A good medicine tastes bitter.译成"良药苦口利于病。"既体现了词义的补充和简约, 也体现了英汉谚语形式的补充和简约[5].

  (三) 意译转换法

  关于不可译的问题的讨论, 往往从绝对的对等, 而不是从相对的对等着眼。如果有人坚持认为翻译决不允许发生任何信息流失的情况, 那么很明显不仅翻译不可能, 一切交流都是不可能的。没有一种交流 (不论是同语的语际或同符号的) 能在进行中不发生一些信息的流失。即使在专家间讨论一个属于他们本身专业领域的题目, 他们彼此之间的理解恐怕也不会超过80%.

  有时, 英语谚语在汉语中无法找到对等的谚语表达法, 采用直译法又不能表达其真正的含义, 就只能根据英语谚语的主要意思进行翻译, 这时, 原语中的词性、词义、结构等概念性因素难免需要做些调整和引申, 这里的意译转换法即指这样的情况。当然, 前面对等翻译法在某种意义上说, 也是意译转换翻译方法的一种[6].不同的是, 对等翻译法强调了谚语形式和表达效果的对等, 而意译转换法侧重谚语本身含义的转换和引申。此外, 既然是转换和引申, 就包括了词性、词义、结构以及风俗习惯等多方位的变换。比如, 英语谚语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如译成"小洞不补, 大洞吃苦。"则为意译转换, 若译成"及时一针省九针", 就成为直译完善法了[7].

  总之, 许多译者在翻译英语谚语时, 喜欢找那些意思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汉语成语来作其译文, 这种做法当然无可非议, 但有时由于中国和西方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内涵, 所以其成语和其谚语的意思并非一模一样, 毫无差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还是给出更加恰当准确的译文为好。

  参考文献

  [1]齐季。翻译特性视阈下汉语谚语英译探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1) :114-116.

  [2]段新苗。小议英语谚语的设格修辞及其翻译技巧[J].海外英语, 2015, (21) :1-2.

  [3]王慧杰。外国文学作品中谚语的理解和翻译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6, (5) :114-115.

  [4]张继萍, 揣琼。英语谚语翻译中文化特点及策略探析[J].语文学刊 (外语教育教学) , 2015, (1) :73-75.

  [5]董晶, 刘亚楼。英语谚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方法[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1) :100-103.

  [6]张继萍, 揣琼。英语谚语翻译中会话含义的推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5, (4) :117-119.

  [7]俞毅成。英美文学作品中谚语的传神效果与翻译研究[J].语文建设, 2014, (9) :65-66.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原文出处:付艳丽. 跨文化语境下英语谚语翻译的意蕴与特征表达[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6,(04):90-91.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