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医患关系论文

新概念指导下医护人员共情途径(3)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0-22 共6370字
3.2.3文化尊重交融: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体系下,跨文化交流越来越广泛,医疗卫生领域同样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共情不仅需要共信息,共感情,还需要共文化。如果不站在对方的文化背景下体会对方的情绪情感,则很难把握对方产生这种情绪情感的根源。医护人员要评估患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并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发现彼此的文化交融区,有意识地匹配患者的文化背景,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为患者服务。
  
  3.2.4积极感受倾听:倾听不仅是接收语言信息,还包括接收非语言信息,如眼神、叹息、表情等,并对此做出反应。实现共情势必建立在充分、全面、深入收集、挖掘患者感受及相关情景信息基础上,积极倾听则有助于医护人员达到这一目标。而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倾听,可以帮助患者增强对自己的认识,促使患者发生知信行的改变。倾听促使沟通双方达成思想一致和感情通畅,它是沟通双方达到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的必要条件。
  
  3.2.5正确及时回应:正确及时回应是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的想法、处境、困难和感受给予的反馈。医护人员可同时使用语言及非语言对患者的表露给予反馈,如澄清、复述,与患者眼神交流等,给患者提供情感支持。正确及时回应使患者感到医护人员真正在倾听自己的诉说,促进双方实现共情。
  
  3.2.6引发领悟成长:引发领悟成长,可以理解为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有效共情的“果实”,这种领悟成长是双方的共同领悟成长。医护人员在与患者主动共情的过程中,唤醒患者的内心世界,帮助患者正视自己的非理性认知和行为,找出存在的问题,给予患者信心,鼓励患者自我分析、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成长。而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自身的医疗护理经验、沟通经验等也得到提高。
  
  3.3实现医患双主体共情
  
  以往的学者认为,临床工作中共情的主体是医护人员,即医护人员要充分理解患者的遭遇、情感、环境等,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共情行为的发出者是医护人员。而本文持一观点,共情绝不仅仅只是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共情,患者也可对医护人员产生理解,配合医护人员治疗、护理、遵守医院规章制度等,成为共情的另一主体。
  
  首先,医护人员要站在患者及家属的角度看问题。医护人员应尽可能排除自己的知识经验、人格特点、兴趣爱好等,设身处地地站在患者的立场上思考:假如我是患者这样的性格、价值观和文化背景,我正在经历他现在的痛苦,我会怎么样呢?成为“患者”之后,真正来自医护人员的共情才有可能更准确;其次,医护人员还要引导患者及家属站在医方的角度看问题。这与我们所强调的双主体共情是一致的。中国医疗卫生资源相对缺乏,医疗诊断技术和服务有待于进一步发展,而当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期待与现实有反差时,无疑会增加患者的不满,这时就需要患者及家属对医方共情,双方相互理解,才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
  
  4 结语
  
  医患关系不仅反映患 者 与医生1护士 及医院的关系,也反映患者与整个医疗体制,甚至整个社会的关系。我们关注医疗体制的改革、思考媒体对医疗纠纷的肆意放大和炒作、感慨患者为什么不愿意相信医者等,却未能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检讨我们自己,深思医患关系紧张的成因。我们应该问自己:我有主动跟患者沟通吗?我跟他沟通的时候,是我掌握权威和主动权进行家长式的沟通,还是与患者朋友式的互动沟通,真正倾听患者内心的需求呢?沟通过程中,信息的传达全面吗?是他想要的吗?能够帮助他解决问题吗?患者在面对困境、忍受疾痛时,我有理解他吗?我有力所能及地帮助他缓解痛苦吗?我想并不是每位医护人员在反问自己这些问题时,得到的答案是完全让自己满意的。
  
  本文所强调的医护人员主导的互动双向共情,包括情感共情、认知共情、道德共情、行为共情四个方面。情感共情是医护人员对患者及家属情感状态的感同身受,有利于医方与患方信任关系的建立。认知共情是医护人员对患者及家属情感状态的认知理解,实质就是一个评估患方问题的过程。行为共情是情感共情、认知 共情、道德共情的落脚点,在道德动机的促使下,医护人员的行为表现应关注如何解决患方问题、满足其合 理需求。在这样双向互动的共情过程中医护人员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而患者也能够得到满意的医疗服务,并从中感受到尊重与关怀。在当今日趋紧张的医疗环境下,重视医护人员为主导的医患双主体互动共情,是最终实现和谐医患关系、优化医疗环境目标的有效策略。
  
  参 考 文 献
  
  [1] 殷向杰。医患纠纷协同治理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4.
  [2] 曲书强,孙福川,周艳娟。医患沟通:医患冲突防范及化解的特效处方[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3):45-46.
  [3]May W.Maintaining empathy in medical education[J].Med Teach,2013,35(12):977-978.
  [4] 薛霖辉,刘虹。论共情在建构和谐医患关系中的途径与价值[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3):180-184.
  [5]Liu X,Rohrer W,Luo A,et al.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skillstraining in mainland China: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Patient Educ Couns,2015,98(1):3-14.
  [6]Titchener E.Elementary psychology of the thought processes[M].New York:Macmillan,1990:211-217.
  [7] 陈晶,史占彪,张建新。共情概念的演变[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6):664-667.
  [8]Hofman M L.Empathy and Moral Development[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4.
  [9] 彭司淼。共情培训对新上岗护士共情、情绪智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D].广州:中南大学,2013.
  [10]Davis M H.Empathy:A social psychological approach[M].Madi-son:Westview Press,1996:231.
  [11]Gladstein G A,Feldstein J C.Using film to increase counselor em-pathic experiences[J].ACES,1983,23(2):125-131.
  [12]Morse J M,Anderson G,Bottorff J L,et al.Exploring empathy:aconceptual fit for nursing practice?[J].Image J Nurs Sch,1992,24(4):273-280.
  [13]Mercer S W,Reynolds W J.Empathy and quality of care[J].Br JGen Pract,2002,52(Suppl):S9-S13.
  [14]Elliott R,Bohart A C,Watson J C,et al.Empathy[J].Psychothera-py(Chic),2011,48(1):43-49.
  [15]Watson J C,Steckley P L,McMullen E J.The role of empathy inpromoting change[J].Psychother Res,2014,24(3):286-298.
  [16]Hojat M,Axelrod D,Mangione S.Enhancing and sustaining empa-thy in medical students[J].Med Teach,2013,35(12):996-1001.
  [17]van Ryn M,Hardeman R R,Phelan S M,et al.Psychosocial predic-tors of attitudes toward physician empathy in clinical encounters a-mong 4732 1st year medical students:a report from the CHANGESstudy[J].Patient Educ Couns,2014,96(3):367-375.
  [18]李丽红,杨培常,侯睿。本科护生共情能力的干预效果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3,34(4B):52-54.
  [19]赵思宇,张会君。辽宁养老护理员共情能力与工作倦怠的调查及相关性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5,36(2A):59-61.
  [20]Gleichgerrcht E,Decety J.Empathy in clinical practice:how individ-ual dispositions,gender and experience moderate empathic concern,burnout and emotional distress in physicians[J].PLoS One,2013,8(4):e6152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