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于医患关系的认识
1.1 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 近年来,医患关系已经成为公众视野里频繁曝光的关键词。纵观近十年来的医疗纠纷事件可以发现,医患之间的矛盾已经尖锐化,甚至演化成了暴力和流血事件。2014年中国医师协会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全国有近74.4%的医院都发生过医患纠纷,并且均出现了肢体冲突,甚至引发了恶性事件。可见,医患纠纷问题已经成为威胁生命安全,影响社会安定的棘手问题,改善医患关系迫在眉睫。
1.2 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分析 医务人员在沟通过程中多使用医学专业术语,而大部分患者的医疗知识是不足以理解医学专业术语的,这就可能使医患间在既往病史的询问,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有所疏漏,也会损害患者在贵重药品使用等方面的知情同意权;病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其心理和生理都是相对脆弱的,来自北京某医院2014 年的一项匿名问卷调查[1]显示有近 85%患者认为医务人员的神情会对自己的心态和沟通情况产生影响。但现实情况是医务人员由于繁忙或者主观原因在与患者沟通时忽略了这些因素,也很少使用安慰性的语言进行表达;医疗系统具有趋利性,在市场提供医疗资源的背景下,医务人员有时也会做出“经济人”选择,从而损害患者的利益。由此可见,导致医患关系紧张最主要的原因是医患沟通不通畅,这也直接导致了医患双方利益互动不平衡,从而引发医患纠纷。
1.3 处理医患纠纷的探索
1.3.1 国外处理医患纠纷的探索 医患纠纷这一社会问题是世界性难题,一些医疗事业起源和发展较早的国家更早的面对了这一难题,也做出了初步的探索,值得我国借鉴和思考。例如,德国建立了医疗事故调解处来处理医患纠纷相关问题,医院设立专门的调查机构应对医疗事故和处理医患纠纷,从而避免了矛盾的激化。可以看出,解决医患纠纷的最佳途径并非司法形式,而是通过第三方,即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为双方提供一个协商和对话的机会,相比较于“对簿公堂”,这是一种能够缓和矛盾的做法[2].
1.3.2 国内处理医患纠纷的探索 近年来,我国医患纠纷的诉讼案件呈现增加趋势。从纠纷案件可以看出,患者在面对医患纠纷时已经学会了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同时医患矛盾并未因为法律的完备得以缓和。这一趋势不仅造成了医患矛盾的激化也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客观上给患者一种过分追求法律诉讼解决问题的心理暗示。针对这一现象,国内某些城市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作出了初步试验。例如,大连市建立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这一机构在医患双方出现矛盾时,能够以公平公正的立场为双方提供沟通协商的平台,最终以双方协商和解为首选,协商不成再寻求法律途径。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医患矛盾,是处理医患纠纷问题上的进步。
2 对于医务社会工作的认知
2.1 医务社会工作的含义 社会工作是解决社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而医务社会工作则是社会工作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医务社会工作的内容是利用医务社会工作者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医院和社区内为患者或有相关需求的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以促进人类身心健康为使命。其目标是处理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2 医务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实践 医务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实践则始于医院对解决医患纠纷的探索,北平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3]是这一领域的首创。北平协和医院在医院内设立社会服务部,培养具备医务社会服务能力的人才,提倡社会医学理念以及个案工作方法,开创了首次从社会学角度看待医患关系的先例:治疗是让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上恢复到原始的健康状态。北平协和医院这一做法方便了医院管理,促进了医患沟通,也卓有成效地解决了医患矛盾。受北平协和医院的影响,各大医院也意识到了医务社会部的重要性并推广开来,如上海东方医院,山东济南齐鲁医院等。可见医务社会工作在我国已经具有初步的实践经验,在解决医患纠纷等相关问题上已初见成效并逐步得到关注。即便如此,医务社会工作在我国仍属于新兴事业,相比较西方国家,我国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较少,在推行过程中也有需要完善和反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