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献研究
2.1 运动心理学服务依据的主要理论。
在运动心理学家撰写的关于运动心理学服务的文章中,我们发现虽然在实际的心理学服务工作中咨询者具体所使用的手段千差万别,但是,作为一名心理学家应该具备的专业理论体系实际上是非常明晰的。其中,最普遍使用的术语是:学科的科学体系(philosophy)(Botterill,1990; Gordin & Henschen, 1989;Halliwell, 1989, 1990; Henschen, 1991; Loehr, 1990; Murphy & Ferrante, 1989;Nideffer, 1989; Orlick, 1989; Ravizza, 1990; Rotella, 1990; Weiss,1995)。经常被选择使用的有:干预架构(framework of intervention)(Danish, Petitpas, &Hale,1995)以及咨询模式(a consultation model)(Perna et al. ,1995)等。这些术语上的差别源自咨询理论体系中各个理论的细微差异。
在综述北美地区和澳洲大部分文献后发现,不仅仅是术语上的差异,心理咨询工作者喜欢把一些维度也纳入到他们的专业理论体系中。例如:(1)在总结咨询者角色时习惯将自己视为:教育者、观察者、心理教练、促进者和活动的催化剂。(e.g., Boutterill, 1990; Boutcher & Rotella, 1987; Halliwell, 1989;Ravizza, 1990; Rotella, 1990; Salmela, 1989);(2)服务的范围: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健康的生活方式、运动员的个人成长与发展、运动员的日常生活、个体咨询、团队有效性(team effectiveness)及组织服务(organizational service)等。
(Boutcher & Rotella, 1987; Bull, 1995; Gipson, Mckenzie, & Lowe, 1989; Gordon,1990; Neff, 1990; Weiss, 1995);(3)预期的终极服务成果:运动员独立性(clientindependence)(Botterill, 1990), 创造积极、有效的训练和比赛环境(Gipson etal., 1989),满足运动员提出的全部要求(Orlick, 1989);(4)认识运动心理学服务在整个运动竞赛准备过程中的地位,以及如何在不同阶段开展心理技能训练(Botterill, 1990;Gordon, 1990; Halliwell, 1990; Loehr, 1990; Rotella, 1990; Weiss,1995);(5)对不同类型组织(个体和群体)的工作方式(e.g., Botterill, 1990;Halliwell, 1989; Loehr, 1990; Murphy & Ferrante, 1989);(6)在不断发展的心理技能识别过程中使用的干预过程的普遍特点和特殊技巧(Boutcher & Rotella,1987; Gordin & Henschen, 1989; Halliwell, 1989; Murphy & Ferrante, 1989; Rotella,1990; Salmela, 1989)。
Clay P. Sherman 和 Ken Ravizza 在 Poczwardowski 等(1998)在有关概念和对相关专业理论文献综述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专业服务理论架构:咨询者关于事件性质(具体的体育事件)的信仰与价值观;体育运动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人类的本性;人类行为矫正的性质以及咨询者对自身潜在角色的认知;理论上、实际的互动干预目标设定对其服务对象造成影响的信仰和价值观。系统的专业理论体系。
个人的核心信仰和价值观、行为矫正的理论范式、咨询者角色和实践模型、干预目标及干预的技巧与方法,这五个层级是互相联系与影响的,每个层级都被其它更为基础的层级影响着。例如,个人核心的咨询理论的内容对他或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如:理论范式,实践模式)与实现(如:干预的目标以及干预的技巧和方式)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运动心理学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领域,安德森和威廉姆斯-莱斯(Andersen& Williams-Rice)(1996)指出:"运动心理学是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科学以及心理学的完美结合。"运动心理工作者想要发展其心理学服务工作的专业理论,必须建立在一种主流的心理学理论与哲学范式的基础上。这些范式都用明确的方式描述和阐释人类行为,并考虑那些能够成功预知和控制行为矫正的尝试与努力。如下便是对这些主要理论范式和相关文献的概述。
心理分析的主要依据:
(1)个人早期的生活经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今后的发展;(2)主要心理过程包括无意识的和所有人类行为的内在原因;(3)激发人们减少内驱力和内部冲突;(4)焦虑引起许多心理问题,防御机制(如:抑制,拒绝,保护)主要用于解决焦虑问题;(5)对于移情和反向移情过程的分析与利用是心理治疗成功的基础;(6)个人对心理动力(如:过去的经历)以及遇到的问题(如:
冲突引起的焦虑)在智力和情感上的领悟能力,在行为矫正方面是非常重要的;(7)由临床学家所提出的症状的广泛解释是研究对象领悟能力的基础(Conroy& Benjamin, 2001; Giges, 1998; Hill, 2001; Strean & Strean, 1998)。
行为主义或习得理论的主要理论依据:
(1)行为是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反应所形成或习得的。(2)行为是可以根据学习原理(如:正强化和负强化,惩罚,消退、概括化,塑造)中的许多技术和程序来改变。(3)对行为的先兆、指标以及外显问题行为(如:行为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准确的干预目标,以及对服务对象进行客观的测量,它们是构成行为矫正的基本单元。一个认知上的转变可以引发人类行为的变化。
行为主义者支持在理解人们行为矫正中的认知定向。同样地,行为主义的原理已经对认知理论和心理从业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这两种理论的相互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成为了运动心理学家研究人类行为矫正中最广泛使用的方法(Brewer, Van Raalte, Petitpas, Bachman, & Weinhold, 1998; Hill, 2001)。
人本主义的理论依据:
一般而言,人本主义的理论反对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决定论的思维。与它们不同的是,人本主义更强调对自己、对人生和对所发生事物的意义以及所处环境的自由选择。人本主义者关注现时的人际关系和研究对象的即时体验。
基本的假设是每个人都是唯一的、独特的,他们通过各自独特的发展方式感知并解释这个世界。通过测试来访者对现状的感知,人本主义临床学者的目的在于提升个体的责任感、促进个人成长以及来访者的自我实现。其目的主要不是对问题行为进行处理,它最重要的是探索当前的目标并发现生活中新的乐趣。
人本主义观点很大一个贡献在于治疗过程中可以设想每个人所具有的潜能。
Ken Ravizza 和 Terry Orlick 的咨询方式就是人本主义的理论架构在运动心理学服务工作中的代表(Orlick, 1989; Ravizza 1988, 1990, 2002)。通过对行为矫正中四大传统理论的主要假设的回顾与评定(如:认知--行为),希望能够证明在已有观点和实践中的具体的模式以及与咨询者的角色(临床模式)、干预的目标(如:修正错误的思维和不良的外显行为)以及干预的技术与方法(如:认知的重构和行为的塑造)之间存在着的直接联系。
折衷的观点希望发展个人独有的方法来治疗来访者,形成一种能有效地帮助人们进行行为矫正的合理方法(Corey, 1995; Norcross, 1986; Young, 1992)。
从业者采取一种折衷方法依赖于不同理论体系的结合,它用一种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但其中包含了不同的方法和源自不同思想流派的技术。有的没有特别倾向的理论体系,而是博采众家(Young, 1992)。因此,一名运动心理学从业者认为行为的矫正可以教育的(如 PST 模式)和心理的干预(如,临床模式)作为干预目标,可以在他或她的目标认知,外显行为(认知--行为理论范式)中进行。同时,他或她相信并意识到在以研究对象为中心的方法中(人本主义理论范式)必须要清楚所研究的对象在行为矫正过程中的情绪冲突(精神分析理论范式)。因此,咨询者可以区分在人类行为三个方面中(认知、情绪、行为)干预目标的先后次序(在与研究对象的闭合式协作形式下),并且可以依靠广泛的干预技术和方法(如现时体验、对现在与过去跟教练员、队友以及父母之间关系的调查;实现人生理想和事业目标;运用系统脱敏技术)。显然,折衷主义不会因"无范式"(或因"什么都做")而犯错,它甚至可以被视为一种有许多潜在联系和严格理论逻辑的观点和技术的创造性的综合。因此,从业者在保有他们个人的核心价值观和信仰的同时,用多种理论观点来解释他们的方法。我们可以预期折衷主义作为一个有竞争力的范式可以将行为矫正的知识和更多的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在实际应用中能更加有效(Norcross,1986)。重要的是,这一方法似乎表现出一种良好的适应性,而这是从业者能否很好地解决运动表现中多变的心理问题(May & Brown,1989)的必要因素。
2.2 质性研究方法及其在运动心理学服务研究中的应用。
很多运动心理学学者都认为质性研究是传统研究方法之外可选择的另一种研究方法(Dale, 1996; Duda & Allison, 1990; Gill, 1992; Krane, Andersen, & Strean,1997; Shinke & da Costa, 2000; Strean, 1998)。实际上,Martens(1987)就提出在运动心理学中使用质性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被更多地在实践中应用,我们会在个案研究、临床报告以及其他获取知识的内省方法中看到更多的例子。
质性研究很难界定,因为它是一种充满压力、矛盾、犹豫和多样方法的研究手段(Denzin & Lincoin, 2000; Krane et al., 1997)。因此,研究者倾向于使用适合于他们特殊需求的一些方法,这令过去几年中,关于质性研究中一些特殊领域的书籍增多:《在私人部门使用质性研究方法》(Employing Qualitative Methodsin the Private Sector) (Mitchell, 1998);《医护中的质性研究》(Qualitative NursingResearch) (Morse, 1991);《健康心理质性研究》(Qualitative Health Psychology)(Murray & Chamberlain, 1999);以及《组织中的质性研究》(Qualitative Studies inOrganizations) (Van Maanen, 1998)。在体育科学领域,除了 2002 年出版的一本关于体育人类学的书(Sands, 2002)之外,目前还没有其他在体育领域中用质性研究作为研究方法的书出现。与这种情况不同的是,科学杂志却提供了绝大多数关于质性研究、方法的指导以及所遇到的问题,比如:什么是收集数据的最有效方法?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数据是否可以结合起来使用?怎样控制研究效度?研究结果如何呈现?等等。但是,对于这些问题似乎没有准确的答案(Biddle, Markland, Gilbourne, Chatzisarantis, & Sparkes, 2001),因为评价质性研究特殊的标准都来自于传统研究方法(如现象学、民族志、传记)。文献中就连续出现讨论质性研究的文章,比如《运动心理学家》杂志就刊出了很多相关文章(Cote, Salmela, Baria,& Fussell, 1993; Dale, 1996; Sparkes, 1998; Strean, 1998)。
Diane M. Culver 和 Wade D. Gilbert 等人在题为《A Decade of QualitativeResearch in Sport Psychology Journals: 1990-1999》的文章中,通过回顾 1990 至1999 年间三大主流运动心理杂志中用质性研究来做研究设计的文章,对在应用运动心理学中质性研究到底能够有多少发展与应用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2.2.1 资料收集的方法。
Diane M. Culver 和 Wade D. Gilbert 等人认为:质性研究的调查没有固定的方针或特殊的程序(Biddle et al. , 2001),他们提出用 Wolcott(1992)使用资料/数据收集方法才是质性研究的合适方法,并以此来代替按照以往传统将文章进行分类(如,现象学、民族志、扎根理论),因为用传统的方法分类十分困难。
因此,如果文章使用了资料/数据--收集方法来进行研究,如:(1)文献:例如书本和杂志;(2)开放性问卷,其答案作为测试或调查的一部分;(3)访谈:
无结构或半结构式访谈; 4)非参与和参与型观察,那么这篇文章就可以归入质性研究。
从他们的统计结果来看:在被归于质性研究一类的文章中,作者除了使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外,也使用了量化研究的资料/信息收集方法,如:系统观察、测量、心理测量的测试。综合使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方法的文章占所有质性文章的 38%(84 篇中的 32 篇)。其中,15 篇将开放式问卷作为纸笔测试或调查的一部分,另外 10 个研究综合使用了测试和访谈。大部分例子中,这些方法被用来评定不同的变量,少数研究将访谈与系统观察相结合。访谈是到目前为止质性研究数据收集使用最多的方法,有 67 项研究运用了访谈,而观察法(非参与或参与观察)只有 6 项研究用到。
针对被频繁使用的访谈法,Diane M. Culver 和 Wade D. Gilbert 等人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来确定每个参与者进行或接受访谈的次数以及被访谈的人数。分析结果表明,只有 10 项研究(11.7%)进行了 2 次或 2 次以上的访谈。大部分的研究只对不到 6 个对象进行访谈,虽然样本平均量是 15 人。导致样本平均量变大的原因是有两项研究的访谈对象人数大于 45 人。
2.2.2 研究效度评定。
有许多研究对研究效度界定(Eisenhart & Howe, 1992; Lather, 1993;Silverman, 1993)或者其他研究信度(Biddle et al., 2001; Lincoln & Guba, 1985)进行了确认(verification) (Creswell, 1998)或解释(Wolcott, 1994)。在质性研究中,对解决这一问题在理论上有许多不同的观点(multiple views about thelanguage used to address this issue)。对于这些不同观点,Diane M. Culver 和 WadeD. Gilbert 等人推荐的是 Creswell(1998, p. 193-218)和 Mason(1996, p. 146-158)对各自观点进行的概括。
Maxwell(1996)对质性研究中效度的定义是:"描述、结论、解释(explanation)、阐释(interpretation)或其他项目(account)的正确性或可信性(p.87)。选择三种指标(indicators),因为它们在研究中被频繁地使用并且可以对其进行客观的检查。这三种指标分别是:(1)资料收集手段(datacollection);(2)同行评论(peer review);(3)参与者检查(member checking)。
第一项指标是结构化的资料采集方法。在质性研究中,调查者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手段(Richardson, 1994)。因为他或她涉及并向研究对象提出访谈问题,或者决定要观察与记录的东西。同样地,研究者必须证明他或她进行质性研究的能力。这些包括参与过某一项运动的训练阶段,预研阶段,或者发现有可能对调查或其他一些可用信息造成影响的偏见和假设(Biddle et al. , 2001)。所有84 篇文章中的 51 篇里,研究者将对其自身的信息呈现作为一种信息收集的方法。那些信息通常是对以往从事质性研究相关经历的简短注释,而不包括对研究者自身理论,教育背景的论述。
第二项指标是研究者在分析阶段邀请同行的参与,对同行参与信度进行控制。同行(peer)对资料的评估和整理,是和有着相同教育背景(knowledgeable)的同行们检查和讨论结果的过程(Schwandt, 1997)。理想的结果是,同行们的反馈与研究为所要寻求的方案所需要的外在帮助来对研究进行评定(Lincoln &Guba, 1985; Maxwell, 1996)。大多数研究只运用了同行对研究的评估过程。通常,对赞同者的百分比统计也就是信度的测试,包含在同行评定过程中。
第三项指标是关于研究者让研究的参与者进行检查,让被访者对信度、效度进行评估。在这一过程中,研究者要求参与者阅读访谈的口语报告记录来确认内容是否准确并寻找被访者关于研究信度的观点(Creswell, 1998)。把成员检查作为让参与者评论研究的一种方法使用的很少,而且几乎只在对访谈的口语报告记录进行确认的过程中使用。
2.2.3 研究结果的呈现。
质性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多种,Diane M. Culver 和 Wade D. Gilbert等人列出了三种可能:(1)对研究对象进行访谈的引导语;(2)描述性统计(3)引导语和统计结果的结合。他们发现作者们经常通过将引导语和统计结果结合的方式对其研究结果进行呈现(48/84)。在使用结合引导语和统计结果的这 48篇文章中,25 篇没有显示统计或引导语哪个更具优势,11 篇主要用到的是统计,另外 10 篇主要用到的是引导语。然而,在 1999 年 TSP 刊出的 9 篇质性研究文章中,有 6 篇通过结合引导语和统计来呈现研究结果,这 6 篇中的 5 篇主要使用了引导语,只有 15 篇文章专门使用引导语来呈现研究结果。
最后,质性研究文章参考文献目录被重新确认时,作者用质性研究的方法论来支持和指导他们的研究设计(如, Lincoln & Guba, 1985; Patton, 1993; Gould,Eklund, & Jackson, 1992a; Scanlan, Ravizza, & Stein, 1989a)。将研究设计进行整理发现,20 名作者提到了两种类型的文献,5 篇专门是运动心理的文章,24 篇专门是质性研究方法论的文章,35 名作者没有在他们的方法部分进行论述。然而,我们可以发现后面这一部分中大多数研究都使用了一个或多个开放性问题作为问卷的一部分。同样地,在文章的资料/数据分析部分,30 名作者没有提及。其中,17 人写的是关于运动心理的文章,19 人写关于运动心理和质性研究的文章,还有 18 人写的是关于质性研究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