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农村小学学校建设问题探究
【第一章】农村小学建设策略分析绪论
【2.1 2.2】国家教育惠民政策给枫树山小学带来新发展
【2.3】枫树山小学的发展困境
【第三章】农村村小发展困境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促进农村村小发展的对策或建议
【参考文献】村小的繁荣和发展研究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教育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 1986 年,我国就已经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法》。2004 年 2 月 10 日,教育部着手实施《2003-2007 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继续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投入,完善保障机制。明确各级政府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中央、省和地(市)级政府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增强财政困难县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能力。
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确保农村中小学校舍的维护、改造和建设,确保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基本支出需要。并提出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保证经费持续稳定增长。
2005 年 5 月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积极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①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式上,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继续促进教育公平。加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建设。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同年 12 月 24 日,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提出了 “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布组织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该项新机制以“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为原则,通过“中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适当兼顾东部部分困难地区”为步骤,以“两免一补”、“公用经费”、“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四方面内容为主要方向。
2006 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 4%.”①2014 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经过努力,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超过 4%.
2009 年,国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应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我们国家推动教育发展的奠基工程,以及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重要工程。努力实现2012 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 年区域内基本均衡的目标。”他指出:以县域内实现均衡为工作重点;明确职责任务;加强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加大师资培训、提高教育质量;在制定政策、配置资源、安排资金时,优先保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政策措施;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等。通过各个方面来尽快提高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教学质量,保障全体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以减小区域内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当或学校差距过大的现象。“②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提出,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均衡配置、合理布局。“2012 年 8 月 29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审议通过《教育督导条例(草案)》,出台了六项措施;同年 11 月 8 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了教育公平:”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并启动了”教学点数字教学资源全覆盖“项目:该项目内容旨在两年内,为全国 6 万多个教学点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并组织教学点应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利用倍息技术帮助各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育质量,基本满足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章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这些都体现了国家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决心,尤其是加快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决心。
此外,2015 年教育部先后下发了《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制定了《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有关工作的通知》。而且***主席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审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年)》,提出”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通过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推动城市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等关键举措,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我们从这些可以看出,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教育问题已经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在我国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人们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中,教育问题已经排到了第 4 名,而农村基础教育问题更是人们重点关注对象。
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资料统计:2009 年全国共有农村小学 234157 所,农村专任教师 3296824 人,其中代课教师还有 174156 人,农村小学在校生 56555439 人。
农村村小又占农村小学 80%以上。我们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的调查和研究,特别是对村小的研究。
从 2005 年毕业至今,我在农村担任教学工作已有 10 年的时间。在这 10 年里,我深刻的体会到,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教育教学环境落后、教师队伍不齐、教学经费不足、教学资源稀缺、师生生活条件较差等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学校教育是培养国家公民的现代组织,义务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农村的义务教育学校就占据了全国学校的 60%-70%.所以,农村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农村村小的发展状况也直接影响着我国义务教育和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及教学质量,关系着我国民族素质的提高。
二、研究意义
2012 年 8 月 29 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时指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要统筹考虑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及当地地理环境、交通状况、教育条件保障能力、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努力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的要求。“①农村村小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其发展已失衡,并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教师配置不合理,学生流失现象严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学基础设施薄弱,教育现代化进程缓慢,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教师队伍不稳定,优秀教师流失非常严重,教师结构矛盾突出,师资力量薄弱,教师老龄化,技术职称低,教学理念陈旧等等。所以,调查和研究当前农村村小的发展,对于研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发展农村村小的教育均衡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加强对农村村小的研究,为农村学校结构和布局的调整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为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参考依据,为村小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好铺垫,为解决村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方法和实践,为村小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和助力,使逐步地真正地实现教育公平。
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当前的农村义务教育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的要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的加以研究和解决。而农村义务教育中,村小学校占的比例最大。所以,研究村小的发展对于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环境、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以农村村小--枫树山村小为例,通过对这所学校的调查和研究,看到我国目前农村村小在教育均衡发展中所客观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并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促使国家教育政策更好的对我国农村村小的教育均衡发展问题进行宏观调控;促进加快农村村小教育教学环境的改善;促进农村村小和城市学校的基础教育真正的达到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村小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村小教育。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能引起更多的人来关注农村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农村村小的教育和发展,让农村的孩子能在真正意义上享受教育均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通过以农村村小--枫树山小学的发展现状和困境为研究对象,总结出了农村村小的发展现状和困境的原因分析,并提出了作者对发展村小的建议和对策,这对于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增进农村村小教育的发展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和理论指导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农村村小的教育问题一直倍受关注。那么农村村小教育到底现状是什么样的呢?村小的发展又存在哪些问题呢?哪些问题已经在研究了?哪些问题还没有进行研究或归纳总结呢?外国的农村村小又是什么样的状况呢?本人通过查阅图书馆馆藏书以及电子资源--中国期刊网、优秀硕博士论文网及报刊资料网等,收集了很多关于基础教育、农村教育等相关内容,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财力,为本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很多帮助和思路!
在学术界,有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于 1958 年就已经开始对其进行了研究和论文的撰写。1958 年 5 月 1 日的《人民教育》期刊上,刊登了一篇《农业社办小学是民办小学的方向--四川永州县、内江市、资中县社办小学调查》的文章。这是学术界第一次对农村的村级小学进行研究。在此文章中说到当时的农村小学是由当地的农业社或合作社管理的,学校办学的资金来源于农业社或合作社,当时的社干和群众办学的积极性很高,并动用了当时的公益金来补助学校。1986 年 10月 28 日的《四川教育》期刊上,又刊登了一篇由四川田玉清写的《一定要重视抓村小这一环节》一文。
据不完全统计,从 1985 年开始到 2014 年 5 月,研究我国教育发展问题的文章和论文约有四百五十多万篇。其中,研究我国教育均衡问题的约有六万多篇,研究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有五万篇左右,研究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有两万篇左右。从 2005 年开始,随着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有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文章和论文也就像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每年均有四五十篇的文章研究农村小学发展等的相关问题。特别是 2013 年,有关农村村小问题的研究达到了最高峰,共有一百七十多篇左右的文章和论文。
我们可以把所有这些研究教育的论文和文章分为五类。
第一,基础教育均衡问题研究类。
如付智的《从择校现象看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我国近年择校现象普遍,从城市内择校发展到农村中小学生进城上学,这不仅反映出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的提高,同时也折射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的状态。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校际、城乡及东西部发展失衡,其中以城 乡失衡最为严重。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解决择校问题的根本途径。其具体措施有:完善地方政府绩效机制,加大政府教育投入;统一全国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工资标准,重点扶持农村及城市薄弱学校,实行城乡教师同工同酬等。①温安玲的《教育均衡理念下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作为实现教育公平的一种必要手段,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当前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其主要表现在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辐射面窄等方面。一般地讲,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别,特别是城乡之间教师队伍建设的不均衡现象,直接导致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失衡。国家着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建设,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升。文章主要对当前城乡教师队伍建设不均衡,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现这一问题得根源以及对策等进行阐述,揭示存在的问题,寻求切实对策。②田俊友,王秀梅的《直面制约因素,坚持以县为本,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浅论校本培训的制约因素及解决策略》,正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引领整个队伍走向专业化的实效性举措,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因素却滞缓了它的进程。
第二,城乡学校教育和发展的比较研究类
如朱建人,谢捷琼的《城乡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比较研究》,国家教育督导团于 2008 年 12 月 3 日颁布的《国家教育督导报告 2008(摘要)--关注义务教育教师》对义务教育教师基本状况进行了分析。报告显示,2007 年,全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有专任教师 907.7 万人,其中县镇和农村的教师占 82.7%.报告显示,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体趋向年轻化。2007 年,小学 45 岁及以下教师的比例超过了 70%.初中 45 岁及以下教师的比例超过了 86%.而据处于沿海发达地区的嘉兴市 2007 年统计资料表明, 嘉兴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历达标率在99.5%以上,且城市学校教师学历合格率基本持平。①陈敏,叶芃的《城乡义务教育差异比较研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显着成绩。但由于受主观和客观 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义务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化的原因分析,对消除城乡义务教育差异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促 进农村义务教育和城市教育协调均衡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的公平化。
第三,国内外小规模学校发展研究类
如贾建国的《美国农村小规模学校运动及其对我国的启示》,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针对农村学校合并所带来的各种问题。以及考虑到农村小学校所具有的一些优势,美国政府开始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舍作等措施来扶持一些需要保留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我国应该在正确认识农村小学校作用的基础上,借鉴美国经验,合理把握农村小学校恢复与保留的原则,为农村小学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小学校之间的合作等,满足农村学生的教育需求。③赵丹,范先佐的《国外农村小规模学校研究综述》,在教育事业逐步走向规模化、效率化的过程中,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受到了经济理性主义的挑战,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其作用和发展问题。近年来,国外学者针对农村小规模学校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概念界定、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对农村教育的作用、面临的困境以及未来发展的策略等。④吴丽萍,陈时见的《英国农村小规模学校合作发展的有益经验》,英国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的有效性不仅受到自身缺陷的限制,同时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
在面临发展困境和政策激励的双重背景下,英国农村小规模学校用非正式和正式两种合作方式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在合作过程中注重对学校合作方式的调查研究,选择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合作方式,坚持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合作思路。⑤张雪艳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政策研究》,城镇化发展与城乡人口流动深刻地改变了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形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民工随迁子女增加及农村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共同催生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在经济理性主义价值观指导下,各地学校布局调整呈现出集中化办学、规模化办学和城镇化办学的主导模式,农村教学点、村小等小规模学校被大量关闭。
如何理解农村小规模学校在政策、体制、制度、文化等多重力量裹挟下呈现的边缘化特征与生存窘… 展开城镇化发展与城乡人口流动深刻地改变了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形态。在经济理性主义价值观指导下,各地学校布局调整呈现出集中化办学、规模化办学和城镇化办学的主导模式,农村教学点、村小等小规模学校被大量关闭。①雷万鹏,张雪艳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配置政策研究》,运用质化与量化相结合的方法,本文探讨了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配置问题。调查显示,总量短缺、师资结构不良和教师专业发展机会匮乏构成了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的基本特征,这种状况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小规模学校边缘化的态势。为打破农村小规模学校低水平发展陷阱,政府应高度重视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价值和独特需求,以制度变革突破师资供给瓶颈,构建以需求为本位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配置机制。②雷万鹏的《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农村小规模学校不仅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了就近入学的机会。同时, 农村小规模学校也是信息的集散地,为乡土文化传承和社区能力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从城乡一体化发展视野看,农村小规模学校不仅要保留和恢复,更要高质量地发展。本文从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环境、政策价值等视角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政策进行了系统反思,提出了提升农村小规模学校政策效力,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思路和对策。③第四类,研究农村学生生活如孙静、耿克非的《关于农村地区小学生闲暇生活现状的实证研究--基于对安徽省某一地区的调查》一文中,研究了学生的闲暇生活,作者认为学生的闲暇时间比较充裕,但是闲暇生活的重要性还有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的闲暇生活在形式上趋向于多样化,但是内涵上却单一化。建议家长和教师更新教育观念,重新认识学生闲暇生活的价值,宣扬正确的闲暇生活理念,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闲暇生活网络体系,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闲暇生活创造更多的空间。①第五,村小相关问题研究类。
研究村小相关问题的有:村小合并问题、撤并问题;村小的教师问题;村小的均衡发展问题等等。如任剑宏的《四川山区村小撤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 X 县为例》。文中指出村小撤并后,出现的加重学生的经济负担、班额过大、学生上学路程远、交通不方便等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作者的解决方案和措施。②夏小燕的《一位村小教师生存状态的研究》一文,作者提出”重视村小教师生存现状是提高村小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她说”教师的生存状态在一定的程度上直接反映了村小的生存处境,也从根本上决定了村小的教育质量“等。③汪冬梅的《村小撤并对农村小学生影响的质性研究--以陕南牧村小学为个案》中说,”村小撤并一直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主要形式,撤并村小后带来的教育资源集中、办学规模效益、教学环境和条件的改善等一度成为人们支持其撤并的因素,然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本身并非单纯的教育问题,它牵涉农村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等诸多问题。“④臧兴国,王金库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应关注村小建设》农村的村级小学是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基础的基础。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离不开村小学的建设。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投入力度,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但推进均衡发展更多的是关注。⑤罗键河的《家长眼中的村小合并》。文章对江西、福建、陕西的多个村落的百余个家庭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大部分家长对村小合并持支持态度,但也有不少忧虑,主要是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饮食问题、对孩子的监管减弱、家校之间的交流减少等。绝大部分家长都不希望合并后的小学离家太远,最好不要超过三公里,家长们希望能有校车接送孩子。⑥东北师范大学李微的硕士论文《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程序正义问题研究--以东北某省 R 镇两所农村小学的撤并为例》,文章说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导致一些地区义务教育不公平、一些相关利益主体利益受损等问题。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程序中,存在不同的利益主体,委托代理关系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得以形成,但是因为利益诉求的不同存在委托代理问题。参与权的保障、信息能力的拥有、平等的利益诉求、政府的应然态度和政策的反馈与监督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程序正义问题的五个基本要求。①胡丽萍的《直面村小发展问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一文指出:村小分布广,是小学教育的基层单位,是农村大多数孩子就学的主要场所,在农村义务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近些年,在各级政府的关心重视下,村小办学条件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如下三点。一是校舍破旧,教学设施欠缺。部分村小校舍破旧不堪,木质人字梁老化,墙体斑驳,窗户破损,地面坑洼,光线昏暗,甚至是危房,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教学设备缺乏,没有实验器材,没有音乐、体育器材,图书数量少且内容陈旧。二是师资力量薄弱,教师老龄化严重。村小教师大多是二三十年前由民办教师转聘为公办教师的,50 周岁以上的教师占了大多数,”爷爷奶奶教村小“的现象十分普遍。他们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弱,知识面较窄,教育理念较滞后。
三是课程计划难落实。受编制的制约和教师专业知识的影响,大多数村小虽说开全了课程、开足了课时,但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科学、信息技术等课程落实不到位,教学随意性大。农村村级小学出现的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着力给予解决。笔者认为,在县域教育督导工作中加大对村小督导的力度,将有助于加快村小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②赵志强的《浅谈当前村小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当前村小面临着生源减少,留守增多,经费不足,师资老弱等问题,如何破解这些现实问题直接影响全镇甚至整个农村的教育质量,笔者身为一名村小校长,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实践与解答。③徐丽云的《一位农村小学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初任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都有大批的初任教师加入到教师队伍当中。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举措。①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已经对农村村小的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并提出村小是办好农村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既要发动群众来筹集资金,又要解决教师工资、改善办学条件等相关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专门研究农村小学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文章和论文为数不多,大约有三、四千篇左右。在这所有对村小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章中,大部分是就村小发展的某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如研究村小的合并问题、村小的教师问题、村小的发展策略等,但就具体研究某一所农村村小教育发展问题的是少之又少。本文就通过以农村村小--枫树山小学为例,来研究我国目前农村村小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村小发展困境的原因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和对策。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农村村级小学
”农村村级小学即农村村小,是指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行政村所设立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完全小学、不完全小学或教学点,不包括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种村级小学。“②
二、教育均衡发展
翟博认为,教育均衡发展是经济均衡发展的移植,教育均衡发展首先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③于建福认为,教育均衡发展是指”通过法律法规确保公民或未来公民以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政策制定与资源调配而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和科学有效的方式,实现教育效果和成功机会的相对均衡。“④汪明认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省域之间、市域之间、县域之间以及城乡之间,都要统筹规划,实现均衡发展;二是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三是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特别应当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三、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School Development Planning,通常称 SDP),是近年来国外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热点,是学校为应对教育变革和教育发展的双重挑战,通过学校共同体成员的努力,系统地诊断学校原有的工作基础,确立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发展目标,分析学校优先发展项目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第四节 研究方法
本论文《农村村小的发展研究--以枫树山小学为例》的研究,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者通过查阅校园图书馆各期刊、报纸、院阅览室、网上数据库的文献检索,收集、整理、分析相关的理论着作,确定本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系统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确定本研究的重点。
二、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研究者以科学的态度,从掌握的文献资料中摄取信息、材料,帮助了解事实真相,并发现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研究方法。它的显着特点是:侧重于信息的分析价值,而不是样本的代表性。它适用于对客观的、涉及到一些不能量化的问题研究。
三、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包括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
1、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以书面形式,围绕研究目的设计一系列有关的问题,请被调查者做出回答,然后通过对答案的回收、整理和分析,获取有关信息的一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是我们开展研究学习时,最常用、最有效的研究方法之一。
2、访谈调查法
访谈调查法是指调查者通过与调查对象面对面的谈话来了解情况,收集资料的研究方法。它分为个别访谈、集体访谈、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网上访谈等。
本文研究者通过运用个别访谈和面对面访谈来研究农村村小的发展问题。
第五节 本研究的创新点
一直以来,研究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的文章和论文有很多,研究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的也不少,但是这些文章和论文大多数是从农村的初级中学或者中小学的基础教育等方面来进行论述,以此来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本文则是以农村村小--枫树山小学为例,通过研究枫树小学的发展现状和困境,来研究农村村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发展困境,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策略。此类专门研究农村村级小学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文章和论文较少。而在那些所有对村小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章中,大部分是就村小发展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如研究村小的合并问题、村小的教师问题、村小的发展策略等,在本文中,我通过以农村村小--枫树山小学为例,来研究、分析我国目前农村村小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村小发展困境的原因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观点和措施。我提出农村师资配备结构;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独立的农村教师管理机制:如专职生活教师编制、后勤编制、教师进退机制、优秀代课教师纳入机制和农村教师独立网络管理系统等;建立高配置校园网络,利用微课、慕课,建造优质网络课程,优秀、特级教师网络公开课程;建立教师个人职业发展激励机制;合理整合教师工资,精聘优聘教师。这些建议和措施都是我的独立思考和策略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