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服务业的收入产值不断地提高,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从 1978 年到 2012 年,我国服务业的增加值由872.4 亿元增长到 231406.5 亿元,三十四年间增长了近 264 倍。
我国的产业结构之间也有了明显变动,服务业占 GDP 的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本文选取最近六年(2007-2012)三大产业的生产总值数据,如表 3.1 通过计算可知,2007 年我国的三大产业占 GDP 比重为 1:4.4:3.9, 2012 年我国三大产业占 GDP 的比重已经为 1:4.5:4.4,虽然第二产业仍占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但是服务业的年均增长量明显高于第二产业,并有赶超第二产业的趋势,这说明服务业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而,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研究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状况,有利于掌控其未来的发展动向。
(一)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1.我国现代服务业的经济占有量虽有增长,但比重仍然偏低。
近年来,随着中国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不断攀升,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也有所增加。如表3.2所示,从2008年到2011年,我国第三产业各行业增加值逐年上升,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等,具备知识性、科技性特征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显著,增长势头比传统服务业更强,尤其是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察业,其2011年增加值较2008年增长了74.4%.截止到2011年,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增加值已约占整个服务业增加值的39.8%.
从我国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上看,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仍然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导。如表3.2所示可知,作为传统服务业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其行业增加值依次位居服务业的第一、二位,共约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30%.
2.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呈现区域性发展。
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产业聚集,我国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同样呈现集群发展态势,特别是金融行业、物流行业、信息技术行业等现代服务业相对集中的地区,如北京、上海、深圳等特大城市。从区域分布来看,在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发展中区域差异显著,按东、中、西地区发展规模依次递减,现将现代服务业按区域布局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国际水准的大都市,如北京、上海。这部分地域的现代服务业不仅发展成为了当地的经济核心,其发展水平也要比我国其他城市或地区高的多,上海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优势,使全球10大物流企业和50家船舶公司成功入驻,体现了其在现代物流业中的巨大优势。
北京则以金融业、软件信息服务业及高端研发服务业的突出发展,体现其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优势。截止到2012年,北京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所占其地区生产总值已达到了50.3%.
第二类是我国的临海城市或地域,包括辽宁、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份。这些区域凭借水利资源丰富,水运运输方便、快捷的优势发展城市经济,使城市化建设不断完善,进而促进地方的产业集群,令工业化和信息化程度具备较高水平,目前,沿海城市的服务业已具有一定规模,现代服务业也已经成为今后发展的关键。第三类为我国其他地区。这些地区从总体看来发展较为滞后,不过其中的部分城市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如重庆、武汉、西安等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有待增长。
3. 现代服务业的就业比重有所增加。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服务业的就业贡献是日益显著的。如表3.3所示,2008年我国服务业吸收的就业人口数为25087.2万人,在三大产业就业人数排名中位列第二,仅次于第一产业,此后,服务业的就业人口以年均650.7万人的增长量逐年上升。2011年,我国服务业以27282万的就业总人口赶超了农业。截止到2012年,我国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已上升至27690万人。
现代服务业是高度发达的服务业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果,伴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现代服务业在就业中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能够吸收具有高知识型、高技术型的就业岗位,对我国的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如表3.3所示,从2003年到2012年,我国第三产业各行业的就业率逐年增加,经计算可知,2003年,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就业总人口数为3791.6万人,现代服务业就业总人数占当年第三产业就业总人数的64.4%,此后,现代服务业就业人数以每年120.4万人次的数目增长,截止到2012年,现代服务业就业人口已达到4995.5万人,占当年服务业就业人数比重的65.3%.由此得知,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就业地位正在持续上升,并且已远超传统服务业,成为带动第三产业就业率的重要动力。
(二)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问题。
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的服务业发展受到了极大制约,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服务业才开始逐渐起步,并且以较快的速度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高度发展的产物,同样正在处于快速的发展时期。
然而,从前面对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的分析中,不难看出这一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着若干问题。
1.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比较缓慢。
在衡量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时,本文是从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和现代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体就业人数的比例,这两方面综合考量的。
我国 在2012年的 GDP 为518942.2亿元,位居世界第二,服务业增加值占当年 GDP 比重的44.6%,而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当年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已达到近79%,远远领先于中国。
据世界银行统计,2012年,低、中、高等收入国家服务业占 GDP 的比例分别为49.5%、54.8%、78.5%,中国作为中高收入国家,其不仅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与低收入水平国家相比也有一定差距,我国服务业的增长速度较 GDP 的增长速度明显缓慢,这表明,目前我国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力还不够强劲。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滞后,决定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会超前。2012年,我国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的15.4%,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有将近20个百分点的差距,而与美国相比,则相差了32.7个百分点,因此,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国民经济占有量还有待提高。
另一方面,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就业率明显较低。自1978年以来,我国服务业的就业人口逐年上升,由最初4891万人增长到2012年的27692万人,截止至2012年,我国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例达到了36.1%,而现代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例仅为6.5%.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服务业就业比重范围在15%-25%之间,而我国则在发展中国家平均值以下,综合来看,我国的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总量上和就业总量上均存在着不足,因此,目前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较为缓慢。
2.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不合理,国际竞争力弱从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来看,随着经济的不断增加,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会出现此消彼长的现象,即传统服务业比重下降,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上升。20世纪80年代,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开始崛起,现代服务业所占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占服务业比重逐年上升,其中,金融业的发展最为迅速,其行业增加值得到大幅度提升,10年之间上长近4906.4亿元。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势头虽然很强,各行业在发展中存在一定的波动性,但是,我国的服务业发展仍主要集中在交通仓储、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等传统服务业上。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引起了国际经济失衡,我国的房地产业受此影响使得这一年的行业增加值仅为14738.7亿元,首次低于金融业的增加值,然而,随着经济的复苏,房地产业的行业增加值再次超越金融业,由此可看出,我国的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始终未超过传统服务业,且我国的服务业正处于产业结构发展中的低层次水平上。
此外,提供专门的生产性、生活性服务的现代化服务行业,如金融、保险、科技研发等,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从而造成了我国现代服务业缺乏竞争力,上个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的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就已经超过了30%,而我国,直到2005年才达到。总而言之,当前我国存在着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国际竞争力弱的问题。
3.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区域不均衡。
各个地区城市化程度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决定了地方间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不同,区域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协调性是影响我国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日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如表3.5所示,2012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按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多少,排前五的地区分别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北京、上海;排名后五位的分别是西藏、青海、宁夏、海南、甘肃,排名第一的广东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与最后一名的西藏相差26141.89亿元,是西藏的70.2倍。此外,各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存在差异,从表3.5可看出,2012年,全国各地区只有北京、上海、海南、贵州、西藏,第三产业产值高于第二产业,其他地区产值均以第二产业为主导。这表明,我国各省市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这直接致使我国各地域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悬殊。如表3.6,经计算可知,2012年,北京、上海这两所特大城市,现代服务业的产值占本地服务业的比重分别为65.9%、53.8%,现代服务业的经济占有量已经超过了传统服务业,说明北京和上海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很高;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城市或省份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平均值为49.2%,虽然这些地区的现代服务业经济占有量略低于传统服务业,但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很大,有赶超传统服务业经济占有量的趋势;其他省市的服务业则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