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心理学论文

马基雅弗利主义和道德价值观冲突对大学生的影响(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8-19 共5667字

  三、结果与分析

  1. 描述性统计结果

  不同组合条件下的测验被试状态焦虑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如表1所示。

  2. 假设检设

  采用协方差分析来检验前述研究假设。以社会赞许性量表得分为协变量,以马基雅弗利主义得分(变量A)和道德价值观得分(变量B)为组间自变量,以被试在面临5个两难情境下状态焦虑的平均值为因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马基雅弗利主义的主效应显着,F(1,110)=61.519,p=.002,可见在两难情境下,马基雅弗利主义对被试的心理紧张或焦虑有着显着的影响,假设H1得到验证。道德价值观的主效应显着,F(1,110)=4.644,p=.033,可见在两难情境下,道德价值观对被试的心理紧张或焦虑有着显着的影响,假设H2得到验证。马基雅弗利主义与道德价值观的交互作用也显着,F(1,110)=27.002,p=.041,见图2所示。

  进一步通过简单效应分析来探讨马基雅弗利主义与道德价值观的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在低道德价值观的条件下,高马基雅弗利主义被试的状态焦虑程度(M=14.00)与低马基雅弗利主义被试的状态焦虑程度(M=13.10)没有显着差异,F(1,111)=0.82,p=.368;但是在高道德价值观的条件下,高马基雅弗利主义被试的状态焦虑程度(M=13.71)要显着高于低马基雅弗利主义被试的状态焦虑程度(M=10.91),F(1,111)=13.79,p=.000.也就是说高道德价值观的被试更能体会到厚德与厚黑冲突,即随着马基雅弗利主义水平的增加,被试心理紧张或焦虑的程度也同步显着增加,假设H3得到验证。

  3. 社会赞许性分析

  由于社会赞许性历来都是价值观调查的污染源,加之国外Mach-IV的前车之鉴,本研究中除了采用匿名答卷、在指导语中加入提醒、将社会赞许性得分高的问卷删除等前期预防性措施,还通过相关分析来检验社会赞许性反应偏见是否存在。结果显示,社会赞许性水平与马基雅弗利主义及道德价值观的相关均不显着(r马基雅弗利主义-赞许性=0.117,p=0.149;r道德-赞许性=0.083,p=0.378),表明在本研究中社会赞许性并没有影响被试对马基雅弗利主义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两个量表项目的反应。数据统计分析时,将社会赞许性作为协变量进协方差分析,进一步将社会赞许性对结果变量的影响排除。

  四、结论与讨论

  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在两难情境下,马基雅弗利主义对被试的心理紧张或焦虑有着显着的影响,即个体的马基雅弗利主义水平越低,其感受到的心理紧张或焦虑越高 ;二是,在两难情境下,道德价值观对被试的心理紧张或焦虑有着显着的影响,即个体的道德价值观水平越高,其感受到的心理紧张或焦虑越高 ;三是,马基雅弗利主义与道德价值观会交互地影响被试的心理紧张或焦虑,高道德价值观的被试更能体会到厚德与厚黑冲突,即随着马基雅弗利主义水平的增加,被试心理紧张或焦虑的程度也同步显着增加。

  马基雅弗利主义不仅是一种人格特质,同时也是一种价值观。马基雅弗利主义不仅影响着个体与他人的关系,同时也影响着个体与自我的关系。马基雅弗利主义作为与人为恶的价值观和与人为善的道德价值观在被试面临价值观冲突的两难情境时,个体与自我内部会产生冲突,表现为内心状态焦虑的上升。这与Schwartz的研究发现一致。其他研究价值观冲突的学者也通过各自的实证研究得出类似的观点,如Rokeach和Ball认为,如果个人价值观体系中存在矛盾,就会降低其自我满足感[10].

  Burroughs和Rindfleisch认为,两种基本对立的价值观之间更容易产生强烈的冲突,这种冲突会使个体产生心理紧张,从而降低其主观幸福感[11].国内学者许叶萍也发现儒家观念和厚黑观念之间存在“互倚性”,儒家观念与冲动倾向之间的关联以厚黑观念和行为的存在为中介,厚黑观念与冲动倾向之间的关联以儒家观念和行为的存在为中介[12].

  心理学家Festinger曾提出过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个体具有两个彼此不能调和一致的认知时,就会感觉到心理冲突,而这种认知失调所引起的冲突紧张,会促使个人行为和认知调整改变,藉以消除失调,恢复协调[13].如果将价值观作为核心概念迁移到认知失调理论中来,那么我们也可以假定当人们体验到由价值观冲突引发的紧张和压力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体会试图减弱其中一种价值观的强度,对这些价值观进行重新排序以减少这种不适。但价值观重新排序作为应对价值观冲突的一种方式,与其说是一种结果,不如说是一种过程,因为价值观是个体随着其知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逐步确立起来的,而且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很难轻易改变[14].

  显然,如果个体同时具有马基雅弗利主义和道德价值观,在价值观重新排序完成之前,个体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持续拥有不协调的价值观,而内心的冲突体验也在所难免。为了避免这种无谓的内心冲突与紧张,我们应对个体价值观重新排序有所作为,引导他们进行不同价值观的正确认知与评价,重新确定价值观念的优先层级。大学阶段正是价值观的塑造期,我们一定要加强信仰引导和人文关怀,用主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他们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纯粹的人,勉励他们要厚德、厚道,而不是一味的厚黑。

  参考文献:

  [1]吴新文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5.

  [2]汤舒俊,郭永玉。西方厚黑学-马基雅弗利主义及其相关的心理学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05-111.

  [3]Rokeach,M.A.A theory of organization and change within value-attitude systems[J].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68,24(1):13-33.

  [4]Schwartz,S.HAre there universal aspects in the structure and content of human values [J].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94.50(4):19-45.

  [5]汤舒俊 . 厚黑学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11.

  [6]迟毓凯 .亲社会行为启动效应研究-慈善捐助的社会心理学探索[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254-255.

  [7][9]汪向东,王希林,马弘 .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8]Ballard,R.,Crino,M.D.,& Rubenfeld,S.Social desirability response bias and the Marlowe-Crowne social desirability scale[J].Psychological Reports,1988,63(1):227-237.

  [10]R okeach,M.A.,& Ball-Rokeach,S.J.Stability and Change in American Value Priorities[J].American Psychologist,1989,44:775-784.

  [11][ 14]Burroughs,J.E.,& Rindfleisch,A.Materialism and well-being:Aconflicting values perspective[J].JournalofConsumerResearch,2002,29(3):348-370.

  [12]许叶萍。儒家观念与厚黑学对青少年教育与社会和谐影响的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2):34-39.

  [13]Festinger,L.A 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M].Stanford,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57.231.

相关标签:价值观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