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抗逆力( Resilience,国内学者也译为心理弹性、心理韧性等) 用以指代曾经历过或正在经历严重压力/逆境者其身心社会功能及发展并未受损甚或愈挫弥坚这一现象①②。在艰难困苦面前,缘何一些人向压力/逆境屈服而为数不菲者却“摧而不垮”? 这即是抗逆力研究的核心命题。
自该领域于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确立并接连掀起四次研究浪潮以来,那些促进抗逆力发展的保护性因子与机制不断被学界所确认,涉及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社区特征和文化社会特征等①②。根据生态系统发展理论,蕴藏于个体身上的保护性因子与作用过程,对于当事者抗逆力的发展具有根本性整合作用,这些保护性因子是个体用以有效应对压力/逆境的内部资源③④⑤。
在个体内部资源中,乐群、助人、良好的沟通能力与社交技能等被认为与良好的抗逆力关联甚密,因为这些特征利于个体有效获取和利用社会支持资源,而社会支持对于抗逆力的形成至关重要⑥⑦。显然,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良好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的基础,研究表明,相较于低抗逆力儿童青少年,高抗逆力者往往与成人有更为亲密的关系,更受同伴欢迎,他们的人际关系自然也更好,这会确保他们拥有更大的社会支持网络⑧⑨。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则赖于适应性的人际关系认知,后者包括人际关系类型认知和人际关系性质认知。研究发现,与低抗逆力同辈相比,高抗逆力儿童青少年在陌生情境下能够更快速地定位人际关系类型( 比如是师生关系还是亲子关系) ,而在中性人际关系性质情境下,高抗逆力儿童青少年具有相对更谨慎( 相对更趋中) 但积极的人际关系性质认知?。
儿童青少年人际关系认知关系到他们在需要帮助时,主动向谁发出、如何发出及何时发出请求的问题,一个不合时宜的草率任性求助者自然不如一个善于察言观色的合宜求助者更易、更多地获得社会支持资源,这在陌生情境下尤显重要。不过,虽已有研究发现高抗逆力儿童青少年拥有更准确的人际关系类型认知,以及中性人际情境下谨慎却相对更积极的人际关系性质认知,但尚未有研究探查高抗逆力儿童青少年对积极、消极人际关系性质的认知特点。
为此,本研究基于人际关系与抗逆力的密切关联,拟聚焦于探查处境不利的儿童青少年社会资源的有效建构及高效利用的适应性社会认知,集中探讨相比于低抗逆力儿童青少年,高抗逆力儿童青少年的人际关系性质的认知特点,从而为抗逆力发展及其机制提供人际关系认知方面的更多证据。本研究采用结果导向的抗逆力定义,经由实验法获取高、低抗逆力儿童青少年人际关系性质( 包括积极、消极两种人际关系性质情境) 认知数据( 正确数量、程度评价得分和反应时) ,通过比较两组儿童青少年在积极、消极人际关系性质认知准确性、认知偏向和认知反应速度,以发现高抗逆力儿童青少年人际关系性质认知特点并推断其作用机制。本研究假设: 与低抗逆力儿童青少年相比,高抗逆力儿童青少年能更准确地判别积极、消极的人际关系,对积极人际关系有相对更积极的认知,在消极人际关系性质上的认知偏向不明显,积极、消极人际关系性质认知的反应速度也不存在显着的组间差异。
二、研究方法
( 一) 研究对象
在重庆市某县城郊结合部选择一所小学,整班抽取四至六年级 6 个班共计 247 名小学生作为初选研究对象。其中男生 131 名,女生 116 名,年龄范围 10 -14 岁。从校方领导和学校教师那里了解到,这所学校多数学生来自农村,父母多外出打工,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差,压力/逆境指数相对较高。
本研究遵循抗逆力的结果性定义①,通过多信源汇聚操作法②③筛选高、低抗逆力儿童青少年被试。“多信源”是指数据分别收集自学生和班主任,“汇聚操作”是指在筛选高、低抗逆力儿童青少年时,将压力/逆境指标评定为严重及以上但发展功能综合指标评定为良好者界定为高抗逆力儿童青少年,将压力逆境指标评定为严重及以上但发展功能综合指标评定为差者界定为低抗逆力儿童青少年。基于这样的标准,共筛选出高抗逆力儿童青少年 25 人( 男生 16 人,女生 9 人; 四年级 3 人,五年级 12 人,六年级 10 人) 和低抗逆力儿童青少年 42 人( 男生17 人,女生25 人; 四年级12 人,五年级 11 人,六年级 19 人) .高、低抗逆力儿童青少年在性别上分布差异临界显着,!2( 1,N = 67) = 3. 47,p = 0. 06 < 0. 10,在年级上分布差异不显着,!2( 2,N =67) =4. 19,p =0. 12.
( 二) 研究工具
1. 研究对象筛选工具
压力性生活事件多维度评估量表( LES) .采用席居哲④抗逆力研究中修订自 Newcomb 等⑤的生活事件量表( LES) ,在原有项目基础上加入了同伴交往、师生关系等内容,测题项目由原来的11 个增加到 15 个,重点测查诸如父母离异、家庭成员事故或疾病死亡、同学欺侮、教师不公平待遇、友伴背叛等近端压力因子⑥。LES 项目描述的均为压力性事件,如“家里有人去世”、“家庭经济困难”等。每个项目均有三个选项,“0”表示事件没有发生过,“1”表示发生时间离现在 1 年以上,“2”表示事件发生时间离现在不到 1 年,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其中 7 个项目添加了具体信息的填充,包括事件发生时被试多少岁,具体为什么事件,发生在谁身上,以便更加准确地了解事件对被试的影响。压力逆境指数综合评定参照 Gest,Reed 和 Masten⑦制订的编码规则体系。第一步,根据压力事件本身及其发生的时间对每个 LES 项目的得分进行严重程度评定,分为最低、低、中等、严重、非常严重 5 个等级,如压力性事件从未发生过为“最低”,有家庭成员出意外或得重病的发生时间离现在 1 年以上为“低”,爸爸妈妈至少有一人换了工作的发生时间离现在不到 1 年为“中等”,爸爸妈妈离婚的发生时间离现在 1 年以上为“严重”,1 年以内为“非常严重”等。第二步,根据压力事件的性质( 急性或慢性)及累积的数量对被试压力/逆境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定。如有多个中等或严重程度的急性压力性事件发生则评定为“严重”,一个严重的慢性压力性事件发生则评定为“极其严重”等。为确保评定的信度,由两名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共同参与评定。检验发现本研究所用的 LES 量表压力/逆境严重程度的 Cronbach's α 为 0. 81.
发展功能综合指标的测量包括学生自评、教师评定。学生自评采用周步成等①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 .该量表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及初中学生,由 1 个效度量表和 8 个内容量表构成,共 100 项,内容量表分别为: 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该量表的 Cronbach's α 为0. 94.每个项目以问句方式呈现,如“你是否经常认为自己的身型和面孔比别人难看?”将原量表由是非判断改为 5 等级计分,“从不”计 0 分,“几乎不”计 1 分,“有时会”计 3 分,“大多数情况下如此”计 4 分,“总是如此”计 5 分。除去效度量表项目,余下项目累加得分为全量表得分,得分越低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经检验,本研究所用 MHT 的 Cronbach's α 为 0. 94.
教师评定采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 MHRSP)②。由 80 道测题构成,含 8 个分量表:学习障碍、情绪障碍、性格缺陷、社会适应障碍、品德缺陷、不良习惯、行为障碍及特殊障碍,由每班班主任对儿童进行评定。每一项目描述了儿童的不良行为表现,如不能与同学融洽相处、考试作弊等,分“经常”、“偶尔”、“没有”三个等级评定,“经常”计 2 分,“偶尔”计 1 分,“没有”计 0 分,项目总得分越低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经检验,本研究所用量表的 Cronbach's α 为 0. 89.将 MHT 得分及 MHRSP 得分均低于平均数的被试评定为发展良好,将 MHT 得分及 MHRSP得分均高于平均数的被试评定为发展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