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契诃夫戏剧中的象征手法探析
【引言】象征艺术在契诃夫戏剧中的应用研究引言
【1.1 1.2】契诃夫戏剧中的意象象征与情节象征
【1.3】契诃夫戏剧中的人物象征
【第二章】契诃夫戏剧作品中象征的特色
【第三章】契诃夫象征手法对后世的影响
【结语/参考文献】契诃夫戏剧文学中象征性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2 契诃夫戏剧中象征的特色
之前我们已经阐述过,契诃夫戏剧中的象征不同于文学流派中的象征主义。他在现实主义戏剧中运用了象征手法,不仅使其戏剧的内涵更加深远,表达的意义更加厚重,而且为俄国以及世界的戏剧都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故而契诃夫戏剧中的象征是独具特色的。
2.1哲理性象征
契诃夫的戏剧的一个重要成功之处,就是叶尔米洛夫所说的"直接现实的和深藏的、诗意概括"的双重结构,高尔基也曾经极力的赞扬过他的这一戏剧风格,并在给契诃夫的信中谈到:"《万尼亚舅舅》和《海鸥》是新型的戏剧艺术,现实主义在这儿上升到了富有鼓舞力量的、含义深刻的象征境界……别人的戏不能够从现实性中抽象出来,达到哲学的概括,您的戏却做到了这一点……"在剧本里,从很多情节、人物或是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我们都可以看到其象征中包含的哲理。
2.1.1人物的哲理。
契诃夫的戏剧中的人物都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人物,过着像我们普通人每天过的生活一样,但是在把这些人物写入剧中的时候,契诃夫认为,就不能单单是写那么平凡的人和事,而是要让这普普通通每天的谈话、吃饭、喝茶都有其内在含义,在直接的现实的背后还有一股潜流。
在契诃夫的剧作里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这些潜流,并且还能从潜流中挖掘到一些深刻的哲理。
我们可以从沃伊尼茨基这类象征着全部外省的人们把他们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谢列勃利亚科夫教授这类的"光辉人物"身上,为这些学究、"杰出人物"无怨无悔地付出一切。而谢列布利雅可夫教授所象征的即当时俄罗斯自认为是精神领袖、高贵有名望的一类人,这些杰出的"精神领袖"得到了社会给他们的所有好处,由他们看不起的、"渺小"的人供养着,但实际上他们却一文不值,研究着他们也不懂的东西,白白地占着重要的位置、名望、地位。正如俄国评论家弗洛连斯基所说:"在'万尼亚舅舅'里面,已经象征了全部的外省的人们,他们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谢列布利雅可夫教授身上,而谢列布利雅可夫教授却只是一条饱学的泥鳅,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他只是靠着外省的人们才吃肥了,而他却还狂妄地自以为是他们精神上的领袖……"这也是契诃夫要表现的一个哲理主题,即为"杰出人物"服务、为"偶像"付出一切是多么的徒劳无益。
《樱桃园》里"二十二个不走运"的管家--叶彼霍多夫大概是大家不容易忘记的一个小人物。
但就是这么一个"戏份"不多的小人物,不仅是他的主人加耶夫和安德烈耶夫娜"不成器"的象征,也是"永久的大学生"特罗菲莫夫的甚至是整个樱桃园中"不成器"的灵魂。叶彼霍多夫一出现总是带有喜剧意味:或是有一些倒霉的事情发生,或是不合时务地向其他仆人谈起深奥的学问。而加耶夫也像叶彼霍多夫一样,不管有什么想法总是一事无成,也会不识时务地对饭馆一群跑堂的谈起颓废派,他出现时总是伴随着他丑角式的口头禅:"我打偏杆进角袋!"等等。周围的人对待他也像对叶彼霍多夫一样,都不是严肃认真的。至于特罗菲莫夫,从他的外号"永久的大学生""秃头老爷"我们就可以感到他的喜剧性,再加上他也会一会儿丢了套鞋,一会儿从楼梯上摔下来,他完全也是一个"二十二个不走运".叶彼霍多夫这个"不成器"的形象之所以有如此的广泛性,就在于他不只是象征着樱桃园当中的人物,而且还是契诃夫讽刺当时大多数知识分子的滑稽漫画。契诃夫借这个喜剧式的人物讽刺了他们议论哲学的癖好、卖弄半懂不懂的学问、空有想法却一事无成和琐碎无聊的不幸,并且把这些弱点与不幸发展到了滑稽可笑的地步。
2.1.2生活的哲理。
描写日常生活是契诃夫戏剧情节的一大特征,但就在这些看似平淡、没有波澜的生活表面,仔细体会也能从中看到"生活的哲理"这股潜流从中汹涌而过。
比如《三姊妹》中的主线--娜达莎和普罗托波波夫怎样把三姊妹赶出她们自己的家并且无情的霸占这个家的过程就象征性地表现出庸俗战胜美的过程。剧本是以娜达莎作为家庭的女主人发号施令来结束的,这个家,由美和诗意的王国变成了市侩和庸俗的王国,或如聂米罗维奇·丹钦科所说:普罗托波波夫和娜达莎的王国。正如伊丽娜所说,生活像莠草一样淹没了三姐妹。契诃夫由三姊妹被娜达莎取代家中女主人的位置的过程明确地表现出了在我们生活中总会看到的:市侩、庸俗的势力对诗意的、美好的事物的毁灭。
还有在《伊凡诺夫》这部剧中我们一定会注意到,在平淡的几乎会让人感到乏味的生活情节中很多人的嘴里都会不时出现"气闷的很""烦闷""闷得透不过气来"诸如此类的字眼。在伊凡诺夫家里,沙别尔斯基说他"闷得慌!闷得麻木了",而第二幕到了别列杰夫家萨霞的生日宴会上,像这样"气闷"的抱怨声更是不绝于耳,萨霞实在忍受不了时甚至说跟这些人在一起"连苍蝇都会闷死,油灯都会冒烟子",我们可以感觉到,这里并不仅在说这些地方闷热、闷不通风,实际上外部的生活状况是象征着人们的整体状态给人的感觉是无聊的、死气沉沉的,所以他们所处的环境相应的也是令人窒息的,甚至这是象征着伊凡诺夫所在的整个社会都是这样的"气闷",也就无怪乎一个聪明、有理想、有活力的伊凡诺夫会变成现在这样苦闷、对生活充满厌倦的人。这也是契诃夫对造成伊凡诺夫性格上巨大变化的原因做出的探索:一个有希望成为优秀人物的年轻人变成一个对生活无望、让人感到可恶的人不仅是他自身的原因,社会的大环境是更为重要的因素。如果想要社会进步,有更多有作为的年轻人出现就应该营造出更加轻松、健康的社会氛围,社会与个人之间是相辅相成、不可剥离的。
我们还可以从美丽的樱桃园被卖的过程以及安德列耶夫娜、加耶夫和洛巴兴等人对待事物的看法和处世方法可以看出俄国的封建贵族注定的灭亡,但新的建设者还没有到来时带给人们的困惑和疑问。在贴近现实的描写背后蕴含着生活的哲理,这就是契诃夫戏剧让人久久思索、回味的原因,也是他戏剧的成功之处。
2.2整合式象征
整合式象征,其主要特点就是情节的完全象征化,也可以说是情节与象征的全面的融合。整合式象征的运用可以决定作品的整体风格,使作品体现出现代主义的一些特点:情节的弱化、人物性格单一化、时空的淡化和情节线索单一等。
2.2.1与情节的融合。
作为一种舞台艺术,契诃夫的戏剧没有可以吸引观众甚至可以让其沉溺其中的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可想而知这样的剧作想要被广大观众认可不可能从一开始就是一帆风顺的。更让契诃夫备受打击的是,他精心创作的戏剧《海鸥》第一次演出就遭到了失败。这就与契诃夫把戏剧情节与象征紧密结合有关,在这方面契诃夫是借鉴了象征主义的创作方法。有人评价象征主义创始人梅特林克的戏剧"他只是取材日常生活,描写普通人物,……旨在通过平凡的事件,引导读者(观众)凭'直觉'去领会人心深处这块神秘的境域。"从这一方面看来,象征主义确与契诃夫的戏剧有相似之处。
契诃夫对当时俄国舞台上夸张、矫揉造作的戏剧风格感到厌烦,于是希望极力改变舞台形式,从而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戏剧模式。他认为戏剧舞台不需要情节,戏剧就是要表现平常生活,而生活本身就没有连贯、起伏的情节。"契诃夫主张,戏剧应该和生活一样的真实,而不是刻意地去表现什么。……因此,剧本结构看似散漫松弛,其实则缜密严谨,看不到斧凿之痕,是所谓没有艺术的艺术。这在西方戏剧史上很是少有。剧中的事件都是零星的、散漫的,没有传统意义上紧凑的情节和尖锐的矛盾冲突。"利用"象征"这一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既能满足契诃夫描写平常生活的要求,又能涵盖他深沉的思想内涵。
在《万尼亚舅舅》中,情节的弱化更加明显,好像其中人物只是在说着无聊的话语,做着无用的事,吃着饭、弹着琴,仅此而已,难怪当年托尔斯泰会认为这部剧是在原地踏步。托尔斯泰的感受是真实的。从这部戏剧的整体上来看,确实是这样:沃依尼茨基可以算是这部剧中冲突比较强烈的一个人物了(毕竟他在剧中开过枪来发泄自己的不满),终于再也忍受不了而在第三幕中向谢烈勃利亚科夫教授开了枪,但戏剧性的是,像一出闹剧一样,他发射了枪却没有打中。结果这一切就伴随着教授及其夫人的离开不了了之,戏剧的末尾一切又都归于平静,像之前教授他们没有来一样,万尼亚舅舅依然和索尼娅一起为已经不是"偶像"的谢烈勃利亚科夫辛苦劳作,省吃俭用。剧中的爱情也是一样:索尼娅对阿斯特罗夫单方面的爱恋,以及沃依尼茨基对教授夫人叶莲娜的疯狂爱慕和叶莲娜与阿斯特罗夫之间模糊不清的爱情,都经过一些或内敛或激烈的表现而最终没有任何结果。这样看来,这部剧中主要的两条脉络都是一样的趋势,从第一幕到第四幕仿佛就是画了一个圆,从表面看去,似乎一切都没有什么变化,只是中间多了一些小插曲而已。
《伊凡诺夫》这部剧中更突出的表现了情节的象征化特征。戏剧的第二幕在列别杰夫家的客厅,人们就是在不停的说着无聊的蠢话,吃吃东西、喝喝酒,中间还不时的穿插着打牌人的叫声和争吵声,但就是在描写如此日常的生活时,出现的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都表露无遗:列别杰夫慵懒却善良、他的妻子齐娜伊达吝啬而又刻薄、巴巴金娜肤浅和虚伪、萨霞善良而热忱。
2.2.2与人物性格的融合。
人物形象无论是在戏剧中还是小说里毋庸置疑都是极其重要的要素之一,并且在现实主义作品当中人物要求性格丰满多面,尽量贴近现实当中的人物,其性格需要有足够的复杂性。虽说同是现实主义作家,但契诃夫在对人物的塑造上并没有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主张,却更加靠近现代作品对人物的描写风格,即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主人公、人物性格单一纯粹并且没有好坏之分。
我们以《樱桃园》一剧中虽显得不重要却绝对不容忽视的八十多岁的仆人--费尔斯这一人物为例。他不是主要人物,出场次数极少,看似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费尔斯好像是戏剧情节之外的人,因为耳聋也听不清别人说的内容却瞎打岔,但作者给他的唯一性格定位就是--陈旧、沉溺于旧社会,他就如同一个古钟,时时提醒人们回忆旧时的生活。费尔斯的穿着始终保持着俄罗斯贵族家中仆人的风格:随时身着燕尾服、白背心,戴着白手套。就在樱桃园快被卖掉,新的时代即将代替旧时的封建贵族生活时,费尔斯的穿着和作风仍然不变,在剧末大家都离开后只剩下生病的他,费尔斯出现的时候脚上穿的是拖鞋,上身仍然是旧时听差的燕尾服。他所有外部的表现都象征着他内心才是实实在在的陈旧:他从不关心眼前人们谈论的事情,任何事物都能让他联想起"早年间"的事:费尔斯听说拉涅夫斯卡娅他们是从法国巴黎回来的,他又想到"从前老爷也常到巴黎去……坐着马车去";听到洛巴兴鼓动主人们把樱桃园租出去让别人造别墅,便联想到早年间樱桃酱的做法和好销路;听到琴弦绷断的凄凉声音,又让他想到那场可怕的灾难,"那一次大灾难(农奴解放)之前也是这样:又是猫头鹰叫,又是茶炊呜呜地响个不停".他总把解放农奴运动叫做"大灾难",看到来参加舞会的都是社会地位不高的人,他就会想到当年有头有脸的人。他还是把已经接近老年的加耶夫当做是当年需要他照顾的"毛孩子",总是担心他没有穿衣服、穿裤子。费尔斯所说的一切都是过去的人和事情,他只是生活在自己的旧世界,每天自言自语着。他是农奴,极力拥护封建农奴制度,就像他说的那样,农奴解放时他都不愿意走,留下来伺候老爷。同时作者也借在剧中不甚重要的费尔斯,象征他的主人加耶夫和拉涅夫斯卡娅身上相同的特质,即没落的贵族,与现实格格不入。他们都是旧时代的拥护者,注定是要被历史的车轮甩在后面,就像大家最后都遗忘了年老的费尔斯一样。作者也是以费尔斯最终发现庄园只剩他一个人,等待着人生的结束来终结全局的,这也正寓意着旧时代的终结。
在契诃夫的剧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像费尔斯一样性格被象征化,又非常独特的一群人:《万尼亚舅舅》里的破落地主铁里金,他在剧中总是在不起眼的角落充当着"好好先生",不希望有争吵和怨恨,还把自己的所有都献给了跟情人跑掉的妻子,这一切都是沃依尼茨基的侧影,象征他看透教授以前时默默的奉献和害怕"出事";《樱桃园》中年轻的仆人杜尼雅霞和亚沙,都沾染了封建贵族好吃懒做的习性,杜尼雅霞把自己保护的像一个小姐,亚沙则崇拜西方世界、是个卑鄙小人,契诃夫是把他们主人的一些性格安在他们身上并加以放大,他们象征着主人性格的一个侧面。
2.2.3与生活场景的融合。
契诃夫不仅仅是平常人的生活,而且要在普通的生活场景中赋予其深刻的内涵。虽然剧本中到处都有象征的意象,充满了深意,但所有的家庭的布置、摆设都与平常的生活别无二致,并没有为了要表现某种象征意义而刻意地安插一些不符合现实常理的环节。法国作家左拉看到当时戏剧界的风气时说道:"我期望剧作家在舞台上能塑造出取自现实生活、经得起推敲、有血有肉、不说假话的人物……我期望能把尽人皆知的窍门,用滥的俗套,以及廉价的眼泪和笑料,统统抛却不要。……使作品具有真实的品性,哪怕真实的世态里含有可怕的教训。"契诃夫在这一点上是与左拉的态度相同的,越是平常的生活,越能够表现生活的深奥和哲理。
契诃夫的象征是贴近我们平凡生活的象征,即使他在写作时让人体会到其中有极深刻的含义,也不会让人感到晦涩与突兀,而是一种诗意的表达。当契诃夫看到戏剧舞台上浮夸、矫揉造作的戏剧时曾发表过议论:"在生活里人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开枪自杀,悬梁自尽,谈情说爱,他们也不是每时每刻都在说聪明话。他们做得更多的倒是吃,喝,勾引女人,说蠢话。必须把这些表现在舞台上才对。……这倒不是因为作家需要这样写,而是因为在现实生活里本来就是这样的。"他在另一处也重新谈过这一问题:"要使舞台上的一切和生活里一样复杂,而又一样简单。
人们吃饭就是吃饭,可是在吃饭的当儿,有些人走运了,有些人倒霉了。"关于文学作品是否需要贴近生活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海鸥》中作者对"颓废派"特里勃列夫的态度就可以看出契诃夫的主张,只不过他是借多恩医生之口表达的。在特里勃列夫的戏剧失败后,唯一理解他并能够欣赏他的剧作的多恩医生表达了对他剧本的喜欢:"您从抽象的思想领域里取得题材。这是应该的,因为艺术作品必须表达一种伟大的思想。只有严肃的东西才是美的。"但同时多恩也提出了特里勃列夫最致命的弱点,同样也是契诃夫最加以否定的,即脱离实际:"作品里必须有清楚明白的思想。您得知道您是为了什么而写作,否则,……您就会迷失方向,您的才能就会把您毁灭。"康斯坦丁·特里勃列夫的悲剧也就在于他没有清晰的目标,他追求革新,但却不知道自己要走的路在哪里,同时对于生活给他提出的问题也漠不关心,他脱离了现实的生活,那么生活还给他的只能是不幸,只有活在他个人的世界里。从这里看来,契诃夫对于特里勃列夫追求新型艺术的愿望是同情、理解的,但也是有限度的,一旦他超出了这个限度,脱离了契诃夫所忠实的现实生活,那么作者与他的人物就会产生分歧。
在《樱桃园》全剧即将结束时的音响效果:"传来一个遥远的声音,仿佛来自天边,那是琴弦绷断的响声,悲伤的余音渐渐消散。随后是肃静,只能听见花园里砍树的响声。"--这琴弦绷断的声音和砍树的声音都是真真切切的,并且是在樱桃园被拍卖给洛巴兴,人们都离开这个熟悉美丽的地方后出现这些声音是极其现实逼真的。在这个时候出现既显示出洛巴兴这个新兴的资产阶级改造樱桃园的迫不及待,也告知了人们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不可避免。这一切确实让人感到悲伤却又带着一丝豪壮,但是细细回想又不应该惋惜,这正是向整个的旧时代、整个封建农奴制度的告别,是踏入另一个新时代的序曲,也许这就是每一个时代更替都会经历的过程。
2.3丰富的象征。
契诃夫在他的戏剧中运用的象征意象数不胜数,不仅是在数量上,而且其运用的象征丰富多样,无论是在表现主题还是人物、情节上都运用的恰如其分,其象征客体以及其间的关系都既复杂又有其独特的系统,可谓是多而不繁、杂而不乱,值得研究者们细细深究,探求其中的意义和关联。
2.3.1象征客体多样而系统。
在前文我们对契诃夫戏剧中象征意象进行了具体详尽的分析,经过阐述我们不难发现契诃夫剧中的象征客体是极其丰富的,几乎任何事、人、物都可以被拿来赋予其象征意义,包括我们之前分析的题目主题、人物穿戴、语言、戏剧情节以及背景、声音等等,可谓是不拘于物,信手拈来。
比如,《海鸥》《樱桃园》的题目本身就是戏剧中最重要的象征意象,也是贯穿在剧作始终的一条重要的线索,故事的情节也是围绕"海鸥""樱桃园"展开的,表现了年轻的艺术家应有的艺术追求以及必经的艰难的成长历程,和封建农奴制度势必消亡而新的制度还未建立的困顿;《樱桃园》中看不上国内的一切事物、一心向往国外巴黎的生活、听到樱桃园被卖的消息甚至感到高兴的仆人雅沙实际上也是他的主人--安德列耶夫娜的象征性人物,通过明了地写仆人雅沙的作为、心情来一定程度上反映女主人的真实的内心世界;万尼亚舅舅没有任何后果的两次枪响的声音也标志着人们对"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不满和反抗;还有在三姐妹梦想着去莫斯科过美好生活时三个男人在另一空间看似无意的放肆、嘲讽的话语和笑声,就是对她们美好梦想的最无情的否定和嘲笑;就连在伊丽娜的命名日上,从未出现的普罗托波波夫送来的礼物--一块生日蛋糕也成了庸俗丑恶的"普罗托波波夫和娜达莎的王国"发来的进攻信号。无处不在的象征客体构成了拥有丰富内涵世界的契诃夫戏剧,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这就是契诃夫的戏剧一直吸引人们不停探索的原因所在吧。
通过对剧本详尽的分析我们也可以得出:契诃夫戏剧中的情节与其象征意义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出戏剧整体。在契诃夫的戏剧象征里,任何一个象征意象及其内涵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上下文及戏剧的整体象征意象相联系,成为一个系统的体系。我们以《三姐妹》中让我们印象比较深刻的象征意象为例,即客厅中的鲜花、三姐妹一心向往的莫斯科、第三幕中可怕的大火及剧尾部队开拔的军乐声,这一连串的意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象征系统--人们对于诗意、美好的生活和对生活希望从有到无,最后又重新复苏的整个过程。看似零散地放在戏剧各个角落、各个部分的物品、声音却能够有机地成为一条明晰的暗线呼应、支撑着整个戏剧的情节进展,这也是契诃夫的高超之处。
2.3.2象征关系复杂而有序。
从以上的例证中我们可以发现,契诃夫使用象征手法时非常随意自如、毫无定法,不拘泥于刻板化的模式,构成了丰富又复杂的象征世界。而让象征意象更为复杂、令人久久研读、不断深究的是契诃夫竟使象征客体与其涵义之间的关系如此复杂却丝毫不显凌乱,一切都是井井有条地使戏剧的象征意象更加深奥,就像宽广深邃的海洋,让探索者感到永远无法穷尽。这些象征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一对一"型。即一个象征意象只有一个象征意义。这种类型的象征关系在契诃夫的戏剧中是最为常见的,我们研究的绝大部分象征都属于这一类。像《伊凡诺夫》中时时出现的猫头鹰的叫声都在反映着安娜悲哀、寂寞的心理以及她糟糕的现状,让人顿生悲凉之感;《万尼亚舅舅》中沃依尼茨基发射的那一枪,就是对那些高高在上、却一直是靠他们看不起的人养活的人的反抗与控诉;《三姐妹》中令三姐妹魂牵梦绕的莫斯科,则是诗意、美好生活的象征,是人们在贫乏的生活当中内心对未来的强烈渴求与希望。
二是"一对多"型。即一个象征意象拥有多个象征意义。这一象征关系也是在契诃夫剧中运用的比较多的一类,非常有力地加强了戏剧的丰富性,也是契诃夫的剧作让人久久回味、思考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万尼亚舅舅》中那张不甚显眼又突兀的非洲地图,一方面象征着阿斯特罗夫和伏依尼茨基这类人的理想像摆在俄罗斯家庭里的非洲地图一样摆错了位置,只是他们自己心中一个虚无飘渺的梦,不可能实现;另一方面又暗示了在万尼亚舅舅对教授放了枪那一场激烈的事件之后,用不了多久这件事在人们的生活里就已经像非洲那么遥远了,一切都恢复到原来的生活轨道中去了。还有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海鸥》,戏剧中的"海鸥"这一意象可以象征剧中的多个人物,自由飞翔的海鸥象征着妮娜的纯洁、有梦想,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明白了自身价值;被特列普列夫射杀的海鸥象征着他自己在艺术上、以及最后自杀的命运;而阿尔卡基娜和特里果林则是受伤而飞不起来的海鸥的象征,他们已经被自己的那样一套艺术规则禁锢,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
三是"多对一"型。即多个象征意象都有同一个象征意义。一般来说,这种象征意义是作者极力想要表达的或者他所倡导的精神,所以一定要在不同的时间、情形下不断使用不同的象征客体进行暗示、进行强调。如《三姐妹》中,客厅的鲜花、三姐妹不停提到的莫斯科和结尾的军乐声,都象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未来充满的希望。作者既表现了诗意的生活在三姐妹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也表达了作者想要真正告诉人们的生活哲理:生活中不能缺少对美的追求、对未来光明的渴望,无论任何情形下人都要有所追求、有自己的理想,只要心中有梦、有希望,就一定有实现的可能性。还有第三幕中的大火,以及这一幕中费多契克上台后悲极生乐地笑着说自己的一切都烧光了,这些实质上都不是写外面的大火和费多契克的损失,而是在象征性地说三姐妹的现状,她们才是在这一夜中最大的损失者,过去一切的美好都消失殆尽了。《万尼亚舅舅》中谢列勃利亚科夫教授的穿着、他对音乐的禁止都表现出他对快乐、对光明的压制以及他把周围一切的人、事都会笼罩在阴暗的环境中,这里契诃夫就是要强调教授这类人的阴郁和他对周围的破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