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研究背景阐述了在什么环境下产生的论文的研究点,是因为时代发展产生的问题还是过去就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硕士论文研究背景怎么写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了解更多论文研究背景相关知识,点击以下链接:
论文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写作技巧)
硕士论文研究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写作点:
1.交代社会大环境
2.再交代这个行业的大环境
3.再交代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研究背景写作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如下:
一、 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本部分是要点出为什么要写本篇论文的问题,也就是写作的意图、缘由。意义与价值如果能区分开,就分开论述;如果不能,就合在一起说明。一般而言,主要从2个大的方面去写。一是理论意义与价值;二是实践意义与价值。
1.理论意义与价值
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就哲学的高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2)就专业或学科角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3)就某个理论角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2.实践意义与价值
主要包括:
(1)就实际的工作实践活动未来发展趋势、前景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2)就实际的现在工作的实践活动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3)就实际的现在工作的实践活动改进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二、 研究综述研究
综述是梳理前人在本课题相关领域内所做的工作和尚存的知识空白,目的是为了确定自己论文写作的理由。
一般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表述:
1.要写明本课题相关领域内研究对象的简要历史回顾。如历史由来、目前现状、未来发展趋势。
2.要做国内外情况的横向比较。
3.要对这些研究作出自己的评价。
本部分的内容也可以将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中的内容加工后完成。在论文中,研究综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是缺少分析评价。有的只是开列出了别人研究的论着,没有任何分析,以开列篇目代替自己的综述。
综述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论述的资料有一定的数量
2.研究所论述的内容相对集中
3.研究的系统而全面性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整理
三、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目的
确定自己研究的逻辑起点,也就是要讲明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自己将要做的探讨是什么?即为什么写这篇论文以及要解决什么问题。
1.历史性意义
2.实践意义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篇范文来了解一下:
题目: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府职能与责任研究
研究背景:
一个社会生态文明理念的确立程度如何,一个社会走生态文明道路的自觉性如何,标志着这个社会整体的文明程度和发展程度如何。对这一点,马克思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向我们明确指出了。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揭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与自然关系总和的统一,“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更是强调:“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由此可见,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是把“人类整个进步”及“我们这个世纪面临的大变革”,即他们心目中所追求的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主要内容,理解为“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人的和谐这两个方面的。
马克思恩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但其基本思想阐明了人类史与自然史并行并进的唯物史观。然而,20世纪 60 年代以来,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前苏联和中国没有贯彻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观,而是一直以“征服自然”、“向自然界开战”的不科学思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而此时欧美兴起“绿色政治”运动,西方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和绿党人士探讨生态文明的人类普世价值,呈现了数以百计的政治文件、专着和论文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性的公共政策措施。
20 世纪 70 年代后,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人们深刻地感受到,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已经陷入一场严重的生态危机、道德危机和社会危机,人类传统的发展观和文明观面临严峻挑战。1972 年联合国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通过了《地球宪章》和《21 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思想由共识变成各国人民的行动纲领,生态文明应运而生。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公众意识、执政理念、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日益得到全球共识。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我们把政府职能的侧重点放在了经济建设上,大力发展生产力,在此基础上使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得到了显着提高,整体上实现了向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但是,由于忽略了生态文明,近年来资源、生态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30 多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付出了高昂的生态、资源、能源和环境代价,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生态文明建设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在吸收和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生态文明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更是缓解当前经济发展中资源和环境瓶颈制约的现实需求。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一起,共同构成了“五位一体”的国家发展战略,这对我国政府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作为公共权力部门,拥有强大的政治统治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管理者,政府的生态职能成为影响生态文明建设效率与效果的决定因素。为适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和要求,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需要重新定位,生态职能和生态责任应成为政府职能和责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府职能与责任是一个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