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从事社会调查,总要采用一些社会调查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访谈法、函询法、实验法等,下面就为大家逐一介绍一下。
1.观察法
观察是一种自动行为,它是我们在实践中运用感觉器官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用于社会调查的观察法,则应具有以下特点:
(1)观察者须先有--个研究目的或假说,然后再有目的地去搜集资料。
(2) 须划定一个观察范围,再在这个范围内确定观察对象。
(3) 实地观察应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
(4) 除利用感官外,还须借用别的工具,将所观察的结果正确地、详细地记录下来。
(5)观察记录必须客观、避免主观和偏见。
(6)观察结果须加以证实,然后才能作为研究的依据。观察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所获得的信息比较原始、比较生动、比较可靠。其缺点是带有一定的表面性与偶然性。
某些隐秘的社会现象难以运用观察法。
司马迁当年就运用观察法作过社会调查,《史记》中的有关记载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如《史记李将军列传》云:"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又《史记。游侠列传》云:"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宋人郑樵在写《通志昆虫草木略》时就采过药,捕过鱼,与夜鹤晓猿杂处,注意观察各类生物的生长情况与生活特点,其《通志总序》云:
语言之理易推,名物之状难识。农圃之人识田野之物,而不达《诗》《书》之旨。儒生达《诗》《书》之旨,而不识田野之物。五方之名本殊,万物之形不一.必广览动植,洞见幽潜,通鸟兽之情状,察草木之精神,然后参之载籍,明其品汇。故作《昆虫草木略》。
可见,他的《昆虫草木略》是文献调查与社会调查相结合的产物,许多生物学知识都是通过观察获得的。清人郝懿行撰《尔雅义疏》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清史稿。列传。
儒林传下郝懿行》曾引用过他的一段话: "余田居多载,遇草木虫鱼有弗知者,必询其名,详察其形,考之古书,以征其然否。今兹疏中,其异于旧说者,皆经目验,非凭胸臆。"我们当然可以将观察法运用于各种学术研究,正像梁启超所说:"如观汉代各种石刻画像,循溯而下,以至魏、齐造像,唐昭陵石马,宋灵岩罗汉,明碧云刻桷,清圆明雕柱等,比较研究,不啻一部美术变迁史矣。又如桥柱、井阑、石阙、地前等类,或可以睹异制,或可以窥殊俗,无一非史家取材之资也。"12471顾颉刚积极从事社会调查,收获颇丰,如"1959 年在安阳参观一鱼场, 见有以二木。
条钉于两小船之舷,连而为一,人登其上以下网捕鱼,疑为古代方舟遗制。询之同行的李俨先生,知此为豫、陕间所习用,名'双木船',泊于渡口以载人。更证实《谷风》
所谓'就其深矣,方之舟之'、《汉广》所谓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之方'当作方舟解,纠正了传笺之误。"1248]
南京大学中文系吴新雷教授研究《红楼梦》,实地勘察曹雪芹家庭活动遗址,在曹学研究方面收获很大,曾发表过《南京曹家史迹考察记》《随园与大观园的关系》《<香林寺庙产碑>和曹寅的<尊胜院碑记>》《苏州织造府与曹寅、李煦》《曹雪芹家庙万寿庵遗址的新发现一附考水月庵遗址》 等论文。
运用观察法在语言学研究中也会有收获,《豳风●七月》有"八月剥枣"一句,毛《传》
解"剥"为"击也".王安石则解为:"剥者,剥其皮而进之,所以养老也。"这恐怕是他从"剥"字的字面解释和"以介眉寿"联系起来作出的新义。《诗经新义》于神宗熙宁八年(1075)六月颁行于学官。安石后行于田野间,见群儿相呼剥枣,方知己见不确。王安石发现自己的错误后,于元丰三年(1080) 九月,向神宗上《乞改三经义误字札子》,要求删去自己以前对于"剥枣"的注释。[250j近 人张舜徽曾举一例:
我对于过去学者们饱读无字书的精神和成就,十分歆慕。自己也就随时随地注意吸取书本以外的见闻,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也时时有所得。例如我早年读《说文》至麦部,有云:"秋种厚蓮,故谓之麦。"这明明是许慎以声训法指出"麦"的声义是由"霾"(埋)来的。我最初不能理解这一说法, 后来在湖北农村,亲眼看到秋冬之际种麦的时候,都是用锄深挖土,将种子放下,再厚盖以土。湖北人称为"挖麦子",和其他谷类的种植法大不相同。我才体会到"厚霾"的原意,和许氏以霾释麦之故。即此小例,足以说明读无字书的重要。12511我们在科学研究中,有时也需要运用观察法获得有关信息,譬如《文史知识》2002年第5期为庆祝南京大学成立一-百周年专号,约我写一篇韦庄《台城》诗的赏析文章,除作文献调查外,我还特地到台城故址去观察了一番。台城何在是个有争论的问题,通过观察,我认为"现存南京明城墙鸡鸣寺至解放门--段即为六朝故址的一部分",应当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因为这段城墙在玄武湖与鸡笼山之间,两边几乎没有隙地,而鸡笼山又是皇宫的组成部分,不在这儿修城,皇宫将无法保卫。幸运的是,这段城墙仍然是我们今天观察玄武湖美景的最佳地点。
我们在观察人物、景物、事物时,如果联系有关文学作品,并加以思考,往往会有所收获。譬如有天清晨,我经过一座用木条铺的步行桥,发现桥面上结满了一层白霜,便想起了晚唐诗人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并且体会到了这两句诗的好处。因为板桥悬在河上,桥面的温度很低,所以容易结霜,而且桥面上的霜非常均匀,不容易融化。而路面连着地表,温度比较高,不容易结霜。
草木高出地面,比较冷,能够结霜,但是参差不齐,缺乏整体效果。所以温庭筠只说"人迹板桥霜",不说"人迹路上霜",或"人迹草上霜",因为"人迹板桥霜"才是北方秋冬时节的清晨所见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景色。
2.访谈法
访谈是应用甚广的一种实地调查方法,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能够深入、全面地获得信息,因此为学者们所广泛运用。访谈法可分为个别访谈与开座谈会两种形式,前者的优点是简便易行、深入细致、易于保密;后者的优点是能够集思广益、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访谈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吸引外资的举措就与邓小平同荣毅仁的一次谈话密切相关。很多人做学问也采用了访谈法,司马迁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如《史记樊郦滕灌列传》云:"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余与他广通,为言高祖功臣之兴时若此云。"《索隐》案:"他广,樊哙之孙,后失封。盖尝讶太史公序萧、曹、樊、滕之功悉具,则从他广而得其事,故备也。"12521可见司马迁运用访谈法获得了大量的信息。
顾炎武在历史地理学方面成就卓著也是一一个突出例子。全祖望在《亭林先生神道碑表》中说:"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 .
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253]陈康祺《郎潜纪闻》亦称:"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疑乃已"[254]
当代学者从事方言调查、民族语言调查、民间文学作品调查多采用访谈法。夏承焘先生通过访谈获益匪浅,他介绍道:
在词学研究过程中,我除了利用书信的形式,各处求教,还曾特地外出访师问友。我著《白石歌曲考证》曾与吴梅(瞿安)商讨,得到了许多启示。吴梅与我谈词书信,至今还存下六七件。1934年11月,我曾特地到南京寻访吴梅,但吴梅已离开南京到苏州,为了解决研究中碰到的疑难问题,我又特地赶到苏州。我和吴梅先生虽早有书信来往,但这还是初次见面。当时吴梅先生五十一岁,微须瘦颊,和易近人。吴梅读了我的著作《石帚辨》,谈了他对宋词歌谱的看法,同时也谈了许多词坛掌故。这次当面请教,收益甚著。那期间,我还走访了夏敬观、蔡嵩云、陈匪石、马一浮等文坛先辈。当我闻知江都任二北、南京唐圭璋于词学素有研究,就马上与他们取得联系,向他们求教。25]
钟敬文搜集民歌、民谚、民间故事,自然也是利用访谈法。他说:"我开始进行民。
俗学工作时,曾利用居住本乡本土的方便,从家族、邻里、学校等群体的成员的口中,收集过歌谣、民间故事等资料。稍后还公开印行过这种实地调查的资料集子,如前面提到的《客音情歌集》和《民间趣事》等。"256]我们在教学中也布置了一个作业,要同学们收集10则民歌民谣,同学们普遍采用了这种调查方法,收获不小,详见附录。
我们在与人谈话时听到一一些有用的信息,记下来也会成为有用的资料。周勋初曾谈到陈寅恪对明清史也很有兴趣,曾举一例: "陈氏自署其著作曰《金明馆丛稿》,据蒋天枢先生生前面告,此名表示陈氏的研究兴趣中明清史方面颇占重要位置。金乃后金之谓,实指清代,盖其未入关前即称后金。如此,后人自不能断言陈氏不古不今'之学只指中古而言。"[257]
访谈是访问者与被访问者相互交流的过程,要取得访谈的成功,访问者事前要作好充分的准备,比如访谈的目的是什么?需要了解哪些情况,最好预先列一个提纲。
在交谈时要善于同被访问者交往,能创造-一个 良好的谈话气氛。谈话时要注意技巧,能有效地控制整个访谈的过程,并作好访谈记录。
3.函询法
函询法即采用书信的形式搜集信息的方法。书信来往是清代学者交换学术信息的主要方法。梁启超指出:"清儒既不喜效宋明人聚徒讲学,又非如今之欧美有种种学会学校为聚集讲习之所,则其交换智识之机会,自不免缺乏。其赖以补之者,则函札也,先辈之谒先辈,率以问学书为贽一有 著述者则媵以著述一先 辈视其可教者,必报书,释其疑滞而奖进之。平辈亦然,每得一义,辄驰书其共学之友相商榷,答者未尝不尽其词。凡著-一书成,必经挚友数辈严勘得失,乃以问世,而其勘也皆以函札。此类函札,皆精心结撰,其实即著述也。此种风气,他时代亦间有之,而清为独盛。"258]
清代学者王念孙校勘古籍经常向顾千里等人征求意见,如王引之于《读书杂志。淮南内篇补。顾校淮南子各条叙》云:"岁在庚辰(1820), 元和顾涧蘋文学寓书于顾南雅学士,索家大人《读书杂志》,乃先诒以《淮南杂志》一种,而求其详识宋本与道藏本不同之字,及平日校订是书之讹,为家刻所无者,补刻以遗后学。数月书来,果录宋本佳处以示,又示以所订诸条。其心之细,识之精,实为近今所罕有,非孰于古书之体例,而能以类推者,不能平允如是。"1259]现代学者胡适、钱玄同、顾颉刚等从事古代文献辨伪工作,经常相互通信交换看法,实际上都采用了函询这一调查方法。顾颉刚所编的《古史辨》第- -册(朴社,1926 年)中的不少内容就是胡适、钱玄同、顾颉刚等人的往返讨论的书札。顾颉刚还谈到他同胡适、俞平伯讨论《红楼梦》的情况:
他(引者按:指胡适)感到搜集的史实的不足,嘱我补充- -点。那时正在无期的罢课之中,我便天天上京师图书馆,从各种志书及清初人诗文集里寻觅曹家的故实。果然,从我的设计之下检得了许多材料。把这许多材料联贯起来,曹家的情形更清楚了。我的同学俞平伯先生正在京闲着,他也感染了这个风气,精心研读《红楼梦》。我归家后,他们不断的来信讨论,我也相与应和,或者彼此驳辨。
这件事弄了半年多,成就了适之先生的《红楼梦考证改定稿》和平伯的《红楼梦辨》。我从他们和我往来的信札里,深感到研究学问的乐趣。
今人王汝梅作张竹坡评点《金瓶梅》研究,曾致函徐州市文化局吴敢同志,"请他在徐州考察三个问题: 1.调查有无《张氏族谱》流传下来; 2.调 查公私藏家有无张竹坡《十- -草》; 3.了解在徐州有无竹坡的后人。时间只过了一一个月,即接到吴敢同志回信云:
接函后一个月之内足迹遍彭城,找到了张竹坡的后人,发现了《张氏族谱》,《十一草》载族谱中,并寄来了《张氏族谱》封面书影".[261现代使用比较多的问卷调查也是一种函询法。它采用书面的形式,预先设计好一种问卷表让被调查对象填写。例如我们在程千帆所著《治学小言》中,读到过一-篇文章题目是《答<江海学刊>问治学经验》。《江海学刊》-共提了四个大问题:一、请您谈谈自己在治学上的师承关系,您生平最得力于哪几位老师或朋友?二、您开始治学最得力于哪几部书?它们给了您哪些影响?三、您是怎样搜集、积累资料的?您怎样积累、使用卡片?四、您在什么时候、什么刊物上发表第一篇学术著作?程先生都一一做了回答。1262]还有--种问卷表是由一-系列问题和相应的答案构成的。所提问题及相应答案应当明确,回答方式应当简单,便于统计。问卷调查的优点是简便易行,花钱少,见效快,缺点是收回的把握不大。
在函询法中较为盛行的还有抽样调查,其最著名的例子当推1936年对美国总统候选人兰登与罗斯福所做的民意测验。美国《文学文摘》杂志发出1000 万张测试选票,回收237万张,经过统计,预测兰登将获胜。而盖洛普美国民意测验所,按不同类型的人的比例,只选取1000名调查对象,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预测罗斯福将获胜。总统大选结果,罗斯福得票1800 万张获胜,兰登得票700万张失败。此结果同样也宣布了抽样调查法的胜利。
特尔斐法也是一种函询调查法。特尔斐是希腊历史遗址,阿波罗殿所在地,特尔。
斐神谕,有预测的作用。美国兰德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为了协助道格拉斯公司研究如何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收集到的专家意见更可靠,特将这种调查方法以特尔斐命名。该方法采用函询的形式向有关专家分别提出问题,然后对专家们反馈的意见进行综合整理,再反馈给各专家征求意见,如此多次反复循环,最后得出一个比较- .致的意见。这种方法有三个特点:一是匿名,专家互不接触,坚持或修改自己的意见均无需担心损伤个人威望。二是收敛,专家必须按规定对每- -轮的结果再次发表意见,经过数轮后,意见就会相对集中。三是反复反馈,可导致专家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启发, .
从而能够得出较为正确的判断。
4.实验法
"在事物或现象的自然状态下,通过感官去认识事物或现象,这就是观察。在控制事物或现象的条件的情形下,通过感官去认识事物或现象,这就是实验。"12631在决策前,先采取小规模,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实验以取得数据和资料作为决策的参考,显然是大有好处的。例如美国有家玩具厂,为了适应市场变化、不断生产出孩子们喜欢的玩具,该厂将所设计的玩具放在同- -间屋子里,然后请孩子们进去玩,并将全过程录了像,经过分析研究,将那些最受孩子们喜爱的玩具投入生产,投放市场后,销路当然很好。
文艺领域里的戏剧彩排,实际上就是采用了实验法。
现代语言学研究常用实验的方法,刘半农较早地从事了这方面的工作。语言学家吴宗济介绍道:"刘先生于1921年6月到巴黎,经历了极为艰苦的学习和生活,到1925年3月,应巴黎大学的博士考试并答辩(这期间完成了语音实验方法和测算声调尺的研制,并著作了汉语方言的《四声实验录》,1924 年由上海群益书社出版,是中国第一部用科学方法分析汉语声调的文献)。考试通过,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他提出的两项博士论文:《汉语字声实验录》和《国语运动略史》,都有划时代的意义。"12641程千帆先生在为进修教师上课谈文学创作时,也曾作过一次实验。 她让- -位女教师在黑板。上写上与她关系最密切的十个人的名字。然后程先生要她将她认为其中最不重要的-一个人的名字划去。如此这般,最后黑板上只剩"下她父母、孩子、丈夫四个人的名字。程先生还让她划去-一个她认为最不重要的名字。她犹豫了,对程先生说:"他们都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程先生固执地说:"你必须把这里面你认为最不重要的人的名字划去。"当这位女教师悲痛欲绝地划去她父母的名字后,程先生仍然波澜不惊地说:"你必须在你的丈夫和孩子的名字中再划去一个。"那位女教师颤巍巍地划掉了她孩子的名字,并且失声痛哭起来。待她平静下来,程先生问:"和你最亲近的人应该是你的父母和孩子,因为父母是养育你的人,孩子是你养育的人,而丈夫是可以重新选择的,为什么丈夫反倒是你最最重要的人呢?"那位女教师慢慢地回答道:"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父母会先我而去,孩子长大成人后也会离开我的身边,而能够永远留在我的身边的只有我的丈夫。"瞬间,教室里掌声雷动。[261]这 个实验生动地说明了为什么爱情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