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要求》,毕业论文(设计)一般由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目录、引言(绪论)、正文(本论)、结论、致谢、参考文献、注释、附录等要素构成。
一、标题
标题是论文的眉目,又称“题名”、“文题”、“题目”。古人说“题括文意”,也就是指标题要概括文章的内容,体现文章的主旨或尽可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论文的标题一般包括总标题和小标题。
(一)总标题。
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位于首页居中位置。主要有五种形式:
1.观点式标题。主要揭示文章的观点,表明作者对问题的看法。
如《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改革的步子要加快》、《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法律教育》。
2.内容式标题。主要揭示文章的内容,表明作者论述的重点所在。
如《现代鸡尾酒的推销艺术》、《浙江地区1861例疑似NGU患者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教学管理系统设计》。
3.议论式标题。一般在标题语句的前面或后面标有“谈”、 “论” 、“试论”、“试析”、 “探索”、“探析”、 “探讨”、“研究”、“思考”、“刍议”等词语,以表明文章的体裁。如《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义乌外贸模式探析》。
4.提问式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如《国有企业能退出竞争领域吗?》、《中国加入WTO的条件还不成熟吗?》。
5.主副式标题。正题揭示文章的主题或表明观点,副题交代文章研究的内容。如《秘书理应是通才一谈秘书人员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低吟与高歌一陶渊明诗文风格浅议》 。
(二)小标题。
论文是讲究层次性的,设置小标题主要是为了清晰地显示论文层次。最常用的方式是:序码+本层次内容高度概括的文字。值得指出的是,这个序码的标法,社会科学类论文一般采用“一、二、三,(一)、(二)、 (三)...”
这种形式;自然科学类一般采用“1、2、3,1.1、 1.2、 ……”这种形式。社会科学类论文的序码一般空两格排列,自然科学类论文的序码一般顶格排列。
总之,设置标题应努力做到四点:一要明确,能够提示内容或论点,使人一看便知道文章的大意;二要简练,总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字;三要新颖,做到不落窠臼,使人赏心悦目;四要有美感,文字长短大致相同,形式均匀对称。
二、署名
在论文总标题的下面应署上作者的姓名和指导教师的姓名。有统一封面的, 作者和指导教师姓名写在封面的指定位置上。合着论文则按贡献大小排定次序,作者之间以逗号分隔;发表的论文,在作者下方的括号内依序注明作者的单位、地名和邮编,单位名称与地名之间以逗号分隔,地名和邮编之间以空格分隔。
三、摘要
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论文一般应有摘要。为了国际交流,有的论文还应有与中文对应的外文(多用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前加“摘要”或“[摘要]”作为标识,英文摘要前加“AB-STRACT:”作为标识。
摘要分为报道性摘要和提要性摘要。报道性摘要主要绍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结果、主要数据和结论。这种写法主要适合科技论文。提要性摘要只是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这种写法主要适合毕业论文(设计)、专业论文等。
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
摘要一般使用第三人称,不用“我们”、“笔者”等词作主语。摘要一般置于总标题和署名之后、正文之前。摘要一般在版面上左右各缩进两字,连同关键词上下各空出一行。摘要的字体或字号要区别于正文。
四、关键词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单词或术语,每篇3~8个词,按词语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尽可能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规范词。每个关键词之间应以分号分隔,以便于计算机自动切分。为了国际交流,有的论文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外文(多用英文)关键词。
中文关键词前应冠以“关键词:”或"[关键词]",英文关键词前冠以"KEY-WORDS:"作为标识。
五、目录
非必写要素,视情况而定。
篇幅较长、容量较大的论文,可设置目录。目的是让读者在阅读此文之前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框架有个大致了解。目录-般放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层次设置要统一,目录页要标明页码。
大专生毕业论文(设计)一般篇幅不长,容量不大,可不必编写目录。
六、引言(绪论)
引言即绪论,又称前言,目的在于引出论题。引言主要说明本课题研究的理由和意义。有的侧重写本课题研究的缘由、任务及预期达到的目标(即结果);有的侧重写国内外同行对本课题研究情况的简要回顾和展望,指出目前的进展和存在问题,从而说明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引言应写得言简意赅,不能写得太长。
引言只是文章的开头,一般不写序号。
七、正文(本论)
正文即本论,是论文的核心部分,是作者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具体反映和体现。作者在这部分对所研究的课题应作充分、全面、有说服力的论述,提出有创造性的见解。
按研究方法划分,有理论型论文、综述型论文、描述型论文、实验型论文、设计型论文。其正文写作模式大体如下:
(一)理论型论文的正文写作
其常见的结构形式有:
1.证明式。即给出定理、定义,然后证明。
2.剖析式。即将原理或理论分解为一些方面,逐项研究。
3.运用式。即先给出公式、方程或原理,然后进行计算推导,最后运用于实例进行测定。
(二)综述型论文的正文写作
其常见的结构形式有:
1.时间式。即以时间先后和事物发展过程为顺序的结构。
2空间式。即以事物的方位和构成部分为顺序的结构。
3.归类式。即以事物的性质、内容归类为序的结构。
4.现象本质式。即先摆出观察的现象和有关资料,然后进行分析,找出本质和规律。
(三)描述型论文的正文写作
描述型论文的正文大都有描述和讨论两个部分。描述部分的主要内容有:新属种的名称、产地、形态特征、生活环境、分布等。讨论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进行比较分析,即与相邻近的属种进行比较,说明它们的主要区别,指出新属种的意义和价值。
(四)实验型论文的正文写作
实验型论文的正文部分一般有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三个部分。在具体写作时,有时把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合为一个部分,有时把实验结果和分析讨论合为一个部分,有时只需要实验结果和分析讨论,有时只需要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
1.材料和方法。写“材料和方法”是为了向读者介绍获得成果的手段和途径。一般说来,要获得创造性研究成果,首先要有创造性的实验和方法。
“材料和方法”的内容包括介绍实验用的材料;介绍实验的设备、装置和仪器,包括它们的名称、型号、精度、性能等;介绍实验的方法和过程,包括创造性的观察方法、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处理方法、操作应注意的问题等。
写作这一部分内容的原则是,提供给读者重复该实验所必需的信息。
2.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是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这是实验型论文的核心内容。
“实验结果”部分包括实验的产品,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实验仪器记录的图像和数据,以及对上述现象、数据进行初步统计和加工后的有关资料等。
写作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要准确、精细;论文中写的结果要经过认真的处理和选择;实验结果要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编排;实验结果应尽量通过图表表达。
3.分析和讨论。就是对实验方法和结果进行的综合分析和研究。
只有通过分析和讨论,才能获得对实验方法和结果的规律性认识。作者创造性的发现和见解主要是通过分析和讨论部分表现出来的。
(五)设计型论文的正文写作
设计型论文的正文一般由设计说明书、 设计图组成。设计说明书要写明实地情况、造型情况、选材情况、效益分析、使用说明等,这是设计型论文的主体;设计图是设计师的语言,它反映了设计的主要成果,是指导工程实施的依据,它与设计说明书密切配合、相辅相成。
设计图纸可置于正文中,也可集中放在附录里。
八、结论
结论又称结语、结束语,是理论分析或实验结果的逻辑发展,是整篇论文的结局。它主要是对正文分析、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性的概括和总结,从而作出结论。
如果不能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
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仪器设备改进意见、尚需解决的问题等。
结论作为文章的结尾,一般不写序号。
九、致谢
非必写要素,视情况而定。
致谢是指对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中给撰写者有很大帮助(如审题、审稿、指导、修改、提出意见建议、提供有关资料)的人员、单位公开表示谢意的文字,以示对别人劳动的尊重,也是一种谦逊品质的体现。
致谢文字一般不长,通常置于正文之后。
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也就是参考书目。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撰写者大都要翻阅查看大量的有关书籍、报刊,甚至要引用或借鉴其中某些观点、数据。为了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作者在论文正文结束后,一般应列出主要书刊和网页上文章的目录作为参考文献,置于文尾,与正文空出一行。
参考文献排序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
(1)按照在论文撰写中参考价值的大小; (2)按照论文参考引用的先后顺序; (3)按照文献时代的先后顺序; (4)按照作者姓氏笔画或外文字母的顺序。
参考文献按次序列于文后,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以[1]、 [2]、 .... 按序排列。如遇多个主要责任者,以","分隔。一般在主要责任者后面不加“着、编、主编、合编”等词语。参考文献的字体字号一般与摘要相同。
参考文献的主要类型标识为:专着——M,期刊——J,报纸——N,论文集——C, 学位论文——D, 报告——R。
参考文献的具体写作,可参照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要求来撰写。
常见的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如下:
1.专着: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1]李凯源.现代应用文写作[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3.
[2]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 18.
2期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 [3]刘彪现代市场经济中的银企关系分析[J]经济研究,1994,(5): 22 - 25.
3.报纸: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 [4]李明.论人道与人道主义[N].人民日报,1992-03-15(8).
4.引用特种文献:如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内部资料等,其格式与专着相似。
5.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例: [5]J 俊发.中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变化的新趋势.http: I/WWW. Si- na. com.cn.
十一、注释
非必写要素,视情况而定。
注释是作者对论文中的有些字、词、句加以必要的解释和注明来源出处。它与参考文献是有所不同的。
注释分为两类:一类是论文作者对文章中的一些字、词、句所作的解释、说明或补充,以便读者对被注释的对象有更好的理解;一类是对引文的来源出处所作的说明,以表示对他人劳动成果的认同与尊重,借以增强资料的可信度,也便于读者查对原文。
注释的方式有三种:夹注、脚注和尾注。
1.夹注。也叫“文中注”、“段中注”或“行中注”。就是在要注释的字、词、句后加括号,在括号中写明注文(如作者、着作或文章名称、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夹注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采用间接引语,如引用某作者文章中的观点、意见和提法,这时可以在引语后面注明作者的姓名及该弓|语文章发表、出版的年份;第二种是直接引语,在引语后注明出处;第三种是对文中某个词语作简要说明或者标出其另外一种提法或说法。一篇论文的“夹注”不能太多,太多了不仅会影响文章结构的美观,读者阅读起来也吃力,甚至还会产生误解,认为论文作者是用别人的观点代替自己的论证。
2.脚注。也叫“页下注”或“末注”。就是在所要解释的对象的页码下端加注。一页中只有一段引文的,在引文末端的右上角注上(注)字样;一页中引文在两段以上的,则要标明序号,必须以页为单位。其写法格式,与“夹注”一样。
3.尾注。也叫“篇末注”。就是将注释全部集中于文章的末尾。
但一定要在被注释对象的后面加上①、②、③或(注1)、 (注2)、 (注3)字样的注码,以与篇末注文对应。
需要注意的是,一篇论文不要在文尾既写"参考文献"又加“注释”,以免影响论文外形的美观。
十二、附录
非必写要素,视情况而定。
附录是指论文中有些内容与正文关系密切,而这部分内容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可是列入正文又往往会影响正文叙述的条理性和连续性,因而将其附加在正文之后作为附录,以帮助读者阅读,掌握正文中的有关内容;还有一些则是指附于文后的有关文章、文件、图表、公式等与论文的阅读有着密切关系的资料。
设计型论文中的设计图纸可置于正文中,也可集中放在附录里。
附录一般位于论文的最后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