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英语专业学年论文写作特点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7-04-08 共3202字
摘 要:本文研究了中国英语专业学年论文的性质:论文题材范围、论题的选择、篇幅的大小等问题,分析了英语专业学年论文的特点,旨在为更好地开设这门课服务.
关键词:高校英语专业 学年论文 写作特点。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 大学生的英语水平的逐年提高,作为大学生的初步学术训练,在我国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开设学年论文是很有必要的。 然而,学年论文虽然在英美国家大学早已是常规科目,但在我国毕竟才刚刚起步,所以,对于这门课程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本课程的性质、特点等,尚不十分明确,有必要作一番深入的探究,从而使这门课更加富有建设意义。
先来看看中国大学英语专业学年论文的性质, 这其中包括论文题材范围、论题的选择、篇幅的大小等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英语专业的归属,按教育部颁布的通用教学大纲,属于外国语言文学类,因此,它所研究的范围,应该是外国语言文学。
更加确切地说,应该是英语国家的文学文本,从更加广泛的意义上说,不仅仅是文学,还可以是对文化、翻译和语言学的研究,这种范围的考虑,基本和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是一致的。方向虽然一致,但是论文的字数、题目却有较大的不同。
考虑到做学年论文的学生还处于大三阶段, 他们的语言与知识与毕业生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所以应该将题目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字数也不宜过多,一般1000字左右较为适宜。 此外,论文所选的研究对象不能太复杂,一般只选择一篇英语短篇小说、一首短诗、一个翻译问题或一个语言文化问题进行讨论问题。 从研究的角度来看,研究的话题选择一般也不能非常复杂和深入, 而是对于一种对课程中所涉及的某个问题作较为仔细的分析而已。 例如,不能写“论《警察与赞美诗》的艺术创新”,而最好写“论《警察与赞美诗》的幽默特点”,不能写“论《雪夜林边人独立》的哲理深度”,而最好写“论《雪夜林边人独立》的作者的踌躇”,等等。
目前,中外一些研究者对于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如有的研究者认为:“论文的题目不宜太大,论述的问题不求过深,篇幅也不宜太长。 ”(杜兴梅,06:8)对此董华等人也持同样的看法(董华,2000:6)。 有外国的学者指出:“主题论文(这里即指‘学年论文'---笔者按)通常作为一门课程的主要部分,用论文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完成。 它不要求学生用课程以外的研究资料,实验室的实验结果,问卷分析。 它与正式的研究论文有所不同。 它通常只是一种要求学生进行有创意性思考或评价性训练的论文。 以英语课程的主题论文为例,它可能要求学生对一篇课文,一篇短篇小说的写作进行仔细研究,或者仅仅是对一些课外阅读的总结。 (The thesis paper is usually a paperassigned as a major part of the course requirement.If it does not re-quire the use of outside sources,laboratory experimentation,orquestionnaire analysis,then it does not a research paper.It is,then,generally a paper that may require a student to do some origi-nal thinking or evaluation.In English,for instance,it might be theclose study of a text or the writing of a short story or simply a sum-mary of some outside reading.)(德蒂鲍尔姆:6:2005)”
以上是确定了学年论文的性质, 紧接着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就是作为中国大学英语专业学年论文, 究竟有什么特点呢? 虽然在一些外国写作教科书里,我们可以看到较为明确的关于学年论文的写作指导、步骤分析、专题研究、理论探讨,等等,但那毕竟是为英美学生而作的,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英美学生的语言表述、背景文化知识而量身定做的,如果将其照搬到我国的英语专业课堂肯定行不通。 所以,应该结合中国学生的写作特点来考虑问题。 那么,中国学生的写作特点有哪些内在因素呢?
笔者认为,最大的特点是思维方式问题。 当学生下笔做任何一篇文章(其中当然包括学年论文)的时候,他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从总的思路出发该怎么写。 根据笔者对学生的观察,中国学生总是喜欢先从各个方面去讨论问题, 然后再在文章的末尾(多是最后一段)进行归纳总结,在思维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归纳法”. 这体现在篇章结构上,就是不在文章的开头摆出文章的主题句而在文章的结尾营造主题句。 笔者曾布置学生做一篇题为“论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的幽默特点”的文章,发现80%的学生在文章最后出现主题。 国内外英语研究者对此都有所研究,如Matalene(1995),Scollon(1991),Connor(1996)和胡文仲等人都证实 ,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在文章的开头是蜻蜓点水,一直在外面团团转,迟迟不肯进入主题,观点要到结尾才明朗。 王希墨等(1993:63)也对此作了量化的研究。 陈建平(2001)对中国大学生的作文的语篇模式的调查结果更加强有力地证明了学生作文的惯用思维模式。
中国学生在写学年论文的另一个思维特点是缺乏方法,或称为模式单一。 根据林燕平(2006)等在其专着《英美文学教育研究》的研究,中国大学生用英语欣赏、撰写英语论文时,至少应该掌握四个方面的研究方法:一是作家研究系统,包括如精神分析研究法、 原型分析研究法等方法; 二是作品研究系统,包括形式主义研究法、新批评研究法、结构主义研究法等;三是读者研究系统,包括解释学研究法、接受美学研究法;四是社会历史研究系统。 这些方法显然是搞文学研究所必须的,正如杨自俭(24:1994)所指出的:“方法论的水平是人的理论思维能力的体现, 因此应把方法论建设的过程当作培养理论思维能力的过程,不应只当作单纯学习研究方法来看待。 ”然而,中国大学生写文章之前对上述方法几乎一无所知,所以提起笔来根本谈不上什么方法,只是抒发随意所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有些学生也知道一些社会历史研究系统的知识,但运用起来总是以这个方法的皮毛做文章, 即机械呆板地用所谓的社会变化来剖析作品人物。 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也可以说是贫乏,因此,大学生的小论文不能够称为论文,这样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学年论文是对于大学生进行初步学术训练的这个重要目的。
中国学生在写学年论文还有一个特点, 即不懂得应该引用本行业的业内人士,如专家教授、文学研究者、文学批评家等的研究成果,他们往往以为引用一些名人名言就可以了,殊不知这是非常错误的。 毛荣贵(1997:23)的研究证实:“许多中国学生的文章充满了陈词滥调和陈旧的引语, 中国学校还在教这一套,在美国人看来,这是非常可怕的习惯。 (Many Chinese students fill their essays with so many clichés and shopwornquotes that I am beginning to think that the patterns of the Imperi-al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essays are still taught in Chineseschools.To the American reader,this habit is atrocious!)”有的学生即使引用了业内人士的研究成果, 尤其是在英特网上下载后却往往不加以注明, 即不懂得通过以论文注释的格式来表明自己文章的出处来源,以为像中国人引用孔子、孟子、唐诗宋词那样,不注明人家也自然明白。 这种做法,其实也从本质上同做论文的核心思想背道而驰, 因为做论文是在搞科学研究,不注明文献的来源出处,往小了说说是在否定自己的科研过程和论文的学术性,往大了讲是一种不道德的剽窃行为。
总之, 由于上述学年论文的性质和中国学生做论文的这些特点,高校教师应该在制定教学大纲、编撰教材和确定教学方法的时候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地教授学生,而不是一味照搬英美学年论文那一套,或对于学生做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要求,从而避免降低教学效率, 不能真正实现英美文化教育的重要目的的失误。
参考文献:
[1]杜兴梅.学术论文写作.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
[2]德蒂鲍尔姆.怎样写主题论文.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1.
[3]董华.大学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3.
[3]蔡基刚.英汉写作修辞对比.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林燕平.英美文学教育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5]杨自俭.英汉语比较研究.湖南科技出版社,1994.
[6]毛荣贵.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评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