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伦理道德角度,个人主义价值观不断遭到批判和否定。如果按照传统对个人主义的理解,即个人才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共同体”只是一种幻象而已,无疑,个人主义将面对社群主义者的猛烈抨击。但是,如若按照贝拉和哈耶克的理解,个人主义从不排斥社会责任和公共事务,只不过动因是有益个体而作出的承担社会责任,那么,它又将面临现实境遇的冲击,即个体如何避免唯利是图以及陷入封闭的原子化风险。正如查尔斯·泰勒所认为的,现代社会面临着英雄维度的陨落、自我的封闭和孤独、生活的平庸化和狭隘化的生存状况,英雄维度的陨落使人们对人类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目标产生了怀疑,陷入了虚无之中; 自我的封闭使人们只专注于自己个体的生活,从而使自我陷入孤独之中; 生活的平庸和狭隘使人们以自我为中心,更少去关注社会政治生活,从而陷入被外在权威所操纵的危险,这些恰是原子式个人主义所带来的现代性的隐忧。泰勒担忧,现代原子式的个人主义在道德领域衍生出了相对主义、主观主义,使人们陷入了自我中心和可怜的自恋主义文化中。与此同时,这种自我中心会使人类孤立地看待自我、社会、环境,从而陷入人类中心主义,威胁整个人类的生存状况。泰勒坦言,原子化的个人主义把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定位于自我实现,但“它们倾向将实现仅仅看成自我的,忽视或者弱化来自我们自己的欲望和志向之外的要求,不管这些要求是来自历史、传统、社会、自然,还是上帝; 换言之,它们培养了一种激进的人类中心论。”[7]( P66)所以,当人们把自我定位于世界的中心,通过工具理性思维,实现自我,“这必然助长了个人利益至上主义”,对待我们日常生活所依赖的共同体如此,对待我们所依赖的自然、环境及社会也是如此,最终从自我中心陷入人类中心的苑囿。
当然,泰勒并没有只提出问题而没有给出解决方案,他认为,如何克服这种原子式个人主义所带来的困境,人们需要通过对话即“我想唤起的人类生活的一般特点是其根本意义上的对话特性”[7]( P37)来重新理解自我,定义自我,认同自我。通过对话这条路径向他者开放,建构本真的自我,泰勒期望通过这种本真性的自我建构,克服个体原子化的倾向,使存在差异性、多样的个体达到共生的状态。
困境三: 个人主义未来走向和发展前景的隐忧从现时代的背景来看,个人主义在全球化潮流、消费主义文化的冲击下,越来越呈现出负面作用。一方面,全球化潮流、消费主义文化确证了个人主义在西方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另一方面,它们又冲击了个人主义文化价值观,使他们不得不面对现实境遇的挑战。
第一,全球化使传统稳定的社会结构被冲击,人们日常生活日益呈现了高度流动性的特征,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让个体陷入高度的不确定性和焦虑之中。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个体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自主性和自由意志的强大,这使个体确信了自我存在的独立性。但是,面对社会的高度流动性,个体也在种种的不确定性中陷入了焦虑和不安之中,这也使人们对自我的生存状态进行反思。一部分人开始渴望突破现代个人主义的苑囿,向共同体生活的回归; 而另外的人要么在不确定性中惶惶不可终日,要么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在享乐主义中迷失自我。所以,现代个人主义在全球化的趋势中悖论性地存在着,个体不得不面临重新定位自我的困境。
第二,在后工业时代,传统工业社会所确立的权威、价值和意义被消解,自我成为了价值的评判者,由此,道德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盛行,客观主义和普遍价值衰微,使个体无法正确认识自我,找到安身立命之根。因为,“在现代意识中,没有一个共同的存在,只有一个自我,而对自我的关注是关心它的个人真实性,它那独特的、不可削减的、不受设计和传统约束的性格,以及社会给自我戴上的伪善面具和对自我的扭曲。”[8]( P18)那么,面对相对主义价值判断,人如何在面对共同体时走出狭隘和封闭的自我,是现代个人主义必须面对的困境。
第三,消费主义文化盛行,个体在物欲之中迷失自我。人们消费的不仅是物品的物质价值,更大程度上是把消费看做是一种象征性符号。人们在消费物品中界定自身,通过消费不同种类的物品,人们选择和确证自身存在的社会层级; 通过消费物品的满足感,寻找和证明自身的个体价值和社会意义。所以,在消费主义时代,人们的消费依赖于商品,但又超越于物本身,人们被不断地刺激而制造欲望,并把欲望满足看做自我实现的标志,最终人们发现自身总是有永无止境的物质欲求,并且要拼命工作才能实现自我。这种恶性循环使人们无暇顾及家庭的情感生活,无法更多地参与公共生活,却导致了个体呈现了更多“自恋症”的特征,最终使个体陷入了原子化的个人主义生活方式之中。
三、西方个人主义困境的原因及实质
西方个人主义之所以面临一系列困境与其哲学基础和定位、经济上的确证以及文化价值领域的信仰错位相关,这些导致了个人主义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不得不寻找解决危机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存在论视域下,如何定位个体的纠结。从存在论角度上,个人主义的出发点是人作为个体存在物的先在性和根基性,这要求我们对个体的尊重和保护,维护个体的正义。如果仅仅强调个体的自然属性,即个体的生物性,那么个体生命的消亡的确意味着个体存在的消失,从这个角度上讲,个体的存在无疑是第一位的。但是,人是悖论性的存在者,人是自然存在物的同时,人也是社会性存在物。在历史语境中,人要与自然斗争,与外在世界抗衡,逃脱必然性的规训,就需要在社会中寻找群体的力量,因此,“在前工业社会,人之性格和群体传统是由社会塑造而成的……在后工业社会中,人只认识别人,而且必须‘相亲相爱,要不就得死去'.现实不是’外在‘的,人’在一个从来都不是他制造出来的世界里忍受着孤独和恐惧。‘” [8]( P162)所以,人必须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生存,通过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确证自我的存在,个人是具体的、现实的,正如马克思所言: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9]( P67 -68)现代个人主义不能只纠结于个体的独特,似乎在用一顶面罩把自我保护起来,而与他者和社会隔绝,还需要积极地投入到社会生活中,与社会融为一体。正如学者伯基特所言: “西方社会珍视个体,尊重个体的自由、自主、创造,尊重个体自身的个体性表达。但在这样的社会里,我们很容易忽视,他人也发挥了不小作用,赋予我们点点滴滴,拼装出有关我们自我的形象……我们要想成为具备自身独有特性/身份/认同的个体自我,首先必须参与和他人共在的由历史和文化塑造而成的世界。”[10]( P2)第二,现代个人主义伴随着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产生而最终确立的,通过契约关系得到强化,因此,个人主义的原子化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展的必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确立,现代意义上的个人也逐渐生长起来,它打破了封建经济上所具有的依赖性和人身依附关系,逐渐走向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独立。个体自我意识确立使自由平等精神成为人存在的诉求,而通过契约精神使这种自由平等的理念得以实现,这是现代个人主义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勾联的积极表现。消极的方面同样不可忽视,通过契约关系在保障个体权益的同时也导致了个体的利己主义倾向增强,致使原子化倾向得到加强。当然,我们并不否定像哈耶克和其他部分学者所强调的真正的个人主义并不否认公共责任的重要性,但是个人主义在客观上所导致的自我的封闭性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冷漠却清晰地呈现出来。正如有学者所言: “个体道德观承认,每一个体在追求本身目标时,必须认识到公共事务( comon arrangements) 的价值,因此这种公共事务可以称为’共同利益‘.但是,对于’反个体主义者‘而言,这一个体主义者认同的’共同利益‘还远远不够: 共同利益必须视为是代表共同体自身的利益,它是一种全方位的人类生存境遇,全体成员都必须关注这一共同体利益。”[11]( P26)因此,在现实境遇中,若要消除抑或降低原子化所带来的一系列危机需要更多制度性和道德上的约束。第三,现代个人主义把把上帝赶下了神坛,使个体和自我成为了伦理和审美的判断标准,但新的支撑点却陷入了自我中心和碎片化的危机之中,被证实是虚幻的。一方面,它把传统形而上学所强调的“存在”变成了“自我”,“将’我‘’帝王般的我‘的需要作为所有权威和所有合法证明的基础。通过背弃过去,人切断或撕裂了强制连续性的纽带; 将新鲜或新奇作为兴趣源泉,将自我的好奇作为判断的基准。”[8]( P171)人与传统、人与人之间的连接纽带断裂,存在的根基无处可寻,个体只能被世俗生活所淹没,神圣、高雅成为虚幻之思,自我成为了单向度的物化之人,陷入可悲的自怨自艾抑或孤芳自赏的自恋之中。与此同时,虽然自我被抬高至上的地位,但随着现代社会流动性的增强,个体在诸多的选择性中却无法确证真实性自我,碎片化的危机日益突显。因此,当真正面对外在的权威、支配以及整个社会机器的强大力量时,个体又陷入无助和随波逐流之中,成为了弗洛姆所担忧的社会之人,即认为自我自由、独立,不服从任何权威、原则或良心,然而却自愿接受支配,做别人希望的事,毫无摩擦地顺应社会机器。最终,个人主义无法找到存在的根基,人所追求的价值意义在碎片化的自我中被消解了,人成为漂泊的浮萍。
四、结语
西方个人主义的确立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不同的面貌呈现出来,深深地影响着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成为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但是,在后工业和消费主义时代,西方个人主义所带来的现代人的精神上的焦虑、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和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使个体无法寻找到本真的自我,群体的自由、价值和意义走向衰落。面对着剧烈的社会变迁,人们寻找精神家园何以可能? 个人主义将何去何从? 令现代人在迷茫和彷徨之中探寻着。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 西方哲学原着选读[M].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2.
[2][美]艾里希·弗洛姆。 健全的社会[M]. 孙恺祥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3][英]史蒂文·卢克斯。 个人主义[M]. 阎克文译。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4][法]托克维尔。 论美国的民主( 下卷) [M]. 董果良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3.
[5][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 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M]. 邓正来译。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6]王治河。 后现代哲学思潮研究( 增补本)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加]查尔斯·泰勒。 现代性之隐忧[M]. 程炼译。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8][美]丹尼尔·贝尔。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 严蓓雯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0.
[9]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 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10][英]伯基特。 社会性自我: 自我与社会面面观[M]. 李康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1]迈克尔·奥克肖特。 哈佛讲演录: 近代欧洲的道德与政治[M]. 顾玫译。 方刚校。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