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武术论文

武术套路项目青少年运动员营养特点和需求分析

时间:2014-09-01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本文字数:3888字
论文摘要

  通过文献资料综述法,根据武术项目特点,从武术运动员能量的需要特点出发,掌握武术运动员营养需要特点和营养现状,对运动员进行合理膳食营养搭配,发展运动员的素质;提高成绩、竞技水平、保持标准体重和体脂,增长运动寿命;同时,针对目前武术运动员营养现状,加强运动员营养知识教育,提高运动员营养知识认知水平,解决运动员营养误区,提高身体的机能状态和运动后体能恢复。

  1 青少年武术运动员膳食营养的重要性

  膳食营养指人通过饮食摄入、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动态过程,营养成分能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良好健康状态。运动员的营养是保证运动员正常生理和训练的根本保证,对运动员训练和比赛起到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针对武术套路项目,教练和营养师要为运动员制订适宜的膳食标准,使运动员具备适宜的体重和体脂,保证运动竞技能力最佳发挥、训练后体力及时恢复、预防和延缓运动疲劳。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无效的训练,没有恢复的训练是危险的训练。运动员身体恢复有物理恢复、睡眠和营养恢复,教练一般重视物理恢复和睡眠,对营养恢复不重视,认为运动员只要吃饱就好,不重视合理营养搭配和微量元素补充。

  另外,青少年武术运动员年龄小,自控能力相对较差,为了保证正常训练和比赛能量和身体形态要求,要严格控制营养,平衡膳食,既保证运动员训练比赛的需要,又要避免营养过剩,造成体重加重、体型肥胖,影响运动成绩,过早的结束运动生涯。因此,端正青少年运动员营养态度,提高营养知识水平,改变运动员不良的饮食行为和习惯,有助于提高武术运动员的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能在激烈的竞技中取得好成绩。

  2 武术套路项目特点和运动员特点

  2.1 武术套路项目的特点
  
  首先,武术套路项目的动作技术复杂,技巧性强,平衡、跳跃动作多,表演、训练、比赛过程中需动、静,急、缓结合,有动力性动作,又有静力性动作,在快速运动中要突然静止保持造型;其次,武术套路项目还需要运动员具有相对好的力量、爆发力、速度、柔韧性和灵敏性;再次,武术套路训练时有单个动作重复练习,又有组合动作和完整套路练习;还有套路训练或比赛时要求运动员在 1 分 20 秒左右的时间内完成 60 个左右不同类型的动作,时间过少或超时都会影响比赛成绩,武术套路运动的这些特点要求武术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完美的身体形态。

  2.2 青少年武术套路项目运动员的特点

  少年运动员指 15 岁以下的运动员;青年运动员指 15 岁以上 26岁以下的运动员。青少年武术套路项目运动员的特点:首先,运动员参加训练的年龄相对较小,武术运动员一般从小就开始训练;其次,武术套路运动员训练时间持续较长,竞技水平达到最高峰一般需要训练 15 年左右;第三,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寿命较短,我国优秀青年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最佳竞技年龄在 20 ~ 24 岁,退役年龄以 25 ~ 28 岁左右为多;我国优秀青年女子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最佳竞技年龄在 17 ~ 21 岁,退役年龄以22 ~ 25 岁左右为多,运动高峰期一般 4 年左右。

  3 武术套路项目运动员营养特点、习惯和现状

  3.1 武术套路项目运动员的营养特点

  武术套路项目对机体的协调运动能力要求较高,但日能量消耗相对较少。由于灵敏、技巧和柔韧等素质与人的体重有关,且训练和比赛过程中要求运动员注意力高度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造成运动员长时间处于精神高度紧张和注意力高度集中状态。因此,这种项目的特点决定了运动员需要平衡膳食和全面营养的基本特征,武术运动员应根据训练和比赛能量需求,严格保证能量供给,同时要防止能量过剩,使运动员出现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现象,造成身体形态变形,过早结束运动生涯。

  武术套路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供能是以无氧糖酵解供能为主的大强度运动项目。有研究提出了武术套路训练和比赛供能无氧代谢约占 75% ~ 80%,有氧代谢占20% ~ 25%。随运动负荷的加大,会出现 PH 值降低,我们知道 PH下降会导致人体 ATP 合成量减少,无法保证身体所需能量需求,同时出现身体内各种微量元素下降、水分缺失,引起机体物质代谢功能失调。

  3.2 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的饮食习惯

  我国大部分青少年运动员饮食行为习惯相对良好,能按时吃早点、午餐、晚餐,能注意营养价值。

  但青少年运动员自控能力差,易出现暴饮暴食、偏食和吃零食现象;在选择食物时不注意营养合理搭配,多数运动员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口感选择食物,北方运动员喜欢肉食和爆炒油炸食物,南方运动员喜欢蒸煮和甜食物,运动员对自己喜欢的食物会多吃,不喜欢的食物少吃或不吃等不良习惯。

  3.3 我国青少年武术运动员营养现状

  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的日均能量摄入普遍偏低,运动员维生素处于缺乏状态,缺少身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多数武术运动员铁锌摄入量偏少;此外,膳食钙摄入量(300 ~ 800mg/d)也明显低于我国推荐的运动员适宜钙摄入量(1000 ~ 1 500mg/d)。青少年武术运动员年龄相对较小,生长发育正处于高峰期,必须保证充足的营养。目前,年龄小的运动员不明白合理的营养搭配,偏食现象比较严重;年龄大的运动员明白合理营养搭配,但偏食和口感以及饮食习惯会影响运动员对食物的选择。这就需要教练和营养师密切关注运动员饮食搭配,监视运动员按照合理的营养搭配进食,从而保证运动员每天正常生理需要和运动训练的能量需要。

  4 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膳食营养需求

  4.1 脂肪、碳水化合物补充相对较少

  武术运动员的身体增加肌肉和脂肪,都会导致运动员成绩下降,柔韧、灵敏、协调降低,影响成绩。因此,武术运动员膳食时要严格控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重,尤其是动物性蛋白质和脂肪。食物中脂肪的供应比例控制在 30% 以下,普通训练时的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总能量摄入量的 12% ~ 15%,减体重训练期间可适当增加到15% ~ 20%,以保证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健康水平。

  4.2 重视维生素的补充

  武术套路运动员应该注意各种维生素的补充,各种维生素是身体必须的元素,根据不同运动员进行合理膳食补维生素,有必要的时候可以直接进行口服维生素。另外,要适当补充铁、钙、磷等营养物质,使运动员的维生素、矿物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4.3 重视食物选择和进食环境
  
  运动员摄入食物时要注意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进食要选择比较安静、舒缓的环境,运动员在进食时也要平静、安稳、细嚼慢咽。所以,教练员应重视学生膳食时食物的选择和进食环境,在选择食物是监督学生合理搭配食物,使学生既要保证能量需求,同时要有足够的维生素补充。主食是能量补充的唯一渠道;维生素补充最理想的是蔬菜、水果,教练员要监督学生食用食物的多样化;另外,进食环境也很重要,良好的环境能激发学生食欲,延长进食时间,有助于食物消化和吸收。

  4.4 重视运动员营养剂的补充有助于更好的训练、比赛和体能恢复
  
  运动营养补剂是指为了使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达到通过普通训练方法所不能达到的运动成绩,充分挖掘运动员的潜能,而采用的训练手段之外的用于增强运动员自身的产能量、能量的控制水平以及提高能量利用率的一种药剂。目前,运动员营养剂的种类较多,有糖、维生素、ATP、活菌、中草药食品。

  武术套路运动员疲劳后,一般会出现难以完成连续性和跳跃性动作,动作演练不到位,失误率较高,步法散乱,身体僵硬,手眼身法步与精神气力功的配合失衡。因此,武术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前、中、后进行适量运动营养补充是必不可少的,营养剂的补充能提高训练、比赛质量和体能恢复。教练应根据具体情况对运动员进行运动饮料和营养剂的补充,补充时应以含糖和微量元素高并且口感好的运动饮料为主,且适宜少量多次补充。

  5 重视厨师和运动员营养知识普及

  5.1 加强运动员营养知识普及,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首先,聘请营养师或有经验的对运动员普及饮食营养知识,提高运动员对营养的重视程度,形成营重要的思想;其次,让运动员了解合理搭配饮食,尽可能地达到色、味、营养全面的标准。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形成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时期,建立合理平衡的膳食习惯,对运动员的健康至关重要,这样运动员才会按照个人的需求选取合适的食物,而不是按照口味选择。

  5.2 厨师的配合与教练的监督

  厨师、教练及相关人员也要进行运动营养知识的培训,按照青少年运动员的营养需求来准备食物。只有教练、厨师掌握饮食营养知识,教练才能指导和监督运动员的膳食;厨师才能烹饪出色香味俱全、营养搭配合理、品势多变的食品,提高运动员的食欲和改善偏食行为,从而增强运动员体质和体力,保证运动员训练、比赛和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

  6 结 语

  在体育科学迅速发展到今天,竞技程度越来越激烈,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的挖掘越来越细致、越来越深入;科学训练提高运动成绩的同时,人们逐渐重视营养对提高运动员成绩的提高;只懂得训练的教练已经不适合现代体育的需要,只有懂得先进训练理念和运动营养的教练才是时代迫切需要的,这样的教练才能对运动员进行合理的训练和营养补充,才能达到增强运动能力、加快疲劳恢复的目的,在未来的比赛中才能取得好成绩,才能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参考文献:

  [1] 杜佳亮,周东波 . 不同项目运动员营养需要量特点研究 [J]. 竞技体育,2011(12):37.
  [2] 陈芳芳 . 武术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与恢复的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 (12):120-122.
  [3] 段小敏,陈阁,黎莹等 . 陕西优秀运动员膳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J].运动人体科学,2012(18): 14.
  [4] 宋永范,彭雪涵,林黛茜 . 不同项目运动员营养补充特点研究综述 [J].福建体育科技, 2011(6):31.
  [5] 宋永范,彭雪涵,林黛茜 . 不同项目运动员营养补充特点研究综述 [J].福建体育科技,2012(6).
  [6] 曹建民,李妍 . 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的营养状况及对策[J].青少年体育,2012(10):117.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