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创新则兴,守旧则衰”,是当代竞技体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任何事物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发展就是不断创新。自武术套路踏上竞技体育的舞台以来,国内武术界对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一直都非常重视,视“创新”为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发展的生命,竞技武术套路中各种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就从未停止过。就单个动作而言,从最初的旋子到旋子转体360度,再到现在的旋子转体720度;就动作的连接而言,从简单的“旋子转体360度+跌竖叉”到现在复杂的“旋子转体360度+旋风脚720度+跌竖叉”等等。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立体技术动作的腾空高度越来越高,旋转角度越来越大。现代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发展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技术动作的不断演变创新。技术创新是以运动技术为对象,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对动作的形式、结构、功能及运用进行改变的创造性活动。根据运动训练学理论,“运动技术的发展有两种形式:一是渐进式,指对原有技术不断的完善和提高;二是飞跃式,指出现了以前没有的新技术。技术创新就属于飞跃式发展”.技术创新现已成为竞技武术套路技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成为竞技武术套路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将从技术动作创新的内容、方法和原则,对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创新展开探讨。
1 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创新的内容
为了更好的对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创新的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总结和归纳,我们对国内多名武术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了调查,其结果统计如下表1.
统计结果显示: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动作组合、技术风格、套路编排、难度动作、难度连接等方面,我们将其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1 技术动作创新
技术动作是竞技武术套路技术体系的基本元素,因此,对技术动作的不断创新是竞技武术套路技术持久发展的保障。“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对基本技术的不断融合创新可引起难度动作和组合编排动作的创新,同时难度动作及组合编排动作创新又促进基本技术的不断改进,以适应竞技武术技术发展的需求。”
因此,对于除了竞赛规则以外的武术套路技术而言,应当以表现武术意境、神韵、内涵等内容作为重点,不断追求形与神的完美结合,内与外的高度统一,劲力刚强而不粗野,技艺纯熟而不玄浮,情绪饱满而深沉含蓄的卓越境界。其表现为对武术的本质特征、武术内涵等方面展开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当尊崇传统,也就是充分的利用传统武术这一博大精深的资源。通过对传统武术套路中技术方法的汲取,经过学习和钻研,推陈出新,创造出更多更新的技术动作、动作组合等,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中国武术这一古老而文明的文化遗产的重新再现和延续。
此外,难度技术是现代竞技武术“超技击性”和“难美性”发展的需要,是量化竞技武术套路技术评分的需要。因此,难度技术动作的创新应当以提高竞技武术套路技术的难美性和增强竞技武术套路量化评分的功能为目的,以“高难美新”作为技术动作发展趋势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1.2 技术风格的创新
所谓技术风格,是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技术风格是任何一项运动技术的“灵魂”,它是个人体能特点、思维特点与该项技术的契合。技术风格的创新是指运动员根据自身的个体特性,在演练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技术特长和演练个性化特征的创新活动。
通常来讲,技术风格的创新是一种个性的表现。运动员需要根据自己的特长技术,塑造独特的技术风格。特长越显着,风格就越突出。对于速度素质突出、跳跃能力优秀的运动员可以通过速度快、爆发力强的动作体现技术风格;柔韧性好、身体协调能力好的运动员可以通过平衡性的动作、身法韵味表现力强的动作体现技术风格。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当选择适合运动员个人的技术进行反复精练,使其成为该名运动员的特长,并结合好其他技术进行练习,这是实现运动员鲜明技术风格创新的关键。
1.3 套路编排的创新
竞技武术套路编排的创新是指教练员、运动员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通过独特的思维过程,创编出布局、结构新颖独特,并具有一定的视觉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的创造性活动。竞技武术套路在编排上的创新更多是针对整套技术动作的结构的完整性和布局的合理性而言的。对于任何一种套路结构,完整性都是非常重要的。层次分明、环环紧扣的套路结构才能够引人入胜。如何开始套路的起势部分,如何渐进到套路的高潮部分,如何进行最终的收势等,都是需要教练员和运动员精心构思、反复推敲。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中难度动作的出现,也对运动员和教练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针对竞赛规则中规定的难度动作创编套路时,需要考虑将难度动作安置在段落中的哪一个位置?要考虑在哪一段进行难度动作的演练?以及一般动作和难度动作要如何的组织和连接等等。在布局的合理性方面,由于比赛规则对时间和场地都有所限制,所以在套路的编排中必须充分的利用好时间和空间这两个要素,宏观的考虑整套技术的效果,处理好段落的编排和整个套路在空间的布局,进行技术动作的合理选择、组织、安排,最大限度突出运动员的技术风格和技术特点,这样才能给裁判和观众以深刻的印象。
2 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创新的原则
在体育领域中,任何技术的创新都不是凭空随意的想象和唾手可得的创造,必须是以该项目的技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人体运动的客观规律为基础,利用现有的技术,并充分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创新思维能力,才有可能产生出新技术的生成。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创新也同样要遵循这样的规律,也应当是“根据人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和武术技术发展的规律对竞技武术创新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与概括。”
为了更加准确的把握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创新应当遵循的原则,我们进行了调研,结果统计见表2.
依据上述调研的结果,我们将竞技武术套路技术的创新原则归纳为:
2.1 遵循科学发展的原则
人体的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枢纽,肌肉收缩为动力,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动作是运动员的肢体活动,必须要遵循人体解剖学的客观规律。任何超出这一规律的技术动作,必然会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在创新技术动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依据运动员的身体构造、身体机能,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的指导下,实现对技术动作的革新与变化。如果设计的技术动作超出了人体正常的生理范围和极限,那么这种创新是不可能在实践中得以实现的。因此,技术动作的创新离不开人体解剖学的科学指导。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核心是人体运动动作,以运动中的运动技术和技能为研究对象,其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人体运动技术的客观规律,明确技术动作变化的原因,寻求运动技术的合理化和最佳化的方案。这在技术动作创新的实践过程中,为竞技武术套路的技术创新提供技术原理的指导,为创新技术动作的诊断和改进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同时,在运动生物力学的技术指导下,使我们可以有效的分析现有的竞技武术套路技术,通过分析来实现对技术动作客观规律的认识,促进高新技术动作、难度技术动作的生成和完善。
具备科学性的才是可行的。技术的创新设计必须要具有科学依据,同时满足运动员具有相应条件和能力这一前提。因此,每个创新动作的出现都需要科学论证。国内很多的学者和研究人员都是结合运动生物力学理论和技术进行竞技武术技术的研究,这些大量的学术着作为竞技武术套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实质性的建议。如旋风脚720度,腾空摆莲720度以及旋风脚900度,正是研究人员对旋风脚、腾空摆莲动作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从解剖学、生物力学等方面进行认证,才使得这些动作得以产生。所以,在竞技武术套路技术体系中,技术动作的创生与革新离不开人体解剖学、生物力学等科学原理的指导,遵循科学性的原则是置关重要的。
2.2 秉承武术特色的原则
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竞技武术套路这一运动形式的出现,是西方文化、西方科学精神和西方体育精神介入的结果。这一点,我们不可否认。
但是,竞技武术套路决非是来自西方世界的“舶来品”,更加不是对来自彼岸文化盲目崇拜的效仿。它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是中西体育文化的集大成者,是我们本民族的武术套路运动在文化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新形式。回顾竞技武术套路6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我们始终还是坚定的走在自己主宰自己文化命运的大道上。因为我们懂得现代竞技武术在传统武术基础之上的延续,竞技武术套路中的技术动作是对传统的中国武术的一脉相承,自身具备着丰富的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因此,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离不开中国武术这一本源,离不开中国武术所独有的内涵与底蕴。如果“丢掉了中国武术套路技术最基本的内容和特点--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缺少或者失去中华武术这些基本的传统文化特色,武术套路面目全非,武将不武,术将不术”.“武术技术是展示武术内涵的载体。”技击这一本质属性在武术技术发展史中一直占据着主导的地位。但是,“武术套路的技术动作与实战技击技术存在客观的、现实的差异,这是武术套路运动的属性和规律决定的”[7].在今天,作为一项现代竞技体育项目的竞技武术套路,随着竞技武术套路价值取向的改变,其技术的技击功能已经抽身而去。竞技武术套路技术的价值取向不再是克敌制胜,不再是满足于实战的要求,而是对技击动作和技击意识的总结与概括,是对技击的内涵和实质的体验与顿悟,是对技击传承的有效方法与艺术化的表现。然而,时代的变化不会磨砺掉中国武术的独特内涵和本质。传统武术套路在现今,依然能够对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有着可以借鉴和促进的作用。这种积极的作用既可以是文化层面的,也可以是技术层面的。技术动作的“技击性”依然被延续和继承,武术技术动作的技击属性依然在武术套路中清晰可见、活灵活现。如:太极拳中的“引进落空”与“四两拨千斤”,寓意利用走化对方的来劲使对方劲力落空,使对方的身体腾虚,进而向对方身体施力,由防御转入进攻的技击思想;长拳套路中“遐举遥击,进退疾速”,强调以快制慢,先发制人的特点,都蕴含着攻防战略和技击含义。
所以,技术动作的“技击性”依然位居决定性的主导地位,具备技击内涵的技术动作依然是竞技武术套路的根本。本着这一原则,竞技武术套路技术的创新就应该秉承武术的特色,在创新的过程中铭记武术的本质特性,创新出能够体现武术特点的技术形式。没有特点的东西就会失去存在价值的,同样,如果武术的本质在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创新中消失,那么竞技武术套路也将因不再具有特点而失去存在的价值。
2.3 凸显艺术审美的原则
作为技能主导类的难美性项目,艺术美是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一个重要运动表现,那么表现艺术的审美效果自然成为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发展和创新的关键要素。因为“技术动作的艺术形式愈完美并富有创造性,就愈能够使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整套演练富有表现力,感染力也会愈强,从而直接决定竞技比赛的成绩”.这一特点对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创新有突出的意义。邱丕相先生认为“武术套路的技术特征,可归纳为技击性,多样性和艺术性。技击性与艺术性并不矛盾,武术套路的艺术性是为了更好、更诗意地表现技击性。技击性主要表现在动作基本构架、方法上,艺术性主要表现在动作的技法、技巧(如何连接,如何演练)上”.由此可见,我们强调竞技武术套路技术的创新要秉承武术的特色,与技术动作的创新追求艺术审美的表现方式和方法,是完全可以共存的,两者的相互结合可以更好的促进竞技武术套路技术的创新。
人们常说中国文化是种“审美文化”,即往往习惯于在一切人文领域中体现一种艺术精神。“古代武术套路的形成与发展,是在军事武艺基础上不断受到古代舞蹈、戏剧、杂技等多种文化形式的影响,因而具有自身的审美功能。”在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技术动作的合理性、技击性、艺术性与创新性的和谐统一,构成了竞技武术套路运动这一物化载体的主题思想。
追求“高、难、美、新”的技术趋势已经使得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更加倾向于追求艺术性的审美发展空间。艺术审美的属性已成为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核心。因为“人类在表现其思想过程中所运用的创新方法势必与艺术活动保持着共通的关系,这是人类思维以艺术的方式观照世界而进入到与本体自律性结合阶段的根本途径”.这也是武术运动之所以能够与人文意义上的追求形成共鸣的理论基础。马贤达先生继承和创新出的翻子拳、劈挂拳的风格之所以能够震撼武术界,不仅因为他的表现能够独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他在技术结构和战术特点方面完美地运用了艺术夸张的创新方法,使人们感受到了人类创新能力的巨大威力和艺术美的深刻涵义[12].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武术套路的功能和价值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实践证明,竞技武术套路的艺术性已经不容置疑。因此,我们必须要在认清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本质的基础上,突20破传统思维的定势,大胆创新和改革,凸显竞技武术套路技术的艺术审美的创新,以促进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
2.4 尊重个体发展的原则
每个武术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训练水平、技术风格、性格气质类型均有所差异。因此在竞技武术技术的创新时必须要考虑到个体的差异的,重视个体发展的原则。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同的运动员在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上的表现是不同的。技术的创新要充分考虑运动员个体特点,充分发挥运动员的个人特长。譬如体力好、灵活性强的运动员就可在跳跃与技巧动作上创新,柔韧性好的运动员可在腿法与平衡动作上创新,身材较矮小的运动员可在速度上与技巧性强的动作上创新等等。这就为运动员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所以,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无论是技术动作和技术风格的创新,还是套路编排的创新,运动员和教练员都不能脱离个体的实际,应根据个体特征与差异,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体的特长为目标,创新出符合运动员的技术动作、风格,以及套路编排,实现竞技武术套路技术与运动员的个人技术特长和优点相融合,进而实现在竞技比赛中实现对武术技术的多元化诠释和表现。
3 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创新的方法
3.1 组合创新法
世界万物源于不同形式的组合,这一哲学思想是组合创新法的依据。对于组合创新,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对某一事物的简单沿袭和模仿,或是对若干结构因素的简单拼凑和堆砌。它应该是结合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对相关结构因素进行合理的有机的结合,使之具有完全崭新的整体功能特性。“换言之,其目的就是要最终获得一种形式新颖、结构完整、功能独特、效果明显的有机体。”在这一原理的指导下,结合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动作特性,于是便产生了竞技武术套路技术的组合创新法。
在竞技武术套路技术体系中,技术动作的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在各种不同类型和形式的技术动作中,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些素材进行符合武术套路运动原理和特征的连接组合或重组,获得具有全新的形式、结构、功能和效果的技术动作。在创新实践过程中,根据所选择的组合类型的不同,产生的组合结果也会不同。
3.1.1 相同组别技术动作的组合创新
相同组别的组合创新,是指选择相同的动作类型的技术动作进行连接和重组。这种组合方式主要有“跳跃+跳跃”、“腿法+腿法”、“平衡+平衡”等。例如,“旋子+旋子转体”,“侧手翻+侧空翻”,“旋子转体360度+旋风脚720度”、“腾空飞脚+旋子转体720度”等是将两个跳跃类型的动作组合连接在一起(也可称为“动动连接”);“燕式平衡+仰身平衡”是将两个平衡类的动作进行组合(也可称为“静静连接”),等等。
3.1.2 不同组别技术动作的组合创新
不同组别技术动作的组合创新,是指选择将不同类型的技术动作进行组合和连接。这种组合方式主要包括“跳跃+平衡”、“跳跃+腿法”、“腿法+跳跃”等,即通常所说的“动静连接”.例如:“腾空飞脚+(无步)腾空摆莲+雀地龙”是跳跃类技术与步法类动作的组合;“腾空正踢腿+踢膝独立(起跳脚落地)”是腿法类和平衡类技术组合创新,等等。
此外,各种跌扑滚翻类动作,抛接类动作都可以进行这种组合方式。这种创新不但适用难度动作的技术创新,对一般动作的连接和组合也一样是非常有效的创新方法。因此,只要能够合理的分析动作,进行大胆的思考,组合创新可以产生的组合创新技术会是多种多样的。目前,我们现有的技术体系中技术的创新,多是利用这种组合法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作进行适当的结合,以此形成新的动作。这种技术动作的创新方法在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创新和发展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并会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
3.2 移植创新法
“在体育领域,许多卓有成效的创新是通过移植法实现的。移植法之所以能够成为行之有效的创新方法,在大千世界里,从最小的基本粒子到巨大的星系,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表面上看似毫不相干的各类事物,实质上都存在着某些统一性和相通性。而且,只要具备一定条件,不同事物之间还可以相互转化。”正是由于客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事物之间普遍联系和转化的原理,才使得体育领域中移植创新法得以存在和发展。因此,在竞技武术套路中,我们可以通过移植创新的方法推动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
3.2.1 内部移植
在同类套路中,由于技术动作结构相似,功能原理相关,所以可以实现相互的移植。例如,在拳术套路中,“旋风脚侧摔”原本是地躺拳中的技术动作,后来被移植到南拳自选拳等套路中;在短器械套路中,刀术的背花被大量移植到剑术中,剑术的腕花也被大量移植到刀术中;在长器械套路中,枪术中除规则规定的拦、拿、扎枪外,其他枪法日益减少,枪棍之间动作的相互渗透、移植十分明显。因此,只要我们在这种异类套路的动作“引用”过程中,切忌“生搬”与“硬套”,通过创造性的思维进行合理的加工,做到不改变创新出的技术与原套路的风格的一致性,便可以起到增强演练效果的作用。
3.2.2 外部移植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移植创新法还可以是通过将其他体育运动项目或领域的有关原理、动作、方法,与竞技武术套路运动规律和特点相结合,通过转化、吸收和改进,创生出新动作、新技术的方法。例如:在全国第十届运动会武术比赛上,上海代表队运动员韦剑在男子枪术和剑术的比赛中都使用的“单手倒立”这一动作,在空中姿态瞬间的制动,并体现出了攻防技击意识,将技术动作的美感表现的淋漓尽致,博得满场的欢呼和鼓掌;湖北代表队运动员龙刚在男子长拳的比赛中,以一个自由体操的代表性技术动作“托马斯”作为套路的起势,整个动作回漩流动、飘逸潇洒、流畅优美,不仅使裁判顿时感觉耳目一新,也引起了全场观众的一片喝彩。这种类似的技术创新就是非常成功的移植创新的典范。
它不仅仅大大提高了技术动作的观赏性,而且还表现出一定的攻防技击要求,体现了对武术的特点。就此,有学者认为“托马斯”技术动作在武术中可以理解为扫转性腿法的“变型动作”.
此外,体操中其他一些的腾空、翻转动作,杂技中“跳猫”,戏曲筋斗功中的“倒叉虎”、“单腿前翻”等等,如果可以通过适当的变化都具有转化为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动作的可能。
李杰先生曾在第四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指出:“大胆地汲取新的东西,包括传统武术中没有的,甚至外国的某些有用的东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使竞技武术能成为一个崭新的,既能适当保留一些传统的精华,又能满足社会需要的竞技体育项目。”因此,在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创新时,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借鉴,通过移植来大胆的创新,只要坚持秉承武术运动的特点,不远离技术动作的本质特征,一切创新都是合理的,都是应该接受的。
3.3 逆向创新法
逆向创新法是从已有的动作技术的组成原理、功能特征、结构形态等方面进行的反方向、逆向思考,进而形成新的武术套路动作。因为在竞技武术套路动作中,有许多动作具有对称性,假使我们沿着原有技术动作的相反方向逆向思考,去构思与原动作技术结构、形态不同的新动作。近年来,逆向创新法在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创新中频繁使用,如在“对刺剑”中,演练者可以用左手持剑,进行各种攻防动作的演练;“空手进枪”中,原本空手的运动员可以在演练过程中“夺枪”,反被动为主动,去进攻原本持枪的运动员,以此营造更好的氛围。
逆向创新更加的偏重从理念和思维出发,进行大胆的构思与想象创新思维活动,以产生广阔的空间。因为,在现实的创新过程中,人的创新思维活动经常会受到各种因素和条件的束缚,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指思维活动按照已有的固定模式,机械地再现或套用人们在以往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些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逆向思维法就是打破思维定势的一个重要的、有效的方法,它往往可以打破常规,打破传统理念,迸发出新的灵感和想法,因而能够创生出新的动作形式、动作方法等等。
人的创新能力是无限的,因此,竞技武术套路技术的创新方法也是不可穷尽的,有待于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掘。但是,我们要始终以技术创新的原则为指导,这样创新出的技术动作才会保持始终在正确的发展轨道上,这才是我们所希望和期盼的。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对于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发展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是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发展正面临的重大问题。一成不变,只能走向衰亡。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如何进行竞技武术套路的技术创新、从哪些内容进行技术创新、依据怎样的原则进行技术创新等问题,都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和作用于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未来发展。本研究所提出的从“技术动作”、“技术风格”和“套路编排”三个内容,“遵循科学发展”、“秉承武术特色”、“凸显艺术审美”和“尊重个体发展”的四个原则,以及“组合创新”、“移植创新”和“逆向创新”的三个方法进行竞技武术套路的技术创新,旨在能够引发广大的竞技武术套路工作者的思考,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技术创新这一领域并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与研究,共同为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发展出谋划策,进而不断的推动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58,252.
[2][4]刘晋元,冯敏,桑全喜。竞技武术创新系统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3,25(4):10-13.
[5]李绍成。碰撞与整合--论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04,1(4):5-8.
[6]田宝山。创新:现代武术发展的动力源泉[J].搏击·武术科学(学术版),2007,4(3):3-4,6.
[7]王岗,吴松。现代竞技武术套路技术体系及其价值取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62-65,87.
[8]姚侠文,等。难美技能类体育项目技术创新理论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2003,26(4):538-541,566.
[9]邱丕相。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2):39-43.
[10]周伟良。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历史透视[J].体育文化导刊,2003,7:18-21.
[11]孙美兰。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1:22.
[12]龚双安,王兴林,李宏印。武术套路运动的创新方法及理论基础[J].体育学刊,2006,13(2):82-85.
[13]刘祖辉,刘同为。组合连接创新法在武术套路难度动作创新中的运用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2):83-85.
[14]陈小蓉。体育创新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4:110-111.
[15]刘祖辉,刘同为。递进加难创新法在武术套路难度动作创新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3):100-102.
[16]李传国,王成。关于武术套路技术内容单调、雷同倾向之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6):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