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武术论文

散打打靶训练的运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刘老师
发布于:2014-07-01 共4052字


论文摘要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靶是散打训练的必备器材之一。从外观或使用意图来看,散打训练使用的靶有拳靶和脚靶两种。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打靶训练可以分为持靶和击靶。从使用的形式和目的来看,散打训练中打靶训练方法包括静止和移动或技术、战术、实战和素质等多种练习。加之靶有便于携带、易于保管和维护等特点,所以从初练者到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中,靶都有着很高的使用频率。拳靶和脚靶在散打训练中频繁使用相对应的是打靶训练的重要作用。总的来说,主要是为了帮助练习者锻炼身体协调能力等专项体能和巩固完善技术动作以增加攻击力量和击打能力、体会击中目标时的肌肉用力本体感觉、强化抢抓进攻战机和创造适宜距离感的意识、培养良好的节奏感以提高对比赛的控制能力,从而全面提高练习者的实战能力和竞技能力水平。所以,对散打训练中打靶训练的研究也就有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文献综述

  国外的一些与散打属于同一项群的同场格斗类项目起步较早,发展迅速,理论研究也较为成熟全面。同时,理论研究的发展也促进了各项目实践的发展。二者相互支持,实践为理论研究提供素材和课题,理论研究又反作用于实践。散打虽然历史悠久,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的时间并不长,其相关理论研究也存在许多相对薄弱的环节,散打训练与训练中打靶训练的研究亦属此列。借鉴国外一些成熟的训练和比赛理论应用于散打训练实践的做法已被人们所接受。但对散打而言,从宏观上要尽量体现中华民族特色,主要包括形式、礼仪和项目特点等;而从技术发展、训练方法等微观方面要不断吸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理念,以促进散打的快速发展。

  2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首都体育学院散打队、首都体育学院2009级、2010级、2011级、2012级散打专项学生,在散打训练及散打专项训练课上的打靶训练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对靶的两个使用者--持靶者和击靶者的持靶训练方法和击靶训练方法两个方面。

  2.2 研究方法

  2.2.1 访谈法

  对首都体育学院散打队部分队员、散打专项的部分同学和武术教研室的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访谈,为论文的撰写提供依据。

  2.2.2 实地观察法

  定期观察首都体育学院散打队的训练,对打靶训练做出定性分析,归纳总结出打靶训练的运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由此进行思考和论证,为进一步研究这一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2.2.3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问题的文献着作和学术文章,借鉴以往的成熟科研成果,作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理论和主要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散打训练中靶的运用原则

  3.1.1 散打打靶训练中的持靶原则

  散打训练打靶训练中,持靶者应根据运动员不同的训练水平区别对待。扬靶时应该坚持的一般原则是:由慢到快、由固定靶位到位移靶位,由位移靶位到活动(实践)靶位;靶位距离由近距离到中距离,由中距离到远距离,三种靶位距离不断交换,逐渐增加难度,以提高击靶者的锻炼功效与兴趣。

  3.1.1.1 扬靶由慢到快的原则

    扬出的靶位停留时间刚开始为一秒钟,然后随着熟练程度逐渐缩短停留时间,以提高击靶者出拳出腿的速度和反应速度。

  3.1.1.2 由固定靶位到移动靶位的原则

    先扬出固定靶位,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逐渐过度到移动靶位。使击靶者的动作由泛化阶段到分化阶段再到自动化阶段过度,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注意持靶者做出的活动靶位要使运动员不易捉摸到,扬出的靶停留时间由长到短,以提高击靶者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

  3.1.1.3 靶距由近到远的原则

  先从击靶者的拳、脚容易中的位置开始,逐渐加大距离,或近、中、远三种靶距交替交换,以此锻炼提高击靶者的出击距离感和出拳、起腿的反应速度。

  3.1.2 散打训练打靶训练中的击靶原则

  散打运动有拳法、腿法和摔法三大进攻技法体系,在运动员用拳击打、用腿踢击和用摔法摔倒对手时必须体现出快、稳、准、狠、巧。用拳法击打手靶、用腿法踢击脚靶和用摔法摔倒人靶有着共同的击靶原则:速度要快、力量要大、力点要准。

  3.1.2.1 速度快

  拳谚有云“拳打人不知”“拳来不易防,因其快”,因此,在散打训练打靶训练中就要始终突出一个“快”字。其中,快速反应练习、适当的最大力量练习、快速力量练习、力量与速度结合练习、动作力量主动肌群的发力练习与颉颃肌的放松能力练习、适当减少预摆以及培养心理果敢性训练都能有效地发展运动员的速度素质。

  3.1.2.2 力量重

  散打运动竞赛规则对进攻时有效击中即得分有着明确的要求,运动员进攻击打力量重是得分甚至取得比赛胜利的重要因素。因此,应适当增加在失去重心情况下如何进攻和恢复的能力;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国传统武术中“三节”“六合”理论,注重腰髋柔韧和灵活性练习,将运动员已有的力量素质爆发出来;重视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合理运用“气”的理论,达到意、气、力三者合一,以气促力,以气增势。

  3.1.2.3 力点准

  在“发动-击打-收回”这一规律性模式中,击打是散打进攻技术的最关键环节,也只有通过击打的实际效果才能分辨出进攻技术的优劣。在散打训练打靶训练中,准确击打靶的部位也是保证击中效果的必要条件,力点准是散打训练打靶训练的指导思想,也是进攻有效的必备元素之一。

  3.2 散打训练中打靶训练的目的与任务

  3.2.1 散打训练中打固定靶的目的与任务

  3.2.1.1 培养击靶者正确的拳法、腿法和摔法的技术动作和击打节奏

  由于固定靶属于静止类的击打目标,靶的位置和距离都较为固定,击靶者做出击打动作时就不会受到其他不利因素的干扰,有利于击靶者高度集中精神和注意力,从而做到各种拳法、腿法、摔法技术动作规范到位。在培养击靶者进攻时的击打节奏时,要求击靶者击出的动作富有弹性(出得快、收得快),击出动作的频率可根据持靶者口令并结合扬靶的频率来进行控制。初学者打固定靶时,击1种动作的连贯性,有利于击靶者建立良好的肌肉感觉和击打节奏。待到击靶者动作形成动力定型后,再适当增加击出动作的速度和频率。

  3.2.1.2 培养散打击靶者的距离感、战术意识和战术素养

  打固定靶训练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培养击靶者的距离感,有利于击靶者精确地控制和对手的距离,并能够据此选择恰当的时机,做出合适的击打动作,以养成击靶者良好的战术意识和战术素养。固定靶与击靶者之间的距离较为确定,击靶者通过观察和击打就可以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即目标一旦出现在自己的有效击打范围之内,击靶者就会毫不犹豫地做出合适的动作进行击打,有利于形成击靶者精确的距离感,并且能够较精确地判断做出击打动作的时机。良好的距离感觉不仅有利于主动进攻,也有利于被动防守中适时的反击。良好的距离感是培养击靶者战术意识和提高战术素养的基础。如在防守反击中,主要是根据对手的位置和自己的有效击打范围分析出对手和自己的距离,利用距离差和时机而转被动防守为主动进攻,从而获得散打比赛的优势。

  3.2.2 散打训练中打活动靶的目的与任务

  3.2.2.1 提高击靶者上下肢之间的协调配合

  散打运动比赛应该有整体攻防的意识,可以击打得分的部位包括头部、躯干、大腿,可以使用的击打动作包括拳法、腿法和摔法,比起拳击和跆拳道来讲,有着更高的上下肢协调配合的要求。在训练中,要有意识地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打活动靶时,持靶者通过身体移动的快慢、方向的改变、扬靶的时机来训练击靶者的步法与拳法、步法与腿法、步法与摔法、拳法和腿法、拳法与摔法、腿法与摔法之间的上下肢的协调配合。

  3.2.2.2 提高击靶者身体重心的转换能力

  参加任何一个体育活动时,保持重心的平稳都是运动员必须做到的头等大事。在散打运动的比赛中,发挥自己特长与抑制对手特长、控制与反控制、保持自己重心稳定与破坏对手重心平衡等已经成为散打运动员制胜的关键因素。打活动靶时,反复大量的活动靶训练可以快速提高击靶者在散打比赛攻防中保持自己身体重心稳定以及在失衡的情况下迅速恢复身体重心稳定的能力,使其在进攻与防守中转换自如。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散打训练中打靶训练的重要性赫然可见,在巩固击靶者的技术动作、形成击靶的时机和距离感、体会击靶的肌肉感觉、培养击靶者的实战意识等方面都起到了显着的作用。

  4.1.2 通过研究发现打拳靶和脚靶训练之间既有相互关联的地方,也有差异很大之处,主要表现在击打靶位和靶面的控制上。

  4.1.3 散打训练打靶训练中的几个阶段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为进行打靶训练转向散打实战对抗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4.2 建议

  4.2.1 重视散打训练中的打靶训练方法的应用,并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挖掘出一些更为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操作层面的打靶训练方法,为散打训练所应用。

  4.2.2 继续加深散打训练中拳靶和脚靶运用上的具有共同规律性的内容,完善散打训练打靶训练方法和内容体系。

  4.2.3 将散打训练打靶训练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达到二者相互映衬、共同发展的目的,丰富散打训练理论指导和方法体系。

  参考文献:

  [1]邢震宇,李晓伟。跆拳道运动员脚靶训练之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7,5.
  [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邱丕相,朱瑞琪,郭志禹主编。中国武术教程(上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4]王德新等。拳击运动员手靶训练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
  [5]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逻辑教研室。逻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林永革。掌靶在散打训练中的设计与应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4.
  [7]金观涛。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9
    [8]姚锋,王燕。散手技术的联系步骤[J].中华武术,1999,3.
  [9]罗唯。试论当代中国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思路[J].搏击·武术科学,2005,9.
  [10]朱保荣。纸靶在武术训练中的应用[J].体育训练,2006,4.
  [11]李士英。武术散打裁判必读[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12]范克平。旧时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写真(1-13)[J].中华武术。
  [13]中国武术协会。武术散打(散手)竞赛规则(试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14]郑旭旭,林建华。从竞技规则的共同特征论散打规则的演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4.
  [15]规则把握散打运动大趋势--访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教授朱瑞琪[J].中华武术,2002,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