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武术论文

中国武术文化空间问题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2-19 共482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武术发展新空间探究
【第一章 第二章】中国武术开辟新的发展空间研究引言
【3.1】武术空间的主要内容·拳种
【3.2】武术空间的主体·人
【3.3】武术空间的主要活动地点·场所
【第四章 参考文献】 中国武术文化空间问题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4 结 论

  4.1 武术空间的结构图可以看出,作为通过时间而在特定空间里造成的一个利益观类似的社会统一体进行的武术的活动,只有人们在对拳种认可的基础上散发出来的文化氛围之后才会去引领更多的人群参与到其中。如果是只有武术的活动而没有相应的武术场所或者是只有武术场所而没有特色鲜明的武术活动都不足以形成一个被人们广泛认可和接受的武术空间。

  4.2 我们必须下大力气保护、传承中国武术,务必将这些鲜活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最大限度地保存下来,把它们完整地流传给子孙后代,充分发挥这些及其深厚、非常生动的活态财富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的作用。

  4.3 中国武术是大文化,大文化需要大空间。面对中国武术空间的拓展,我们应正确处理好武术空间中的人、场地、拳种的关系,从大局发展的视角对各种表现形式的武术予以全面的发展,即夯实"学校武术"、 强化"体育武术"、 保护"传统武术"、 举荐"艺术武术" 、开发"产业武术" 、打造"媒介武术".

  5 研究的创新点

  中国武术的研究多停留在武术技术理论诠释、文化学视域解读和历史学视角探究武术历史渊源。本研究从社会学、文化学视角出发,整理分析出中国武术空间的路径,是目前我国武术学术研究领域中相对较少的,当今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武术空间受到冲击,从其路径的拓展研究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现状,对武术的发展和普及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6 研究的不足之处。

  本研究旨在找出拓展中国武术空间路径的方法,观点比较新颖,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较少。对此,需要大量搜集整理相关文献,并在导师及文献学方面老师的指导下,对相关性强的资料筛选和整理。本研究涉及到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已超出本专业范围会给研究带来困难。对此,还需要在导师的协助下广泛征求本专业以及社会学、教育学、学者的建议。

  7 参考文献:
  
  [1]吴宁。日常生活批判: 列斐伏尔哲学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67
  [2]包亚明。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2:10
  [3]包亚明。现代性与空间的成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68
  [4]Social Theory and the Urban Question, Peter Saunders, Hutchinson, 1984, p.165
  [5]包亚明。现代性与空间的成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0
  [6] (美)苏贾着;王文斌译。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24
  [7] (美)苏贾着;王文斌译。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09
  [8] (美)苏贾着;王文斌译。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25
  [9] (美)苏贾着;王文斌译。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41
  [10]埃德蒙?木卡拉。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概要[C]//中国艺术研究院。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抢救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2002:65.
  [11]吉灿忠,邱丕相,李世宏。 传统武术"文化空间"所遭遇的抵牾及其理论调适[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06:474-477.
  [12]高宣扬。流行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01
  [13]宿继光,李金龙。 对一个村落武术变迁的民俗学阐释--以"鲍家武术"为例[J]. 搏击(体育论坛),2013,02:1-2+9+3.
  [14] 栗 胜 夫 . 论 我 国 传 统 武 术 的 传 承 与 发 展 〔 J 〕 . 武 汉 体 育 学 院 学报,2007,41(4):40.
  [15] 栗 胜 夫 , 赵 红 波 . 传 统 武 术 流 失 与 发 展 的 现 代 阐 释 [J]. 体 育 科学,2008,01:8-12.
  [16] 郭玉成 . 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02:51-57.
  [17]李龙。 论中国传统武术的当代发展路径[J]. 体育与科学,2012,01:35-39.
  [18]吉灿忠,邱丕相,李世宏。 传统武术"文化空间"所遭遇的抵牾及其理论调适[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06:474-477.
  [19]吉灿忠,邱丕相,李世宏。 传统武术"文化空间"所遭遇的抵牾及其理论调适[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06:474-477.
  [20]高宣扬。流行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49
  [21]王国志,邱丕相。 中国武术"越武越寂寞"的症结及发展策略[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04:91-96.
  [22] 郭玉成 . 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02:51-57.
  [23] 王岗 , 张大志 . 媒介的嬗变对武术发展的影响 [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02:34-39.
  [24]刘砚议,视觉文化时代的媒介特征[J].当代传播,2004(5):81
  [25]宋永琴。 媚俗表征下电视剧视像文化生态审思[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95-99.
  [26]高宣扬。流行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55
  [27]高宣扬。流行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98
  [28]宿继光,李金龙。 对一个村落武术变迁的民俗学阐释--以"鲍家武术"为例[J]. 搏击(体育论坛),2013,02:1-2+9+3.
  [29]高宣扬。流行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58
  [30]郭玉成。中国民间武术的传承特征、当代价值与发展方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2):40-44.
  [31] 王岗 . 武术发展中的 " 文化围城 " 现象审视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0:1328-1331.
  [32]王岗,张大志。 从"体育"走向"文化":中国武术当代发展的必然选择[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06:1-7.
  [33]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5.44-45.
  [34]埃德蒙?木卡拉。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概要[C]//中国艺术研究院。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抢救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2002:65.
  [35]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5.250-251.
  [36]戴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惑[J].了望,2005(30)。
  [37] (美)哈维(Harvey,D.)着;阎嘉译。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1(序)
  [38]戴国斌。武术现代化的异化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4,25 (1):8-10.
  [39]王岗,郭华帅。 "文化立国"战略指导下的中国武术发展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05:17-21.
  [40]王岗,郭华帅。 "文化立国"战略指导下的中国武术发展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05:17-21.
  [41]吉灿忠,邱丕相,李世宏。 传统武术"文化空间"所遭遇的抵牾及其理论调适[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06:474-477.
  [42]王岗 , 朱佳斌。 传统武术保护与传承的实施路径[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04:292-295+312.
  [43]栗胜夫。论我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4):40.
  [44] 栗 胜 夫 , 赵 红 波 . 传 统 武 术 流 失 与 发 展 的 现 代 阐 释 [J]. 体 育 科学,2008,01:8-12.
  [45]李龙。 论中国传统武术的当代发展路径[J]. 体育与科学,2012,01:35-39.
  [46]李吉远,谢业雷。 "文化生态"视阈下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保护[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02:190-193.
  [47] 马克思 ?韦伯 . 社会科学方法论 [M]. 韩水法 , 等。 译 . 北京 :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6.
  [48] 奥斯瓦尔德 ? 斯宾格勒 . 西方的没落[ M ] . 上 . 上海 : 商务印书馆,1963:299--308
  [49] 李忠京 . 中国传统武术技击对抗模式的异化与回归 [J]. 中国体育科技,2013,02:65-68.
  [50]吕宏军,滕磊。少林功夫[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189-190.
  [51]吕宏军,滕磊。少林功夫[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189-190.
  [52]张惠民,王关林。嵩岳文献丛刊(第四册)(少林寺志)[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9:31,71.
  [53]胡玉玺。 少林武术发展的历史归因[J]. 体育文化导刊,2012,05: 16-119+133.
  [54]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5: 81
  [55]艾斐。时代文化论要[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2.11:192
  [56]王龙飞,虞重干。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少林功夫的保护[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04:58-60+81.
  [57]包亚明。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2:48
  [58]Lefebvre,H.1991:The Production of Space, translated by DonaldNicholoson-Smitih. Oxford(UK),Cambridge,Mass:Blackwell,p.154
  [59]萧俊明。文化转向的由来[ 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37.
  [60]高宣扬。流行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6
  [61] 赵敏 , 李翠霞 , 王平 . 体育 -- 身体的表演 [M]. 北京 : 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6,117.
  [62] [美]理查德?谢克纳。人类表演学的现状、历史与未来[J].孙恵柱译。戏剧艺术,2005(5):4-9
  [63]周伟业。从虚拟实在到虚拟生存[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2):121-124.
  [64] 赵敏 , 李翠霞 , 王平 . 体育 -- 身体的表演 [M]. 北京 : 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6,119
  [65] 赵敏 , 李翠霞 , 王平 . 体育 -- 身体的表演 [M]. 北京 : 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6,122.
  [66]段恺。"异文化"是文化产业消费矿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3-10(5)。
  [67]张春根。武德的价值功能及其培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3,01:28-31.
  [68]张岱年,中国伦理思想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69]志坤。中国封建人际关系理论的演变[J]. 辽宁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04:21-25.
  [70]志坤。中国封建人际关系理论的演变[J]. 辽宁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04:21-25.
  [71] (美)哈维(Harvey,D.)着;阎嘉译。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3(总序)。
  [72] (美)苏贾着;王文斌译。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27.
  [73]邢义田着。中国文化的源与流[M].合肥:黄山书社,2011.11:199
  [74]中国武术教程[M].上册/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 .2(2006.6 重印)
  [75]曾于久。 武术本质论[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11:5-12.
  [76]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从"别"字说开去》,《鲁迅全集》第 6 卷第 224页。
  [77] (美)哈维(Harvey,D.)着;阎嘉译。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267
  [78]高宣扬。流行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01-202
  [79] 洪 银 兴 . 城 市 功 能 意 义 的 城 市 化 及 其 产 业 支 持 [J]. 经 济 学家,2003,02:29-36.
  [80]文军。 农民市民化: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55-61+123.
  [81]王岗,吴松。 "大武术观"视域下的中国武术发展路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09:19-25+40.
  [82]郭齐勇。文化学概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 13-22
  [83]李龙。 论中国传统武术的当代发展路径[J]. 体育与科学,2012,01:35-39.
  [84] [英]拉雷恩。意识形态与文化身份:现代性和第三世界的赛场[M].戴从容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5
  [85] (美)哈维(Harvey,D.)着;阎嘉译。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272-273
  [86]班建武。 符号消费与青少年身份认同[J]. 教育学术月刊,2009,07:19-24.
  [87]罗岗,顾铮主编。视觉文化读本[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 第60 页
  [88]李吉远,谢业雷。"文化生态"视阈下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保护[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2):190-193
  [89]刘晋元。传统武术创新的哲学思考[J].山东体育科技,2004(2):42-43.
  [90] 王 岗 . 武 术 发 展 的 文 化 学 思 考 [J]. 北 京 体 育 大 学 学报,2001,02:149-151+171.
  [91]王岗,张大志。 从"体育"走向"文化":中国武术当代发展的必然选择[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013,06:1-7.
  [92]王岗,张大志。 从"体育"走向"文化":中国武术当代发展的必然选择[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06:1-7.
  [93] [94]艾斐。时代文化论要[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2.11:63
  [95] 王岗 . 武术发展中的 " 文化围城 " 现象审视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0:1328-1331.
  [96]艾斐。时代文化论要[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2.11:108
  [97]王岗,吴松。 "大武术观"视域下的中国武术发展路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09:19-25+4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