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黄兆涵。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及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2]韩青松。海峡两岸经贸发展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8.
[3]龚高健。当代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4]刘鑫。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水运,2011,04:14-15.
[5]肖红霞。ECFA 对两岸经贸的影响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6]黄发义。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珠江水运,2008,07:30-32.
[7]陈伟雄。两岸“三通”后福建港口对台发展形势的 SWOT 分析及对策研究[J].港口科技,2009,11:11-15.
[8]盛九元。ECFA 对两岸经济合作的影响:进展与前景[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0,04:25-34.
[9]李非,陈茜。海峡两岸合作实验区开放开发模式探讨[J].台湾研究,2011,01:12-16.
[10]张富生。加快两岸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航运业互利双赢[J].中国远洋航务公告,2006,05:32-34.
[11]王俊峰。 ECFA 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J].台湾研究集刊,2011,02:18-25.
[12]李非。海峡两岸海上直航问题探讨[J].台湾研究集刊,2001,04:63-72.
[13]曹小衡。两岸直航对产业发展策略、企业全球布局的影响[J].两岸关系,2006,05:24-25.
[14]黄聪英。金融支持福建实体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7-14.
[15]全毅。关于台湾海峡经济区构想的探讨[J].台湾研究,2006,05:28-32.
[16] 袁建文 , 李红佳 . 台湾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03:105-110.
[17] 邓丽娟 . 可持续发展观下我国海洋环境资源法的完善 [J]. 集美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40-46.
[18]蒋含明,李非。 ECFA 对两岸经济的影响效果评估--基于 GTAP 模型的模拟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2012,08:22-28.
[19]黄有方。港口现代物流发展策略[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2004,02:41-44.
[20]郭晓芳。把厦门港建设成两岸直航的桥头堡[J].水运管理,1997,10:17-22.
[21]赖荣欣,陈剑锋。闽台港口航运合作分析[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06:60-64.
[22]黄民生,徐巍。福建省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定量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6:115-119+125.
[23]刘光溪,查贵勇。试析港口经济与现代物流的关系[J].国际商务研究,2003,04:1-11.
[24] 吴建英 , 乔桂明 . 全球化背景下江苏区域经济的协调与组织研究 [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6,03:74-79.
[25]章丽群。产业内贸易理论演进[J].国际商务研究,2011,03:14-21+57.
[26]Ross R. Ports as Elements in Value-driven Chain Systems: the new Paradigm[J]. Maritime Policy &Management, 2002, 29(3): 241~255.
[27]Valentina C. The Changing Role of Ports in Supply-chain Management: an Empirical Analysis [J].Maritime Policy & Management, 2003, 30(4): 305~320.
[28]Peter B, Marlow, Ana C. Paix-ao Casaca. Measuring Lean Ports Performance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Transport Management , 2003, 1: 189~202.
[29]Beresford A, Gardner B, Pettit S. The UNCTAD and WORKPORT Models of Port Development:Evolution or Revolution [J]. Maritime Policy & Management, 2004,31(2): 93~107.
[30]徐静。基于 SWOT 分析的中国港口物流发展战略探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31]刘宝成。经济全球化下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32]黄一添。珠海港口物流竞争优势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4.
[33]叶飞文。中国经济区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4]吴小勇。海峡两岸港口物流因子模型分析[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35]林纾。后 ECFA 时代台湾工业转移与大陆承接对策[J].经济地理,2012,07:69-73.
[36]陈诚。新时期福建港口发展现状、趋势与思路[J].世界海运,2014,12:17-20.
[37]姜雪。两岸经贸关系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0.
[38]黄建设。厦门港口发展分析研究[J].中国航海,2008,01:12-16.
[39]曹明霞。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40]高秀丽,孟飞荣。广东省对外贸易与国际物流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21:86-90.
[41]林青。 中国对外贸易与现代港口物流发展的互动效应研究--基于 VAR 模型的实证分析[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37-41.
[42]陆文杰,张正雄。福建省港口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J].物流技术,2012,01:24-26.
[43]赖坤富。用新思维认识厦门港口以新战略建设漳州新区[J].综合竞争力,2010,03:12-14.
[44]李施颖。 福建港口与腹地联动发展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1.
[45]郑甘澍,邓力平。海峡西岸物流发展研究---对厦门港货物吸收战略的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1: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