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 厦台港口物流合作的对策。
6.1 厦台港口物流合作的必要性。
6.1.1 提升厦台港口综合竞争力的需要。
从海峡两岸地区来看,无论是海峡东岸的高雄港、基隆港、台中港,还是海峡西岸的厦门港、福州港、泉州港, 占航运市场的份额与其他大港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周边港口快速发展对厦台港口形成了南北夹击、东部受压的不利局面,比如上海港航运配套服务日趋完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日益突出; 宁波北仑港已建成第六代以上的大型集装箱码头,其深水港和单位集装箱投资成本低的优势明显; 深圳港地理位置背靠珠江三角洲,腹地经济发达,货源充足,紧邻港澳,市场广阔。而厦门港多年来在全国集装箱港口排名一直保持第 7 位,但是 2012 年后被大连港超越,厦门港下降为第 8 位。台湾方面,高雄港曾经连续 8 年成为全球第 3 大集装箱港口,2003 年开始排名接连下滑,2008 年后高雄港已跌出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排行榜,排行为全球第 12 位;2014 年港口排名有所提升,但还是未能进入十大集装箱港口之列。因此只有加强厦台港口物流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将厦台港口物流作为一个整体区域进行分工合作,进一步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圈、物流圈[42].
厦台港口才能在日益增长的竞争压力和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发展的更快、更稳、更好。
6.1.2 促进厦台经贸发展的需要。
自“大三通”开通以来,厦台贸易往来对港口经济的发展效果显着。以厦门港为例,2014年,厦门港完成对台货物吞吐量 1531.15 万吨,对台集装箱吞吐量 41.88 万标箱,为厦门港口经济的增长贡献了 6.3 个百分点。厦台贸易对厦门 GDP 的贡献率为 2.55%.同时优化了厦金“小三通”航线,使得旅客吞吐量累计超过 1100 万人次,厦门港一跃成为对台交流形式最为多样化的港口。同年,厦门自贸区挂牌成立,厦门自贸区不仅承担着加强厦台经济合作的任务,同时肩负着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政治任务。港口是厦门发展对台贸易的依托、窗口和桥梁,厦门港完全可以依托五缘优势,与基隆港、台中港、高雄港共同打造以 4 大港口为主,以泉州港、漳州港、花莲港为辅的两岸贸易物流中心,在两岸经贸交流中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
6.1.3 适应国际航运格局变化的需求。
上个世纪开始,贸易全球化进程就不断推进、发展。贸易形式也趋于多样化,如跨国贸易、成立跨国公司等。世界人民需求正朝着低成本、优质量、高效率的方向接近。世界资源市场和商品的集中性和趋同性,正有利于多式联运的发展,其中海运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国际航运中最重要的是大型集装箱的多式联运,而集装箱运输是以港口综合能力为基础,是以高精确性、高可靠性、高时效性为手段来满足世界航运的需求[43].物流作为现代运输业的载体,其功能和地位不言而喻,加强厦台物流合作,发展厦台物流水平,厦台作为闽南地区的物流集散地,发展厦台物流是适应国际航运格局变化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厦台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综合来看,台湾港口物流有着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具备了科学的港口物流管理技术。
厦门港口既有向广大内陆发展经济的基础和地理优势,又有自贸实验区这样的合作平台,厦台港口物流资源将得以优化,港口作业效率也将有所提升。厦台港口的历史渊源和各资源优势,为厦台港口物流合作提供了广泛的基础。故总的来说厦台港口物流合作是必要的,是互利双赢的。
6.2 厦台港口物流合作的建议。
根据港口发展模式规律来看,厦门和台湾港口目前主要处于第二代港口发展阶段,正在向具有国际航运中心、综合物流园区功能的第三代港口转变。根据世界港口发展历史,和国际先进港口的成功案例,本节将对厦台港口如何更有效的向第三代港口模式转变提出相关措施。
6.2.1 以厦门自贸区为契机,加强厦台特色经贸交流。
自贸区是自由贸易区的简称,是准许外国和其他地区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的特定区域。中国上海自贸区是大陆最早的自贸区,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厦门而言,在自贸区成立以前,象屿保税区和海沧保税区一直都是厦门对台的主体贸易区,但对台商“投资热”的形势来说局限性较大。伴随厦门自贸区的挂牌成立,厦门可借鉴上海自贸区的发展模式,同时加强对台特色贸易,对接台湾产业,大力发展厦台货物贸易种类和商品结构,带动厦台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首先,厦、漳、泉是对台贸易的最大优势地区,是大宗货物商品交流中心,利用地理优势带动漳州、泉州的商品贸易,形成对台贸易的特色共同体,同时将厦门港打造成闽南地区,甚至全国最大的对台商品交流中心,是未来港口物流发展战略目标之一。其次,引进台湾重点物流企业和台商资金来厦投资办企业。不论是便利店模式,还是量版式商品增值模式,台湾在第三方物流业都有着一定的经验积累[44].厦门可重点引进具有台湾特色的物流集团或物流中心,如德记洋行、侨泰物流、联强物流、大荣货运等物流企业,吸引较大资金规模企业来厦投资,航空公司、水通交通等运输行业,最后,建立保税物流平台,加强厦台农产品、林业产品的贸易,创造便捷的物流运转环境,开展厦台特色经贸,带动台湾地区的经济增长。
6.2.2 整合两岸港口资源,构建台湾海峡物流中心。
厦门港具有“一湾八港”,每个港区功能不一,其中海沧港区是以发展中、远洋集装箱干线运输为主;东渡港区以发展集装箱中转、仓储、客货运输为主;刘五店港区以发展临港产业、对台服务为主;客运港区以发展海峡两岸的滚装运输,短途旅行、城市旅游服务为主。台湾具有悠长的海岸线和深水资源,国际航线和定期航线较集中。厦台港口都有着其独特的资源和优势,从宏观上出发,科学规划厦台港口资源,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围绕“大港完善、小港开发”的目标,加快完善厦门港深水泊位、深水航道,为未来船舶大型化发展打好硬件基础。厦台应利用港口作为物流链中的核心、枢纽地位,构建以厦门、高雄、基隆综合物流枢纽中心为核心, 以泉州、台中等区域物流枢纽中心为辅助的多功能、多层次、强集散、广辐射范围的台湾海峡港口物流中心体系。为此,厦门应把海港和空港的物流园区整合,大力发展港口国际中转业务,建成东南沿海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大力发展国际远洋航线,提高港口集装箱、石油、石材、机电产品、金属产品等大宗物品的集散能力,加强港口综合运输能力,使之成为海峡西岸中心城市。
6.2.3 加强厦台港口业务对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港口业务是保证港口货物增长、促进港口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厦门港口应及时了解台湾港口方面的信息和各航商意愿及动向,能抓住机遇,与更多的航商开展港航合作,促使航商开辟航线。大力推动与台中、高雄自由贸易港结盟,形成厦门与台湾港口物流业的对接平台。加强邮轮航线合作,开发更符合两岸民众需求的海峡东、西岸的海峡邮轮航线产品,树立“海峡邮轮航线”新品牌。同时加强海上客运、货运合作,做强做优“厦金”、“两马”航线,合理排班和运力调配;做好厦台航线滚装业务,保持常态化运营;据市场供求关系,以集装箱班轮、客船和散装液货船为重点进行运力宏观调控,合理调控运力,逐步有序地开放闽台航运市场。通过与港口业签订长期费率协议,争取优惠价格,共同推动减免直航航线的港口行政性收费,或者临时性降低港口使费的收费标准的协商。在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厦门港口可通过提高政府和企业对物流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建立起港行信息系统、EDI 系统和 JIT 配送系统等[45],以确保物流信息传递的效率性和准确性,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完善物流服务体系和水平,加快建设第三方物流,完善物流服务一条龙。使厦门成为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闽南最大物流园区。
综合来说,厦台港口应将以往的竞争转化为合作,共同拓展双方经济腹地和港口优势,充分利用台湾的港口配套设施、经营环境和港口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发挥厦门港特有的区位优势、充裕的岸线资源以及日益庞大的规模等后发优势,双边优势叠加、效应放大,完全可以实现“1+1>2”的多赢局面,更加充分地发挥港口集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