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形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3-14 共303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探究
【绪论】伍尔夫创作中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绪论
【第一章】 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形成
【第二章】对女性与写作的的思考
【第三章】对女性形象的书写
【第四章】对两性关系的表达
【结论/参考文献】伍尔夫女性观的发展性和超越性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一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形成背景
  
  (一)家庭环境的熏陶
  
  弗吉尼亚·斯蒂芬 1882 年 1 月 25 日诞生于英国伦敦肯辛顿,海德公园门 22号。她是莱斯利·斯蒂芬爵士与裘丽亚·达克沃斯女士所生的第三个孩子。她的父亲莱斯利·斯蒂芬是一位中产阶级的哲学家、作家,他博学多闻、名声显赫,曾编纂过《英国十八世纪思想史》、《英国书信人》、《大英传记辞典》。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大家长他把家中的男孩都送到名牌大学读书,而家中的女孩只能接受有限的家庭教育,所以弗吉尼亚·斯蒂芬在日后声称她是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并且一直在后来的生活中对此觉得愤愤不平。但相对于维多利亚时代的其他女性而言她还是具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她虽被禁锢在家中,但是父亲准许她在家中的大图书馆自由出入与阅读,还为她请了拉丁文与希腊文的家庭教师。再加上弗吉尼亚·斯蒂芬家中总是高朋满座、名流云集,是文人骚客的聚集之地,托马斯·哈代、乔治·梅瑞狄斯、约翰·罗斯金以及她的教父詹姆斯·拉塞尔·洛厄尔等都是她家的座上宾。弗吉尼亚·斯蒂芬从小就在这种优良的文学氛围中耳濡目染、汲取知识、增长见闻。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她获得了日后作为一个职业作家所必备的感受能力和读写技能。
  
  弗吉尼亚·斯蒂芬的母亲裘丽亚·达克沃斯是莱斯利·斯蒂芬的第二任妻子,她美丽动人,善良温柔,对所有人都无私奉献。她经常自愿去帮助病人,护理病人,有时甚至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家交给丈夫照顾,离家几周去帮助需要护理的病人。弗吉尼亚认为自己的母亲就是典型的维多利亚时代“家中天使”的代表,她是家庭的中心,是任劳任怨、辛勤付出的女人,是善良、坚贞、道德的代名词。
  
  弗吉尼亚日后经常回忆起自己的父母亲,回忆她的大家庭,以至于在创作《到灯塔去》中就是以自己的父母亲为原型来塑造拉姆齐夫妇的。在弗吉尼亚·斯蒂芬眼里姐姐斯蒂娜和母亲裘丽亚始终都没能逃脱掉“家中天使”这一身份的束缚,她们这一生都是在为家庭和亲友做奉献。1895 年 5 月母亲裘丽亚逝世后弗吉尼亚第一次出现精神失常的症状,从这以后她没有完全痊愈;直到两年后的 7 月同母异父的姐姐斯蒂娜的离世使弗吉尼亚明白人生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13 岁遭遇了母亲的离世,15 岁又经受最亲爱的姐姐逝世的打击,自责、痛苦、低糜的情绪交织困惑着弗吉尼亚,导致这位天性敏感的作家在日后的写作中经常回忆起这两位在她的生命中极其重要的女性。
  
  母亲裘丽亚和姐姐斯蒂娜相继离世使弗吉尼亚同母异父的哥哥乔治·达克沃斯俨然成了这个大家庭的家长。他根据自己的意愿迫使两个妹妹(弗吉尼亚和文尼莎)参加各种聚会、舞会,带她们去歌剧院、戏院等等,为的是把她们打造成他心里认可的上流社会淑女的模样。可是弗吉尼亚和文尼莎都从心底厌恶这种空虚的娱乐方式,她们有自己的爱好与追求。从这时起弗吉尼亚·斯蒂芬便深深感受到了父权制家长对女性形象的决定权与控制权,他们按照符合男性心理的标准来要求女性,改造女性,使她们变得不像她们自己。弗吉尼亚·斯蒂芬的女性主义思想就是在这种父权制的压迫下开始生根发芽。
  
  姐姐斯蒂娜的离世还使得弗吉尼亚和文尼莎彻底失去了保护,根据弗吉尼亚一些可靠的传记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她在六岁时就曾遭遇到十八岁的同母异父的哥哥杰拉德·达克沃斯的性侵犯,这种粗暴的伤害给弗吉尼亚一生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让她变得自卑与羞愧起来,同时也使她将性和暴力联系在一起。而且童年的阴影并没有随时间的逝去而淡化,“她在二十年后见到杰拉德·达克沃斯时,还觉得就像见到了一条鳄鱼--关在浴缸里的过度肥胖、已经废掉的鳄鱼。”
  
  另外有佐证可以说明,日后弗吉尼亚还把这段痛苦的、黑暗的经历写进了她的作品《存在的瞬间》。从小经受的一些不公平待遇使弗吉尼亚深刻认识到男性对女性的控制与压迫是无所不在的,使她清醒地看到女性在家庭中长期处于奴役地位,同时也慢慢加深了她对父权制社会男性虚伪、专制、残忍统治的痛恨。
  
  (二)布卢姆斯伯里集团的感染
  
  1905 年弗吉尼亚·斯蒂芬的哥哥索比和弟弟安德里把他们在学校的朋友领到自己家中聚会,这种聚会同上流社会那种繁杂的舞会大不相同,它看上去标新立异,充满着自由的气息。在这里年轻的思想者们谈论艺术哲学问题、美学问题、人权、男女平等、性自由的问题;他们受弗洛伊德学说影响,对家庭采取“弑父情结”的反抗态度;他们充满朝气、智慧、见解、才能;他们是作家 E·M·福斯特,J·洛斯·迪金森,T·S·艾略特;历史学家利顿·斯特雷奇;评论家克莱夫·贝尔,德斯蒙德·麦卡锡;画家罗杰·弗赖伊,邓肯·格兰特;政论家伦纳德·伍尔夫;经济学家 J·梅纳德·凯恩斯等等。他们每周四的晚上在布卢姆斯伯里戈登广场的斯蒂芬四兄妹家里举行畅谈,有时最后一个离去的人竟是在凌晨两三点。
  
  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在这里畅所欲言,当然也包括弗吉尼亚·斯蒂芬。在这种聚会中,弗吉尼亚再也不会感到如同舞会那般的拘谨与无聊,她如鱼得水,自由地谈论着那些曾经无人倾听的关于文学的见解。这个聚会对她来说绝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文学谈论会,而是她第一次享有和男性同等发言权的谈话。据其中一位常客记载:“会谈是聚会的全部内容所在。可是,好些人却养成了到这儿来的习惯,那些组织聚会的人,对这些晚会也难以忘怀。”
  
  这些无视传统观念的、有一定文化素养的文明人,他们的全部追求都在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中而升华,他们彼此间相互影响,相亲相爱,他们迷惘困惑同时勤奋好学,他们积极写作、投稿,努力学习。法国的伍尔夫研究专家曾说:“弗吉尼亚·伍尔夫在文学上最有特色的个人特征,就是在她站着聆听英国最杰出、最有智慧的人讨论当前重大问题期间形成的。”②当然这里指的就是布卢姆斯伯里集团的年轻人们。
  
  (三)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
  
  英国 18 世纪工业化使得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而后链条式地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家庭结构的变动,思想观念的改变以及伦理道德的变化。英国妇女中的一些有志之士在很早的时候便开始了为妇女争夺有效合法权益的斗争。我们已知的: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在 1792 年便出版了《女权辩护》一书,在这部举世闻名的着作中,玛丽主张女性应该享有同男性同等的政治权、教育权和工作权等等。1839年《婴儿监护法》规定可以授权母亲监护七岁以下的孩子,且有权探视 7 岁以上的孩子。在实现母亲作为一个合法公民--监护人的权利的意义上来说,这部法律的颁布可以称得上是具有突破性的创举。19 世纪 40 年代末(1848 和 1849 年)成立了伦敦女王学院和妇女贝德福德学院,它们都为愿意从事教育事业的女性提供教育机会。1851 年哈丽·雅特·泰勒“妇女选举权”发表,并且妇女选举权请愿书提交给上议院。1857 年促进妇女就业协会成立。1869 年在剑桥成立第一所妇女学院--戈尔登学院。1869 年斯图亚特·密尔的《妇女的屈从地位》出版。1870年第一个《已婚妇女财产法》颁布,宣布允许妇女在婚后保留其财产和收入。1904年国际妇女参政联盟(International Women Suffrage Alliance IWSA)正式成立。1928 年英国妇女获得完全的选举权。尽管这条“争权”的道路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坎坷,尽管当时一起组织请愿活动的妇女直到临终也没能等到这神圣的一刻,尽管这一运动充满了困难与辛酸,但是它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使父权社会广大受压迫的女性发出了自己真实的声音。弗吉尼亚·伍尔夫生活在这样一个女性主义意识渐渐觉醒,女性地位慢慢提升,女性主义呼声越来越高的时代,其自身必定受到良性的诱导。她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自身环境出发前瞻性地看到了在女性主义道路上争夺权利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白不能仅仅停留在争夺权利的运动上。所以说女权主义思潮的运动为她的女性主义思想体系提供了必要的生长土壤。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