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历七月十三日是冲绳迎接祖灵回家的日子。 十三号傍晚, 各家的男主人带领全家在大门处悬挂盆提灯, 点燃蜡烛, 照亮祖灵回家的路。 同时, 主人点燃十五根香与家人一道面向外面双手合十, 嘴里叨念自家姓氏和住所向祖灵打招呼迎接他们回家。 各家的佛坛一般设置三层, 装饰上插花、 悬挂盆提灯, 供奉香、 蜡烛、 茶酒和六、 七种由水果和青菜、 大米等组成的供品。 供品中甘蔗是不能少的, 而且还有特殊要求, 即要选择两根有七节长度的分别放在佛坛的左右两侧, 一根寓意祖灵回往生世界时的拐杖, 另一根则寓意祖先带走的礼物。 晚上, 家家要准备由胡萝卜、 猪肉、 海带、 生姜、 葱等七种食材组成的冲绳风的大杂烩, 供祖灵后与先祖一起享用。 七号竖起七夕精灵幡的家庭要在十三日早上拆下精灵棚, 放到海里或河里让其随波流去, 这是因为冲绳人认为七夕精灵幡会吓到从往生世界归来的祖先。
冲绳岛屿众多, 地域风俗各异。 在板前敷, 用从野外采来的铁扫帚草做两副每副七根的先灵筷子与小扫帚, 据说这是给回家的祖灵洗脚用的, 所以要在有水的容器里浸泡后, 放在门口。 在龙美本岛, 七月十三日这一天要在院子里搭建由铁树叶子围起来的水鹏, 棚子里敬奉香火、 水、 饭团等。 传说水鹏是用来供养海上遇难的人或非正常死亡以及无主游魂。 在大岛本部, 除了按先祖牌位供奉相应的供品外, 还要另外准备一份”舍膳“, 用于招待那些死后没有正式下葬灵魂四处飘荡的家佣们的魂灵。 传说祖先喜欢暗的地方, 害怕有动物的画, 所以会取下家里画有老虎等动物轴画。为避免先祖受惊吓, 在祭祖的三天内都不能大声喧哗。[10]202-203。
2.供养祖灵 (中盆)
七月十三日迎接回家的祖灵一般在家逗留到十五日, 期间, 各家都要精心准备三餐供养祖灵。大部分家庭的早餐是大酱汤、 菜肉焖饭 (鱼、 肉、 蔬菜与大米一起煮的饭)、 凉拌黄瓜, 中餐一般是冷面、 江米团, 晚餐是米饭、 清汤 (菜和鱼肉做的)、 凉拌菜和干烧菜 (猪肉与豆腐、 萝卜、 海带一起煮的寓意较好的食物)。 供奉食物给先祖的时候一定要焚香陪伴。 冲绳祭拜用的线香与日本本土不同, 是由六根黑色的香粘连成一板, 黑烟浓郁的比较畅销, 目的是营造云雾缭绕的祭祖气氛。 中盆这一天对冲绳人来讲, 也是一年一度中元送礼答谢的日子。 这一天, 各家的男人们会带上礼物到本家或到母亲的娘家拜访, 上香祈祷。 日本本土一般委托快递传送中元礼物, 而冲绳却流行直接将中元礼物交给亲戚好友。
3.送祖灵 (送盆)
七月十五日是”旧盆“ 的最后一天, 也是与祖灵告别的一天。 当日的食物格外讲究, 要准备”重箱料理“, 也称”套盒“. 菜肴一般是肉菜, 冲绳的代表料理五花红焖肉 (三枚肉)、 炸鱼、 炸豆腐、 鱼糕、 海带、 牛蒡是不可或缺的。 冲绳人一直奉行以父系血缘为中心的家族制度, 所以, 晚上各家族都要集中到有先祖牌位的本家 (父母家或长男家) 举行隆重的送祖仪式, 上班族也可以获得休假回家祭祖。 为延长祖灵的逗留时间, 各家的送祖灵仪式尽可能拖延至深夜十点钟左右。 送祖灵时, 家族的长辈带领儿孙焚香祷告, (长辈十五根香、 儿孙三根香) 感谢祖灵的光临并邀请来年再回家。 上香之后, 长辈要在佛坛前的金属钵里烧纸钱和冥币。 最后, 将佛坛上的插花和香炉里未燃尽的香一并放到盆里, 再倒入冲绳特有的泡盛酒与茶, 将盆移动到大门前, 全家双手合十与祖灵告别。 祭祖结束后, 家家都会立刻收拾佛坛上的供品, 拿下水果和盆灯, 装饰上新的插花。 有些地方(喜界岛) 祭祖活动结束后, 人们会扛着临时搭建的台子, 提着盆灯送祖灵回墓地。 还有一些家庭为照亮先祖回去的路, 将筷子火把带到墓地, 也有在自家门前点燃送魂火的。
4.冲绳本岛的”盆舞“
“旧盆” 期间, 为迎送先祖灵魂, 冲绳各地都要举行传统的舞蹈”盆舞“, 也称”哎萨舞“(EISA) 或”七月舞“ 等。 青年男女穿着夏季的单和服伴着传统的三弦、 太鼓唱歌舞蹈, 在村子里挨家挨户拜访慰问每一家的祖灵, 献上祈愿与舞蹈。 因参与的人数众多、 规模空前、 舞蹈过程热烈、 狂欢, 是冲绳县一年一度不同阶层打破秩序的大聚会与大交流, 具有极强的娱乐性与社交性。
如今, ”盆舞“ 作为冲绳代表性的艺能已纳入幼儿园、 小学、 初高中的教育内容, 一般在运动会、 体育祭或学园祭等重要时刻必有”盆舞“ 的演出。 现在, 除专业的团体外, 在冲绳各地有很多业余的”哎萨舞“ 同好会。 战后, 冲绳各地, 包括八重山都建起了日式舞台, 以舞台为中心又涌现出许多跳盂兰盆舞的地方, 针对以前去各家各户拜访, 近来在村镇的广场或马路上跳的人越来越多。 除”哎萨舞“ 外, 在冲绳群岛西部的八重山地区祭祖期间一般跳带老翁老妪假面的盆舞---”安格玛舞“. 有的村落还有戏剧演出、 拔河比赛、 舞狮表演等。
四、 福建闽南”鬼节“ 与冲绳”盂兰盆节“ 的比较分析
冲绳的”盂兰盆节“ 虽然受福建闽南影响较深, 但随着岁月的流逝, 时代的变迁, 其祭祖形式与性质等还是表现出了与我国华南福建同中有异、 异中有同的有趣现象。
(一) 举办时间的比较
福建闽南的”鬼节“ 于旧历的七月举行, 而冲绳的”盂兰盆节“ 与日本本土不同, 也在旧历的七月十五日前后举行。 明治维新 (1868 年) 前的日本由于受中国影响较深, 盂兰盆会均在旧历的七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为期三天举行。 明治维新后, 新政府为追求历法的国际化, 在全国推行废除旧历, 采用太阳历活动。 为此, 传统的盆行事基本形成了城市阳历 7 月、 而地方阳历 8 月举行的局面。 如”新历重视型“ 的东京、 大阪等区域, 主要在阳历 7 月 15 日前后, 称为”7 月盆“. 而日本本土大部分地方则采用”折中型“, 以阳历 8 月 15 日为中心举行, 称为”8 月盆“, 四国、 九州及西南诸岛则以旧历七月十五为中心, 称为”旧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8 月盆“ 行事在日本本土迅速得以普及。 受明治维新倡导新生活运动的影响, 冲绳除本岛南部的部分区域外, 基本上一改传统旧历过年的习俗, 而与本土看齐按新历过年, 但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祭祖活动时间并没有妥协, 仍然在旧历的七月十五日前后举行。 虽说福建与冲绳祭祖时间都在农历的七月, 但冲绳的祭拜活动集中在七月十五日前后一周的时间, 而福建则是从七月初一到三十的整个七月都有祭拜活动。
(二) 祖灵信仰的比较
闽南地区有最发达的家族制度, 与家族制度相适应的祖先崇拜也十分盛行。 林立的祠堂、 频繁的祭祀活动与复杂的祭祀礼仪构成了闽南民间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福建闽南”鬼节“ 的核心内容是对祖先的崇拜、 对鬼魂的敬畏, 继而对其的祭祀与供养。 琉球人古时并无姓氏, 更没有家族制度, 但随着明洪武年间”闽人三十六姓“ 的移入及宣德五年明帝赐”尚“ 姓给琉球王以来, 中国的礼教与宗教信仰对琉球产生了重大影响, 琉球人对先祖的祭拜日趋繁荣, 祭祀仪式也日渐繁琐。 琉球民间家族以父系聚居, 祭祖也以父系为中心举行 (门中制度)。 中元和清明是冲绳最重要的两大祭祀节日, 二者都与家族制度关联密切。 可见, 福建与冲绳两地都深信祖灵的存在与威力。 因此,福建与冲绳都将”中元节“ 打造成了彰显祖先崇拜最隆重的仪式, 具有较高的同质性。 两地虽然在民俗文化上有很多历史传承, 但传入到琉球的文化也存在一个本土化的过程, 因此, 在某些环节上两地还是显示了其差异性。
冲绳”盂兰盆“ 所祭祀的祖灵与日本本土并无大差异, 但与福建闽南”七月半“ 迎来的祖灵有本质上的不同。 冲绳祭奠的祖灵并不是一年四季待在家里, 供奉在佛龛上的祖灵, 而是居住在往生世界, 每年定期来到家里拜访的”七月来访神“. 与此相对, 福建闽南所祭祀的是常年陪伴家人左右并时刻保佑肉亲的祖灵, 这与冲绳古老的灵魂崇拜密切相关。
冲绳传统的祖先崇拜是相信人死后, 其灵魂依然存在。 因此, 冲绳、 奄美等地很重视人去世后的七七、 一周年、 七周年、 十三周年的祭奠。 期间, 冲绳人认为祖灵会在每年的旧历正月十六、 清明节、 盂兰盆这三个时节从往生世界回到其生前的居住地与家人团聚。 冲绳人还相信三十三周年祭过后的祖灵会成仙, 集太阳、 星、 月的灵力于一身, 寄宿在冲绳人称之为”御岳 “①的圣地, 时刻眺望庇护着子孙。[11]22-23关于往生世界, 社会人类学者渡边欣雄在 《世界の中の冲縄文化》 一书中做过如下解释: ”关于往生世界有许多解释, 如墓地、 地下世界、 孤岛或遥远的海上世界等等“[12 ]74”往生世界的生活与人们的生活相差无几, 据能感知灵界的通灵人说“在每年的盂兰盆节期间, 祖灵们一起聊着天去村子里转转”.[12]74因此, 在冲绳人的观念中, 逝去的祖先与肉亲的生活是通过像“盂兰盆会” 这样的祭祖仪式相互维系的。
(三) 仪式性质的比较
福建泉州的“鬼节” 与冲绳的“盂兰盆节” 都有祭祖、 迎祖、 送祖等一系列的祭奠活动, 这说明两地都存在灵魂信仰, 即对人死后的魂灵念念不忘, 并怀有敬畏之心定期对其祭拜。 尽管两地有高度相似的祖先崇拜信仰, 但在仪式的性质上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 由于受民间传说的影响, 鬼魂崇拜在民间仍有很大的影响, 福建“鬼节” 顾名思义, 仪式更侧重祭祀鬼神, 诡异的气氛更浓郁。 而冲绳由于受到固有的祖灵信仰的影响, 仪式还是祭祀祖先为主。
福建闽南的“鬼节” 是将祭亡、 祀鬼仪式作为节日的主体来实施, 即七月十五日主要祭祀祖先, 而七月初一至三十轮流做普度以“施饿鬼” 的方式抚慰孤魂野鬼, 节日充满着诡异的气氛, 阴气很重。 这是因为福建人相信外氏族成员及本氏族成员非正常死亡的亡魂会作祟危机人间, 所以,这一天家家都要杀鸡宰鸭、 焚香烧钱祭拜鬼魂, 同时也有祈求鬼魂保佑在世的人的安康。 也就是说, 福建泉州“七月半” 迎来的“鬼” 是会对活人施加危害的饿鬼。 随时作祟的“鬼” 与带来福气的“祖灵” 在性质上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如今的轮流“吃普度” 虽然其社交功能已远远大于祀鬼, 但初衷也是各家各户通过宴请宾客给自家造声势从而吓跑孤魂饿鬼。
冲绳“盂兰盆” 除祭祖先外, 节日期间也包括施饿鬼、 庆丰收以及孝敬在世父母等内容, 但节日的重头戏仍然是祭祖。 古琉球人认为祖先为自家鬼魂, 于祭祀正日祭奠, 而最后一日为盂兰盆,方为祭祀野鬼的日子。 从七夕扫墓、 呼唤祖先做好回家的准备到祖灵与家人团聚集中接受供养都表现了冲绳人对祖先崇拜的态度。 另外, 冲绳的大型集体盆舞、 化装舞会所传达的即是传统的祭祀形式, 也是一种社交功能强大的集体行为, 诸如冲绳这样大众共同参与的集体舞蹈与狂欢在中国习俗中难觅类似的内容。
(四) 仪式内容的比较
福建闽南的“鬼节” 与冲绳的“盂兰盆” 都有祭祀祖先、 缅怀前辈以及“施饿鬼” 保平安等内容, 同时都有适度休闲、 合家欢聚的环节, 这说明两地在仪式结构及文化内涵上存在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但在仪式内容的细节上也显现出不同。
在我国, 农历七月七日是七夕节, 起源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美丽传说。 福建闽南地区的乞巧仪式主要是妇女穿针线, 陈列瓜果祭拜织女以祈求心灵手巧和获得美满姻缘。 今天的七夕节不少活动在弱化消失, 唯有象征忠贞爱情的传说一直流传, 昔日的“乞巧节” 如今已发展成“情人节” 了。
日本从江户时代起就赋予了七夕以装饰街道店面、 焰火表演等新的内容。 目前, 最有特色的当属“七夕吊饰”①。 冲绳由于受日本本土的影响, 在幼儿园或小学也有七夕吊饰活动, 但时间一般在阳历的七月七日, 旧历的七夕是祈愿的祭祖活动。 冲绳的七夕仍然传承着中国传统的中元祭祖搭建精灵棚的习俗。 而且, 家家通过七夕扫墓通告祖先盂兰盆的到来, 并呼唤祖先动身回家接受祭拜。 这一冲绳独有的习俗不仅与日本本土有异, 福建闽南也找不到类似的内容。
冲绳盆事祭祖仪式中最能体现我国华南文化要素的当属点火烧纸给阴间祖先送钱的理念。 这一习俗在日本本土难觅踪影, 日本本土中元祭祖基本上是全家动手擦拭墓碑上的灰尘、 拔去墓碑边上的杂草, 给花瓶换水插上鲜花, 在墓前双手合十默默与祖灵进行心灵的沟通, 向祖灵汇报家里的近况以及将家里的新成员报告给祖先等。 值得一提的是冲绳祭祖所用的纸钱其颜色和形状与我国的黄表纸完全相同。 祭祀品中也有冥币, 与福建写有“天地银行” 字样的冥币相比, 冲绳则印有 “琉球冥币银行” 字样, 面值为一万日元。 不过福建祭祖时必备的金、 银元宝以及诸如纸糊的汽车、 家电之类的供品在冲绳找不到。 从祭祀品名目中可以看出冲绳还是传统的祭品, 而福建的祭祀品却与时俱进, 花样繁多。 另一个很好体现我国福建文化因素的当属祭祀食物中猪肉的广泛利用。 日本本土中元节祭祖时基本多用黄瓜、 茄子、 水果、 年糕等素食为主, 而冲绳除当地特产芋头、 甘蔗等素食作为饮食供奉之外, 尤以熟猪肉 (红烧肉、 肉丸子等) 最为突出。 由于明清时期与中国保持了五百余年交流的历史渊源, 从引进中国的种猪到今天培育成享誉世界的冲绳特有的猪种“岛猪”,猪蹄、 猪内脏、 猪血等猪肉料理在冲绳人的饮食中称得上是绝对的主角, 作为祭祀贡品猪肉料理更是不可或缺的。
在福建, 为让游入人间的阴魂提着灯笼游走普度, 从农历初一开始“起路灯” 到七月最后一天“谢路灯”, 每家每户在大门口悬挂方形上书“恭敬地藏王、 祈求平安” 或“喜敬阴公、 祈求平安”的纸灯笼。 冲绳和日本本土在盂兰盆期间都有悬挂盆提灯习俗, 一般在玄关处悬挂有花饰的灯笼、而在墓地则挂红白相间的灯笼。 如有当年过世且已过七七的阴魂初次回家迎来的“初盆” 或“新盆” 的人家一般在大门外、 佛坛和墓地悬挂纯白色的“盆灯” 以祭奠新亡灵, 同时还会专门请僧侣来家念佛。 而福建当年有新过世的人家一般在寺庙请法师做法事来祭祀, 没有挂白灯笼的习俗。 另外, 冲绳也有作为中元礼物送有新盆的家庭纯白色灯笼的特殊礼仪, 而福建则没有。
(五) 社交功能的比较
福建闽南中元祭祖是以有血缘关系的家族为单位举行, 而轮流做普度、 吃普度则是以村落、 城镇、 街区为单位举行的。 由于轮流做普度, 使人们有更多互访机会及参加的自由度, 其社交圈已远远超出了一般的血缘、 亲缘之间, 显示了比春节更强的社交功能, 这也是福建闽南普度的一大特点。 但由于吃普度习俗在传承的过程中, 出现了超出民俗信仰范畴的奢侈攀比和喝酒滋事等弊端,清道光以后一直受到质疑甚至是政府的明令禁止。 如今, 昔日的请客演戏、 大肆铺张之风已大大减弱, 加之现在的年轻人传统观念日渐淡薄, 可以说这个传统的民俗节日正面临着新的变革。
冲绳“旧盆” 期间的祭祖是在父系血缘为主的亲族内部举行的, 祭祀地点也在有供奉祖先牌位的本家, 来访之人是有血缘关系或姻缘关系的, 基本上没有朋友来访, 其社交圈并不大。 但由于传统的习俗中, 仪式结束后, 亲戚们会分摊供奉祖先的食品, 这种做法逐渐演变成现在的互相送礼的习惯。 所以, 冲绳的盂兰盆也是冲绳人维系感情纽带互送中元礼物的日子。 另外, 洋溢着夏日风情与热力的冲绳“盆舞” 如今所传达的不仅仅是传统的祭祀形式, 更是一种具有社交功能的集体行为。 诸如冲绳这样大众共同参与的集体舞蹈与狂欢在中国习俗中难觅类似的内容。 虽然闽南“吃普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增进感情的作用, 但其社交功能还远不及冲绳。
冲绳与日本本土相同, 古代从中国传承下来的祭祀活动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传统的祭祀体系或在衰退或在变质。 日本本土出于对环境的保护, 曾盛行于西日本的“放河灯” 习俗已不见踪影, 而冲绳传统祭祖色彩浓郁的祭祀孤魂野鬼的习俗如今也难觅真容。 原是祭拜祖先、 祈求冥福的日子, 如今, 除了扫墓、 祭奠先祖外, 更重要的是它已成为日本观光、 休闲、 娱乐、 合家团聚的节日。
五、 结语
明清以前的琉球王国因国土狭小贫瘠, 处于生产力底下、 发展严重滞后的半开化状态。 明清时期中琉长达五百余年的册封朝贡关系不仅使得琉球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 更重要的是由于琉球在宗教信仰、 生活习俗等多方面一贯积极接纳并吸收中国的传统文化, 本国的文化也随之得到发展并逐渐丰富起来, 国家的文明程度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所以, 中国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对琉球民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冲绳的社会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可否认, 在不断吸纳并受容外来文化中孕育起来的古琉球文化在冲绳诸岛表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 其表现出的极具鲜明地域特色、 有别于日本本土的异质构成了冲绳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冲绳的“盂兰盆节” 习俗深受我国福建闽南的影响, 但在发展的过程中, 它赋予外来文化以民族特点, 具有了更多的衍生性与次生性, “展现了中日在文化上流传、 交流的痕迹, 表现了汉文化的一个在异域流变的过程”[13]108. 福建闽南“鬼节” 与日本冲绳的“盂兰盆节” 体现了世界民族文化的同一性与和差异性、 人类生活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 需要异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包容, 异文化间的比较研究意义也尤为突出。 只有加深对异文化的认识, 通过与本国文化进行客观科学的比较进而深刻理解异文化, 超越文化差异的交流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福建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重要启泊点, 福州、 泉州、 漳州在历史上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在沟通我国与海外文化交流与经贸往来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政府目前大力倡导并积极推行的“一带一路” 发展战略的今天, 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底蕴的福建必将担负起历史赋予她的新的使命, 传承历史、 面向未来, 为打造经济融合、 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为主旨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加速实施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南朝·梁〕宗檩撰。荆楚岁时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1.
[2] 李露露。中国节[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3] 常建华。岁时节里的中国[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 钟敬文。中国民俗史(隋唐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 高天星。中国节日民俗文化[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8.
[6] 孙尔准,陈其寿。重纂福建通志---卷五十五《风俗志》(道光版)[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
[7][日]伊波普犹。孤岛苦の琉球史[M].京都:青磁社,1943.
[8][日]横山重。琉球国由来记[M].那霸:冲绳风土记社,1988.
[9] 王作楫。说年道节[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
[10][日]崎原恒新、山下欣一。冲縄奄美の歳时习俗[M].东京:明玄书房,1975.
[11][日]高良勉。冲绳生活志[M].东京:岩波新书,2005.
[12][日]渡邉欣雄。世界の中の冲縄文化[M].那覇:冲縄タイムス社,1997.
[13] 李明华。中日中元节民俗仪式比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7(5)。
[14][宋]梦元老撰。郑之诚。东京梦华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2.
[15] 萧放。荆楚岁时记研究---兼论传统中国民众生活中的时间观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6] 齐涛《。中国民俗通志》---节日志[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17] 方宝璋。闽台民俗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18] 林国平。论闽台民间信仰的社会历史作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19][日]日本书纪(下)第 22 卷,26 卷日本古典文学大系 68[M].东京:岩波书店,1986.
[20][日]金関丈夫。琉球民俗志[M].东京:法政大学书局,1980.
[21][日]涌上元雄、山下欣一。冲縄奄美の民间信仰[M].东京:明玄书房,1975.
[22][日]伊波普犹。古琉球[M].东京:岩波文库,2000.
[23][日]洼徳忠。冲縄の信仰と习俗[M].东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昭和 49 年。
[24][日]比嘉正夫。冲縄からアジアが见える[M].东京:岩波ジュニア新书,1999.
[25] 吴永宁。琉球民俗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26] 林贤明。闽南普度民俗信仰考察[D].中国社会科学院,2008.
[27] 何斌。闽南文化中与周边文化比较谈---从普度中元习俗看闽南文化[J].文史杂志,2010(6)。
[28] 胡孟圣“.中元节”“盆祭り”的文化蕴含---中日民间传统节日文化透视[J].日本研究,2002(4)。
[29] 张紫晨。日本冲绳与中国南方若干习俗的比较[C].中日民俗的异同和交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30] 林贤明。闽南普度民俗的历史文化渊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0(12)。
[31][日]松本浩一。中元节の成立について---普渡文献の変迁を中心に[J].国学院中国学会报,2012(57)。
[32] 邢永凤。盂兰盆节与日本的氏神信仰[J].日本研究,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