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文化论文

韩国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2-02 共572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韩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实施与效果探析
【第一章】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研究绪论
【第二章】文化产业政策的一般分析
【第三章】韩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历史演进
【第四章】韩国文化产业政策的主要措施及效果
【第五章】 韩国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结论/参考文献】韩国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5 章 韩国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5.1 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现状及问题。

  5.1.1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概况。

  第一,文化产业初具规模并成体系在2004年至2013年这十年间,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成倍增长的态势。

  从表 5.1 可以看出,到 2013 年法人单位较 2004 年增加了近 2 倍达到了 91.6 万户,从业人员增加了 1 倍多达到了 1760 万人,资产总额增加了 4.6 倍达到 10.3万亿元,主营收入增加了 4.1 倍达到 8.3 万亿元,增加值为 2 亿元高达 4.8 倍。

  到 2013 年,除了文化装备制造之外,其他五个类别的从业人员都超过了百万人。从文化产业的产出来看,到 2013 年,文化内容生产、文化消费终端制造以及文化生产服务的主营收入分别为 1.3 万亿元、1.2 万亿元和 1.8 万亿元,均明显突破了万亿元大关。并且除了文化装备制造也以外,其他五个类别的增加值都超过了 2000 亿元。综合投入和产出我们可以发现,10 年间,我国文化产业各类别的发展都呈现出竞相增长的良好形势,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我国文化产业的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

  第二,文化产业形成以文化生产及再生产为主体的健康发展模式从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可以看出,2004 年至 2013 年这 10 年间,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快速而且健康,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可以看出:一方面,文化生产及再生产保持着主体地位。表 5.2 显示,文化内容生产、文化传播渠道以及文化生产服务在文化产业中始终占据着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文化内容生产快速发展。

  内容生产一直是文化产业生产的核心,在文化产业统计上,文化内容生产主要有新闻服务、出版服务、影视制作等七大行业。2013 年,新闻服务的资产规模达到3770.65亿元,相比2004年增加了5倍多;出版服务的资产规模达到了4321.34亿元,相比 2004 年增加了近 3 倍;影视制作的资产规模为 1615.37 亿元,比 2004年增加了有 10 倍以上;演艺的资产规模为 991.42 亿元,比 2004 年增加了高达22 倍之多。2013 年,出版服务的主营收入已经超过了千亿元,在文化内容生产领域中保持领先地位;而演艺和影视制作的主营收入也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与 2004 年相比分别增长了 25 倍和 14 倍之多。

  第三,文化产业区域发展呈现阶梯状趋势2004 年至 2013 年这 10 年间,我国文化产业的区域发展呈现出东部领先、中部追赶和西部快跑的阶梯状发展态势:首先,东部的文化产业在各个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其次,中部表现出大步追赶的态势。2004 年至 2013 年 10 年的时间里,中部六省与东部 10 省市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甚至中部的一些省市在其中一两类文化行业的发展方面已有赶超东部地区某些省市的趋势;最后,西部地区的个别省市发展速度加快。与中部六省一样,西部 12 省区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东部 10 省市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尤以四川省和重庆市的文化内容生产、文化生产服务、文化传播渠道这三大类产业的发展水平与中部地区基本持平。

  第四,仍存在规模较小、效益较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首先,从产业结构上看,我国文化产业规模较小,无论是在国内产业结构中的地位还是在国际文化市场上的比重,都还很低,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次,在长期受到行政体制分割以及各种政策保护的情况下,我国文化产业的总体格局表现出尽管经营单位众多,但投入产出效益和文化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并且各个地区各自为政,也造成了许多的资源浪费,表现出组织集约化程度不高的问题,这对于尽早形成规模效益极为不利;最后,在我国目前的文化产品生产和制造过程中,面临着文化产品内容苍白、创意不足的尴尬局面,这就难以吸引到各国的消费者,也就比较难形成文化企业的品牌效应。此外,在动画制作技术、电影电视 3D 技术、网络技术开发等技术方面,我国也远远落后于美日韩等国。

  5.1.2 我国文化产业政策面临的问题。

  5.1.2.1 存在体制上和制度上的根本性问题尚未解决。

  我国现行的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一般都是以不同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为主体,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行业和地区的保护色彩较为浓厚的问题。这便会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公平性、公正性方面有失偏颇。并且在各种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对于行政垄断、文化企业产权关系改革、市场准入等方面的问题,也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并且由于我国的文化产业生存和成长在一个较为特殊的环境中,即诞生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因此不同体制下的产业政策必然存在一些根本性的矛盾。这可能需要一个更长的时间来发现和解决这些根本性矛盾。

  5.1.2.2 文化产业政策保护、扶持力度不足。

  相比韩国等文化产业强国在文化产业保护、扶持政策上的完善和全面,我国的文化产业政策在对文化产业的保护、扶持上仍较为缺失,针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财税、金融扶持政策,以及进口保护措施等仍较为缺乏。文化产业作为我国开始重视的一个新兴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强调了国家和政府的作用,一方面应当在法律上强调对于文化产业的保护,尤其是面对各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大量流入我国,只有采取进口保护等措施才能使我国仍较为幼小的文化产业不至于在起步阶段就遭受打击和压制,而我国对于文化产业的进口保护措施目前明显仍存在较大的缺失;另一方面为扶持幼小的文化产业,尤其是那些中小型文化企业,在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是必不可少的,而目前我国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却存在着杠杆效用不强、支持对象和范围不均衡、政策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这说明我国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制定和实施力度仍然偏弱,还需加强。

  5.1.2.3 文化产业布局政策不合理,存在资源浪费等问题。

  我国的文化产业政策长期以来,遗留了我国在各项政策制定中存在的受制于计划经济体制以及行政体制分割、各自为政等问题。这都使得我国文化产业的总体格局表现出尽管经营单位众多,但投入产出效益和文化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并且各个地区之间在发展本地文化产业方面缺乏沟通和联系,各自为政,产生了许多重复建设、重复生产、产业结构雷同的情况,也造成了资源浪费,即表现出组织集约化程度不高的问题,这对于尽早形成规模效益极为不利。近年来,虽出台了一系列土地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现实性问题无法有效解决,比如各地方政府在引导和扶持土地使用等方面的政策存在政策措施和落实不到位,政策模糊等问题;在文化产业园区的建立上,也存在着关于土地使用成本、运营成本等方面政策制定缺失和不合理等问题,从而影响了文化产业园区的运行效率和运营质量,使得文化产业园区的建立偏离了初衷。

  5.1.2.4 缺乏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相融合的专门性政策。

  目前,在我国的各项已出台的政策文件中,有专门的科技政策,但是在这些科技政策中,却很少提到文化产业科技创新的内容,而在文化产业政策中,也缺乏系统且全面的与科技创新相融合的政策。这说明,我国目前对于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相融合的专注还不足,各项文化产业技术政策还很零散,缺乏专门性政策。

  并且我国在文化产业技术政策的制定上和实施上存在不全面不具体的问题。过于从宏观上强调文化产业的高新技术发展,而缺乏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文化经营管理、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所制定和实施的具体而全面的政策措施。面对已来临的数字内容产业,如何从政策措施上发挥对文化产业技术进步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是我国政府在文化产业技术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所需要深刻反思的。

  5.2 借鉴韩国文化产业政策经验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5.2.1 健全文化产业结构政策。

  第一,建立科学系统的政策法律体系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对于保证各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至关重要。文化产业现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新的战略产业,同时其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应不断调整和完善文化产业法律政策体系,颁布专门的文化产业相关法律法规,将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法律和政策基础。由于文化产业的独特特性,首先我们要营造宽松的法律和政策环境,以引导规范为主,鼓励文化产业的自主发展。但同时我们也要建立起科学系统规范的政策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其在市场准入和合法退出等方面的制度,打破地区和行业之间的壁垒,规范和完善产业基金和专项资金的投入,以及行业和协会建设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第二,制定全面有效的经济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流入文化产业应充分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向文化产业领域流入,加快文化产业的投资和建设,以提高文化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以及调整文化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权重。在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全面、有效的经济政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些有效的政策主要包括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设立专项基金、提供长期低息贷款等。总结起来,主要应从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政府扶持:一是政府的直接拨款。首先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拨款力度,对其进行大力扶持;其次对于文化产业内部各行业的直接拨款应进行合理有效地分配和调整,对于新兴行业要加大投资力度,并建立和完善有关奖励机制;二是政府主导建立文化产业基金。一方面,以政府的名义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政府的主导对于资金的科学运作也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三是完善信贷方面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对于中小型文化企业所面对的融资方面问题,政府应以各地方政府的名义提供担保,为中小型文化企业提供长期低息的贷款支持,用间接的方式加大对其扶持力度;四是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一方面,通过税收上的重视和优惠来体现对于文化产业战略地位的重视,另一方面为了调整文化产业内部结构,在税收上可以对文化产业内部的不同行业进行区别对待,促进新兴行业发展,对于已进入衰退期的行业应进行税收补偿;五是建立吸引海外资本市场投资的优惠政策,以鼓励海外资本市场加大对我国文化产业的投资力度。

  第三,设立一批服务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机构首先在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要做到认真、细致、全面,保证制定的产业政策具有数量化、具体化以及可操作性。其次,应该向韩国政府学习,设立一批专门服务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机构,例如韩国的文化产业振兴委员会的职能是制定文化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具体方案;而文化产业支援机构协议会,服务于文化产业活动的大型化、集中化组织。

  5.2.2 完善文化产业组织政策。

  第一,支持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优质高端企业,建立民族文化自主品牌韩国在文化企业并购和扩张方面经验丰富,我国应加大学习和借鉴的力度,鼓励有条件和能力的国内文化企业进行横向或纵向的重组或兼并。我国拥有一批国有及国有控股文化企业,它们中一些实力较强、发展前景良好的有很大的可能性发展成为龙头企业和国际品牌,我国应加大对其重点扶持培养力度,使其发挥其在文化企业中的支柱型和领导性作用;同时,很多民营文化企业作为后起之秀,正日益发展壮大,我国也应鼓励支持和保护这些民营文化企业的健康成长,形成国有和民营文化企业共同发展,形成合力,走向更大的国际文化舞台上。另外,要鼓励和扶持我国文化企业走自主品牌的建设道路,充分利用我国内涵丰富的文化资源、运用符合时代潮流的的营销手段,打造出一批能够在国际上产生影响的本土文化自主品牌。

  第二,扶持中小型文化企业发展。

  中小型文化企业是一国的文化市场创新和竞争力的所在,也同时满足了文化的多元化需求。所以,我国应鼓励、扶持和保护这些为数众多的中小文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可以从资金、税收、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并鼓励其开拓国际市场。另外,一定的行政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政府应该为中小文化企业制定相关的发展政策规划,成立一批相关培训机构,为从业者提供信息咨询、招聘培训服务等。

  5.2.3 改进文化产业布局政策。

  韩国政府在产业布局全景规划的制定、建设产业集聚和创建创意城市等方面的经验,很具有借鉴意义,我国应进行学习并从中得到一些能够运用到我国文化产业布局规划和建设中的启示。首先,国家应致力于文化产业的整体规划和布局,各地方政府对本辖区内文化产业的发展布局规划也要符合国家文化产业的整体规划布局,不要只盲目追求地方文化产业的高效益而造成整体上文化资源的重复利用和浪费。其次,各地方政府在制定本地文化产业布局规划时,应进行科学、合理的前期调研工作,做好本地文化特色定位,发展与本地文化资源相匹配的文化行业,切记盲目跟风,国家鼓励什么行业就只发展什么行业,而应该选择正确的主导行业并对其进行合理布局。我国民族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富饶,如果各地区能够充分开发其地方独特的优势文化资源,对其进行合理布局,那将向着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繁荣迈出一大步。再次,对于某些发展相似行业的地区和企业,应该发挥行业的集聚效应,建立示范性文化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形成产业的规模效应,提高其在某文化行业的竞争力。同时注意各个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实现差异化生产和经营。最后,选取一些具有一定先天优势或是拥有独特文化资源的城市,打造文化名片,鼓励其开展和参与各种国内和国际文化产品展示和交流活动,这些创意城市将成为向国际展示我国文化形象的窗口。

  5.2.4 推进文化产业技术政策。

  在文化产业技术创新方面,学习韩国"产、学、研"的统一协作模式,将各类文化企业、文化教育培训机构以及文化产业政策研究和科技研发机构这三方联合起来进行合作,开展文化产业的技术创新。除此之外,政府应引导本土企业参与国际间的文化产品和技术的交流活动,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向我国的文化企业进行投资和技术支持,鼓励我国文化企业学习和借鉴国外文化企业的先进管理经营方法与理念,实现与国际先进文化产业、企业之间的接轨。

  在人才培养方面,首先要完善人才管理系统,成立相关机构或组织,负责制订和协调相关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成立一批文化产业教育机构,加大对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并对其人才进行资格认证和引进评选机制,对文化产业相关优秀人才给予奖励和资金支持。其次要加强院校专门人才的培育,开设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专业和学科,并成立一些专业高等院校机构,例如硕士、博士研究院。再次可利用互联网等多种渠道进行人才培养,进行文化产业相关的网络教学。最后,应在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奖励措施,加大奖励的力度和权威性。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