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的临床特点及腹腔镜下处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4月2017年2月收治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胆囊结石的临床特点,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50例患者均表现为胆囊炎, 其中急性胆囊炎为72%;另外, 术前对所有患者行B超检查, 50例胆囊结石患者诊断出36例, 诊断率为72%, CT诊断率为96%, MRCP的诊断率为100%;腹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开腹组 (P<0.05) , 开腹组术后感染3例、术后出血2例、胆道损伤1例, 而腹腔镜组无术后并发症发生, 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腹腔镜组治愈率为100%明显高于开腹组 (P<0.05) 。结论:胆囊结石临床主要表现为胆囊炎, B超联合CT以及MRCP综合检查诊断率较高。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效果显着, 并发症较少。
关键词: 胆囊结石; 临床特点; 腹腔镜; 临床分析;
胆囊结石是目前外科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之一, 大部分结石通常是由胆固醇组成, 常发于女性、肥胖等患者。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 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加, 工作方式改变, 饮食习惯也逐渐发生变化, 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正逐年提高[1]。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方式治疗, 传统的手术方式为开腹手术, 其缺点创伤大, 易感染, 术后并发症较多, 术后满意度低[2]。近些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 具有创伤小、无疼痛、对周边脏器影响小、易恢复等优点, 在临床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3]。但是由于胆囊结石位置的隐蔽性, 影像学检查常难以准确判定, 导致遗漏, 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故本院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4月~2017年2月收治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胆囊结石的临床的特点以及腹腔镜处理的效果, 为胆囊结石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4月~2017年2月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作为腹腔镜组, 其中男19例, 女31例, 年龄26~68岁, 平均年龄 (36.2±5.6) 岁, 病程6~17个月。另外查阅本院68例开腹手术的临床资料, 作为开腹组, 其中男24例, 女44例, 年龄24~68岁, 平均年龄 (34.2±6.4) 岁, 病程6~18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入院后, 经影像学检查均符合《内科学》第七版中关于胆囊结石的诊断标准, 确诊为胆囊结石;所有患者均具备了行胆囊切除术的条件, 均无胆囊总管结石, 胆囊壁有明显增厚, 影像学结果显示结石的直径大于3cm;上述患者均具备良好的依从性, 同意并积极配合本次研究;患者知情, 并签署知情协议书。排除标准:伴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具有肺部肿瘤或者肺部功能不全的患者;对本次研究没有信心, 非自愿参加患者[4]。
1.2、 方法
开腹组采取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组手术方法:手术区消毒处理并铺巾, 全身麻醉后平卧手术台, 行气管插管手术;建立人工气腹, 在患者脐部上缘1cm处, 穿针并缓慢注入CO2, 控制压力在12~14mm Hg之间, 形成人工气腹;在脐部Trocar穿刺, 植入腹腔镜, 然后通过腹腔镜在患者右肋以及剑突下Trocar穿刺, 之后通过腹腔镜可以清晰的观察到胆囊和周围组织的关系, 胆囊壁增厚、肿大, 十二指肠球部与胆囊颈部膜性粘连, 给予解剖松解, 使胆囊管断离, 吸收夹断离。在之前的剑突切口处取出胆囊, 检查胆囊床, 认真清理, 防止由于创伤或污染引起术后感染, 最后关闭气腹, 取出器械并检查, 之后按照常规缝合伤口即可[5]。
1.3、 观察指标
分析整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取统计学专用软件SPSS19.0分析整理数据, 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 (x±s) , 行t检验, 当P<0.05时,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特点 (见表1)
表1 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特点
50例患者均表现为胆囊炎, 其中急性胆囊炎为72%;另外, 术前对所有患者行B超检查, 50例胆囊结石患者诊断出36例, 诊断率为72%, CT诊断率为96%, MRCP的诊断率为100%。
2.2、 腹腔镜手术结果分析 (见表2)
查阅整理本院68例开腹手术的临床资料汇总与腹腔镜组结果比较见表2, 其中腹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开腹组 (P<0.05) , 开腹组术后感染3例、术后出血2例、胆道损伤1例, 而腹腔镜组无术后并发症发生, 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腹腔镜组治愈率为100%, 明显高于开腹组 (P<0.05) 。
表2 腹腔镜手术结果分析
3 讨论
胆囊结石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胆道病症之一, 主要以胆固醇结石为主。正常情况下, 胆囊中存在一定的卵磷脂和胆盐使其处于正常的生理条件, 不会析出胆结石, 但是当患者胆囊受外界因素或者机体因素的影响, 促核因子增多, 抗成核因子减少时, 胆囊中的胆固醇析出聚集从而形成结石[6]。胆囊结石临床症状有典型的和不典型两种, 典型的易于判断, 而对于非典型的胆囊结石就难以准确做出诊断, 此时可以借助影像学技术辅助判断[7]。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胆囊结石主要临床表现为胆囊炎, 且常常为急性胆囊炎, 引发腹部剧烈持续性的疼痛, 采取药物治疗难以缓解。研究表明此病症如果不及时治疗, 很容易造成患者胆囊穿孔等并发症, 并逐渐恶化, 以病灶处为中心逐步引发局部组织挛缩, 病情加重[8]。所以临床上如果出现上述疼痛症状, 应怀疑为胆囊结石, 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确诊。本文中研究表明, 术前对所有患者行B超检查, 50例胆囊结石患者诊断出36例, 诊断率为72%, 而CT的诊断率为96%, MRCP的诊断率为100%。则单纯的术前B超检查很难准确诊断患者是否患有胆囊结石, 所以临床上最好是B超检查并结合CT以及MRCP综合检查提高术前的诊断率, 避免误诊、漏诊。
胆囊结石一般表现为胆绞痛, 一般情况下药物治疗效果不显着, 所以临床上通常采取手术的方式治疗, 包括传统的开腹手术和微创腹腔镜手术。其中开腹手术由于术中创伤大, 手术时间长, 出血量大, 对切口处的器官脏器损伤较大, 术后容易引起感染、胆道损伤以及术后出血等并发症, 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 增加治疗费用和家庭经济负担[9]。而近些年随着腹腔镜技术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 具备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已恢复等优点, 广泛应用于外科临床, 取得较好的满意度[10]。文中结果表明, 腹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开腹组 (P<0.05) , 开腹组术后感染3例、术后出血2例、胆道损伤1例, 而腹腔镜组无术后并发症发生, 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腹腔镜组治愈率为100%, 明显高于开腹组 (P<0.05) , 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显着。
综上所述, 胆囊结石临床主要表现为胆囊炎, B超联合CT以及MRCP综合检查诊断率较高。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效果显着, 并发症较少。
参考文献:
[1]李娟, 魏小果, 卢启明, 等.胆外疾病与胆囊结石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6, 32 (5) :1018-1021.
[2]李帅, 张东.胆囊结石的外科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 2015, 21 (9) :1625-1627.
[3]刘浩, 刘长安.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 12 (18) :2788-2790.
[4]彭颖, 侯纯升, 徐智, 等.腹腔镜手术治疗残余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5, 15 (2) :107-110.
[5]徐勇士, 龙运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综述, 2015, 21 (5) :909-910.
[6]李瑞斌, 李艳茹, 万智恒, 等.胆囊结石的形成原因及机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 (23) :39.
[7]苏文博, 董晨光, 王世明.胆囊结石分类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 2015, 22 (10) :18-20.
[8]孔亮.胆囊壁间结石与胆囊结石的成分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 (19) :37-38.
[9]蔡清伦, 陈翔, 牟燕, 等.开腹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术后并发症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16, 32 (7) :1068-1069.
[10]李锟, 刘安重, 刘衍民.胆囊管结石临床特点及腹腔镜处理方法[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5, 24 (2) :29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