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南京、天津、大连各选取了一所培智学校,选取培智学校中 1~9年级的智力障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 153 人(平均年龄 12 岁),其中男生 94人,女生 59 人。本研究依据现行培智学校的惯例将其分为低年级组( 一、二、三年级 )共 56 人,中年级组( 四、五、六年级 )共 57 人,高年级组( 七、八、九年级 )共 40 人。被试的智力障碍水平大致相当。被试情况。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南京、天津、大连各选取了一所培智学校,选取培智学校中 1~9年级的智力障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 153 人(平均年龄 12 岁),其中男生 94人,女生 59 人。本研究依据现行培智学校的惯例将其分为低年级组( 一、二、三年级 )共 56 人,中年级组( 四、五、六年级 )共 57 人,高年级组( 七、八、九年级 )共 40 人。被试的智力障碍水平大致相当。被试情况。
三、研究工具。
(一)自编《智力障碍学生加减运算思维表现测试题》。
本研究前期查阅了大量相关研究资料,并根据培智学校现有状况征询培智学校教师及专家的意见,经小范围预测,最终定稿为《智力障碍学生加减运算思维表现测试题》(见附录 1)。这套测试题以三种呈现方式施测,即实物运算题、口述应用题和列式运算题,分为三个部分,共 36 道题。
第一部分为实物运算题,该部分共包含 12 道题,其中加法共 6 道题,5 以内加法 2 道题(附录 1 实物运算题第 1、2 题),10 以内加法 2 道题(附录 1 实物运算题第 5、6 题),20 以内加法 2 道题(附录 1 实物运算题第 9、10 题);减法共 6 道题,5 以内减法 2 道题(附录 1 实物运算题第 3、4 题),10 以内减法 2道题(附录 1 实物运算题第 7、8 题),20 以内减法 2 道题(附录 1 实物运算题第 11、12 题);附录 1 实物运算题第 1 题和第 2 题、第 3 题和第 4 题分别未改变数字只变换实物,以考察智力障碍学生加减运算中的迁移表现。
第二部分为口述应用题,该部分共包含 12 道题,其中加法共 6 道题,5 以内加法 2 道题(附录 1 口述应用题第 1、2 题),10 以内加法 2 道题(附录 1 口述应用题第 5、6 题),20 以内加法 2 道题(附录 1 口述应用题第 9、10 题);减法共 6 道题,5 以内减法 2 道题(附录 1 口述应用题第 3、4 题),10 以内减法 2 道题(附录 1 口述应用题第 7、8 题),20 以内减法 2 道题(附录 1 口述应用题第 11、12 题);附录 1 口述应用题第 1 题和第 2 题、第 3 题和第 4 题分别未改变数字只变换问题情境,以考察智力障碍学生加减运算中的迁移表现。
第三部分为列式运算题,该部分共包含 12 道题,其中加法共 6 道题,5 以内加法 2 道题(附录 1 列式运算题第 1、2 题),10 以内加法 2 道题(附录 1 列式运算题第 5、6 题),20 以内加法 2 道题(附录 1 列式运算题第 9、10 题);减法共 6 道题,5 以内减法 2 道题(附录 1 列式运算题第 3、4 题),10 以内减法 2 道题(附录 1 列式运算题第 7、8 题),20 以内减法 2 道题(附录 1 列式运算题第 11、12 题)。
实物运算题和口述应用题部分的测试题目的编制充分考虑贴近智力障碍学生的生活,且题目的表述生活化。测试所用的实物主要选取了蜡笔、苹果模型、雪花片、纽扣,都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见附录 3),儿童易操作且不会过于花哨而分散儿童答题注意力。列式运算题部分的测试题目分别写在卡片上逐一向施测对象呈现(见附录 3)。
测试使用的语言简单易懂且具有亲和力,如指导语:"XX 你好,和我一起来做几道数学题好不好……请你数一数这边有几根蜡笔……再数一数那边有几根蜡笔……现在请你告诉我桌子上一共有多少根蜡笔?" 测试在确保研究对象已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采取不提示原则。
(二)自编《智力障碍学生加减运算思维表现观察表》。
本研究将智力障碍学生加减运算准确性、敏捷性、灵活性等思维品质表现和加减运算中的语言运用、动作表现和注意力表现等思维的行为表现作为考察指标自编《智力障碍学生加减运算思维表现观察表》(见附录 2),应用此观察表对培智学校智力障碍学生的加减运算过程和运算结果进行结构化观察。
行为能够反映思维。本研究从智力障碍儿童加减运算思维品质表现和与之相关的行为表现来考察其加减运算思维表现。研究从智力障碍学生每个题目运算的正误、反应时、迁移情况、语言运用、动作表现、注意力表现这六个方面进行观察和记录。
记分标准为:正误项,运算正确记 2 分,运算错误和放弃运算记 1 分;反应时项,使用计时器计时(精确到秒),施测者读完问题即判定为答题开始,施测对象给出答案并不再更改即为答题结束;语言项,无声运算记 2 分,有与运算相关的出声语言记 1 分,有无关语言或放弃运算记 0 分;动作项,无动作记 3 分,使用手指记 2 分,移动实物记 1 分,放弃运算记 0 分;注意力项,对施测者保持持续关注、倾听并思考记 2 分,未能保持持续关注、倾听并思考记 1 分。
测验由统一经过培训的施测者进行施测,观察过程中若发现施测对象出现烦躁情绪或疲倦表现,可稍事休息后再进行。
四、研究过程。
(一)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
搜集国内外与儿童数学计算及计算策略相关的文献资料,整理为文献综述。
(二)编制研究工具。
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自编《智力障碍学生加减运算思维表现测试题》,并编制《智力障碍学生加减运算思维表现观察表》。
(三)实施研究。
研究以个别施测的方式向被试单独地呈现自编的测试题,并观察和记录被试对题目进行运算的过程和结果。在施测之前,先听取培智学校教师或有关专家的意见修订测试题目并进行试测。
(四)统计分析。
采用 SPSS16.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