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自学论文

自考辅导班学生心理问题探析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5-21 共671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自考助学班学生心理健康改善探究 
【第一章】自考辅导班学生心理问题探析绪论 
【第二章  第三章】湖北省自考助学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第四章】自考助学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五章】改善自考助学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结语/参考文献】自考学生心理健康优化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发展,自学考试作为一门新兴的助学形式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全国各大院校悄然兴起,为一大批高考失利的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机会。高考失利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考入大学,他们同样带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选择了就读高校自考助学班,成为了大学校园里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群体。

  经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统计数据查询,2010~2012期间全国注册自考助学班的学生有400多万人;经翻阅近年的中国教育考试年鉴,了解到全国共有1464个助学组织。其中,普通高校611所,占42%;成人高校38所,占3%;民办高等教育机构585所,占40%(其中民办普通高校179所,占全部助学组织总数的12% );部门委托办学63个,占4%;其他助学组织167个,占11%.从数量上统计,普通高校与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数量的总和占全国总数的比例为82%.根据湖北省教育考试院自学考试专栏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7月,仅湖北省,现有在校全日制学习的自考助学班学生17万多人。高校作为发展继续教育的主力军的作用较为突出,在继续教育的发展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企业单位在人才选用标准上更是提出了高要求,个人的专业知识功底、智力水平、身体健康状况等是重要的选用标准,个人的综合素质更是企业考量人才的关键。在现有的对“自考助学班学生”的社会评价中,人们常常会将自考生和“差生、行为不良学生”等词语相关联。针对这些问题,学界一些专家学者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关于自考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在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上,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进一步了解自考助学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力求能为推进自考助学班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尽一点绵薄之力。

  1.2 研究意义及价值

  深入研究自考助学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讨其成因及对策,不仅有助于促进自考助学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有助于推进自考助学班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发展,为加快继续教育发展,建立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

  1.2.1 有助于促进自考助学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积极对自考助学班学生进行研究和疏导,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重要教育理念。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心理结构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高校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深入研究和改善自考助学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助于促进自考助学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1.2.2 有助于推进自考助学班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发展

  自考助学班为因各种原因无法正常就读大学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同时为高校带来了稳定的收入,形成了一定的可持续性。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很多助学单位注重生源数量,而轻视了生源的质量;注重学生的考试通过情况,而轻视了自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积极参与自考助学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找出与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推进自考助学班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发展。

  1.2.3 有助于加快继续教育发展,为建立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

  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第八章中提到: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机制。因此,深入研究和改善自考助学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培养全面发展的自学考试人才,有助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为建立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有关文献研究

  国外虽然没有“自考助学班”这一提法,但国外普遍都很重视继续教育。

  (1)继续教育已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

  继续教育起源于 20 世纪初在美国,经过多年的发展,首先形成了一个相对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是继续教育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美国的高校继续教育,是社会的主要承担者,企业、社区学院和个人,但相当一部分在大学是继续教育的主要承办单位。德国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 49%的德国成年人至少有一个继续教育、参与达到最高水平。在第一批 24 个国家中,德国成人阅读的能力,只计算、计算机使用中间流。结果在德国,人们以批判的眼光看这个国家的继续教育,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达到百分之一百的继续教育参与率,例如,国家和企业承担所有成本的继续教育,提高专业化程度和继续教育课程。

  (2)重视高校的继续教育在社会教学中的作用

  着名教育家谢勒对教育和成人教育,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对教育中的地位问题上的作用,他们结合了终身教育的思想,提出:随着社会的变化(虽然这变化往往是缓慢甚至不知道),为了适应教育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不断改变教育社会帮助。尤里克(1985)和出口(1988)被用来在英国,继续教育统计计算美国的消费,他们认为,高等教育支出和大致相同的支出继续教育。这充分说明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②美国着名学者莎润·梅里安博士相信:优秀的大学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因素须具备:

  1 赢得支持;2、合理和先进的教育体系;3、完善法律保障;4、实体赞助资金充足; 5,课程很贴社会需求;6、教育服务体系实现市场运营。

  (3)继续教育紧扣社会发展需求,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

  国外机构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都从社会现实和学生需要的考虑和安排,使受教育者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许多学院和大学将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学校项目的优势来培养人才。例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继续教育学院的几个专业学院,依托学校的优势,开辟了数千数万参与课程,这些课程由继续教育学院负责统一开发,协同管理。在教学方面,科研和生产的需要是紧密相连的,关键是要加强学生实践技能训练,学以致用。美国继续教育与社会公共需求相结合,实现市场化,产业化,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1.3.2 国内有关文献研究

  以 “自考生”为关键词搜索到的期刊论文有818篇,其中核心期刊有155篇。从论文发表年度来看,在1981年~2001年间,也就是在自学考试制度建立后的二十年间,期刊论文仅有146篇;而在2002年~2013这十一年间,期刊论文有672篇,其中核心期刊有124篇,说明在前二十年学界对自考生的研究相对比较少。笔者在查阅文献资料时发现,关键词以“自考+思想”的相关期刊论文共有131篇,关键词以“自考+心理健康”相关的期刊论文有20篇,硕士论文4篇。但现有的关于自考学生心理、思想方面的研究资料还较为缺乏,且暂时还没有关于自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方面的专着。因此,关于自考助学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目前,学界对自考生相关问题研究的代表性文章主要有:王修鲁的《高校自考生的特点及教育》(中国成人教育),刘洪波,刘文丰的《高校自考生的心理冲突与调控》(继续教育研究),贾文竹的《加强高等学校自考辅导管理提高自考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郗蒙,郭冬梅的《民办高校自考助学教育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以江西省为例》(教育学术月刊),蔡静的《高校全日制自考生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初探》(教育与职业)等等。

  有关自考助学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自考助学班学生特点与教育管理对策的研究

  学者芦庆梅等认为自考生的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自考助学班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二是学习目的不明确;三是学习素质相对偏下; 四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提出三条管理对策: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二是要规范学籍管理,健全考核制度;三是要重视班主任工作,提高管理成效。”

  (2)关于自考助学班学生心理、思想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关于自考助学班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学者刘洪波等在研究高校自考生的心理冲突与调控中得出的结论,他认为高校自考生的心理冲突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的自卑感;二是对未来的焦虑感;三是对就业的忧虑感;四是对身份的苦闷感;五是对学习的无力感。”同时他提出了五个自考生心理冲突调控的办法:一是自考生自身要对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也应意识到,自考助学班这种形式,三是自身要学会愉快的学习;四是认为学校应尽可能地多开展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必要时可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帮助自考生消除心理障碍;五是提倡在教育者的问题上,要做到多主体教育,因材施教。⑤在自考生思想素质问题的研究中,学者唐良敬通过对湖北大学的自考助学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后,他认为部分自考生在思想素质方面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少政治信仰;二是利己主义思想较为严重;三是思想道德水平较低;四是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亟待提高。”

  (3)关于自考助学班现状和管理对策的研究

  学者杨曙通过调查研究总结了目前自考生教育管理之所以有相当难度的原因:“一方面由于自考生本身的生源复杂,使得整体的班级管理变得困难重重。一方面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一般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等助学单位都缺少稳定的自考学生管理工作团队,高校自考助学班的班主任自身的管理也存在诸多矛盾和困难,他提出了四个对策:一是要加强全日制自考生的管理制度建设;二是要加强全日制自考生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三是进行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式,同时鼓励学生加强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高对学习的自信心;同时管理机构简单,管理队伍薄弱。并提出要改变助学观念,明确助学任务,要充分考虑到自考生的特点,要积极探索符合他们特点的助学模式。

  学者张靖磊认为:”自学考试存在课程建设滞后,缺少合适的教材;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并提出要坚定”按需设考“”考为所需“的专业设置原则,停考或调整部分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不断优化专业层次结构。

  综上所述,目前学界对自考生特点、心理、思想问题及教育管理现状及对策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很多有参考价值的思路和建议。由于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和社会经济不断深入发展,再加上受自考助学班学生的教学生活环境以及学生自身特殊性的影响。

  1.3.3 国内外文献研究比较述评

  归纳起来,国内外继续教育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对继续教育的投资:教育资助政策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是好的,可以吸引成人积极培养数以万计。但国内全日制自考本科的学费很高,一般 6000 ~10000 元学费,有的甚至超过 10000 元。高昂的学费使贫困学生和退一步。更令人担忧的是,银行开始在无担保贷款的贫困学生有限的普通全日制本科,继续教育学院,学生不享受优惠政策。成人教育,中国完全靠学生学费支撑,地方政府的补贴很少,可以忽略,与企业和社会资金支持几乎为零。

  人员培训:继续教育就业率作为投资回报率的第一目标,这极其沉重的就业压力将迅速转化为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运行,迫使成人高等教育在社会培养就业的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和专业课程,社会影响力和社会渗透和扩张。本课程注重就业,注重实践,注重社会适应性。中国继续教育的理论太多,缺乏专业实践技巧。因此,我们的继续教育就业率低。

  总之,提高教育培训质量能促进经济发展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美国继续教育开放、务实、竞争,法国有突出法治特点。每个国家根据自身的情况,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继续教育形式。通过对学习当代外交继续教育的特色,为中国继续教育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1.4 概念的界定

  1.4.1 自考助学班

  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有很多学生因没有达到高考录取分数或者是因为他们无法负担昂贵的学费而失去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所以教育部同意部分高校招收分数线以下的参加自学考试的学生,入学享受同等优质教育资源。在校期间,学生通过所有的考试课程,可获得自考本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这样的学习形称为”全日制自考本科助学班“.”自考助学班“学生也被称为”高校自考生“、”全日制自考生“、”自考大学生“等。

  1.4.2 心理健康

  情绪较稳定,无长期焦虑,少心理冲突;乐于工作,能在工作中表现出自己的能力;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并乐于和他人交往;对于自己有适当的了解,并且有自我悦纳的态度;对于生活的环境有适切的认识,能切实有效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逃避。”

  1.4.3 心理健康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十大心理健康标准:①安全感十足; ②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做出正确的评价; ③现实的生活目标; ④保持与现实的接触; ⑤保持完整性和个性的和谐; ⑥能够从经验中学习; ⑦保持良好的关系; ⑧适度的情绪和控制; ⑨不违反社会规范的条件,满足相应的个人的基本需求; ⑩在不违反组织可以做出个性化的播放需要有限的。

  1.4.4 发展性心理问题

  所谓发展的心理问题,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自我认知无法建立正确的认识,尤其是对他们的技能,自身的质量认知方面,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精神潜力还没有得到有效,全面的发展。解决注重心理帮助个人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的发展问题,发展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营造健康,个性十足,成为合格的,以适应个性化需求现代社会。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缺乏自信或自负,野心过高或过低的欲望,缺乏责任感等几个目标区域:

  (1)心理问题的发展,是心理健康,心理和正常个体的身体发育,但仍有潜力可开发,心理还有待完善。

  (2)心理问题解决发展,着眼于自导自理解一个新的水平,发展他们的潜能。这种潜在突破性的发展,因为它是自我意识的局限性比较有特色,自尊往往在达到一定程度的信心,跨越的重建,以使自己更充分发展的能力发展。

  (3)尽管个人的发展等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但更侧重于“发展”方面,即,促进心理素质发展。它使个人的全部工作,包括个别调整的指导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改善心理状态,建立自信,能够更好更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个人。

  1.5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本研究课题以武汉纺织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武汉电子信息专修学院等湖北省高校自考助学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心理健康问题为切入点。首先根据实地调查等研究的结果揭示湖北省高校自考助学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心理健康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查找原因,继而探讨影响自考助学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和对策、建议。文章除了引言和结语外,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自考助学班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比较分析。第二部分是湖北省自考助学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实证研究,主要是对湖北省内的武汉纺织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武汉电子信息专修学院等高校自考助学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和自考助学班学生的自我意识、情绪表达、意志品质、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就业心理等几个方面的调研情况进行描述和分析,指出当前湖北省自考助学班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结合以上调查自考助学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结果,从学生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对湖北省自考助学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做出具体分析。第四部分则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维度对改善自考助学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

  1.5.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以大量的问卷调查、实地观察、个别访谈等方法作为收集资料的手段,通过定性和定量的资料分析方法,对当前湖北省高校自考助学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探讨,最终提出改善自考助学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建议。

  (1)文献研究法。查阅、收集、整理和分析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资料,以及关于自考助学班学生特点、心理、思想、教育对策等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成果,为论文做理论指导,也为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的设计构想作必要的准备。

  (2)问卷调查法。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问卷基本要求,设计出调查问卷,对武汉纺织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武汉电子信息专修学院等高校部分自考助学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问卷包括自考助学班学生的背景材料、自我意识、情绪表达、意志品质、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就业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3)观察法。对自考助学班学生的生活状况、家庭和学习情况主要采用观察的方法。走访、观察自考助学班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寝室环境、家庭环境,学习条件;观察、体验在不同价值观念、不同的受教育程度、经济条件和家庭结构的环境下,自考助学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4)深度访谈法。通过和武汉纺织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武汉电子信息专修学院等高校自考助学班的相关老师、家长,及自考助学班学生本人进一步访谈与交流,深入了解自考助学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