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管理学论文

小学学校体育设施社会开放调查分析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3-20 共498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小学体育设施开放中的问题探究
  【第一章】小学学校体育设施社会开放调查分析绪论
  【第二章】王四营地区小学体育设施开放的研究方法
  【3.1  3.2】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现状及基本做法
  【3.3】学校体育设施开放时参与活动人群的调查分析
  【3.4  3.5】王四营地区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问题及思考
  【结论/参考文献】小学体育设施社会开放的策略研究结论及参考文献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提高

  近些年,我国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特别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全民健身活动中,体育运动成了生活的需求,体育已由"教育型"扩大为"社会生活型".据卫生部于2012 年 17 日发布的《"健康中国 2020"战略研究报告》中指出,全国 83.8%成年人从不参加体育锻炼,仅有 11.9%居民经常参加锻炼。这一不参加体育锻炼的数据也出现了逐年递减的趋势,人们对于生命的延续充满着渴望,这也提升了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1.1.2 百姓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与体育场馆的匮乏的矛盾

  据《2007 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显示,在不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中,因为"锻炼场地的严重匮乏"也是导致"从不锻炼"的一个重要原因和背景[1].公报还显示在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中,只有 14.8%选择"公共体育场馆",其余大多数人的锻炼场地主要是"公路旁"、"小区空地"等。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 1.03 平米,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仅 6.58 个,其中完全免费开放的更少之又少。

  国家组织了第三次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其数据显示,影响群众体育参与的因素很多。其中场地设施的缺乏是制约群众体育参与的最重要因素。由于缺乏场地设施,使我国群众体育参与的积极性与科学性不高,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成效也大打折扣。

  为了推动《全民健身计划》顺利的实施,迫切的需要解决群众体育参与场地设施匮乏的现状。

  1.1.3 如能解决学校体育设施开放问题,对老百姓锻炼起到决定性的意义

  在我国现有的 850080 个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有 558044 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 65.6%[2].显而易见,教育系统中的学校操场占了很大的比例。中小学拥有非常丰富的体育资源,在地理位置上与社区相结合。对于解决社区体育资源紧缺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依据相关数据统计,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师总数达 50 多万人的,其中中小学教师比例达到 3/4 之多。学校运动场地闲置时间与市民健身时间规律相吻合。

  学校的体育资源能够与全民健身点建设统筹规划,使全民健身环更为便利完善。这些都证明了将小学体育资源对外开放是可行的。因此如何合理的开放学校操场,又不会给学校添加很多的负担,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这一研究成果可以部分解决老百姓锻炼与体育场馆匮乏的矛盾。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1.1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地区小学开放体育设施的情况

  目前北京市朝阳区有 81 所学校(数据来源于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名录,截止于 2013 年 5 月 10 日)。

  在这个看似庞大的数据背后,我们看到的依旧是在天气清爽舒适的假日,学校的学生及热爱运动的人们,远赴离家很远的体育场馆,花费着高昂的价钱进行健身活动;而在校园里,阳光洒在绿茵茵的足球场上,放眼望去,偌大的操场上空无一人,足球场上两端的球门无声地站在那里。在体育场的另一头,篮球架子前也是空空如也,全无年轻人奔跑跳跃的身影,大门被冰冷的大锁紧闭着。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小学属于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地区,该地区原为农村地区,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已处于城乡结合部,既有着农村的基础又处在城乡发展结合的特殊点,例如:地域广阔、城乡建设正在进行、外来临时人口众多且成分比较复杂。该地区的小学有四所,分别是:柏阳学校、王四营中心小学、孛罗营小学和官庄小学。其中柏阳学校无论从操场的面积还是体育设施的安全系数都是具备满足当地居民体育健身的条件的,通过对柏阳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现状进行的深入研究,尝试归纳总结出以上答案,特别是对城乡发展结合地区的学校具有借鉴意义。

  1.2.1.2 归纳王四营地区小学开放体育设施的基本做法与经验

  现在学校的体育设施管理办法无论是公益性的开放还是有偿性的开放都处于一种滞后于社会的状态,缺少统筹安排及科学管理。通过对王四营地区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现状进行的深入研究,尝试归纳总结,形成一套适用于城乡发展结合地区的科学、系统的管理机制。

  1.2.1.3 为小学开放体育设施提供初步建议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关心他们的健康发展。

  现在的青少年不是电视就是电脑,不但影响孩子视力,更对他们的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此时课外体育活动就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阵地,这就要求学校体育教育形式要不断拓展与发展。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为体育教育形式的拓展与发展提供必要的硬件基础并提供初步建议。

  1.2.2 研究意义

  1.2.2.1 有助于为其他城乡发展结合地区学校体育设施开放提供参考

  早在 2007 年出台的《北京市关于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指导意见》中就规定,有条件的学校应免费开放露天体育设施,而在社会场馆资源极度短缺和学校场地大量封闭闲置的现实面前, 针对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研究更显迫切。尤其自《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 年)》发布以来,其中对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做出了明确规定。

  北京的城乡发展结合地区还有许多,研究王四营地区在学校体育设施开放过程中的经验,所面临的困难以及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为其他城乡发展结合地区学校开放体育设施提供参考,更好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

  1.2.2.2 有助于解决全民健身设施不足状况

  人民群众健身需求与体育设施不足的矛盾是核心矛盾。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占全国体育场馆的三分之二,如何充分利用,使其在满足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外,能够有组织的向社会开放,势必会缓解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的矛盾。

  1.2.2.3 有助于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持续发展的研究

  学校体育设施的对外开放其实也简单,但是如何持续开放,就成了一个复杂的难题。对于开放效果要做到,学校既没有怨言,居民也享受其中。试图研究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政策法规导向和政策执行层次问题,建立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长效机制,为小学体育设施的开发与利用,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1.3 研究任务

  通过文献综述、访谈和文献综述的方法, 首先对柏阳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情况的调查,了解周边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再与同学区其他三所学校进行对比,探索学校体育设施在开放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好方法,讨论通过政府、社会、学校的支持,探索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可行性。

  1.4 文献综述

  1.4.1 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政策研究

  1995 年由国务院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种国有体育场地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经过加强管理,提高使用率"[1].在《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社区体育工作意见》、《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方案》、《北京市关于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指导意见》中都明确规定:各种国有体育场地都要向社会开放,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率。2002 年 7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也指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也要努力实现社会共享".这表明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具有一定的义务性,但现实中的实施情况不容乐观。直至 2006 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出台了《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方案》,试点单位所在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措施,这标志着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进入到实际操作阶段。2009 年 10 月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简称《条例》)使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有法可依。《条例》第 28 条规定:学校应当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公办全额事业拨款学校应当积极响应号召创造条件向外开放体育设施;国家鼓励民办学校向外开放体育设施。当地政府对向外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给予资金支持,为向外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办理有关责任保险。学校根据维持设施运营的需要向使用体育设施的公众收取必要的费用[1].

  不难看出国家宏观政策一直都在要求教育机构将体育设施对外开放,但各地方缺少了行之有效的、强硬的执行政策加以配合,使得国家宏观政策落实不下去,导致了现在学校都闭锁着大门,拒绝外来人员。

  1.4.2 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作用研究

  王德喜认为学校体育有效缓解全民健身场地的不足,促进全民健身的发展,从体育大国转向体育强国的趋势[2].苑盛伟认为学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可以改变学校体育的封闭状态,将学校体育放在一定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背景中, 对体育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通过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使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社区体育相互结合,促进了学校自身的发展[3].蒋金文认为通过体育活动形式, 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和体育健身,将他们从电视、电脑和游戏机的沉溺中解脱出来,通过和社区人的接触、交往, 以及体育活动过程中的角色担任,实现个体的社会化[4].刘兆林认为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实行有偿服务, 可以减轻国家负担,增加体育设施的维修投入;同时通过收费, 可以利用价格杠杆来调节某些体育服务中的供求关系;此外, 通过交纳有限的费用,有助于增强参与者健康投资的意识[5].

  不难看出学校体育设施的开放所带来的积极作用是很多,除此之外,加强了学校与社区管理组织之间的联系,不但可以促进学校的自身发展,更可以促进社区发展、家庭建设,从而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4.3 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运作研究

  曾亦斌建议就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问题做出援引性规定,另行制定单行法或特别法[6].陈祥塔认为应加强体育保险制度的法律保障。赵世奎认为应通过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等媒体宣传,对社区居民运动意向进行调查,把握居民需求,为社区居民提供体育服务[7].高盼认为面向社会、集体和个人锻炼者全面实行合理收费和部分场地开放不收费相结合的形式对外开放。采取多元化融资手段,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群众健身,政府买单"的形式,也可通过承包俱乐部的形式[1].胡红认为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各级政府拨一点、教育部门贴一点、场租门票收一点,这三个"一点"是资金的主要来源;各级政府可将建设社区文化、全民健身运动场所的费用尽可能投资到学校,以免重复投资,最终实现资源共享[2].高盼认为应充分发挥学校体育人才优势,做到资源共享[3].
  
  不难看出,政府有关部门应对学校场馆开放重新进行思考,要打破陈旧的观念,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全面向社会开放,而且应当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当事方的权利和责任,以保证学校体育场馆稳定有序地向社会开放。政府应在宏观上分析研究,对场馆的开放起导向作用,协调教育部们与体育部门的关系,理顺学校与体育部门的经济关系,要放权让各学校大胆经营,减少微观上的政策干预。充分鼓励并发挥学校体育人才的优势,有效地缓解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不足这一燃眉之急,使更多的人们群众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来。

  1.4.4 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存在问题研究张凤丽认为与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相关政策法规非常多,都是以建议、计划等形式出现,没有强制力,个别学校在操作过程中就很容易滥竽充裕,主要是原因就是没有惩罚措施。黄群玲认为学校的主要职能是教学管理,难以腾出足够的精力和人力从事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管理工作[4].曾亦斌认为锻炼过程中发现意外,容易因责任方不明晰产生法律上的纠纷[5].叶加宝认为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增加了体育设施维护、保养、和更新的经费投入、以及管理费用的开支、而学校的经费是有计划预算的,即有固定的投放渠道和支出规范。而学校的体育设施开放主要是为了服务于全民健身这个大局,收费只能采取低价收费,毕竟是杯水车薪[6].李阳认为学校场地、器材、设施都是易耗品,年久失修,容易造成意外伤害事故[7].陈祥塔认为随着场馆的开放,外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容易造成意外伤害事故[8].

  不难看出前人对体育设施开放所面临的困难总结相对全面,但不同地区也有着不同特殊的情况,对于王四营地区,更关注的还是外来人员管理和意外安全事故的规避问题,这两方面问题也一直是困扰在学校领导组心中最大的问题。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