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 基于服装产业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结构效益分析
6.1 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
6.1.1 产业结构偏离度概述
某产业的劳动力比率与产值比率的差额即为该产业的结构偏离度,计算公式如下计算公式如下:【1】
iR —— i 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il —— i 产业的劳动力,即从业人员平均人数ig —— i 产业的增加值iR的绝对值越小,表示该产业的结构偏离度越小,产业结构效益越好, iR=0时为最佳状态。其中,当 iR>0 时,说明该产业的劳动力比率大于产值比率,存在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当 iR<0 时,说明该产业的产值比率大于劳动力比率,存在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6.1.2 基于服装产业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2】
从整体角度分析,2008 年仅信息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为负,劳动力供给有待提高;2009-2010 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为正数,且随着就业人口向外转移,该行业的偏离度缩小,分别从 0.133 到 0.093,从 0.098 到 0.056。表明这两个部门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对称性水平提高,内部结构都得到了改善,结构效益较好;2009-2010年科研与技术服务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在增大,从 0.019 到 0.028,表明该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较低,劳动力存在向外转移的压力,结构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局部角度通过分析 2011 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发现,虽然有三个行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均为负数,劳动力将向这三个行业转移,但是产业偏离度水平存在差异,这表明行业效益水平,以及各行业对劳动力的吸引力存在差异。其中行业效益和对劳动力吸引力最大的是金融业(-0.152),其次是批发与零售业(-0.022)、信息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0.003)。
综上所述,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分析表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内部结构较好。金融业的行业效益和对劳动力吸引力最大,批发与零售业次之,信息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最小。
6.2 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
6.2.1 比较劳动生产率概述
美国着名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间分布的角度,对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产业结构转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比较劳动生产率指标。他认为不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是产业结构转变的内在动因,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间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将逐步减少。
某产业的产值比率与劳动力比率的比值即为该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它反映该部门 1%的劳动力所生产的产值在整个产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计算公式为:【3】
比较劳动生产率若小于 1,即该产业劳动力占全部产业的比重大于产值占全部产业的比重,则表明该产业的单位劳动力创造的产值低于平均水平。在产值一定的情况下,劳动生产率比值越高,表明该产业的人均产值越高,该产业的结构效益就越好。6.2.2 基于服装产业北京生产性服务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4】
从动态角度分析,信息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与金融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虽然大于 1 但是呈减少的趋势,2011 年较 2008 年分别减少了 0.42、0.69。说明该产业的人均产值高于平均水平,但其结构效益在下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则分别提高了 0.08、0.11、0.14。说明该产业的人均产值在提高,结构效益发生了改善,其中,批发和零售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超过了 1,表明该产业的单位劳动力创造的产值已经高于平均水平。
从静态角度分析,2011 年比较劳动生产率由高到低的排名依次是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研与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其中,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都大于 1,表明这三个产业的人均产值较高,结构效益就较好。
综上所述,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发现,信息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研与技术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劳动生产率最高的是金融业,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信息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6.3 产业结构稳定性检验
产业结构的稳定性意味着产业结构发展过程的有序性,如果产业结构的发展忽略了稳定性,就会造成增长结构性的大起大落,这势必影响到产业结构的效益。
6.3.1 产业结构稳定性检验指标
衡量产业结构的发展是否具有稳定性、有序性,可采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来分析。计算公式如下:【5】
S 和V 的值越大,说明某年的经济体层次越分散,产业间的发展程度越不均衡,产业的结构效益越低。
6.3.2 基于服装产业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结构稳定性检验【6】
由上表可以看出,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结构稳定性指标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北京市基于服装产业的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结构稳定性从 2008 年到2011 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产业结构的波动性越来越小,整体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善。其中,变化最大的是 2011 年,其标准差的下降幅度达 15%。
综上所述,本章分别从产业结构偏离度和比较劳动生产率的角度分析了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结构效益,并使用标准差及差异系数对产业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检验。分析表明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总体结构较稳定,且在不断完善中。
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内部结构较好,信息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研与技术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虽大于 1,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表明该产业的人均产值虽高于平均水平,但其结构效益已有所下降,应该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