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我国的民生产业之一,《汉书?郦食其传》中就有“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食品就与人民生活直接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技术的不断提高,食品总量大幅提升,我国已基本解决居民温饱问题。与食品产业有关的企业越来越多,很多食品企业笛壮成长,食品种类日益多样化,人们在食品上的选择越来越多。我国食品业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用重要地位。据统计,截至2012年,我国食品制造业企业有7306家,资产总计达10009. 68亿元。食品业不仅与人们健康水平密切相关,而且也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是我国重要产业之一。
我国食品业基本属于完全竞争行业,技术水平较低,进入门滥低,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激烈。2008年至2012年我国食品业企业数量、资产总额和主营业务收入见表1-1。【1】
通过表1-1可以清晰看出,尽管由于行业调整,食品业企业数量有所减少,但主营业务收入和资产总额都大幅增长。资产总额从2008年5244. 05增加到2012年10009. 68,年增长率为17. 5%;主营业务收入从2008年7463. 72增加到2012年15834. 33,年增长率为21%。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食品业在我国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此外,我国食品业在总体满足消费需求的基础上,产品不断细化,产品结构不断调整。各类食品在种类、质量和档次等方面已经能满足我国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以乳粉为例,我国目前有全脂乳粉、脱脂乳粉、低脂乳粉、全脂加糖乳粉、调味乳粉和配方乳粉等不同种类,可以满足我国消费者不同需求。同时,我国食品业采用高新技术来提高产品质量,生物工程技术、冷冻速冻技术、超高温杀菌技术等先进技术在食品加工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生物工程技术在食品业中应用广泛,既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也可以提供新的食品资源。此外,生物工程技术还可以用于食品加工、食品包装和食品质量检测等方面。
但我国食品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主要是产业化程度偏低,食品企业管理水平落后、制约企业发展和食品安全有待提高。我国食品行业的整体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规模化、集体化企业比例少。长时期以来,我国很多食品企业一直延续着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的生产,这些食品企业缺乏专业技术设备,食品生产过程中达不到国家食品安全生产的要求。与此同时,由于食品业产业化程度偏低,中小型食品受到自身财力、物力限制,缺乏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长此以往,使食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现行的食品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主要是存在忽视管理的倾向,离管理科学化还有相当的距。这给食品行业带来一定挑战。
我国食品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食品安全有待提高。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们生存和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管理面临严峻挑战,一些食品质量问题经常被媒体曝光,如2008年“三鹿毒奶粉”事件,2011年“浙江金乡地沟油”事件、2013年“肯德基、真功夫等快餐店冰块菌落超标”事件、2014年“注水大米”事件等等。这些食品不安全事件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同时给食品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
可能正是因为食品企业发展速度过快,度过关注经济效益,部分企业唯利是图,无视相关法律,忽视食品安全问题,在食品行业的原材料、生产加工、存储和销售等环节以次充好、偷工减料,致使常有食品问题出现。这些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降低了消费者的对这些品牌的信任,从而导致企业遭受严重经济损失甚至最终破产。“三鹿”破产就是源于“三聚氰胺”的奶粉危机,这给食品生产企业一个深刻的教训,也给食品企业声誉带来负面影响。
企业声誉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无形资产,良好的声誉对企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随着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曝光,食品企业逐渐认识到声誉危机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开始注重建立和维护企业声誉。食品企业声誉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说明我国食品企业声誉管理意识薄弱,没有有效的控制方法。因此,全面提升食品质量、保证食品安全,同时对我国食品企业声誉危机进行有效管理是我国食品企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典型食品企业危机事件,分析食品企业声誉危机形成的影响因素,并对声誉危机影响因素进行定量评价,划分声誉危机水平,并提出不同的预警建议和对策以提高食品企业声誉危机管理成效。
1.2研究意义
现在企业声誉已经被公认为是企业的一种重要无形资产,声誉管理己经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声誉管理一般是指通过建立和维护企业声誉以得到和维持社会公众信任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尽管目前企业声誉危机管理理论较为丰富,但较少研究涉及食品企业声誉危机形成的影响因素,食品企业声誉危机管理理论还不完善,声誉控制策略还相对欠缺。在食品企业声誉危机管理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分析声誉危机形成的影响因素,构建科学全面的声誉危机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指标体系基础上定量分析食品企业声誉危机对食品企业的声誉危机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因此,本文分析食品企业声誉危机形成的影响因素,对声誉危机影响因素进行定量评价,划分声誉危机水平,并提出不同的预警建议和对策,这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从实践上看,政府和相关部门致力于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危机预警系统,最大程度的提高食品安全,降低食品安全危机造成的损失,进而保护消费者利益、维护企业声誉。本文在分析我国食品安全危机事件、食品企业声誉危机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声誉危机形成的影响因素,定性和定量分析我国食品企业声誉危机,提出我国食品业声誉危机对策和建议,希望为我国食品企业声誉危机预警和控制工作提供一些建议。
1.3研究方法
在管理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食品企业声誉危机管理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试图找出声誉危机控制模型,并研究应对声誉危机的方法,提出相应建议。
采用统计分析、FAHP方法和专家打分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应用统计方法对媒体曝光的食品危机问题进行统计,深入了解我国食品企业危机管理现状;同时对我国食品企业危机来源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影响企业危机管理的因素。根据专家打分法或者专家调查法,确定食品业危机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FAHP方法建立食品企业声誉危机控制模型,进而得到企业声誉危机评价的等级水平,对“高度声誉危机状态”的食品企业提出声誉危机预警措施。
1.4主要贡献
(1)本文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食品业发展特点,根据食品业声誉危机评价的目标和原则,设计了食品企业声誉危机控制指标体系,包括五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为我国食品企业声誉危机控制模型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在食品企业声誉危机控制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构建我国食品企业声誉危机控制模型,进而根据声誉危机等级和标准,把企业声誉危机水平划分为三种状态,针对于不同的状态,提出不同的建议和对策。
1.5论文框架
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主要贡献。
第二章文献综述,分别对危机的内涵定义、危机管理的定义和特点、企业声誉管理的内涵、声誉危机的来源、食品业危机管理等进行了文献梳理。首先对危机的定义进行了论述;然后梳理了中内外学者对危机管理的定义和特点;并论述了声誉管理的相关内容,最后回顾了食品业危机管理的相关研究。通过文献梳理,找出目前理论已有成果的可借鉴之处,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章简要研究了我国声誉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统计分析近些年我国食品企业典型的声誉危机事件,找出了我国食品企业声誉危机的5个主要来源。
第四章提出了我国食品企业声誉危机五个主要影响因素,即“运营能力”、“财务状况”、“发展能力”、“产品因素”和“外部环境”,并对这个五个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
第五章在结合食品业发展特点,根据食品业危机评价的目标和原则,本文设计出了 “运营指标”、“财务指标”、“发展指标”、“产品指标”和“外部环境”等5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这些指标共同构建了食品业危机评价的指标体系,系统和全面地监测企业危机状态。进而根据危机等级和标准,把企业危机水平划分为三种状态,针对于不同的状态,提出不同的预警建议和对策。
第六章,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危机预警指标和危机预警模型的有效性,本文选择H食品有限公司为对象,根据本文构建的危机预警模型,结合企业发展状况和财务数据,评估H食品有限公司所处的声誉危机等级和状态,并进行结果分析,提出危机预警措施。
第七章,总结前几章的重要内容,给出了相关结论,并对研究内容进行展望。